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运动·健康·内分泌调理
运动·健康·内分泌调理

运动·健康·内分泌调理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文凯,叶灯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0912242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
《运动·健康·内分泌调理》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人体内环境的调节机制 1

一、内环境调节的现代理论 1

(一)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 2

(二)心脏对运动适应的调节机制 3

二、中医对人体调整的理论系统 11

(一)人体的整体观念 11

(二)神经调节与经络学说 15

(三)体液调节与精、神、气、血、津液 17

(四)人体和外环境间的关系 19

第二节 激素的作用机理 20

一、激素的主要联系方式 21

二、激素和受体 26

(一)含氮激素的作用原理 27

(二)甾体激素的作用原理 29

(三)运动训练对某些激素受体的影响 31

(四)受体的测定方法 33

三、激素的基本功能 38

第三节 下丘脑—垂体的调节机制 39

一、反馈调节 40

(一)内分泌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 40

(二)下丘脑—垂体—外周内分泌腺的反馈调节 40

二、调节下丘脑神经元分泌肽类激素的递质 42

三、中医理论对下丘脑—垂体系统的认识 42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及其对运动的效应 45

一、下丘脑的免疫调节作用 45

二、免疫系统对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47

三、运动训练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 49

(一)激素和免疫细胞 50

(二)神经肽和免疫功能 52

(三)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54

参考文献 55

第二章 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对运动的效应 60

第一节 激素对运动反应概述 60

一、评价激素对运动反应应注意的问题 61

二、激素对运动反应的可变性和适应性 61

三、激素对运动反应的时相 68

四、激素对运动强度和时间的依赖性 70

五、其他影响因素 71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有关激素及其对运动的效应 73

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73

(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生理机能 73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运动的效应 76

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79

(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机制 79

(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生理机能 80

(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运动的效应 83

(四)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相互关系 97

三、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 111

(一)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的生理机能 111

(二)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对运动的效应 116

四、下丘脑—垂体的泌乳素系统 119

(一)泌乳素释放激素—抑制激素和泌乳素系统的生理机能 119

(二)泌乳素对运动的效应 121

五、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122

(一)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生理机能 122

(二)甲状腺轴对运动的效应 123

六、下丘脑—垂体后叶激素 124

(一)神经垂体和加压素的生理机能 124

(二)加压素对运动的效应 126

第三节 与性腺轴和肾上腺轴调节有关的神经递质(调质)及其对运动的效应 127

一、儿茶酚胺对下丘脑GnRH分泌的调节作用及血浆儿茶酚胺对运动的效应 128

(一)儿茶酚胺对GnRH的调节作用 128

(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与运动 130

二、神经肽Y对性腺轴的调控及其血浆浓度对运动的效应 133

(一)NPY对GnRH分泌的调控作用 133

(二)血浆NPY对运动的效应 135

三、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性腺轴的作用 136

四、β内啡肽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肾上腺皮质轴及其对运动的效应 137

(一)β内啡肽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肾上腺皮质轴 137

(二)血浆β内啡肽对运动的效应 138

五、其他与下丘脑GnRH有关的递质 141

六、小结 142

第四节 中医药学中的内分泌调理 143

一、经脉—内分泌 144

二、干扰内分泌的因素—六淫邪气 145

三、情绪对经脉—内分泌的影响 146

四、中医药内分泌调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49

参考文献 152

第三章 运动性疲劳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及其调理 159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机理研究进展 160

一、超载训练,超额补偿和疲劳 160

二、疲劳机理研究进度 164

(一)疲劳机理研究的发展过程 164

(二)几种代表性理论 166

三、运动性疲劳的分型和诊断 188

(一)沃尔科夫对疲劳的分类 188

(二)过度训练的分度 189

(三)国外常用的术语 191

(四)交感型和副交感型过度训练 192

(五)过度训练的临床表现 194

(六)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的诊断 197

(七)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的预防 206

四、运动训练中的恢复措施 219

(一)教育学措施 219

(二)心理学措施 219

(三)医学生物学措施 223

第二节 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234

一、中医理论与消除疲劳机理 234

二、我国应用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现状分析 237

三、中医药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243

(一)中医药研究的方向 243

(二)中药药效学研究方法 244

(三)推荐的中药 248

(四)中医抗疲劳辨证施治 250

(五)辨证组方药效实验 252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的调整措施与兴奋剂 291

一、雄激素/类固醇的生理作用 292

(一)增加力量 292

(二)对耐力的作用 293

(三)免疫能力 294

二、雄激素合成类固醇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295

(一)雄激素/合成类固醇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反馈抑制 295

(二)雄激素/合成类固醇的不良反应 297

三、运动医学医生和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302

四、肽类激素 304

参考文献 305

第四章 内分泌调节与健康 310

第一节 月经周期紊乱及其调节 310

一、月经周期生理 310

(一)卵泡期 311

(二)黄体期 312

二、月经紊乱概述 313

三、运动性月经失调 316

(一)女运动员生殖系统变化的特点 316

(二)运动性月经紊乱或闭经的可能机制 318

(三)月经周期和运动能力 320

四、运动性月经紊乱或闭经的调节 320

(一)人工周期及其影响 321

(二)影响妇女月经周期的主要因素及一般保健措施 321

(三)中医对运动性月经失调的认识 324

(四)中医药调整方法 327

第二节 内分泌调理与健康、美容 331

一、保持健康的调控枢纽:神经—内分泌系统 331

(一)经脉调节的物质基础 332

(二)影响健康的主要机理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335

二、中医药调理和美容 355

(一)内分泌系统—五脏平衡与美容之关系 355

(二)全方位健康美调理要诀 359

(三)综合性调理的原则 359

三、体育锻炼与健康美容 361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与衰老 363

一、衰老的特征 363

二、衰老和内分泌 364

(一)下丘脑的衰老 364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性腺轴变化与衰老过程 367

(三)免疫系统的衰老 368

(四)运动与老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368

三、中医对衰老过程中内分泌变化的认识 371

(一)肾虚、血瘀与衰老 371

(二)传统运动对肾虚、血瘀的影响 374

四、抗衰老的综合调理措施 375

(一)饮食与抗衰老 377

(二)生活作息与抗衰老 377

(三)经脉调理与抗衰老 379

(四)七情调和与抗衰老 381

参考文献 3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