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通论:瑜珈行学义诠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贵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1515
- 页数:803 页
第三编 唯识学 339
绪论 339
第一章 本体论 342
第一节 有体与所依 342
一“假必依实”与根本所依 342
二 三自性与有体法 343
三 有为体有为用之了义性与无为体有为用之非了义性 344
第二节 阿赖耶识说 346
一 阿赖耶识之前行学说 346
二 阿赖耶识 349
(一)细隐层面之识的存在 349
(二)细隐层面之识可区分为两分 350
(三)阿赖耶识之成立道理 350
第三节 阿赖耶识、非阿赖耶识与无垢识 355
一 阿赖耶识之杂染性 355
二 依他起性之二分与第八识之二分 356
三 阿赖耶识与非阿赖耶识 359
四 阿赖耶识、非阿赖耶识与阿摩罗识 360
(一)阿赖耶识、非阿赖耶识与阿摩罗识之区分 360
(二)阿赖耶识、非阿赖耶识与阿摩罗识基本之共性与别性 362
第二章 识境论:唯识说 364
第一节 无外境说 365
一 外境 365
二 无外境之四道理 366
三 显现与执著 369
第二节 唯识(心)说与唯了别说 369
一 唯识(心) 369
(一)无境而唯识(心) 369
(二)心识所缘皆非离识别有而唯识(心) 371
(三)一切皆以心识为体而唯识(心) 372
(四)唯识(心)与依他起性 373
二 唯了别 374
(一)从唯识到唯了别 374
(二)唯了别 375
第三节 显现与虚妄分别 376
一 识:识别与了别 376
二 乱识:显现与虚妄分别 377
三 幻性与显现 379
(一)幻性与显现 379
(二)幻性 381
(三)显现 382
四 虚妄分别 383
(一)虚妄分别作为识之体性:颠倒执著 383
(二)虚妄分别与能遍计 385
1. 狭义之“遍”与能遍计 385
2. 广义之“遍”与能遍计 386
(三)八识作为虚妄分别 387
1. 八识与二执、二障 387
2. 一分虚妄分别 389
3. 全分虚妄分别 390
4. 小结 390
(四)虚妄分别之分类 391
第四节“无相唯识”、“有相唯识”与“俱相唯识” 392
一“无相唯识”说 392
二“有相唯识”说 393
三“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之别 394
四“俱相唯识”说 395
(一)“俱相唯识” 395
(二)“俱相唯识”与“无相唯识”、“有相唯识”之主要异同 396
五 唯是识与不离识 397
(一)“唯识’,即唯是识 397
(二)“唯识’,即不离识 397
六 清净识之唯识说 399
第三章 识境论:识分说 400
第一节 识之二分说:相分与见分 400
第二节 识之转变说 404
一“一分变生”说 404
二“二分变生”说 405
三“二分转变”说 406
四 形式转变与内容转变 407
五 显现、转变、转、变现、变生与变成 409
(一)显现 409
(二)转变 409
(三)转 410
(四)变现、变生与变成 410
1. 变现 410
2. 变生 411
3. 变成 412
第三节“有相唯识”之识三分与四分说 412
一 识之三分说:相分、见分与自证分 412
二 识之四分说:相分、见分、自证分与证自证分 414
第四节“有相唯识”之识认知结构说 415
一 识之完整认知结构 416
(一)识之完整认知构成要素 416
(二)识之完整认知结构 416
二 识之完整认知 417
三 识之三量 418
四 小结 419
第五节 识之所缘境 419
一 识所缘境之性质 420
二 识所缘境之结构 421
(一)所缘境之层次 421
1. 作为亲所缘缘之所缘境 421
2. 作为疏所缘缘之所缘境 422
(二)所缘境之类型 423
1. 境之二形态 423
2. 境之三性类 423
三 识所缘境之内容 424
第六节 识聚说 424
一 八识聚—有情之图景识 425
二 各各有情图景识之关系 427
结语 安立“唯识”之意趣 429
第四章 缘起论:基本特点 432
第一节 唯识学之前大乘佛教缘起论之基本特点 432
第二节 唯识学缘起论之基本特点 435
第五章 缘起论:种子说 442
第一节 种子略义 442
一 因与种子 442
二 种子之界定 443
三 种子之外在相 444
四 种子之内在相 445
第二节 种子之异名 448
一 习气 448
(一)习气之比喻 449
(二)习气与烦恼 449
(三)习气与有为法 451
二 界 452
三 种性、本性 455
四 小结 458
第三节 种子与阿赖耶识 458
一 阿赖耶识作为种子(种子积集体) 459
二 阿赖耶识作为摄持种子之当体 461
第四节 种子之本有说、新熏说与兼有说 463
一 阿赖耶识与种子之恒转性 463
二 种子本有说 465
三 种子新熏说 467
四 种子兼有说 468
第五节 种子之基本分类 470
一 杂染种子与清净种子 471
(一)杂染种子与清净种子 471
(二)正闻熏习种子 472
二 业种子与名言种子 473
(一)业与业种子 473
(二)名言与名言种子 475
1. 名言:表义名言、显境名言与意言 475
2. 名言种子 477
(三)小结 477
三 共相种子与不共相种子 478
(一)共相与不共相 478
(二)共相种子与不共相种子 479
第六章 缘起论:熏习说 481
第一节 唯识学之前熏习概念之展开 481
第二节 唯识学缘起论之熏习概念 485
一 熏习过程四要素 485
二 所熏五相 486
三 能熏四相 488
四 熏习四相 490
(一)熏习四相 490
(二)正熏与旁熏 491
第七章 缘起论:因果说 492
第一节 俱时因果关系 492
一 根本因果关系与亲因果关系 492
二 种子生起现行之俱时因果 494
三 现行熏生种子之俱时因果 496
四 生、熏之双向俱时因果:完整因果过程 497
五 所缘缘缘起之俱时因果 499
(一)相分所缘缘缘起 499
(二)真如所缘缘缘起 500
第二节 历时因果关系 501
一 种子及其所依体阿赖耶识之等流因果关系 502
(一)种子之等流因果关系 502
(二)阿赖耶识之等流因果关系 505
二 历时性之业感缘起 505
(一)解脱乘业感缘起之基本思想特点 506
(二)唯识学业感缘起之基本思想特点 510
第四编 道行学 517
绪论 517
第一章 佛性与如来藏论 521
第一节 佛性论 521
一 佛性作为佛因与佛体性 521
二 佛性从佛体性到法性真如再到心性真如 523
(一)体佛性说 523
(二)法佛性说 524
(三)心佛性说 525
三 佛性之结构 526
第二节 如来藏之胎藏义与佛体义 528
一 如来藏之二基本义:胎藏义与佛体义 528
二 如来藏之佛体义与胎藏义:无为性与有为性 529
(一)如来藏之佛体义:无为如来藏义 529
(二)如来藏之胎藏义:有为如来藏义 530
第三节 无为如来藏与有为如来藏说 531
一 无为如来藏说 531
(一)譬喻如来藏说 532
(二)法性如来藏说 532
(三)心性如来藏说 533
二 有为如来藏说 534
(一)有为如来藏说与印度大乘如来藏思想之发展 534
(二)在唯心意趣下有为如来藏之相 535
(三)阿摩罗识作为有为如来藏 536
第四节 如来藏之本体与因义 537
一 如来藏之本体义 538
(一)无为如来藏说中法性如来藏与心性如来藏之本体意义 538
(二)有为如来藏说中阿摩罗识如来藏之本体意义 539
二 如来藏之因义 540
第二章 种姓论 543
第一节早期大乘佛教之种姓说 543
第二节 瑜伽行派唯识学种姓说之建立 546
一 种姓作为种子之建立 546
二 种姓之差别 549
第三节 五种姓说 552
一 五种姓义 552
(一)五种姓总义 552
(二)五种姓别义 554
二 五种姓之决定与非决定 555
(一)有为依唯识思想之种姓决定说 555
(二)早期佛性如来藏思想与瑜伽行派无为依唯识思想之种姓非决定说 557
第四节 五俱种姓说 559
第三章 菩提心论 563
第一节 菩提心及其意义 563
一 菩提心 563
二 菩提心之意义与功德 566
第二节 菩提心之发起及其区分 569
一 菩提心之发起 569
二 菩提心之区分:希愿与行证 572
(一)希愿菩提心 572
(二)行证菩提心及其分位 575
第四章 菩萨行总论 577
第一节 菩萨 577
第二节 菩萨行总说 582
一 菩萨行之共行 583
(一)戒、定、慧三学 583
(二)信、解、行、证四法 585
(三)亲近等四法行与闻思修三行 587
1.亲近等四法行 587
2.闻思修三行 588
二 菩萨行之别行 589
(一)菩萨行之性质 589
(二)菩萨行之略相 590
第五章 菩萨行之本:无分别智论 597
第一节慧、智与现观 597
一 慧与智 598
二 现观 600
第二节 般若波罗蜜多 603
一 般若波罗蜜多 603
二 一切智、道种智与一切种智 605
第三节 无分别智 607
一 无分别智 607
二 无分别智分类:加行、根本、后得无分别智 611
(一)三智之名 611
(二)三智详义 612
第四节 解脱道与菩提道智慧之别 616
第六章 菩萨行诸行论 621
第一节 菩萨行正行:波罗蜜多行 621
一 布施波罗蜜多 622
二 持戒波罗蜜多 623
三 安忍波罗蜜多 626
四 精进波罗蜜多 628
五 静虑波罗蜜多 630
六 般若波罗蜜多 633
七 六波罗蜜多之安立意趣 634
八 六波罗蜜多与十波罗蜜多 636
第二节 菩萨行正行:摄事行 637
第三节 菩萨行之助道行 638
一 智慧助道行:三十七道品 639
(一)三十七道品 639
(二)从解脱道根本道法到菩提道助道法 641
二 福德助道行:四无量等 642
三 方便助道行:六神通等 643
第七章 菩提道次第论 646
第一节 瑜伽行派前行之部派佛教与大乘道次第思想 647
一 部派佛教之解脱道道次第思想 647
二 瑜伽行派前行之大乘道次第思想 650
第二节 瑜伽行派唯识学之道次第思想 651
一 资粮位 653
二 加行位 654
三 见道位 656
四 修道位 657
五 究竟位 660
第五编 果地学 663
绪论 663
第一章 转依论 668
第一节 转依之名义 669
一 所依、转与转依之名义 669
二 转依之五相 671
(一)无为依与有为依唯识意趣之转依相 671
(二)转依之形式结构 673
(三)小结 674
第二节 证悟说与迷悟之转依说 675
一 证悟说 675
二 迷悟之真如转依说 677
(一)真如作为迷悟依 677
(二)从虚妄分别到无分别 679
第三节 染净之无为依转依说 680
一 真如作为清净法之所依 680
二 真如作为杂染法之所依 682
三 法性真如转依说 684
四 心性真如转依说 685
(一)心性真如转依说 685
(二)心性真如/阿摩罗识转依说 687
五 法性如来藏转依说 689
六 心性如来藏转依说 691
第四节 染净之有为依转依说:染净之依他起性转依说 692
一 依他起性作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所依 693
二 妄真之依他起性转依说 694
三 染净之依他起性转依说 696
(一)依他起性显现转依说 696
(二)依他起性缘起转依说 697
第五节 染净之有为依转依说:染净之本识转依说 698
一 本识作为染净一切法之根本所依及转依体 699
二 界转依说 701
三 本识转依说 704
(一)本识转依 704
(二)转依次第 705
(三)转依差别 707
第二章 涅槃总论 709
第一节 解脱道之涅槃思想 709
一 涅槃之唯遮说 710
二 涅槃之遮显说 712
三 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 715
第二节 菩提道之无为涅槃思想 719
一 空意义上唯遮之涅槃说 719
(一)空意义上之自性涅槃 721
(二)空意义上之无余涅槃 723
(三)空意义上之无住涅槃 724
二 非空意义上遮显之涅槃说 731
(一)我性之涅槃说 732
(二)无我性之涅槃说 735
第三节 菩提道之有为涅槃思想 740
一 依他起性作为涅槃体 740
(一)自性无住涅槃 740
(二)离垢无住涅槃 742
二 本识作为涅槃之体 743
三 涅槃分类与涅槃相 744
(一)四涅槃 744
(二)二涅槃 745
(三)涅槃之相 746
第三章 涅槃别论:解脱与菩提论 747
第一节 解脱论 747
一 灭尽意义上之解脱 748
二 本寂意义上之解脱 749
三 脱离意义上之解脱 751
(一)脱离义之心解脱 751
1. 心解脱说之脱离义 751
2.“心性本净”说之脱离义 754
(二)脱离义之真如解脱 755
(三)脱离义之依他起性解脱与本识解脱 758
第二节 菩提论 759
一 解脱道与菩提道之佛菩提 760
二 佛智在大乘共许意义上之区分: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763
三 佛智在唯识意义上之不共区分: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765
第四章 涅槃别论:佛身土论 769
第一节 佛身论 769
一 解脱道之佛身 769
(一)解脱道之佛色身 769
(二)解脱道之佛法身 771
二 菩提道之佛法身 773
(一)缘起体法身说 773
(二)无为体法身说 774
1. 以真如为如来 774
2. 以真如为法身 775
(三)有为体法身说 778
1. 以依他起性为法身之体 778
2. 以阿摩罗识为法身之体 779
三 菩提道之佛报身与应身:受用身与变化身 780
(一)佛之报身:自受用身 781
(二)佛应身:他受用身与变化身 784
1. 他受用身 786
2. 变化身 786
第二节 佛净土论 787
一 净土分类 788
二 净土之因 789
三 法身土 790
四 受用身土 791
(一)自受用身土 792
(二)他受用身土 793
五 变化身土 793
参考文献 795
- 《釉上彩陶瓷仕女图艺术通论》熊金荣著 2019
- 《日本史通论》(中国)吴廷璆 2019
- 《经学通论》叶国良 2017
- 《中国社会治理通论》(中国)魏礼群 2019
- 《经济法律通论 第3版》高晋康,辜明安主编 2018
- 《木府通论 第1卷》黄乃镇 2019
- 《木府通论 第3卷》黄乃镇著 2019
- 《道学通论 下 2018年修订版》胡孚琛著 2018
- 《道学通论 上 2018年修订版》胡孚琛著 2018
- 《法政讲义 第1集 第1册 法学通论》陈敬第编辑 1912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