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证据法要义
证据法要义

证据法要义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建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1144848
  • 页数:4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面系统介绍证据法学的一本教材。主要特点有: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系统介绍证据法基本知识;力图强化正当程序意识和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充实人权保障的内容;结合案例撰写教材、加强科学技术手段的介绍;吸收成熟、可靠的内容,同时注意创新。
《证据法要义》目录

绪论 3

第一章 证据法总论 3

第一节 证据法界说 3

第二节 证据法属性 6

第三节 证据法功能 10

第四节 神裁法:证据法的童年 13

第五节 诉讼模式与证据法 22

第六节 中国证据法的沿革 31

第二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38

第一节 认识论 38

第二节 法律价值及平衡、选择理论 46

第三章 证据法之诸主义 51

第一节 证据裁判主义 51

第二节 无罪推定主义和疑罪从无主义 54

第三节 两造举证主义和职权调查主义 56

第四节 实质真实发现主义与形式真实发现主义 59

第五节 法定顺序主义与自由顺序主义(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与证据适时提出主义) 63

第六节 形式证据主义与实质证据主义 67

附录 证据法学简史 75

第一节 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75

第二节 中国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84

本论 101

上编 证据通论 101

第一章 证据界说 101

第一节 证据生成 101

第二节 证据界说 106

第二章 证据属性 117

第一节 总说 117

第二节 关联性(相关性) 119

第三节 客观性以及对客观性的质疑 129

第四节 可采性 132

第五节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134

第三章 证据种类与分类 138

第一节 证据种类 138

第二节 证据分类 139

第四章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147

第一节 总说 147

第二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基本要求 151

第三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主要方法 154

中编 证据各论 163

第一章 物证 163

第一节 总说 163

第二节 物证的分类 165

第三节 物证的证据能力 167

第四节 物证的证明力:迹证重于人证 176

第二章 书证 180

第一节 总说 180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 181

第三节 书证的证据能力 183

第四节 外部证据规则 190

第五节 书证的证明力 191

第六节 书证之提出 194

第三章 证人证言 196

第一节 总说 196

第二节 证人资格 196

第三节 证人的作证义务 199

第四节 免证特权 201

第五节 证人的权利及安全保障 205

第六节 作证方式 210

第七节 证人证言之证据能力 211

第八节 证人证言的证明力 217

第九节 韦蒲尔定律 219

第十节 五听 228

第四章 被害人陈述 231

第一节 界说 231

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的特点 231

第三节 被害人的心理特点和对被害人的询问 233

第四节 被害人陈述的证据价值 233

第五节 被害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据能力与证据归类 234

第五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236

第一节 总说 236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特点 237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据能力 238

第四节 供述义务 251

第五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证据价值 253

第六章 鉴定结论 255

第一节 总说 255

第二节 鉴定结论的证据价值 257

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 259

第四节 鉴定结论的种类 260

第五节 鉴定人之选任 271

第六节 鉴定人的权利义务和对鉴定的基本要求 272

第七节 司法鉴定体制 274

第七章 勘验、检查笔录 276

第一节 总说 276

第二节 古代中国之勘验制度 277

第三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种类 279

第四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特征 280

第五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证据价值 281

第八章 音像、电子资料 283

第一节 总说 283

第二节 音像、电子资料的起源和司法应用 285

第三节 电子、音像资料的应用前景 289

第四节 讯问中的录音录像 293

第九章 各种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295

第一节 物证、书证、电子资料、音像资料的收集与保全 295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与证人证言的收集与保全 299

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形成 302

第四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形成 303

附录 主要证据规则一览表 305

下编 诉讼证明 309

第一章 证明 309

第一节 证明定义与两种证明观 309

第二节 临近或者易混淆的概念 314

第二章 证明主体 319

第一节 谁证明 319

第二节 法院、公安机关是否证明主体 321

第三章 证明责任 325

第一节 证明责任缘起 325

第二节 证明责任界说 326

第三节 证明责任制度之必要 331

第四节 证明责任与诉讼主张 333

第五节 证明责任的构造 335

第六节 证明责任分担 338

第四章 证明客体与免证事实 351

第一节 证明客体 351

第二节 免证事实 357

第五章 证明标准 381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设定是否可能 381

第二节 证明诸标准 383

第三节 以主观的证明标准取代客观的证明标准? 388

第四节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391

第五节 证明标准涉及的两大基本问题 398

结论 415

跋 42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