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综述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宗宪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10201165
- 页数:371 页
绪论 1
一、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1
(一)前期阶段 1
(二)复苏阶段 3
(三)繁荣阶段 6
(四)深化阶段 12
二、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 19
(一)课程设置 19
(二)机构建设 19
(三)论著发表 21
(四)学术团体 21
(五)学术交流 22
(六)人才培养 24
(七)应用研究 25
三、中国犯罪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0
(一)机构建设问题 30
(二)研究人员培养 30
(三)理论创新问题 31
(四)研究方法问题 31
(五)学术规范与学风 32
(六)国际学术交流 33
四、中国犯罪心理学发展的展望 33
(一)重视稳定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34
(二)重视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 35
(三)进一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7
(四)促进多学科研究的结合 38
(五)深化国际学术交流 38
(六)普及犯罪心理学知识 39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40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 40
一、犯罪 40
(一)不同见解 40
(二)简要评论 42
二、犯罪人 43
(一)不同见解 43
(二)简要评论 44
三、犯罪心理 45
(一)不同见解 45
(二)简要评论 47
四、犯罪心理学 48
(一)不同见解 48
(二)简要评论 49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研究 50
一、概说 50
二、不同见解 50
三、简要评论 53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探讨 55
一、有关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述 55
(一)关于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及研究的可能性 55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56
(三)犯罪心理学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 61
(四)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63
二、简要评论 65
(一)主要成就 65
(二)存在的不足 66
第四节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研究 67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犯罪原因范畴 67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个体层面的犯罪原因 67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有别于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 68
二、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 68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68
(二)主体内外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72
(三)主体内外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74
三、犯罪心理形成的理论研究 76
(一)内外因素论 76
(二)动力因素论 77
(三)多因素论 77
(四)“聚合效应”论 77
(五)综合动力论 78
(六)综合动因论 79
四、简要评论 82
(一)主要成就 82
(二)未来研究的展望 83
第五节 犯罪人格研究 84
一、犯罪人格概念的提出与研究和争论概述 84
(一)人格的含义 84
(二)犯罪人格概念的提出、研究和争论概述 84
二、犯罪人格研究与争论的内容 87
(一)有无“犯罪人格”的争论 87
(二)“犯罪人格”含义的争论 89
(三)“犯罪人格”特征的争论 90
三、简要评价 92
(一)争论的积极意义 92
(二)争论中存在的问题 92
(三)未来研究的思考 93
第六节 犯罪心理结构研究 93
一、犯罪心理结构概念的提出与研究和争论概述 93
二、犯罪心理结构研究与争论的内容 101
(一)有无“犯罪心理结构”的争论 101
(二)“犯罪心理结构”含义的争论 103
(三)“犯罪心理结构”成分的争论 104
(四)“犯罪心理结构”模式的争论 106
(五)“犯罪心理结构”适用范围的争论 108
三、简要评价 108
(一)争论的积极意义 108
(二)争论中存在的问题 109
(三)未来研究的思考 110
第七节 犯罪动机研究 111
一、关于犯罪动机的概念的不同观点 111
(一)犯罪动机的定义 111
(二)犯罪动机的分类 113
二、关于犯罪动机的形成的不同观点 115
(一)犯罪动机形成的条件 115
(二)犯罪动机形成模式说与机制说 118
三、关于犯罪动机的功能及其与犯罪目的的关系的不同观点 120
(一)犯罪动机的功能 120
(二)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121
四、简要述评 124
(一)主要成就 124
(二)未来研究的建议 125
第八节 犯罪心理的发展与变化研究 126
一、有关研究的综述 127
(一)犯罪人在不同犯罪阶段中的心理状态 127
(二)犯罪过程中动机的发展变化 130
(三)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135
二、简要评论 139
(一)主要成就 139
(二)未来研究的展望 140
第九节 犯罪行为机制研究 141
一、有关犯罪行为机制的不同观点 142
(一)内外化机制 143
(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 146
(三)量变质变机制 148
(四)“动机+心理模式”说 149
(五)社会学习机制 153
二、犯罪心理形成过程及犯罪行为发生的模式 155
(一)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155
(二)犯罪行为发生的模式 156
三、简要评论 158
(一)主要成就 158
(二)未来研究的展望 159
第二章 犯罪类型心理研究 161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 161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161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 162
(一)生理基础 162
(二)心理因素 164
(三)环境因素 169
三、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73
(一)青少年犯罪的界定不清,研究结果需谨慎推论 173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呈现多取向、多角度,但仍需建立整合的结构模型 173
(三)提倡多元化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方法,但目前方法仍过于单一 174
(四)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过于笼统,需要进一步细分犯罪类别 174
第二节 女性犯罪心理研究 175
一、女性犯罪心理的研究现状 175
二、关于影响女性犯罪心理的因素 176
(一)女性生理因素与犯罪 176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 176
(三)女性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 177
三、女性犯罪心理特征 178
(一)个性倾向性特征 178
(二)个性心理特征 178
(三)认识特征 178
(四)情感特征 179
(五)意志特征 179
(六)行为特征 179
四、存在不足与展望 181
第三节 初犯和偶犯心理研究 183
一、初犯和偶犯心理研究概况 183
二、关于概念的界定 183
(一)初犯的概念 183
(二)偶犯的概念 183
三、犯罪心理的研究 184
(一)初犯的犯罪心理研究 184
(二)偶犯的犯罪心理研究 188
四、总结与展望 190
第四节 累犯和惯犯心理研究 191
一、累犯和惯犯心理研究状况 191
二、关于概念的界定 191
三、重新犯罪的原因 191
(一)社会因素 192
(二)个体因素 194
四、犯罪心理的研究 195
(一)累犯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95
(二)惯犯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97
(三)重复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 197
五、总结和展望 198
第五节 职务犯罪心理研究 199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199
二、职务犯罪心理研究方法的发展 200
三、职务犯罪心理原因分析视角的多样化 201
(一)采用总体论述和各分领域、分种类分析进行的方式 201
(二)静态特征描述和动态心理发展过程相结合 202
(三)宏观和微观视角 203
四、职务犯罪的心理预防研究 204
五、存在问题与展望 204
第六节 智能犯罪心理研究 205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205
二、关于智能犯罪的类型 206
三、智能犯罪心理的研究 206
(一)智能犯罪心理结构的研究 206
(二)传统智能犯罪——诈骗犯罪心理研究 207
(三)高智能犯罪——计算机犯罪心理研究 208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209
第七节 暴力犯罪心理研究 210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210
二、暴力犯罪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 211
(一)生理因素 211
(二)心理因素 213
三、评价与展望 221
(一)注重对暴力犯罪人格的探讨,但研究结果缺乏整合与比较 221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222
(三)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待加强 223
第八节 财产犯罪心理研究 223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223
二、财产犯罪心理的研究 224
(一)财产犯罪人心理特征的总体分析 224
(二)财产犯罪人行为特征的总体分析 225
(三)盗窃犯罪心理研究 226
三、总结与展望 229
第九节 过失犯罪心理研究 229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229
二、过失犯罪心理研究 230
(一)概述 230
(二)影响过失犯罪的心理因素 233
三、总结与展望 234
第十节 性犯罪心理研究 235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235
二、强奸犯罪心理 235
(一)关于强奸犯罪心理的理论模型 235
(二)强奸犯罪人的犯罪动机 236
(三)强奸犯的人格特点 237
三、青少年性犯罪心理的特征 237
(一)冲动性 238
(二)游戏性 238
(三)模仿性 238
(四)受诱性 238
(五)报复性 238
四、女性性犯罪的动机类型 238
五、总结与展望 239
第十一节 变态犯罪心理研究 240
一、概述 240
二、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 242
三、人格障碍犯罪心理 243
四、性变态犯罪心理 244
(一)概述 244
(二)关于性变态者违法犯罪特点的特点 245
五、精神病人的违法犯罪心理 245
六、总结与展望 246
第十二节 群体犯罪心理研究 247
一、概述 247
二、关于群体犯罪心理的一般特点 248
三、团伙犯罪心理 249
四、集群犯罪心理 250
(一)概述 250
(二)集群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251
(三)集群犯罪心理的特点 252
五、有组织犯罪心理 253
六、总结与展望 254
第三章 应用犯罪心理学研究 256
第一节 犯罪心理测试(测谎)技术研究 256
一、概念的争论 257
二、发展脉络 259
三、争论领域 262
(一)理论基础的困扰 262
(二)主流方法之争 265
(三)效度(准确性)研究 266
(四)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研究 268
四、简要评价 270
第二节 犯罪人特征描述(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研究 270
一、概念的争论 271
(一)称谓的争论 271
(二)定义的争论 271
(三)与“犯罪心理痕迹”概念的关系 273
二、发展脉络 274
三、争论领域 276
(一)理论基础的争论 276
(二)犯罪心理画像方法的介绍 278
(三)效度研究 280
(四)本土化问题 282
四、简要评价 284
第三节 罪犯心理矫治研究 285
一、概念的争论 285
二、发展脉络 289
(一)法制心理知识普及阶段(1983——1989年) 289
(二)心理矫治的初步尝试阶段(1990——1998年) 290
(三)心理矫治的全面展开阶段(1999—— ) 291
三、研究领域 294
(一)罪犯心理评估研究 294
(二)罪犯心理治疗及其效果研究 299
(三)本土化的思考 303
四、简要评价 305
附录: 307
第一部分 论著索引 307
第二部分 论文索引 313
一、基本理论部分 313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 313
(二)发展概况 316
(三)研究方法 318
(四)犯罪心理形成原因 320
(五)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326
(六)犯罪心理结构 327
二、犯罪类型 329
(一)青少年犯罪 329
(二)女性犯罪 333
(三)初犯与偶犯 335
(四)累犯与惯犯 335
(五)职务犯罪 336
(六)智能犯罪 337
(七)暴力犯罪 337
(八)财产犯罪 338
(九)过失犯罪 339
(十)性犯罪 339
(十一)变态犯罪 340
(十二)群体犯罪 342
三、应用犯罪心理 344
(一)犯罪心理测试 344
(二)罪犯心理矫治 348
(三)犯罪心理预防 365
后记 367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中学物理奥赛辅导:热学 光学 近代物理学》崔宏滨 2012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阅读与心理健康》王波主编 2019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物理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医用物理学 第3版》陈月明 2019
-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6版》刘京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