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路:一代哲人艾思奇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国英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10048150
- 页数:934 页
引子 1
一、艾思奇之名 1
名字的秘密 1
三种传说 1
合理的解释 2
第一篇 风雨里成长第一章 故乡生长 5
二、极边第一城 5
云南极西之县 5
西南丝绸之路咽喉 6
中国西南的大门 7
三、腾冲的明珠 8
江南水乡 9
著名侨乡 10
文化之乡 10
艾思奇的诞生地 11
四、父亲李曰垓 13
蒙族的后裔 13
加入同盟会 14
护国军秘书长 15
由孙中山任命为驻港代表 16
坎坷的革命一生 16
对艾思奇的重大影响 17
五、昆明的家庭 19
四季如春的春城 19
和睦好学的家庭 20
胆子吃得雷 21
六、淘气好学生 22
好学上进的少年 22
一个小淘气 22
冒渎上帝的小学生 24
在香港的进步 24
第二章 初历磨砺 26
七、革命的熏陶 26
进入省立一中 26
接受革命的真理 27
八、一中的锤炼 27
省一中的“名人” 27
为《滇潮》撰稿 28
举办义务学校 28
九、黑猫和娜拉 29
哲学家“黑猫” 29
扮演女主角娜拉 30
十、和聂耳情深 31
共同的音乐爱好 31
对聂耳的启发 31
在上海时的交往 32
十一、龙潭和虎穴 32
一中的学生活动 32
参加游行示威 33
跳出了“龙潭” 34
落入了“虎穴” 35
营救出狱 36
第三章 他山之石 37
十二、东渡去求学 37
被困在苏州 37
东渡到日本 38
爱国义愤,毅然回国 39
十三、昆明的习练 39
潜心研读马列经典 40
为报刊写稿 41
进一步自修德文 42
十四、再度去日本 42
再度赴日求学 43
考入福冈高等工校 4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4
十五、根本的转变 46
找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46
重新考虑人生的道路 46
抗议侵略再度回国 47
第二篇 烽火下成名第四章 新哲战士 49
十六、昆明到上海 49
昆明的白色恐怖 49
决计另谋出路 50
在上海五叔家受冷遇 50
十七、泉漳初任教 51
泉漳中学当教员 51
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 52
泉漳中学被勒令停办 52
十八、第一篇论文 53
抓紧时间钻研哲学 53
生活陷入困境 53
第一篇系统论文 54
论文受到好评和党组织重视 55
十九、吸收进社联 56
组织关系转到了社联 56
社联的宗旨和组织 56
在社联的写作 57
二十、捍卫进化论 57
批驳反对进化论的谬论 57
用事实驳倒了“自然发生说” 58
二十一、驳生命哲学 59
战斗的唯物论 59
批判生命哲学的原因 59
从哲学史上揭露直观主义的本质 60
理知和直观矛盾的科学解决 62
二十二、评哲学思潮 63
对22年中国哲学思潮的评述 63
哲学思潮横的剖析 64
哲学思潮纵的展望 65
哲学上的战斗未有穷尽 65
二十三、析中庸观念 66
为什么要剖析中庸观念 66
中庸观念的正确因素和唯心论实质 67
中庸观念是保守的意识形态 67
文章的重要意义 69
二十四、辩证法论战 69
对叶青反辩证法的批判 70
揭露歪曲唯物辩证法的创始人 70
揭露对运动和静止原理的篡改 71
批判“外烁论”的荒谬 71
批判所谓“哲学消灭论” 73
第五章 光荣入党 74
二十五、申报图书馆 74
调《申报》流通图书馆 74
在读书指导部 75
编辑部里的“百科辞书” 76
二十六、编读书生活 77
《读书生活》编辑 77
十分活跃的时期 78
发起组织自然科学研究会 79
独自承担编辑《读书半月刊》 79
二十七、加入共产党 80
创造了入党的条件 80
赢得了党组织的重视和信任 81
秘密举行入党仪式 82
二十八、战友高士其 83
引导高士其走上科普创作道路 83
称赞和鼓励高士其的创作 84
帮助高士其成为革命的科普作家 84
二十九、为科普创作 85
从“天狗吃月”感到科普的重要 86
科学随笔的撰写 88
科学小品的创作 89
科学杂文的战斗性 92
第六章 大众哲人 94
三十、哲学大众化 94
写作和出版 94
读者的评价 95
从另一面来的信息 98
成功的杰作 99
三十一、成功的奥秘 100
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100
依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力量 101
通俗化的形式和内容 102
成功的主观条件 105
三十二、通俗的特色 106
用正确理论“指示”大众生活 106
《大众哲学》对现实生活的“指示” 107
用生活事例打破哲学神秘感 109
通俗化写作上的两条路径 110
比较新颖的系统的体系结构 111
相当严密的理论逻辑 112
生动活泼的形式 113
通俗化上总的特色 114
三十三、理论的意义 115
国外学者的评论 115
通俗化是对理论的一种丰富发展 117
对哲学理论的贡献 118
在认识论上的新创见 119
《实践论》、《矛盾论》和《大众哲学》 121
三十四、白璧有微瑕 123
作者的自我批评 123
感性和理性关系阐述上的疏漏 124
论理学定义不太准确 125
相对和绝对真理的错误解释 126
对形式逻辑的否定 126
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128
三十五、新本的改进 129
《大众哲学》的版本 129
新改本的产生 130
在体系结构上的调整 131
在理论内容上的更正 133
增加了新的理论内容 135
新改本命运多舛 137
三十六、一场大风波 138
《大众哲学》横遭批判 138
批判的出发点荒谬绝伦 140
立论推断的奇谈怪论 142
“机械唯物论”的荒唐罪名 143
相互作用上的严重曲解 146
方法论上的颠倒黑白 150
《大众哲学》应当恢复名誉 153
第七章 新星闪耀 156
三十七、为读者释疑 156
认真回答读者的问题 156
释疑解难的重点是哲学问题 157
解答意志是否有自由的问题 159
答读者怎么看“客观主义”问题 160
为读者剖解名词与事实的关系问题 161
三十八、人生观哲学 162
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162
人生观论战的中心 163
新哲学对人生观中心问题的解决 165
对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总结 167
三十九、论文化艺术 167
论文艺的永久性与政治性 168
论文学的鉴赏 171
论“诗人自己的道路” 172
论文学的素材题材和主题 173
在文学界的两个口号论争中 175
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177
研究中国文化问题 178
参与发起文化新启蒙运动 178
四十、评译海涅诗 179
翻译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179
钟情于海涅诗之谜 180
“海涅的政治诗”是反封建的杰作 182
海涅政治诗中的缺陷 189
仍然需要借助于海涅诗的“刀和剑” 191
四十一、译哲学大纲 191
翻译《新哲学大纲》 191
翻译出版《新哲学大纲》的意义 193
谈翻译的方法论 194
四十二、民族与哲学 196
要用新哲学指导民族解放 196
唯物论和民族解放 197
对立统一法则和联合战线 198
四十三、思想方法论 200
从思想方法讲哲学 200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 200
本体论和思想方法 201
认识论和思想方法 202
辩证法和思想方法 203
《思想方法论》有自己的特点 205
四十四、力办出版社 205
办读书生活出版社 205
支持翻译出版《资本论》 206
为编辑出版多种刊物而奔波 207
四十五、哲学与生活 208
毛泽东的称赞和长篇摘录 208
关于相对和绝对 211
关于差别和矛盾 216
关于外因和内因 217
关于辩证法唯物论的特点 218
毛泽东摘录的意义 219
毛泽东摘录手稿保存和捐献的过程 221
第三篇 熔炉中成钢第八章 延安新任 224
四十六、上海到延安 224
党中央召唤 224
奔赴延安 225
延安的欢迎 226
四十七、抗大名教员 227
延安抗大 227
抗大任主任教员 229
抗敌后援会宣传部长 230
在延安初期的哲学活动 231
四十八、延安哲学会 232
筹建延安新哲学会 232
新哲学会第一届年会 233
关于《延安新哲学会缘起》起草人 234
四十九、在马列学院 235
延安成立马列学院 235
在马列学院的教研和社会活动 236
参加祭黄陵 237
在马列学院时所写的文章 238
五十、学习竞赛中 240
延安的学习竞赛热潮 240
参加毛泽东组织的哲学小组 241
编写哲学学习提纲 242
汇编《哲学选辑》和编写《唯物史观》 243
撰写指导学习竞赛的文章 243
五十一、文委秘书长 245
联系和关心文化人 245
夜以继日地工作 246
边区文协主任 246
参加文艺界种种活动 248
边区文协第一次文代会 249
主编《中国文化》 250
和文艺家的深厚友谊 252
第九章 整风洗礼 254
五十二、中央研究院 254
毛泽东报告的震动 254
中央研究院的成立 256
中国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 257
主编《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 258
五十三、整风运动中 261
中央研究院整风运动开始时的偏向 261
整风运动走上正确方向 264
以普通一员参加整风 266
代表院部做学习总结 267
对中央研究院整风经验的概括 268
五十四、思想的收获 270
思想变化的记录 271
不要误解“实事求是” 272
“有的放矢”及其他 274
学习观念的革新 277
讽刺的意义和作用 277
唯物论的杂记 278
中国大众的立场 281
学习最大的难是变为行动 281
高度评价整风运动 282
整风的主要收获 283
五十五、在解放日报 285
调任《解放日报》副刊部主任 285
繁忙的编务工作 288
加强和改进对文艺作品的报道 288
重视读者来信 291
开辟新专栏 292
草拟家庭问题社论(未刊)稿 292
“抢救运动”的波折 294
审干中的冤假错案被纠正 297
副刊得到好评 298
参加《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学习 299
出席“七大” 300
抗战胜利后 301
悼念博古 302
升任《解放日报》总编辑 302
五十六、延安的生活 303
富有朝气的艰苦生活 303
团结和谐的同志关系 305
工作之余的读书和翻译 307
谣言惑众,泰然处之 308
关怀亲友,心系家乡 309
五十七、圣地结良缘 311
相识伊始 311
恋情渐深 312
天缘巧合 314
婚礼劫难 315
情感重燃 317
相伴终身 318
第十章 圣地新珠 321
五十八、评抗战哲学 321
文章的意图 321
抗战以来辩证唯物论的发展 322
对唯生论和力行哲学的批判 323
对“中”的哲学的批判 325
文章的意义 327
五十九、论孙文哲学 328
对孙中山哲学思想的研究 328
为革命而战斗的哲学思想 328
“行易知难”学说中的唯物论要素 329
对精神作用的夸扬 331
发掘和肯定中山哲学的积极因素 332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他的世界观 333
“知难行易”学说中的正确内容 334
“知难行易”学说的缺陷 335
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业绩 337
全面地正确地评价了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338
六十、批力行哲学 339
力行哲学是极端唯心论 339
对“诚”的思想的批判 340
对力行哲学知行观的批判 342
力行哲学利用、歪曲了“知难行易”学说 343
力行哲学是反共反人民的愚民哲学 345
六十一、论鲁迅精神 345
对鲁迅的虔诚和崇敬 346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 347
鲁迅是战斗现实主义者 348
延安纪念鲁迅的活动 349
论鲁迅的方向 350
论鲁迅早期对哲学的贡献 352
鲁迅早期生活的时代 352
从进化论到发展的历史观 353
把握到了辩证法的核心 354
发见了世界发展曲折如螺旋的规律 355
唯物主义和理想主义 356
六十二、延安讲课稿 357
编写哲学《研究提纲》 358
《研究提纲》有自己的体系和见解 359
毛泽东对《研究提纲》的批注 359
毛泽东批注中若干尚可商榷的问题 365
毛泽东批注的显著特点 369
两份讲稿 371
强调哲学的党性原则 372
独到的原理解释和发挥 373
提出了新的观点 376
密切联系当时的实际 379
六十三、论三者同一 380
重视研究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同一性问题 380
列宁提出这一命题的背景和意义 381
什么是三者一致 382
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观点 383
辩证法和认识规律 385
六十四、特殊性研究 387
揭露反动派都借特殊性来反对革命 387
批判叶青“把握特殊”的诡辩方法 388
论证了普遍真理和民族形式的结合 390
六十五、道德观新论 393
唯物论者和道德 393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旧道德观 394
进步的发展的新道德观 395
共产主义者与民族道德 396
六十六、讲民族理论 397
民族是什么 397
民族问题与民族革命运动 398
民族革命战争 399
民族统一战线 400
民族自决与民族国家 401
民族的独立解放与民族最后解放 402
六十七、谈家族问题 403
什么是家族 403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家族 404
一夫一妻制的家族 406
封建时代的家族制度 407
资本主义的家族关系 408
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家族 409
关于家族问题的基本观点 409
圣地延安结出了一串智慧新珠 411
第四篇 京华成大师第十一章 哲光普照 413
六十八、延安到北京 413
从延安撤离之后 413
写反对经验主义文章 417
马列学院的创办 420
在马列学院当教员 422
六十九、劳动创造人 423
社会发展史主讲教员 423
社会发展史的讲义和广播稿 425
劳动创造人 427
劳动创造人类社会 429
劳动群众创造人类历史 432
社会发展史宣传的意义 436
七十、评非历史观 437
对非历史观的批评 438
解答社会发展史学习中的问题 441
对社会发展史的进一步研究 443
七十一、学习的指导 445
在全国政协讲课 445
指导全国的学习运动 447
从头学起 447
思想领域的解放战争 449
前进一步 450
论思想改造 451
无校园大学里的特聘教员 453
七十二、三进清华园 454
在北大、清华讲哲学 454
三进清华和思想改造 455
三进清华和电子可分 457
在清华和老教授的情谊 459
七十三、北大任教授 459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放了 459
北大聘为教授 461
在北大传播新哲学 464
任继愈教授的公正评价 467
第十二章 智慧之光 469
七十四、论学实践论 469
中国新哲学会 469
频繁的哲学活动 470
《实践论》和哲学史 472
《实践论》在哲学史上解决了什么问题 473
如何估计以往哲学 474
两种不同的唯物论认识论 475
《实践论》怎样解决了知行难易问题 478
重要的学术价值 480
七十五、评功臣思想 482
功臣思想的历史背景 482
功臣思想错误的实质 483
克服功臣思想的办法 484
七十六、教学和总结 484
集中精力进行校内教学 485
总结哲学教学工作 487
哲学教学经验的概括 490
一份高水平的哲学教学经验总结 493
格列则尔曼的信 494
七十七、专家来校后 495
党校聘请苏联专家 495
苏联专家在教学中的优点和缺陷 496
采取了两个克服弊端的做法 498
七十八、提纲的特点 499
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 500
体系上创新 502
把认识问题作为哲学中心 504
《讲课提纲》受到了欢迎 506
七十九、纲要的增改 506
《纲要》增改的主要之点 507
着重加强了矛盾同一性作用的论述 507
强调了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510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观点是全面的正确的 511
八十、中科院讲课 512
讲课的情形和特色 513
阐释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514
说明哲学和科学的历史联系 516
用哲学说明科学上的问题 517
紧密联系科学家的思想 520
八十一、批判唯心论 522
批判唯心论是党的号召 522
对胡适实用主义的批判 523
实用主义的真面目 524
实用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 525
实用主义是不可知论 526
实用主义是主观真理观 526
实用主义是庸俗进化论 527
实用主义是反科学的方法论 527
批判实用主义文章的重要修改 528
对梁漱溟哲学的批判 530
应当肯定批判唯心主义的意义 532
八十二、文艺界报告 532
报告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533
关于文艺这种社会意识的本质问题 534
关于文艺受作家立场、观点的制约问题 536
关于文艺的历史继承性问题 538
关于文艺的典型问题 539
关于文艺的特点问题 540
关于文艺的现实主义问题 542
哲学和文艺的紧密结合 545
第十三章 再历磨砺 546
八十三、土改在安徽 546
土改工作团 546
在土改工作中 548
在土改中学习 550
和大家同甘共苦 551
土改结束后所写的文章 552
八十四、突遭大厄运 554
一场倾盆大雨 555
莫须有的罪名 556
在领袖产生必然偶然问题上的荒谬批判 557
在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异同问题上的混淆是非 560
暴露了陈伯达的险恶用心 561
双重的打击 561
八十五、再遇大风浪 562
党校的急风暴雨 562
魔鬼康生兴风作浪 563
哲学室运动的矛头所向 564
平反的曲折 567
八十六、下放在河南 568
在登封挂职锻炼 568
指导农民学哲学 569
无限和有限的辩证法 570
论人和物、冷和热的关系 573
谈共产主义问题 575
讲思想方法问题 576
我们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 578
第十四章 三大论争 583
八十七、论争的过程 583
分歧的开始 583
矛盾的加深 584
尖锐的对立 588
论争的背景 590
灾难的根子 593
八十八、基础论之说 597
杨献珍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597
艾思奇的主要观点和根据 598
上层建筑问题上的分歧 602
历史对这场论争的评判 603
这场论争的理论意义 604
八十九、同一性之论 608
艾思奇认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608
杨献珍认为恩格斯否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609
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上分歧的主要点 611
思维与存在同一性争论的关键问题 612
对列宁的论断的不同理解 615
怎样从历史背景上理解恩格斯和列宁的论断 616
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命题 618
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和反映论问题 619
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提出的时间问题 621
希望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争论实现喜剧的结局 623
九十、分与合之争 624
“合二而一”的提出和解释 625
“一分为二”的来源和根据 627
杨献珍认为“合二而一”只是说不可分性 628
艾思奇认为不可分是相对的、可分是绝对的 630
杨献珍的“合二而一”观点中的正确因素 632
艾思奇对“合二而一”观点批判中的错误之处 635
“合二而一”观点的缺陷 637
分与合之争的学术意义和严重教训 638
对艾思奇在三大论争中的总评 641
第十五章 真理增辉 643
九十一、致力办新班 643
关心自然辩证法班开办 643
指导编写自然辩证法提纲 644
对编写自然辩证法提纲导论部分的设想 645
对写自然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建议 648
对写自然辩证法分论和农工医部分的意见 650
注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652
党校开办逻辑班 652
讲授辩证逻辑 653
九十二、倾注秀才班 654
领导“秀才班”教学 655
为“秀才班”讲课 658
对疑难的辩证法核心问题的系统讲解 659
给“秀才班”作引言报告 663
从哲学高度讲党史引言 663
从研究历史方法论角度讲社会发展史引言 665
提纲挈领地讲授历史唯物主义引言 666
九十三、原著的辅导(上) 667
辅导《反杜林论》 668
关于曲和直矛盾的解释 668
关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和无限矛盾的说明 669
关于恩格斯的矛盾观点的讲解 670
《自然辩证法》的讲解 671
关于辩证法的原理 672
关于辩证逻辑的思想 673
关于认识论的观点 674
九十四、原著的辅导(下) 675
辅导“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 675
包罗万象的内容 675
二十一封信的基本思想和逻辑结构 676
对若干重要观点的解释和发挥 678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辅导 680
强调要有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681
辅导始终贯穿着分析批判的读书方法原则 683
九十五、主编教科书 686
哲学教科书的编写过程 686
哲学教科书的主编作用 687
哲学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688
哲学教科书的中国化特点 690
哲学教科书是一本高水平的好书 697
哲学教科书的历史局限性 701
哲学教科书的意义 701
九十六、论辩证认识 702
论外行与内行 702
论宇宙发展的曲折前进 705
论认识路线 709
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713
九十七、最后的奋斗 714
异常勤奋地学习和工作 714
毛泽东的召见 716
两次参加“四清” 717
撰写出国《讲学提纲》 717
谈坂田昌一的文章 720
回答船山信一的哲学问题 721
出席毛泽东召集的杭州会议 724
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726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727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728
第五篇 杰出哲学家第十六章 含英咀华 731
九十八、历史的总结 732
和毛泽东的交往 732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和弘扬 733
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 734
革命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 735
党的认识经验的高度概括 738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大意义 741
九十九、实践论价值 742
解决了党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问题 742
《实践论》的重要特点 743
高度地概括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744
全面地解决了什么是实践的问题 746
科学地阐明了认识过程的两大飞跃 748
创造性地提出了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750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论 753
明确地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 755
一○○、矛盾论意义 757
系统地说明和发挥了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757
深刻地阐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759
深入地阐明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 761
精辟地阐明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764
透彻地阐明了矛盾的对抗和非对抗的问题 765
一○一、主要的发展 766
正确地解决了认识从何而来的问题 767
系统地解决了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问题 768
明确地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 770
对主要发展论述的评论 771
一○二、丰富的贡献 772
哲学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773
实事求是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哲学原则 773
论述了自觉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关系 774
对量变质变规律的新贡献 776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运用和发展 779
在辩证法范畴上的新思想 780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782
活的哲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总特点 784
略评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功过得失 785
第十七章 哲海真谛 789
一○三、哲学的使命 789
探索真谛中的真谛 79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791
哲学为实际工作服务 793
艾思奇所走的哲学道路 794
一○四、认识论精华 796
哲学的中心是认识论 796
认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79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精华 797
哲学上和实际中的两条认识路线 798
主客观分裂是一切错误的根本原因 799
实现主客观一致的正确路线 800
经常保持主客观近似的一致 802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 804
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总观点 806
一○五、辩证法本质 808
辩证法是普遍联系的科学 808
辩证法是运动发展的学说 809
辩证法的总的特点 810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81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本原理 811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基本原理 814
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817
量变质变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818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821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内部本质的科学 823
一○六、历史观核心 823
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 824
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问题 824
历史唯物主义首要的根本问题 825
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性 827
历史唯物主义着重研究经济基础变化的规律 827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 828
历史唯物主义核心中的核心 829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830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830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832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 832
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 833
社会历史矛盾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原因的关系 835
历史的特点是人的活动 836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837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838
杰出人物产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 838
人民需要集体的领袖 838
对领袖的热爱和个人崇拜的区别 839
把握科学历史观的真谛 839
一○七、逻辑学开拓 841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841
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842
辩证逻辑研究的主要原则 842
辩证逻辑的概念 844
辩证逻辑的判断 848
辩证逻辑的推理 850
归纳和演绎 851
分析和综合 853
抽象和具体 854
历史和逻辑 856
自觉地把辩证法运用于辩证逻辑研究 857
一○八、哲学史求是 858
哲学史研究的成果 859
哲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859
哲学史上区分不同营垒的标准 861
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转化问题 862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总方向 863
哲学史的继承性问题 864
哲学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865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866
十七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868
德国古典哲学 869
19世纪俄国和中国的哲学 87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8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873
对哲学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成果 878
关于艾思奇的哲学思想 878
第十八章 一代宗师 884
一○九、战士和学者 884
革命家和哲学家 884
文如其人 885
学者风度 888
讲课的风格 889
渊博的学识 891
自学成才 893
一一○、创造性讲课 893
讲透原理 894
常讲常新 895
引人入胜 896
说明和发挥 897
一一一、注重在应用 898
用实例说明原理 899
应用理论说明实际问题 900
批判错误理论 902
总结实践经验 903
用理论指导行动 905
第十九章 风范永存 907
一一二、严格的党性 907
贯彻哲学的党性 907
坚持真理,勇于改正 908
听从党的号令 909
恪守党的生活准则 911
一一三、高尚的人品 911
一个真正的好人 911
谦逊朴实,虚怀若谷 913
淡泊名利,廉洁奉公 914
道德文章,堪为师表 914
一一四、严谨的学风 915
坚定的信仰 915
求知的渴望 916
求实的精神 917
思索的习惯 919
严谨的态度 919
一一五、朴实的生活 921
简朴的物质生活 921
丰富的精神世界 924
虽死犹生,风范永存 926
后记 929
- 《经典沐心 第2卷 智慧卷》宋伟 2016
-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魏忠著 2019
- 《教育的智慧》林崇德著 2019
- 《传统聚落的生态智慧及当代发展》方磊著 2019
- 《智慧之书》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文库项目组编 2019
- 《智慧小镇基础建设实务》中浙信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编著 2019
- 《东方智慧丛书 荀子选译 汉缅对照》郭玉贤选释;何亚琼译;关婷月,尹红,杨阳绘 2018
- 《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 来自心理咨询室的十五个一手故事》蔡岫,梁明霞著 2019
- 《东方智慧丛书 诗经选译 汉印对照》陈丕武,张葆全,许芸毓,尹红,关瑞琳,刘荣 2018
- 《温州人赚钱的智慧 成功励志珍藏版》华仁编著 2018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