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牛的繁殖效率.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的指导方针
牛的繁殖效率.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的指导方针

牛的繁殖效率.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的指导方针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Vandeplassche,M.
  • 出 版 社: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 出版年份:1982
  • ISBN:
  • 页数:118 页
图书介绍:
《牛的繁殖效率.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的指导方针》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牛的繁殖生理学 3

1.1 概况 3

1.2 生理学和内分泌学的结构 3

1.2.1 下丘脑 3

1.2.2 垂体 3

1.2.3 性腺 3

1.2.4 目标器官 4

1.3 繁殖年限的其它因素和方面 4

1.3.1 外激素 4

1.3.2 溶黄体素-前列腺素 4

1.3.3 胎盘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剂 4

1.3.4 下丘脑释放激素对促肾上腺皮质素的作用 5

1.4 小结 5

1.5 性行为 5

第二章 测定繁殖力的标准 7

2.1 正常的繁殖力 7

2.2 性成熟或初情期 7

2.3 性要求 7

2.4 不再发情率 8

2.5 受胎率  8

2.6 产犊率 9

2.7 妊娠指数或有效配种率(S/C) 9

2.8 产犊间隔 9

2.9 繁殖年限 10

2.10 自然产犊和难产 10

2.11 小结 11

第三章 繁殖效率变化的原因 13

3.1 内在因素 13

3.2 外界因素 13

3.2.1 高繁殖力的育种技术 13

3.2.1.1 公牛的育种技术 13

3.2.1.2 青年母牛和经产母牛的育种技术 14

3.2.2 气候 16

3.2.3 营养 16

3.2.3.1 饲养不足 17

3.2.3.2 饲喂过量 18

3.2.4 卫生和圈舍 19

3.2.5 严重疾病 20

第四章 公牛和母牛的生殖系统的检查 23

4.1 概况 23

4.2 公牛的生殖系统检查 23

4.2.1 临床检查 23

4.2.2 实验室检查 24

4.3 青年母牛和经产母牛的生殖系统检查 24

4.3.1 临床检查 24

4.3.2 总结 25

4.3.3 实验室检查 25

4.4 妊娠检查 26

4.4.1 临床 26

4.4.2 激素 27

第五章 公牛、经产母牛和青年母牛不育的最重要的原因 29

5.1 概况 29

5.2 公牛的不育 29

5.2.1 交媾和射精障碍 29

5.2.1.1 缺乏性欲 29

5.2.1.2 包皮过长阴茎伸不出的缺陷 31

5.2.1.3 包皮和阴茎脱出 31

5.2.2 精液生产和质量的缺陷(生育不能) 32

5.2.2.1 先天性生育不能 32

5.2.2.2 后天性生育不能 34

5.2.3 热带人工授精中心出现的不育症 36

5.3 经产母牛和青年母牛的不育 38

5.3.1 卵巢的功能缺陷 39

5.3.1.1 缺乏性欲的征候群 39

5.3.1.2 卵巢囊肿退化 44

5.3.2 母牛交配器官的缺陷  46

5.3.2.1 白母犊病  47

5.3.2.2 阴道脱出  47

5.3.2.3 气阴道和阴道积尿 48

5.3.2.4 外阴部、阴道和子宫颈发炎  49

5.3.2.5 外阴癌  49

5.3.3 输卵管的缺陷 50

5.3.4 子宫的缺陷 51

5.3.4.1 子宫内膜炎 51

5.3.4.2 子宫炎 53

5.3.4.3 子宫积脓 54

第六章 牛群不育症 57

6.1 牛群繁殖力的正常水平 57

6.2 性病不育症 57

6.2.1 胎毛滴虫 57

6.2.1.1 引言 57

6.2.1.2 发病机理 58

6.2.1.3 诊断 59

6.2.1.4 预后 60

6.2.1.5 治疗 60

6.2.2 弯曲杆菌属 61

6.2.2.1 引言 61

6.2.2.2 发病机理 63

6.2.2.3 诊断 64

6.2.2.4 治疗 66

6.2.3 媾疹IPV-IBP-IBR疱疹病毒感染 67

6.2.3.1 引言  67

6.2.3.2 发病机理 68

6.2.3.3 诊断 69

6.2.3.4 治疗 69

6.2.4 附睾炎阴道炎综合症 70

6.2.4.1 概况 70

6.2.5 通过交配引起的其他传染病 71

6.3 屡配不孕母牛 71

6.3.1 引言 71

6.3.2 病因学 73

6.3.2.1 管理 74

6.3.2.2 公牛 75

6.3.2.3 青年母牛和经产母牛 75

6.3.3 诊断 75

6.3.4 治疗 75

6.4 产后和产后早期的子宫炎 78

6.4.1 引言 78

6.4.2 病因学 78

6.4.3 发病机理 79

6.4.3.1 复旧 80

6.4.3.2 微生物 80

6.4.3.3 细胞学和组织学 81

6.4.3.4 吞噬作用 81

6.4.3.5 抗体  82

6.4.3.6 创伤和刺激 82

6.4.3.7 消毒药的使用 82

6.4.3.8 雌激素和孕酮 82

6.4.4 诊断  83

6.4.5 预后 83

6.4.6 治疗  83

6.5 犊牛死亡率  85

6.5.1 病因学和发病机理  85

6.5.1.1 出生前死亡或死胎  86

6.5.1.2 出生时或新生犊牛的死亡  86

6.5.1.3 3-6周龄犊牛的死亡  87

6.5.2 诊断  87

6.5.3 预后  87

6.5.4 治疗  88

6.6 流产 90

6.6.1 非传染性的流产 90

6.6.1.1 中毒 90

6.6.1.2 创伤 91

6.6.1.3 外界的不利因素 91

6.6.1.4 过敏反应、药物和疫苗接种 92

6.6.2 传染性地方性流产 92

6.6.2.1 布鲁氏菌病 92

6.6.2.2 滴虫病 94

6.6.2.3 胚胎弯曲杆菌感染 94

6.6.2.4 媾疹:IPV-IBR 94

6.6.3 传染性散发性流产 94

6.6.3.1 牛病毒性腹泻 94

6.6.3.2 真菌性流产 95

6.6.3.3 化脓棒状菌流产 95

6.6.3.4 沙门氏菌属流产 96

6.6.3.5 利斯特氏菌属流产 96

6.6.3.6 衣原体流产 97

6.6.3.7 枝原体流产 97

6.6.3.8 钩端螺旋体流产 98

6.6.3.9 立克次氏体流产 100

6.6.3.10 睡眠嗜血杆菌流产 100

第七章 牛的有计划的人工育种 103

7.1 引言 103

7.2 人工授精 103

7.3 胚胎移植 104

7.4 提前排卵和育种 105

7.5 发情和人工授精的同期化 106

7.6 缩短产后性欲缺乏的周期和产后第1次配种的同期化 106

7.7 产犊的同期化 107

7.8 双胎妊娠的数量增加 108

7.9 公牛和母牛的选择育种和早期分化 109

参考文献 1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