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湖北经济改革与发展三十年
湖北经济改革与发展三十年

湖北经济改革与发展三十年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凌云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16058490
  • 页数:5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1979~2008年间湖北经济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过程、成就、经验进行总结和历史分析。忠实记录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用科学发展观梳理30年的脉络和阶段,运用档案资料及数据资料深入分析、挖掘湖北发展的内在历史逻辑和规律。
《湖北经济改革与发展三十年》目录

第一章 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

一、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1

(一)全面完成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1982年 1

(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82-1992年 4

(三)全面构建市场经济体制:1992-2002年 6

(四)实施“打基础、管长远”战略的时期:2002-2006年 9

(五)围绕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全面推进新一轮战略展开的时期:2007年以来 12

二、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 12

(一)经济迅速发展,迈上了工业化的新台阶 13

(二)政治发展成绩显著,迈上了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新台阶 14

(三)文化建设开拓进取,文明化程度不断提高 16

(四)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和谐湖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9

(五)生态建设全面启动,开始步入生态化发展轨道 21

(六)党建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22

三、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基本经验 23

(一)要坚持切实推进思想解放 24

(二)要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25

(三)要坚持不断扩大开放 27

(四)要坚持走有湖北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29

第二章 思想解放历程及其宝贵经验 31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31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吹响解放思想的号角 31

(二)恢复党的思想路线,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33

(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 36

二、党的十四大以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38

(一)突破姓“资”姓“社”困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38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伟大创举(党的十四大以后) 3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党的十五大以后) 41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 46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 46

(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党的十七大以来) 50

四、改革开放三十年湖北思想解放的宝贵经验 53

(一)坚持实事求是,努力探索符合湖北实际的发展路子 53

(二)坚持党的宗旨,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54

(三)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54

(四)坚持依法治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55

(五)坚持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5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湖北实践三十年 57

一、奋勇争先探索前行的初期十五年 57

(一)推行责任制奋勇争先,突破湖北经济发展困境,实现良好开局,解放农村生产力 57

(二)试点城市改革探索前行,导入商品机制,扩大企业自主权,释放市场经济活力 59

(三)在选择中推进制度变迁,在摸索中确立改革的市场取向 62

二、艰辛奋进勇敢犯难的中期十年 66

(一)国有企业改革和公有制实现形式 66

(二)市场经济体制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革命性颠覆 68

(三)湖北农村经济发展所体现的制度效应 70

(四)调整价格形成机制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 72

(五)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74

三、深入推进再创辉煌的近期五年 77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体制机制的保障至关重要 77

(二)以政府转换职能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 78

(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79

(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 82

(五)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主的产业重点、结构调整、经营体制改革 83

第四章 湖北发展战略的演变 85

一、翻两番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 85

(一)翻两番战略 85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 89

二、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 90

(一)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动因 90

(二)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措施及成效 91

三、“打基础、管长远”方略 96

(一)“打基础、管长远”方略动因 96

(二)“打基础、管长远”方略的基本框架 97

(三)“打基础、管长远”方略的战略举措 99

四、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战略 102

(一)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战略动因 103

(二)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战略定位 103

(三)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战略指向 106

第五章 振兴老工业基地 迈向新型工业化 108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湖北工业发展的主要历程 108

(一)“文革”后的快速增长阶段(1976-1988) 109

(二)“治理整顿”期间的低速徘徊阶段(1989-1991) 110

(三)20世纪90年代的振兴崛起阶段(1992-1996) 111

(四)国企改革攻坚和三年脱困阶段(1997-2001) 112

(五)开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阶段(2002-) 115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湖北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16

(一)空间区域布局日趋合理 116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118

(三)经济规模总体增大 120

(四)行业结构不断完善 121

(五)国企改革有序推进 123

(六)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突出 125

(七)技术改造成效明显 128

(八)高新产业日益壮大 131

(九)工业园区蓬勃发展 133

三、“武汉·中国光谷”:湖北新型工业化的领头羊 134

(一)“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 134

(二)“武汉·中国光谷”的辉煌成就 136

(三)“武汉·中国光谷”的对外开放 139

四、新型工业化:跨世纪湖北工业新的选择 140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目标、途径 140

(二)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区域布局 141

(三)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重点 143

(四)新型工业化展望 145

第六章 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149

一、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农产品产量大省地位确立 149

(一)粮食产量迅速提高,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49

(二)水产品生产持续增长,跃居全国淡水鱼产量第一大省 156

(三)棉花、油料产量大幅增加,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 160

(四)畜牧业蓬勃发展,崛起道路一片光明 163

二、农村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65

(一)农民收入连续翻番,逐步走入小康社会 165

(二)住房建设大发展,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167

三、现代农业迅速发展,专业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169

(一)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169

(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170

(三)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进军 173

第七章 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 176

一、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176

(一)艰难的发展历程 176

(二)辉煌的发展成就 176

(三)产业发展的新展望 180

二、巨变中的湖北交通运输邮电事业 181

(一)交通运输业发展概况 181

(二)主要运输行业发展情况 185

(三)邮电业 193

三、繁荣兴旺的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 194

(一)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发展概况 194

(二)流通体制改革促进了市场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 195

(三)市场商品供应充裕,买方市场基本形成 199

(四)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满足了消费者多层次不同的需要 200

四、迅速发展的金融业 202

(一)金融业发展概况 203

(二)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金融业发展的保证 205

(三)组织存款是信贷资金的源泉 207

(四)加强融资是促进湖北经济发展的不变动力 208

第八章 区域经济布局与城市化进程 211

一、改革开放以前,区域经济格局以武汉为基点、逐步向鄂西北、鄂西南延伸和展开 211

(一)1949-1965年,湖北省经济总量集中在鄂东地区 211

(二)1966-1977年、湖北省的经济格局开始由武汉地区为中心逐步向鄂西南、鄂西北地区转移 211

二、1978-1987年,“四区一中心”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12

(一)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13

(二)实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战略 213

(三)推行农村基层政权重建和区划调整 214

(四)探索实施“中部带动周边战略”,均衡发展经济较发达的中部地带和比较贫困的四周山区 214

三、1988年-2001年,武汉、宜昌、襄樊为中心的“大三角”形态特征基本形成 215

(一)行政区划调整 215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215

(三)“一特五大”战略 216

(四)“大三角”形态特征的线路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218

四、2002年以来,进一步完善区域经济战略布局 219

(一)武汉城市圈战略的形成 219

(二)省域副中心的培育 220

(三)一江两线经济带建设,重视江汉平原城市群发展 223

(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点建设 223

(五)引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27

第九章 科教兴鄂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233

一、科技兴鄂战略的思想与实践 233

(一)科技兴鄂战略的提出 233

(二)科技兴鄂战略的实施 235

(三)科技兴鄂战略的成效 241

二、建设创新型湖北 244

(一)建设创新型湖北的时代重任 244

(二)建设创新型湖北的总体要求与目标 246

(三)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实施路径 247

三、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 251

(一)教育强省思想的形成 251

(二)教育强省战略的实施 253

(三)教育强省战略的成效 259

四、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 261

(一)湖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261

(二)湖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63

(三)湖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效 266

第十章 基础设施建设的快车道 270

一、坚持走改革开改之路 推进湖北交通大发展 270

(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掀起湖北交通思想大解放的浪潮 270

(二)交通基础建设跃上新台阶,交通加速向现代化、立体化、高速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271

(三)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全面加强,为实现“三个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273

(四)交通改革稳步推进,行业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275

(五)科技教育兴交通,人才成果高产出 276

二、城乡建设在改革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77

(一)全省城乡建设快速发展 277

(二)湖北城乡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84

三、土地整理成就显著 286

(一)土地整理发展历程 286

(二)土地整理与高产农田建设的主要作法与经验 291

(三)土地整理与高产农田建设的主要成效 293

第十一章 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296

一、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296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酝酿和初步展开 296

(二)1992-2001年: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298

(三)2002年至今:文化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299

(四)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301

二、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302

(一)艺术生产成果全国瞩目 302

(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突出 303

(三)“八艺节”取得全面成功 305

(四)对外文化交流影响日益扩大 305

三、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306

(一)文化产业的新进展 306

(二)湖北文化产业的新局面 310

(三)湖北文化产业的新机遇 312

四、城乡文化建设有序推进 312

(一)加大力度,推进城乡文化建设 313

(二)积极重视,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314

(三)保护和培育湖北城市文化特色 316

五、文化市场健康繁荣 318

(一)优化服务职能,引导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318

(二)健全制度措施,大力整顿规范文化市场 319

第十二章 从中国内陆走向世界 321

一、对外开放思想在湖北的实践 321

(一)对外开放思想的背景和基本内涵 321

(二)湖北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322

二、“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328

(一)“引进来”战略 328

(二)“走出去”战略 331

(三)“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334

三、承接产业转移与对内开放 336

(一)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方向 336

(二)湖北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现状 338

(三)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对策 341

四、开放先导战略 344

(一)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的背景与依据 344

(二)湖北开放先导战略的主要内容 345

第十三章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与和谐湖北建设整体推进 349

一、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349

(一)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349

(二)社会事业发展的显著成就 352

(三)社会事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358

二、建设和谐湖北的理念与实践 359

(一)正视矛盾阶段——深刻认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引发诸多矛盾的阶段:2004年至2005年1月 360

(二)应对矛盾阶段——建设和谐湖北理念的提出阶段:2005年2月至6月 361

(三)化解矛盾阶段——和谐湖北建设的整体推进阶段:2005年7月至现在 362

三、和谐湖北建设的巨大成就 365

(一)物质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365

(二)政治文明建设成就卓越 366

(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367

(四)生态文明建设战果辉煌 369

第十四章 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71

一、地方民主制度建设 371

(一)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 371

(二)完善地方直接选举,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377

(三)发展和完善城乡基层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79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384

(一)实行人事分类管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385

(二)引进竞争机制,择优竞争上岗 386

(三)改革干部的录用选拔方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机关工作人员 387

(四)积极稳妥,不断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 389

三、地方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 391

(一)湖北省五次机构改革概况 391

(二)对湖北省历次机构改革的评价 394

(三)以改革的思路不断探索完善地方机构设置的新路径 396

第十五章 迈向法治湖北 399

一、湖北改革开放30年法治建设发展历程 399

(一)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恢复发展阶段 399

(二)第二阶段(1989年—2002年)健全完善法律体系阶段 401

(三)第三阶段(2003年—2008年)科学发展阶段 403

二、迈向法治湖北的探索与实践 404

(一)加强人大法制建设,落实依法治省 405

(二)加强行政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407

(三)加强司法法治建设,服务改革开放大局 410

(四)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 414

第十六章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1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湖北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418

(一)邓小平理论对党的建设学说的贡献 41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学说的贡献 419

(三)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学说的新贡献 419

二、恢复和确立党的思想路线(1978-1983) 420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进全省党员干部的团结统一 420

(二)纯洁党的组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421

(三)恢复党的优良作风 422

(四)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 423

三、开展全面整党,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4-1991) 424

(一)以加强基本路线教育和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进行思想整顿 424

(二)以纯洁组织,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重点进行组织整顿 425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426

(四)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427

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92-2002) 428

(一)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省党员干部 428

(二)以提高素质、完善结构、增加活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429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430

(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432

(五)不断改进和加强作风建设 433

(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 433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 435

(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省党员干部的头脑 435

(二)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436

(三)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437

(四)以保持先进性为重点,做好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438

(五)牢记“两个务必”,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核心,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439

(六)构造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439

六、湖北党的建设基本经验 441

(一)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省党员干部的头脑 441

(二)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441

(三)始终坚持围绕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全省工作大局来抓党的建设 442

(四)始终坚持整体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42

(五)始终坚持结合湖北的实际,突出重点,进行党的建设 443

(六)始终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强党的建设 443

(七)始终坚持经常性建设和集中性建设相结合,以经常性建设为主 444

(八)始终强调要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444

第十七章 不断创新超越的湖北精神 446

一、湖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和基本经验 446

(一)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46

(二)以特定的主体为中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451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454

二、湖北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455

(一)湖北精神的产生过程 455

(二)湖北精神的内涵及其寓意 457

(三)不断丰富湖北精神的内涵 462

(四)努力倡导和弘扬湖北精神 464

三、破除内陆意识,弘扬“大码头文化” 465

(一)内陆意识及其对湖北发展的制约 465

(二)用“大码头文化”刷新湖北精神 471

结束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湖北科学发展战略 474

一、深刻认识湖北科学发展战略的内在特点 474

二、深刻认识湖北科学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475

(一)深刻认识湖北科学发展的优势 475

(二)清醒认识影响湖北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476

三、深刻认识湖北新一轮科学发展战略的内涵 479

(一)湖北当前阶段性特征 479

(二)湖北发展的新机遇、新使命 480

(三)湖北新一轮战略谋划的内涵、亮点与特点 482

附录:湖北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 484

后记 5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