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农村与农民问题前沿研究
中国农村与农民问题前沿研究

中国农村与农民问题前沿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勇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5881341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提出了就业导向增收的新模式。税费改革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改革农村上层建筑,乡镇改革是重要内容。本书对21世纪以来我国乡镇改革的目标、特点、类型及走向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现代乡镇制度建设的设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是21世纪以来农村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本书以税费改革为座标,对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目标、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政策建议。
《中国农村与农民问题前沿研究》目录

引论 1

第一章 现代化视角下的农村与农民问题 3

一、农村与农民问题何以发生:现代化进程 3

二、农村与农民问题何以表现:国情与特点 6

三、农村与农民问题何以解决:现代化取向 8

第二章 现代化、国家整合与新农村建设 14

一、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城乡分化 14

二、国家与社会的一体整合:建设新农村 18

第一编 城乡统筹 23

第三章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分析 25

一、“城乡统筹”思想的由来 25

二、增长与发展背景下的城乡统筹 35

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 40

四、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城乡和谐 42

第四章 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目标 47

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化 47

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复杂性 55

第五章 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机制 65

一、城乡统筹的制度与机制建设 65

二、加速小城镇建设,促进城市化 71

三、城市化中的农地制度和社会保障 73

四、农村非农经济与城乡产业融合 75

第二编 就业增收 81

第六章 农民增收与就业的一体化思考 83

一、就业增收问题的传统思维 83

二、传统认识演绎的增收模式 86

三、农民就业增收需要新选择 88

四、就业导向增收模式的历史必然性 89

第七章 传统增收模式的有限性 92

一、增产增收模式:日渐式微 92

二、价格增收模式:走到尽头 104

三、结构增收模式:潜力有限 109

四、政策增收模式:空间狭窄 124

第八章 就业导向增收模式的新选择 131

一、就业导向增收:基本界定 131

二、就业导向增收:实证检验 139

三、就业导向增收:历史动因 149

四、就业导向的增长模式:前景预测 153

第九章 就业导向增收模式的制度环境建设 155

一、意义层面:策动新的“农政变革” 156

二、观念层面:树立现代“治农之观” 158

三、内容层面:拓展多维“治农之道” 160

四、环境层面:培育新的“治农之势” 164

第三编 乡镇改革 167

第十章 改革的背景 169

一、百年乡政转型 169

二、财政压力下的乡镇改革 174

三、乡镇问题及改革办法 178

第十一章 以机构精简为导向的乡镇改革 181

一、机构改革 181

二、乡镇撤并 190

第十二章 以权力重组为导向的乡镇改革 197

一、交叉任职 197

二、选举创新 204

第十三章 以关系重构为导向的乡镇改革 217

一、站所转制 217

二、委托扩权 231

三、财政统管 234

第十四章 乡镇改革不同模式的比较 238

一、乡派式改革 238

二、政府、部门和市场 241

三、效能优先:乡镇改革的一条主线 243

四、乡镇改革的发展趋向 246

第十五章 现代乡镇制度的构建 249

一、乡镇的地位与功能 249

二、现代乡镇体系构建 254

三、乡镇权力重构 256

四、乡镇公共服务机制 258

第四编 公共物品 265

第十六章 税费改革前的农村公共品供给 270

一、税费改革前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 270

二、税费改革前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状况 278

三、税费改革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96

第十七章 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及问题 301

一、税费改革的思路 301

二、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设计 303

三、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水利供给难题 311

四、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其他公共品供给难题 315

第十八章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均衡 323

一、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特点 323

二、农村水利建设实验案例 325

三、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四种均衡 327

四、农村公共品供给均衡的讨论 330

第十九章 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政策建议 335

一、建设能够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的乡村行政组织体系 336

二、加强村社组织建设,强化农村社区性公共品供给能力 339

三、发展农村社会文化组织,增加农村社会资本 346

参考文献 353

后记 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