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0852460
  • 页数:5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全国城市规划设计学术交流论文集,论文内容涉及区域研究、规划管理、总体规划、城市型态与城市结构等选题,适合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建设专业人员及相关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参考。
《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目录

法制建设与规划管理 1

关于城乡规划导则名称界定的思考&彭瑶玲 孟庆 曹春霞 3

规划用地兼容性的有效控制原则、内容及形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姜涛 周强 4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新探索——基于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管理模式&叶蕾 段宁 5

从技术理性到政策属性——规划管理中容积率控制对策研究&孙峰 6

基于科学与公正的双轨制城市规划委员会探讨&陈锦富 罗文君 于澄 7

完善规划标准 加快城市转型——深圳城市更新地区规划标准编制探讨&贺传皎 李江 王吉勇 樊行 8

转型期旧住宅区改造中公众参与意识及效果研究&刘勇 何丹 9

基于规划管理的户外广告规划编制体系探索——以湖州城区为例&吴敏 贺广瑜 10

香港密度管制经验及反思&杨晓春 刘冰冰 朱震龙 11

基于主体利益相关性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何子张 侯雷 12

厦门市高噪音行业集中区设置标准规划研究&李晓刚 13

以规划主体组织创新培育多元平衡的“政策网络”结构&何子张 14

多层次的城市规划参与机制探讨&熊斌 15

论县级政府规划管理的治理途径&谢建明 16

转型时期城市规划管理失效的科层制反思——兼论管理机制的创新&庞骏 张杰 17

公众参与在规划决策中的有效实现方式——E-Participation在英国的实践与应用&汪军 陈曦 18

转型时期东莞城市规划管理的理性思考&欧阳南江 朱永盛 陈中平 19

增长管理概念的发展及在中国的运用——兼论当前中国增长管理体系的构成&皇甫玥 张京祥 陆枭麟 20

日照分析技术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方艳 江丕文 刘俊 21

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城市政策管治区划研究&郑晓伟 黄明华 22

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与模式刍议——以上海市为例&张萌 23

论规划行政许可中的自由裁量权&邓小兵 车乐 24

作为“空间安全阀”的规划信访研究——以深圳为例&王卫城 涂文丰 25

深圳规划30年:机构·技术·体系&王卫城 向文阔 26

我国特大城市规划管理的分级组织方式解析&张晓军 王伊倜 潘芳 27

基于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探索&车乐 邓小兵 28

南通市行政区划调整之规划整合与管理体制创新探讨&赵小艳 29

区域研究与城市总体规划 31

改革开放30年温州城镇化发展回顾与思考&易千枫 徐强 项志远 33

“同城化”下广佛区域发展问题与规划对策探讨&李晓晖 肖荣波 廖远涛 魏宗财 34

制造业集群视角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演化模式研究&耿磊 罗震东 35

全球化经济下区域与城市的产业集聚战略&朱祁连 36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思路和方法初探&刘洋 37

“流动空间”与一体化规划&罗小虹 黄剑 38

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理念探析&张泉 袁锦富 胡海波 39

欧洲空间战略规划新动向——以大巴黎规划国际咨询为例&陈曦 汪军 40

面向发展不确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方法构建——以无锡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为例&陈烨 罗震东 41

从“核心边缘”到“网络节点”——核心竞争力导向的发展策略探索&范钟铭 罗彦 42

厦门本岛乡镇企业用地对策研究&李晓刚 谢英挺 43

行政分区管理制度下的城市总体规划——以《长春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为例&杨彧 44

交通引导发展及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思考&王树盛 曹国华 45

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制度实施检讨——深圳的实践与探索&胡盈盈 刘永红 施源 林强 46

空间风险:社会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赵学彬 47

基于动态模型的中国城市空间增长分析&洪世键 张京祥 48

基于交通组织方式的都市区空间结构类型研究——兼论“北京模式”的独特性与创新性&章光日 沈丽珍 49

全球化 虚拟化 复合化——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变迁&魏宗财 甄峰 马强 50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探讨&陈锦富 徐小磊 51

“5·12大地震”后汶川县城乡空间布局重构研究&温春阳 宋雁 何恺强 李宏志 蔡春 52

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研究和探索——以拉萨为例&丁志刚 53

发展环境变迁背景下的全域城乡规划比较研究&陆枭麟 张京祥 皇甫玥 54

基于宏观尺度中国城市化阶段划分的再思考&马利波 马和 张远景 55

泛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目标结构的制定研究&陈群元 喻定权 56

基于健康城市理论的青岛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盛洁 袁圣明 57

城市区域跨界协调机制设计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罗震东 张京祥 苟开刚 卢金河 58

加快河北省中等城市发展的几个问题&王海乾 59

江苏省城市化战略回顾与差异化发展策略探讨&张冉 60

钢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区域空间协作路径——以马鞍山市为例&齐立博 李艳萍 61

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机制&肖莹光 62

基于区域的沈阳都市区空间范围界定——兼论都市区界定方法的比较&张晓云 张年国 王东明 63

基于网络关联的长三角区域势力圈划分&赵渺希 64

基于二元结构理论劳动力转移动因验证的可持续城市化对策&周秦 6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群空间模式及其演变——以粤东城镇群为例&罗勇 66

并非乌托邦的城乡融合模式——以浙中城市群为例&胡智清 67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洪明 蔡健 68

珠三角乡村城市转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东莞为例&杨景胜 王鲁峰 黄悉渝 69

一体化城乡区域——珠三角空间发展趋势与前景&蔡瀛 宋劲松 70

反思与展望——浅议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陈志诚 71

“两型社会”背景下城乡总体规划编制的理念转变与内容创新&段宁 72

“两型社会”背景下城乡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长沙市“两型社会”先导区为例&蒋祺 段宁 73

空间规划体系的协调机制研究——论城乡总体规划的创新与突破&曹春霞 丁湘城 74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崛起的空间发展战略探讨——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徐海贤 75

从《人口规程》到重庆市区县规划实践&钱紫华 何波 76

城市规划中旅游用地的初步研究&曹华娟 7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改革&董珂 王巍巍 78

商品市场空间布局规划相关问题探讨&靳来勇 79

“两规”协调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探讨&尹向东 80

“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定位战略研究&洪旗 熊威 81

城市建设用地选择的思路和方法探讨——以安康城市总体规划为例&黄明华 岳晓琴 陈默 82

都市副中心人口规模及核心区用地规模探讨——以沈北道义地区总体发展规划为例&陈君丽 83

杭州市健康城市规划的理念、方法探索&刘长岐 张楠楠 郑懿 84

从一个案例谈国标工业用地分类问题&汤海孺 85

先发地区镇总体规划的回顾与展望——以苏南为例&王军 王媛 86

基于AHP法的城乡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以沈阳市为例&王东明 殷健 李晓宇 87

市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初探——广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何文娟 马志鹏 88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初探&肖华斌 袁奇峰 89

苏南县级城市服务业用地分类体系初探&吕冬敏 王兴平 90

重庆市远郊区县中心镇规划策略研究&王芳 易峥 91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冯长安 92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动态确定与控制方法初探——以西安市为例&敬博 黄明华 93

基于全国联动的武汉城市圈整体发展策略研究&魏伟 王小丹 欧胜兰 94

“三规合一”的城乡总体规划&徐东辉 95

沿海港口城市中心区职能发展初探——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为例&蒋鸣 96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分解探析&徐观敏 金鑫 97

基于GIS分析的建设用地优化与布局研究——以杭州滨江新城概念规划为例&卢 锐 邵波 98

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决策技术研究——以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范小勇 师武军 99

基于生态城市理论的战略规划策略应用&柴冠秋 陈 天 张赫 100

“两型”主题之下的市域规划探索——以湘潭市域规划为例&曹 璐 许顺才 蔡立力 101

全球化进程中北京城市空间不平等格局研究&于涛方 吴泓 102

CBD范围界定的量化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CBD为例&魏宗财 103

带形城市的新思考——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空间结构探讨&杨 辉 黄明华 张晓荣 104

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曹国华 105

基于轨道交通模式下的城市空间尺度探讨&靳来勇 沈莉芳 106

烟台各历史时期典型城市肌理演进及其精神文化内涵解读&杨兰 107

港城分离型港口城市空间研究——以钦州为例&郑文含 108

深圳市中心商业区城市空间形态比较研究&盛 洁 袁圣明 109

专业市场变迁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以义乌为例&张璐璐 夏南凯 110

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演变及动因分析&方 宇 吴晓 111

全球知识城市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吴 玲 王志章 112

基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沈阳城市空间结构选择&张建军 邹 莹 田冬林 郭 凯 李 鑫 李铁鹏 113

基于快速城市化的小城市空间拓展规划对策&代伟国 114

现代城市商业空间形态发展的多维性——以南京商业空间系统演进为例&刘博敏 115

南宁城市规划与空间发展初探&袁奇峰 陈倩敏 116

全球城市区域边缘空间演化特征研究——以南通市为例&王旭 117

追求“空间正义”的城乡规划&温莉 李井海 姚苑平 118

社会分层与后社会分层时代的城市空间应对——城市社会学的考量&周政旭 119

英国Conzen城市形态学派理论研究初探&姚圣 唐怡 120

天津城市中心结构布局与发展的思考&沈磊 赵维民 卢斌 陈宇 121

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保护策略研究&宋立新 122

城市土地与开发控制 124

规划功效性:城市复兴中规划实践的价值——对镇江老城区32项相关规划的功效性解析&段坤 刘博敏 125

论开发控制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庞晓媚 周剑云 戚冬瑾 126

“白地”“棕地”及其他土地使用兼容性制度研究&王潇文 127

开发权转让的现实应用研究&吴静雯 严杰 128

香港典型轨道站点综合开发实证分析——兼论其对集约型城市的借鉴意义&杨晓春 陈淑芬 129

地块方向:概念、计算方法及表征城市形态&龙瀛 毛其智 130

中国城市用地规模与结构的演变特征分析&郐艳丽 131

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投融资初探——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张磊磊 江帆 132

地下空间项目编制技术策略思考&陈卫国 133

面对非正规性的城市规划——从小产权房问题谈起&李志明 134

双解——北京焦化厂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方案综合&李瑞 135

城市商务中心区土地利用微观特征研究——以南京新街口核心区为例&王玉珏 孙世界 136

试论土地发展权及其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穆松林 高建华 毋晓蕾 137

以产权地块为核心的小城镇规划管控体系初探&郑晓伟 黄明华 138

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黄正东 周敏 139

土地经济学视角下城市重大事件空间效应模式研究&王苑 耿磊 140

土地所有权影响下的镇村土地流转规划初探——以江苏省南京市瓜埠镇为例&戎一翎 王兴平 141

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居住地选择的影响分析——以上海莘庄站为例&陈国伟 潘海啸 142

从消费角度看赤峰城市滨水区的利用&佟磊 田冬林 郭凯 吴松梅 143

基于对比平原城市的山地城市用地标准讨论&汪昭兵 杨永春 144

公共交通引导下的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规划探索——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王建军 145

农村土地资本化的思考——以华西村和成都市锦江区为例&谭静 王勇 146

深圳东门商业街区活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苏妮 马航 147

走向理性与可持续的统一——松花江岸线土地利用开发的策略思考&潘玮 孙敏 吕海蓉 148

土地储备制度下的工业用地调整规划&谭迎辉 149

珠江三角洲“二次城市化”中的土地再开发——以佛山市南海联滘地区土地整合案为例&杨廉 袁奇峰 150

南京中央门老工业基地土地开发模式及可持续利用探析&章建豪 王兴平 151

耕地红线与城乡建设之冲突——也谈耕地红线之不必要&张勇民 152

哈尔滨松花江滨水地区开发控制实践&郭鹏 陆秋野 153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深圳市宝安中心区为例&姚文琪 唐晔 154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使用效率与发展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吴江市为例&刘宏燕 张培刚 周海 155

对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三规”协调关系的思考&韩仰君 156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以深圳福田区为例&李君兰 白鹏 宋彦 157

城市中心区高层商务办公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南京新街口核心区为例&薛丹 孙世界 158

南京主城商圈的空间差异分析&王寅 关华 159

产业发展与园区规划 161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布局规划初探&母冠桦 曾九利 163

我国大型机场空港经济区规划探究——以杭州国际空港新城概念规划为例&王宝宇 汤宇卿 164

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曹力维 易峥 165

现代工业园区的布局模式探讨——以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为例&申翔 166

德国关税同盟矿区转型中的文化策略研究&李佳洁 167

工业代谢方法在生态产业园区规划中应用&叶祖达 田野 王静懿 168

保税港区的空间组织模式探讨&徐龙 陈曦 陈进红 169

开发区转型:从产业集聚空间到综合增长空间——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为例&汪淳 卢庆强 郭大力 史慧珍 徐斌 张辉 170

天津高新区规划建设实证研究&李威 171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三不变”能否普遍复制&刘昭吟 172

国家开发区发展新趋势分析&陈家祥 173

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加工区的规划对策探析——以淮安为例&曹玮 174

现代物流园区规划模式研究——以内蒙古松山物流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为例&郭大奇 佟磊 刘云翠 175

空港经济的空间规划对策探索——以广州空港经济区为例&闫永涛 吴天谋 刘云亚 李晓晖 176

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上海市消费型转型研究&赵宇 王栋伟 张京祥 177

我国高科技产业园升级的内涵与规划实践&马小晶 付磊 178

服务外包园的规划设计研究——产业转型期的新选择&邵福双 李海霞 179

基于典型行业比较的上海创意企业区位模式&刘云 王德 180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对策——以杭州余杭区中华农业大观园为例&王志凌 詹敏 181

从工业区到综合城区——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功能区的三次转型&邢卓 周长林 182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生产服务型园区规划探索——以无锡工业博览园为例&丁一飞 宋聚生 183

多重竞争态势下的动漫产业创新之路——以常州市为例&宋敏 周立 184

循环经济产业区规划研究——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规划为例&田野 宫媛 185

创新规划 破解工业园区土地瓶颈——以浙江安吉为例&张咏梅 186

全球化进程中苏锡常三市产业结构演变趋势&黄毅翎 唐子来 187

浅谈经济危机下的高科技产业园规划——以营口开发区临港工业区高科技产业园为例&杨凤 188

物流园区规划及发展模式初探——以盐城市华东生活消费品物流园区规划为例&刘国英 宋继蓉 189

临港产业集聚与港城互动发展路径探讨——以京唐港—乐亭新区为例&李翅 张翼 190

发展转型与规划应对——以上海松江大学城北部片区概念规划为例&敬东 安超 191

城乡一体化产业规划的探索&王鹏 张啸 192

南京市大学城功能断裂现象与形成原因初探&胡畔 张建召 王兴平 193

哈尔滨市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孙敏 安明艳 194

城市生态规划 195

天津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门户城市&周长林 孟颖 197

“生态世博”规划导引:从概念走向体系&车乐 邓小兵 198

低碳经济:城市规划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叶祖达 199

城市生态规划对立问题的转换桥策略研究&孙明 邹广天 200

生态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植入研究&王巍巍 董珂 201

生态基础设施控制性规划初探&陈筱玲 202

临港地区生态城的规划思考——南沙发展规划竞赛中的有关研究&邹伟勇 杨沛儒 马向明 宋雁 203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探讨&李巍 陈群元 204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探讨——以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叶兴平 陈燕飞 205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气象环境影响效应研究——以青岛市为例&王天青 冯启凤 毕波 206

从三个实例看城市湖泊水系的改造、重塑与再生&黄玮 王进 207

城市化进程中厦门城市生态安全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曹伟 208

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价值观&徐溯源 209

生态足迹分析在宜居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顺德区为例&叶长青 肖荣波 王国恩 210

天津市生态用地效益评价研究&于顺东 211

天津中心城市生态服务系统布局设想与实践途径&赵树明 苏碧珺 212

边缘效应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模式探讨——以城市山水边缘地区为例&冯一民 213

城镇生态廊道规划研究——以浙江湖州埭溪镇为例&李王鸣 刘吉平 王纪武 214

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城市空间规划的生态策略——以吐鲁番市新区概念规划为例&唐勇 蔡云楠 荆万里 215

城市居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要素重要程度的感知差异研究&温春阳 周永章 216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GI)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与实例&汪自书 吕春英 林瑾 李王锋 季海波 217

从“区域绿地”到“区域绿道”——寓于生活体验的生态保护&杨玲 展安 218

景观生态指标量化分析与生态城市规划——以珠海西部中心城区概念规划为例&李宜斌 219

生态基础设施探析&杨明俊 220

论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孙惠颖 221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探析——以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为例&徐观敏 金鑫 222

禁建区、限建区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初探&杨建敏 马晓萱 董秀英 223

基于物理环境的规划策略与指引——深圳市绿色城市规划导则专题研究&袁磊 辜智慧 杨晓春 224

南方集约型绿色城市的规划设计导则探索——深圳研究进展&杨晓春 225

沿海缺水城市发展水资源战略——以厦门市为例&黄友谊 226

江南水乡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编制方法探讨——以苏州为例&朱建国 227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气候专题研究&李保峰 刘伟毅 228

中新天津生态城区域大气污染事故规划应对&李宏 杜鹏飞 杨永森 229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滨海地区水资源利用战略&马强 230

城市空间拓展应重视土地的生态价值——天津滨海新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保护的研究&刘晟呈 231

小城镇与村庄规划 233

农宅建设模式与可担负性初探——南江县案例研究&胡洋 235

2000年以来江苏小城镇人口时空变化研究&朱东风 236

织补旧肌理 营造新环境——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柿子集村村庄规划&朱霞 胡怡婷 237

珠三角新农村建设:渐次性改良还是彻底的重构&魏立华 刘玉亭 黎斌 238

快速城市化地区乡村空间重构体系初探&邢谷锐 239

生态与特色:坝子地区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探索&程海帆 240

基于生产链的城乡统筹研究——以三亚市为例&尚嫣然 林文棋 夏竹青 王学兰 241

基于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利用的农村土地流转实践探析——结合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实施&厉华笑 龚松青 242

新形势下古镇综合保护与小城镇功能转型——以富阳龙门城镇总体规划为例&于波 黄玮玮 243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中山市村庄分类的实证研究&冯宗周 胡小强 欧阳洁 244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于兰军 245

过境交通穿越的小城镇用地布局模式探讨——以天津蓟县别山镇为例&陈天 李晓晓 246

长三角城镇密集区城乡统筹状态测度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张培刚 郭素君 247

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规划设计问题解析&孙彤 殷会良 248

新形势下城乡空间统筹发展与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以浙江为例&邵波 潘强 249

云南省水库移民安置规划与乡(镇)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研究——以楚雄州大姚县湾碧乡为例&郭凯峰 丛喜静 250

用农村知识化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王志章 王超 251

我国小城镇环境卫生规划探讨&孙增峰 252

浅论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以长沙县高桥镇维汉村为例&谭智慧 廖艳红 253

沿海内陆山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思考——以福建省浦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严平 254

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李欣霖 任彬彬 赵晓峰 255

特征规划指引下的新农村整治规划实践探索——以开化县禾丰村为例&周菲 256

村庄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困境与出路&许世光 257

浅析广西融水县山地村寨规划建设与防火改造&张勇田 张毅涛 陆辉煌 258

交通引导下的太仓市域城乡空间统筹布局&申翔 259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村庄分类与灾后重建&孟莹 邓奕 260

多重转型背景下珠三角村庄规划的实施结构&黎斌 魏立华 261

浅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小型城市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以张家港“一元模式”为例&王觉方 杨悦 262

从城市走向农村的规划模式——以南京和凤镇张家村为例&刘博敏 倪冶 26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研究&淡恒 264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非公益性设施建设应对&孙明芳 26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再思考&王剑 266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土地流转新政下的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周珂 吴斐琼 267

城市规划区边缘小城镇的发展研究——以高密市夏庄镇为例&张军民 周树楠 268

中心地理论在新农村规划中的借鉴意义——以沭阳县茆圩乡村庄规划为例&耿全飞 269

从输血到造血 破解城乡统筹&尚嫣然 270

“差异化”与“均等化”并重的“城乡一体化”&叶育成 271

羌族历史文化村寨灾后重建的人类学思考——以汶川县萝卜寨为例&韦希 刘晓芳 宋立新 272

珠三角制鞋专业镇产业高级化的规划路径——以广东省吉隆镇总体规划为例&邱鹍 邹伟勇 273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南京江宁街道为例&于涛 张京祥 陆枭麟 274

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探讨——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08-2030)》为例&张卫国 张竞 朱琦 张东升 275

震后重建地区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以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详细规划为例&陈天 王懿娜 曾坚 张玉坤 王蕊 276

西部高原地区农牧民安居点规划引导探索——拉萨市个案研究&张培刚 郭素君 277

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 279

“城中村”改造中的公私合作——以厦门市为例&李峰 洪文迁 281

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央政府的作用比较&易晓峰 282

哈尔滨哈西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探析&郭凯 张琳 283

地铁站建设带动下城中村地区改造策略——以广州市嘉禾地区为例&刘松龄 284

转型期下的城市更新评价体系构建——以深圳为例&王吉勇 李江 胡盈盈 樊行 285

与创意产业结合的深圳旧工业区更新改造研究&范丽君 马航 286

民族地区老城区整治更新的方式探索——以新疆库车老城为例&陈珊珊 287

基于长城保护的城堡村落更新规划——以迁安市白羊峪村为例&赵丽虹 王鹏 28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北路商业街改造定位演变与绩效研究&欧阳鹏 289

传统城市聚落环境的保护方法初探&邓翔宇 290

论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中的六个关键问题&权东计 291

走向物质与非物质整合的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保护为例&张杰 张飏 292

平湖古村空间特征及保护研究——以宁波东钱湖殷湾—莫枝古村保护规划为例&疏良仁 忻飙 杨媛宇 293

历史文化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北京大栅栏煤市街以东地区为例&唐燕 294

巨系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究及现实困境的思索——以大运河保护规划为例&姚迪 295

矛盾与平衡——北京焦化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孟宇 296

延安革命旧址保护规划方法探析——以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规划为例&曹象明 297

汶川震后历史地段规划设计初探——以汶川县城七盘沟历史地段为例&杨箐丛 298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历史街区的保护策略研究——以郴州市历史街区保护为例&曾正茂 胡建国 299

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建设的传承与发展——以天津为例&袁小棠 运迎霞 300

居住性传统街区的振兴——《江阴市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探索&汤浩 301

新形势下的步行商业街更新改造规划研究——以长春市重庆路为例&娄佳 王昊昱 302

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市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崔婧琦 陆明 邢军 303

北京新城城中村考察及改造实施机制探讨&周榕 陈志强 304

标本兼治、注重操作的城中村改造策略——以苏州市老城区为例&赵玉奇 衷菲 305

面向空间行动的城市工业区更新改造尝试&汤芳菲 郝之颖 陈睿 306

工业用地评价及整治规划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为例&黄伟 307

基于整合思想的“城中村”更新改造研究&雷茂民 刘维彬 郭永刚 308

快速城市化下对深圳城市更新的反思和对策研究&樊行 李江 胡盈盈 贺传皎 309

城市中心区商业街改造定位与绩效评价框架研究&欧阳鹏 310

城市化进程中老城区商业街的未来——关于淄博市老城区美食街使用情况的调研&耿雪 311

留住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化——济南明府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透视&王新文 312

环“罗湖金三角”旧工业区改造的路径与策略探究&胡盈盈 李江 贺传皎 刘昕 313

哈尔滨市平房新区规划建设中城中村改造的一些做法&马双全 314

以人为本 有机更新 新旧融合——构筑现代功能需求与传统风貌延续双赢的旧城改造模式&倪庆梅 孟献礼 315

华强北街道·生活·延续——地方特征语境下的城市更新探索与实践&母少辉 黄卫东 316

运河历史城镇清江浦保护相关问题研究&周淼 317

沈阳太原街地区近代城市建设史研究(1898-1948年)&李晓宇 刘忠刚 张慧玲 林莉 318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朱隽 319

乡土建筑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以福建土楼文物保护规划为例&杜凡丁 320

大遗址保护背景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以洛阳玻璃厂为例&鲍茜 徐刚 321

对历史文化风貌“再生”的思考&童本勤 谢细伢 32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中对遗产“环境”的保护——以蓟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例&霍晓卫 李磊 323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于红 324

强化杭城韵味的底色——坊巷——浅议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郭大军 李荔 325

天津市西青新城历史文化特色保护利用规划&曹春霞 326

拆·留之间——唐大明宫遗址公园近现代遗存研究&吴扬 李小龙 327

构建“晋商”历史文化城镇群的设想——“晋商”遗产廊道与文化线路的发展探索&李锦生 328

大连殖民地时期重要历史地段的发展分析&郭志奇 曲崎 329

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朱强 袁剑华 330

空间维护与重构——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张志斌 张琦 331

天津历史街区特色与天津文化个性&王学斌 332

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 333

控制性详细规划创新趋势探讨&陈锦富 查冬冬 335

“修补型规划”探索——以杭州市文晖单元控规为例&胡庆钢 黄幼朴 陈伟明 王敏锋 徐卡迪 336

城市CBD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新探析——以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为例&刘岿威 337

京郊小城镇街道空间规划探析——以北京大兴瀛海镇区为例&金欣 夏哲 338

深圳法定图则十年记&杜雁 339

四川北路购物中心对地方社会网络的影响&彭晖 340

城市公共设施发展趋势及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例&郭素君 341

城市风貌规划的技术解读与思考——以黑河市为例&李明 朱子瑜 342

城市设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融合与运用——南京浦口中心区的规划探索&章飙 杨俊宴 343

基于现象学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武汉首义—蛇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姜梅 姜涛 344

广州市面向精细化规划管理的城市设计实践&孙翔 姚燕华 刘名瑞 345

近年来深圳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活动实践与思考&叶伟华 346

认同色彩多元性 科学有效地实施城市色彩规划——以通州新城城市特色空间与色彩规划为例&霍晓卫 刘岩 李伟 347

选择合适再利用模式 推动工业遗存有机更新——以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城市设计为例&朱骏 黄卫东 游骏霞 348

城市总规阶段总体城市设计编制研究——以拉萨市总规为例&杨红平 刘志超 汤蕾 349

天津市城市色彩研究(一)——城市色彩规划方法&赵春水 沈佶 赵大鹏 崔磊 350

天津市城市色彩研究(二)——城市色彩总体印象&赵春水 吴琛 安平 孙丽颖 351

天津市城市色彩研究(三)——建筑色彩的心理评价&赵春水 吴琛 安平 孙丽颖 马剑 352

天津市城市色彩研究(四)——传统色彩的运用&吴静子 赵春水 赵大鹏 353

从“功能照明、景观照明”走向“绿色照明、特色照明”——“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相关思考&沈俊超 齐立博 354

城市黄线控制规划方法与实践——以《淮安市“五线”控制规划》为例&杨帆 355

北京新城街区层面控规编制内容和方法介述——以亦庄新城为例&杨明 356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的合理确定——以昆山老城改造为例&段兆广 357

浅议新形势下控规成果的转变&顾玄渊 高宏宇 358

基于决策视角转换的控规公共设施配置探讨&宫同伟 任利剑 359

基于“Delphi-AHP”因子评价法的城市高度控制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权瑾 郑晓伟 360

从地块控制走向分层控制——有关控规改革的思考&汤海孺 3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功能定位探讨——以绍兴县城独山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彭琼 斯克纲 362

浅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李孝鸥 363

组群式城市快速路两侧用地规划探讨——以淄博市张博路附线专项规划及重要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刘莉丹 冯敏 姜涛 364

新形势下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慈溪市逍林镇为例&廖威 唐静 365

基于社区概念的校园规划探讨&徐有钢 叶如海 366

从规划控制到设计控制&杨华 367

法定图则编制需进一步完善“前因后果”——由一个编制案例折射的困惑与思考&彭俊 368

基于“互动”效应作用下的高教园周边地区规划探讨——以扬州市汊河片区规划设计为例&贺小飞 369

基于GIS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方法初探——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为例&王亚男 韩仰君 370

东西部山地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比较研究——以浙东与陕南地区为例&阮梦乔 罗震东 371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性思考&李江 李琳琳 372

论校园新区规划设计中的“软规划”策略&施超 刘鲁滨 373

大学校园建成广场使用状况调查研究&王琰 374

厦门鼓浪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布局规划&李晓刚 375

城市步行空间的人性回归——厦门本岛的规划实践&郑星 刘旸 376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中教育设施布局的研究——以塘沽区为例&邢燕 巢元凯 377

中小城市殡葬设施规划研究——以淄博市张店区为例&于海峰 王丽娜 378

常州市老年群体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刘伟奇 王兴平 379

从布莱恩特公园看城市公共空间的私有化管理&洪文迁 380

创意经济下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初探&段瑜 罗巧灵 381

基于GIS的长春市中小学校服务区空间布局研究&王冬明 邹丽姝 王洪伟 382

社会化养老模式下的规划应对——从上海市长宁区养老设施规划谈&徐丹 383

西北地区县城教育设施现况与规划探析——以陕西澄城为例&黄明华 郝春艳 王琛 384

从深圳海上世界看城市环境中的文化触媒效应&顾雪 王鹏 王耀武 385

监狱发展规划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蒋跃庭 甄峰 傅幸之 386

公共设施对新城发展的作用及其规划的新变化——在大兴新城规划中的研究与发现&刘剑锋 盛况 387

建立中国时尚中心商业促进区&鲍晚楠 388

异质人群的聚合空间研究——深圳下沙村社区广场研究&马林 白皓文 389

天津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布局研究&郭珊 390

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目的的城市特色建设思考&赵旭 391

哈尔滨市滨水空间开发利用对策研究&段全猛 王法 裴东伟 392

创新型生态新城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以珠海西部中心城区概念规划设计为例&李樱 李志坚 杨满伦 393

土地细分——作为改进我国城市设计实践的一种方法&刘迪 394

区域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的新视角&刘伟奇 孙静 395

试论城市的窄街道、小街区系统&伍学进 396

进化中的“蜕变”——以鸡西市西南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崔超 邢军 陆明 397

浅析城市街道墙建设中的节点设计&代阳 徐苏宁 高旋 398

基于管控的城市风貌规划引导方法研究——以山东广饶风貌规划为例&钱诗曈 孙世界 399

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汤春峰 400

从“功能城市”走向“特色城市”——划定城市空间“特色意图区”,转型期城市特色发展的规划对策&沈俊超 401

基于强度结构协同效应的城市立体化研究指引探讨&董贺轩 402

基于GIS的拉萨城市总体规划建筑高度控制研究&叶晨 403

基于微气候和环境行为学的历史广场复兴设计——以哈尔滨索非亚广场为例&王吉勇 冷红 404

武汉城市空间特色研究——空间分区、要素控制与管理落实&周婕 鲍颖 谢波 405

分区层面整体城市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二环线地区整体城市设计为例&熊向宁 郑金 406

城市色彩表述及控制策略研究——以宿迁市为例&卢春霞 407

风貌建筑在天津城市复兴中的作用&张润兴 408

浅谈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王海天 盛逵 409

五大道风貌保护区规划探讨&肖煜 申玉珍 蔡建国 史延兵 410

开发控制中城市设计的内容与表达——关于松山湖设计实践的思考&王昕 杨晓春 411

灾后重建规划中的都江堰总体城市设计简析&俞静 412

特殊地段城市设计中建筑元素的提炼与应用——以拉萨河城市设计为例&杜娟 413

南京太平南路近现代建筑群场所精神重构研究&金华 孙世界 414

可持续的城市设计方法与机制探讨&赵中元 鞠玲 魏正 415

问道——城市大尺度街道地区规划刍议&薛富智 416

采煤塌陷区周边的城市更新——以唐山市南湖生态城起步区城市设计为例&张晓冬 417

基于管理实效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城市设计&肖鹏飞 罗倩倩 伍炜 418

园林绿化与风景环境 419

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思考——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李辉 洪静 421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经验借鉴&李怡婉 422

风景旅游地科学发展探究——风景旅游地开发时序择优模型构建&孙晓倩 423

从《山居赋》看谢灵运的风景园林思想&李辉 424

整合文化休闲资源 构建大珠三角“阳光海岸”&姚江春 李枝坚 425

南京城市水系变迁以及现代景观研究&姚亦锋 426

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绿地指标探讨&孙晓春 龚威平 林俞先 汪波 427

构塑“C+C式”城市休闲空间环境&孟杰 郭旭 428

以环境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体系——以长春市为例&程英男 杨彧 429

构建科学合理的首都绿化体系&李炜民 430

一城宋韵半城水——从水系工程探索开封古城的宋韵复兴之路&王玉洁 李金路 白羽 裴文洋 王作鹏 431

具有风景区特色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探——以岳阳市南湖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韩炳越 陈萍 邓武功 432

美国城市自然保护与开放空间的历史演变&吴承照 方家 433

深圳红树林科普公园方案设计&王继旭 434

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探究——以青山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焉宇成 435

环渤海地区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研究初探&李超 初妍 436

寒地城市植物景观塑造对策研究——以哈尔滨植物景观为例&段全猛 刘晓光 陈定萍 437

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综合整治规划&黄萌 438

古村落保护与旅游规划研究——以井塘寨为例&温莹蕾 游小文 439

城市周边风景区和谐发展的思路探析——以丽水市南明山景区为例&吴琳 440

长春市旧城区小块绿地系统构建的意义与方法探讨&杨静 方飞 王洪伟 44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为例&张勇强 武桢 方可 刘毅 442

从规划变迁看长春市绿地系统结构的演变&吕静 王涤非 443

主题公园入口空间边界及其导向性研究&陈君丽 丁一飞 444

城乡一体的绿地分类体系研究&廖远涛 肖荣波 艾勇军 445

历史城镇旅游发展转变的可持续性探讨——以上海朱家角古镇为例&镇雪锋 446

基于山水特征的城市绿地网络的建构——以珠海西部中心城区概念性规划为例&陈志明 钟哲 447

浅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梁芳 448

基于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的产业园区规划研究——以河南省舞钢市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张坦坦 运迎霞 449

国家公园运动下我国城中湖泊景区保护与发展——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念规划为例&胡忆东 孙鸿洁 耿云明 肖志中 黄峻 450

基于LUCC的干旱区景观格局分析与景观生态规划——以哈密地区为例&罗桥顺 张智光 汪斌 贺裕斌 451

城市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初涛 路安华 王咏 452

创造富有功能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何林 蒋伶 453

无锡市中心城街道公园可达性与满意度分析&顾乾鹏 尹海伟 454

景观保护与地块开发控制强度量化研究——以昆明市西山“睡美人”景区保护为例&杨晓辉 丁娟 黄鹏 455

分区控制分类引导——山地滨水型风景地区“控规”体系的探讨&张静 张勇 456

关于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讨&谭侠 457

基于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考与探索&于敬 张勇 余楼刚 458

风景区管理博弈特征及管理体制优化对策研究——以太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丁纪江 相西如 吴新纪 459

绿化设计与城市道路的景观特征&刘霖 460

宜居山水城:肇庆城市风景环境建设探索&刘彦 461

成兰铁路必将对川北灾区产生新的“震动”&李金路 462

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思考&孙平 463

我国乡村公园体系构建理论初探&郑占锋 梁洁 张文斌 464

旅游植入思路下的城市特色空间复兴与营造——以丹阳市为例&沈政 贺小飞 465

动迁居民的出行特征及其对社会分异和宜居水平的影响&潘海啸 王晓博 466

工程规划与防灾减灾 467

浅谈城市避震疏散空间的平灾转换规划——以唐山市抗震纪念碑广场和大钊公园为例&高蕊 469

绵竹市防震减灾体系的震后重建&赵毅 刘金 470

城乡总体规划中综合防灾空间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市为例&陈志龙 许永平 郭东军 龚华栋 谢金容 471

城市CNG加气站布局规划研究——以成都市中心城CNG加气站布局规划为例&沈莉芳 王岚 472

刚柔并济—高级别公路沿线加油站布点控制的新方法——以《淄博市102省道局部路段加油站布点控制规划》为例&何淑华 冯敏 陈伟玲 473

基于GIS和Water CAD的给水管网规划&李明 王峰 李晓 安洋 474

援助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会&顾浩 余建忠 胡庆钢 吴琳 475

城市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的探索——以拉萨市城市管线综合规划为例&顾军 476

高海拔地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研究&何冬 王敏晔 方毅立 高昂 赵萍 477

低冲击开发的内涵外延及其实践——《光明新区雨洪利用详细规划》编制体会&任心欣 俞绍武 478

过渡安置点——灾后重建不容回避的问题&金超 李荣书 479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研究&刘学 480

消防站规划布局方法探讨——以《南京市消防站用地控制专项规划》为例&童本勤 刘新宇 蒋成煜 481

建立完善的城市防灾体系&徐晓雷 沈炜雍 王红 482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元数据标准研究——基础设施元数据模型&李刚 许倩英 刘惠瑾 483

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分析——以宁波市中心城区为例&叶晓东 484

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估算——以宁波市中心城区为例&叶晓东 485

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浅析——以江苏淮安为例&黄咏洲 黄玮 486

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贺俏毅 陈松 487

城市电力设施承载力研究——以沈阳市220 KV电网为例&蔡南 宫巍 侯頔 488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模式的设想&程小文 赵华 489

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的市政规划设计&陈长云 490

电力建设用地的有效规划控制——浙江省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探索&方毅立 王锋华 491

南方沿海城市雨洪利用规划的探讨——以深圳市雨洪利用规划为例&俞绍武 任心欣 王国栋 492

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 493

消费分层影响下的社区商业——以上海虹口区为例&焦姣 495

基于住房需求——供给视角的居住分异机制研究&徐菊芬 496

北京当前典型城市住区的共有权客体分析&刘小波 马燕 张飏 卢刘颖 张杰 497

宜居目标下的城市住区需求研究——以清远市为例&郑泽爽 甄峰 498

哈尔滨市高层住区户外微气候环境优化对策&姚雪松 冷红 499

浅谈天津市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魏彤岳 陈新 500

低碳技术营造生态住区的探索——兼谈大有恬园生态示范小区详细规划&张新泉 朱京海 李薇 501

开发控制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朝阳区住宅开发为例&张磊 刘宾 502

楼宇经济空间发展体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洪田芬 杨毅栋 503

滨水地段住区策划设计初探&顾洁 504

转型期我国小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钟桂芬 徐建刚 505

基于运筹控制技术的住区户型组合优化模型研究&王新军 苏海龙 王锦阳 李晓西 506

完善农村居住空间规划概念 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以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规划试点为例&孟庆 李小彤 易峥 江平 余焱 507

特大城市边缘区城镇住区发展规划探索——以广州增城市新塘镇为例&宋雁 508

淄博市住宅建筑日照采光问题的实践与探讨&杨金龙 王栋 509

旧住宅区外部空间环境改造方法研究&鲍茜 510

关于居住区设计中人性化空间的思考——以广州金地·荔湖城项目为例&庄洁 龚斌 511

城市交通规划 513

快捷化交通体系在广州空港经济规划中的应用&杨满伦 李志坚 李樱 515

国内大型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研究及应用——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刘巍 516

基于DEA方法的公共交通枢纽选址规划方法研究&李铭 517

基于交通容量的土地利用与交通适应性研究&许炎 黄富民 518

广州市主中心分区“慢行”空间规划策略&吕传廷 李景 董昕 519

苏南城镇密集地区交通发展对策研究&刘金 王丁 520

从“车性”的城市回归“人性”的城市——基于国情的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构想&施旭栋 孔令龙 521

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交通模式思考&褚筠 522

城乡交通统筹发展模式初步探讨——以南京市为例&顾仕珲 包丹文 523

国外高铁发展经验对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顾焱 张勇 524

城市交通政策分区划分方法探讨——以南通市为例&李铭 环悦 赵小燕 525

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新说&丘银英 李乐园 路启 朱海明 526

道路交通规划误区分析&石飞 刘杨 徐建刚 527

铁路枢纽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研究——以怀化市为例&杨立国 528

基于两型社会的交通微循环改善研究——以长沙市中心区微循环为例&谢时英 李炳林 529

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模式研究——以地铁1、2号线为例&赵红梅 刘涛 530

基于蚁群算法的极大熵OD反推模型解法研究&朱月河 陈勇 刘传林 李长辉 531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小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体系发展对策研究&刘广亮 532

对城市机动性的思考&周盼 潘珂 533

中小城市老城区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策略探讨——以江阴老城区为例&戴霄 王彬 534

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质量评价——以广东清远为例&姜煜华 甄峰 53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观者时空分布模拟分析&王德 马力 536

浅谈淄博市人行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梁文娟 537

淄博市综合交通规划数据库初步设计研究&刘树祥 538

以“组合港”为枢纽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刘罗军 539

大型改建项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刘莹 姚旭 540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管窥&姚旭 陶玉蕾 541

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中步行系统战略地位的思考——以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例&杨源 颜毅 郭大忠 542

于家堡城际车站交通枢纽规划组织研究&王学勇 邵勇 马元直 543

轨道交通时代深圳地铁出入口交通导向性研究&王耀武 赵颖 544

鲁南城市带区域交通发展评价研究&吴建 545

基于大学生出行特点的山地校园道路系统研究&袁丽琴 546

交通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方法研究&林锦山 547

略论构建天津和谐交通&张肖峰 548

公交优先背景下的大城市静态交通发展战略——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李彤 阴炳成 549

浅谈天津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与沿线用地的关系&路启 550

新技术应用 551

基于空间层次推理的城市空间信息多级网格划分&彭明军 553

新一代规划支持系统:现状与思考&李渊 苏海龙 王新军 554

青岛市水资源承载力仿真模拟研究&张相忠 高华雨 毛子龙 555

开源GIS的研究与应用——以MapServer为例&何正国 556

网络数字技术下的未来城市想象&张望 557

基于GIS的数字城市规划平台设计与研发&李国强 赵冬泉 党安荣 梁伟 558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之一——用地适宜性评价&位欣 559

3DGIS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用集成系统研究&李刚 许倩英 冯惠莉 560

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刘惠瑾 李刚 许倩英 561

空间搜索引擎与城乡规划管理&周劲松 562

规划理论与规划教育 563

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齐慧峰 倪剑波 565

城市规划方法论到本体论的追问——从20世纪西方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历程看中国城市规划&邬弋军 566

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负外部性问题对策初探&龚迪嘉 朱忠东 567

“三规合一”的理论与实践&王天伟 赵立华 赵娜 568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探讨高校城市规划教学模式改革&马曙晓 刘立钧 569

城市规划——科学与乌托邦的统一&王耀武 570

第五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 571

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张立 573

论“两规”冲突的体制根源——兼论地方政府“圈地”的内在逻辑&王勇 574

“大事件”下旧城遗产保护“门、槛极化论”的文化分析——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旧城遗产保护研究&张杰 575

迈向有效的整体性控制——转型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改革探索&汪坚强 576

超越规模之争——论开发区的空间发展与转型&张艳 577

城镇化的“误区”与“出路”——试论东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态势与导向&赵佩佩 578

基于“山—水—城”理念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探索&陈宇琳 579

城市设计运作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唐燕 580

城市规划“公权力”与“公信力”价值取向之辩NGOs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规划启示&郑晓伟 581

我国城市休闲方式的“异化”现象及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挑战&赵守谅 582

基于土地管治视角下的城市住房发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张高攀 583

关于城镇化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基于复合指标体系的测度与解读&刘婧 584

后记 5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