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浩斌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79987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专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目录

引言 1

绪论 8

一 研究对象 8

(一)动力机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机制 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基本对象及确立依据 1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基本类型及划定标准 19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历史演进及客观规律 23

二 研究现状 25

(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的相关研究 25

(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的相关研究 29

(三)初步涉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研究 33

三 研究困境 36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的基本困境及主要表现 36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的具体困境及主要表现 4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困境的可能出路及路径抉择 43

四 研究方法 45

(一)基于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机制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根本方法 45

(二)基于有效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创新机制与社会创造论的根本方法 49

(三)基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新机制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 5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生型动力机制 57

一 内生型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 57

(一)“内生型”中“内”的理解问题 59

(二)“内生型”中“生”的理解问题 60

(三)“内生型动力机制”概念的内涵 61

(四)“内生型动力机制”概念的外延 63

二 内生型动力机制的结构要素 65

(一)内生型动力机制中理论形态的结构要素 65

(二)内生型动力机制中实践形态的结构要素 71

(三)内生型动力机制中主体形态的结构要素 74

三 内生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 86

(一)内生型动力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因 86

(二)内生型动力机制确保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 89

(三)内生型动力机制增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承继性 9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生型动力机制 98

一 外生型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 99

(一)外生型动力机制的逻辑基点 100

(二)外生型动力机制的概念内涵 101

(三)外生型动力机制的概念外延 104

二 外生型动力机制的结构要素 108

(一)外生型动力机制的时代性结构要素 108

(二)外生型动力机制理论形态的结构要素 121

(三)外生型动力机制实践形态的结构要素 129

三 外生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 140

(一)外生型动力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因 140

(二)外生型动力机制增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 142

(三)外生型动力机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 147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 149

一 联动型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 149

(一)联动型动力机制的阐释视阈 150

(二)联动型动力机制的概念内涵 154

(三)联动型动力机制的概念外延 157

二 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相关机制及其结构要素 15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加速机制及其结构要素 15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缓冲机制及其结构要素 17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延缓机制及其结构要素 180

三 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 189

(一)联动型动力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的契机 189

(二)联动型动力机制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协调发展、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92

(三)联动型动力机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19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综合型动力机制 199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动力机制及其精神实质 19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本质与社会创造论 200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动力机制及其演变 202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 210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动力机制及其精神实质 212

(一)政治生态及其发展阶段 212

(二)政治动力机制及其精神实质 215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动力机制及其精神实质 22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 22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动力机制 22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 232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构建的历史经验 233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实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题的逻辑互动 23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进一步中国化的根本动因 23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 23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完善与发展 237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实现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互动 238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突出体现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 23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历史性飞跃 240

(三)与时俱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242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逻辑互动 243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实现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逻辑互动 245

(一)自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总结,有力地促进了两者的逻辑互动 246

(二)自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客观规律的归纳,有力地促进了两者的逻辑互动 247

(三)自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探索,有力地促进了两者的逻辑互动 248

五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多元化路径之间的逻辑互动 249

(一)“个体理解”:“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判定标准的个体之维 251

(二)“群体认同”:“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判定标准的群体之维 252

(三)“社会实践”:“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判定标准的社会之维 253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运行的基本规律 254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盈亏及其演变规律 254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盈余及其体现 254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亏损及其体现 255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盈亏的演变规律 256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负动力及其演变规律 25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向动力及其体现 25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负向动力及其体现 258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负动力的演变规律 258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变异及其演变规律 25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变异及其体现 25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变异的演变规律 261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增量动力及其演变规律 26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增量动力及其体现 26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增量动力的演变规律 262

参考文献 26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