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寻美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康启昌,李成汉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白山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5666997
- 页数:567 页
蓊郁的爱心 凝重的思索——评魏丹散文集《寻找一枚太阳》&阿红 1
真挚而智慧的艺术营造——评张晓峰散文集《朦朦胧胧也是真》&阿红 5
振古如兹的文化语境——读王充闾的散文集《面对历史的苍茫》&白长青 8
对异质文化景观的扫描与思考——牟心海的《欧罗巴游思录》读后&包泉万 13
平实含真味 朴素大文章——刘齐散文集读后&鲍尔吉·原野 17
写作让人活两辈子&鲍尔吉·原野 19
写在历史的后面&曹立薇 21
纯净之美&迟慧 25
家在辽西——解读谢子安&初国卿 27
《金兰散文》的主体精神&春容 34
“寻找自我”——《林声散文》的叙述动力&春容 39
论刘兆林散文的叙述特征&春容 43
谈散文形象中的平常心&崔春昌 48
是文学的,又是历史的——读赵杰的散文集《情奉张学良》&崔春昌 50
对生命意识的沉思——读李茂良散文集《草木之间》&崔春昌 56
散文四度&崔俊颖 63
用直接的眼光看世界——谈田樱《雅典情》&邓刚 67
浓烈的情感和理性的色彩——评吴佳铭散文集《感怀苍茫》&邓荫柯 69
沉重炽热的情肠——读李成汉《一步集》&邓荫柯 72
儒商兄弟好文采——田樱、李茂良、李成汉、马成泰新作掠影&邓荫柯 75
情绪深处的人性美——读康启昌散文集《文学与爱情》&邓荫柯 77
阳光依然照耀&丁宗皓 84
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评杨沛霖散文《板的》、《窗口,窗口》&杜秀华 87
序《金兰散文》&端木蕻良 90
读姚莹其文其人&董家骧 93
女人世界的诉说——读刘延晖散文&尔蜜 96
小女子·散文&尔蜜 99
多彩的商旅散文&傅活 102
王充闾先生散文中的历史——《沧桑无语》随感录&高海涛 105
人格前进的历史化见证——读张成伦散文集《沿着这条路走来》&高海涛 110
情感美学观照下的风味散文——谈谢子安的散文创作&高翔 刘瑞泓 115
用生命感悟白山黑水的魂脉——谈素素和她的《独语东北》系列散文&古耜 121
真诚·真情·真切——读《鲁野康启昌散论选》&关纪新 130
借得山海抒豪情——读季新山散文集&郝延超 134
一个游而思的心海——读牟心海的《欧罗巴游思录》&胡世宗 138
鲜活的高门大嗓与浅吟低唱——读刘嘉陵散文随笔集《妙语天籁》&胡中惠 142
操刀割碎灵魂家园——李成汉《一步集》、《多味集》小析&黄世俊 144
生命感悟的诗化超越——读丁宗皓散文集《阳光照耀七奶》&康启昌 149
情感和智慧的流动——散谈刘兆林散文集《高窗听雪》&康启昌 153
来自泥土,超越泥土 昂首于意象的天堂&康启昌 156
还历史以幽默——读刘齐散文集《给洋妞算命》&康启昌 159
彭定安散文的散怀抱&康启昌 167
永久的对话——读王充闾文化大散文新著《沧桑无语》&康启昌 172
散文界的重要收获——读刘齐的《给洋妞算命》&雷达 178
美丽出自痛苦——读《高窗听雪》致刘兆林&雷达 181
未完成的王充闾&黎枚 186
掩卷思想起&李琦 190
与灵魂对坐的感悟——读康启昌散文集《黑夜的爱情》&李松涛 192
雨夜闭门品车夫&李松涛 200
散文的姿态&梁晓声 202
刘齐,这只老狐狸&林黑 204
多元散文观&刘嘉陵 207
“小女子”也有天赋写作权&刘嘉陵 209
“游思”引发的浅想——读《欧罗巴游思录》&刘秋群 211
刘嘉陵散文创作评析&刘瑞弘 216
用心灵为建筑辩护——关于《表述空间》&刘巍 221
再说神性&刘元举 227
不矮的一棵刺槐树——鲍尔吉·原野《善良是一棵矮树》读后&刘兆林 231
我惑,我不惑&刘兆林 237
生命美的构建与开拓——《金兰散文》琐读&鲁野 239
白首不坠青云志 总把黄昏当黎明——读康启昌散文集《投影黄昏》&鲁野 242
阳性之悟——读《美文经纬·黄世俊卷》&鲁野 247
沉落井底的小星——读《美文经纬·刘延晖卷》&鲁野 249
襟抱·学识·诗情——读《林声散文》&马成泰 252
用诗意堆起破碎了的偶象——读李景林散文集《永世情简》&麦风 257
守望情感的北回归线——王瑞起新书《窗外的天空》漫论&麦风 259
成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冰人散文集《心灵语丝》&麦风 262
现实审读历史 历史审视现实——读王充闾散文集《沧桑无语》&牟心海 266
文畅——风格独特的散文家——读《文畅散文选》&潘颂德 270
素朴真挚写情韵——读刘兆林的《高窗听雪》&彭定安 274
欧洲:文心艺思观照下的身影——读《欧罗巴游思录》&彭定安 278
散文作家关爱电视——电视散文大赛获奖作品读后&亓传禄 284
黑枷的情结——读《写在心中的书简》&单复 286
汩汩喷涌的爱泉——读姚莹《爱海情澜》&单复 289
一颗坦诚的平常心——读崔春昌散文集《野风景》&单复 293
具有自身优势的散文——读《吴哥情》&石英 297
幽默源于智慧——《一脸阳光》读后&索波 300
《西部生命》和文化人格的建构&孙绍振 302
泪与笑&孙郁 315
人间屑语——关于素素的散文&孙郁 317
人格境界的魅力——读《美文经纬·鲁野卷》&唐耀华 323
“毕生行径都是诗”——读康启昌散文集《海棠依旧》&田志伟 326
作为体验的艺术——读《1998辽宁散文精品赏析》&王纯菲 329
面对历史的苍茫——千古兴亡 百年悲笑 一时登览&王充闾 334
云水襟怀与书生本色——答某记者问&王充闾 341
获奖后感&王充闾 345
你兴许能读原野&王大辉 350
震颤人心的生命之歌——康启昌散文论&王科 353
追溯:对散文家王充闾创作道路的扫描&王科 360
学者的风采 理性的闪光——读彭定安的散文&王建中 371
温暖人间的炭火——读单复散文《文坛师友情》&王建中 377
文学与历史的结合——读赵杰散文集《情奉张学良》&王建中 380
怪文惊睹&王乾荣 387
别样的情怀&王山 389
审美情结的创生意义——王充闾诗文创作研究的新视点&王向峰 391
林声散文的艺术境地&王向峰 399
论刘黑枷散文的审美创造&王向峰 400
曾岩散文的艺术格局&王向峰 407
叩寂寞而求音——读丁宗皓的散文集《阳光照耀七奶》&王向峰 417
从自发到自觉的女性意识——论素素的散文&王晓峰 420
读曾岩散文集《屐齿印痕》——兼说游记散文&文畅 430
读李茂良散文集《草木之间》&文畅 435
对散文创作的几点思考&文畅 440
文学家园的依恋——彭定安散文印象&文学武 445
醇酒加淡茶——我的散文观&文哲 449
正心诚意 将以有为——读马成泰散文随想&项冶 455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读《林声散文》&项冶 460
贵在真诚&晓凡 465
胡虏:看上去很“丑”——侃议胡中惠的写作风格&谢明 468
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吟味刘嘉陵《妙语天籁》&谢明 471
走进欧洲 走近心海——《欧罗巴游思录》读后感&谢明 476
从小天地走向大世界——谈谈尔蜜散文创作的进步&谢明 482
答《美文》记者随访&谢子安 487
丰富而精彩的心灵历程——读王瑞起散文遐思&徐光荣 490
成功的细节描写——读《林声散文》&徐彻 493
美哉,斯文——《金兰散文》艺术特色&徐彻 496
世俗与神灵——读刘元举游记&徐学 502
空灵与厚重的和声&叶选候 508
美的原色——读刘黑枷的散文集《写在心中的书简》&于雷 510
商旅文心&尤今 513
刘齐的旅美幽默&袁济喜 515
情深意笃 文采飞扬——马成泰诗家《祭恩师黄公禹篇先生文》&姚莹 519
意高·情真·辞美——我的散文观&姚莹 520
一种突围式的写作&张宏杰 524
言也谆谆,论也谆谆——喜读《散文创作论》&张永芳 528
超越的艺术审美创作——读王充闾同志的《沧桑无语》&张学娅 531
《金兰散文》:珍藏心灵&赵慧平 537
辣手文章&赵健雄 547
纯情的心灵窗子——重读于洪乔《西窗烛》&赵杰 549
我看原野&止庵 553
真切的生命体验 独特的审美意蕴——在刘兆林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周兴华 556
作家的内宇宙——读散文集《美文经纬·彭定安卷》随笔&左泽 562
我们携手去“寻美”——代后记&崔春昌 565
-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典藏书系 散文卷 1》冯骥才著 2017
- 《韩愈散文艺术论》孙昌武著 2018
- 《老舍散文》老舍著 2019
- 《雅舍散文全集》梁实秋著 2018
- 《冯骥才散文精选》冯骥才著 2018
- 《新华经典散文文库丛书 年轻时去远方漂泊 肖复兴经典散文》肖复兴著 2019
- 《父亲·老屋·苦楝树 欧阳传芳散文选》欧阳传芳著 2017
- 《2019年散文随笔选粹》陈克海主编 2020
-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2016) 朝鲜语卷 散文卷》中国作家协会编 2019
- 《海笑文集 4 散文卷》海笑 2002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白山黑水画人生》张梦实著 2019
- 《少年经典励志丛书 红色英雄谱 白山黑水铸英雄 杨靖宇》肖显志著 2017
- 《哈佛出版史》董唯责编;李广良,张琛译者;(美)马克斯·豪尔 2019
- 《新时代期刊编辑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吴厚庆 2019
- 《上海市订购苏联情报出版物联合目录与索引 1983》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
- 《中国骨干旅游高职院校教材编写出版项目 中国饮食文化》邵万宽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