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世俗性与革命性关系研究(1942-1965)
中国当代文学世俗性与革命性关系研究(1942-1965)

中国当代文学世俗性与革命性关系研究(1942-1965)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茹文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9123524
  • 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文本间的互文性阐释和作家的创作心理学阐释为基础,以1942~1965年中国文学为中心,并注意二十世纪文学史序列中文本之间的历史关联性,通过比对革命话语与婚恋话语、革命仪式与社会风尚等关系因素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在政治与美学的链接点上探讨中国革命文学研究的可能理路与方法论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世俗性与革命性关系研究(1942-1965)》目录

导论:世俗性视域之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意义 1

一、“1942—1965年中国文学”的范围与界定 1

二、世俗性、革命性与革命世俗观 7

三、世俗性与1942—1965年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及研究思路 11

第一章 意识形态规约与文学演化 15

第一节 文化语境的引导、规训与惩罚 15

一、“人民的文学”的基本方向 16

二、“歌颂与暴露”的立场平衡 22

三、出版传播的瓶颈控制 27

第二节 20世纪40—60年代文学演化的三阶段 33

一、多质含混的“延安文艺”(1942—1949年) 33

二、话语调整的模糊地带(1949—1958年) 37

三、世俗化写作的时代禁锢(1958—1965年) 43

第二章 人性与阶级性 47

第一节 进步历史观与普遍的人性 47

第二节 革命斗争在世俗意义上的起点与归宿 56

一、革命与暴力复仇 56

二、革命与土地财富 60

三、革命与爱欲诉求 65

第三节 世俗幸福的流向与分配 68

第三章 革命与婚恋 75

第一节 英雄的恋爱与革命 75

一、与革命矛盾的恋爱 76

二、被革命保护的爱情 78

三、被恋爱置换的革命 79

第二节 大众的情感与家庭模式 87

第四章 社会风尚与革命仪式 100

第一节 民间风尚与世俗信仰 100

第二节 革命仪式下的伦理逻辑 116

一、嫁接 117

二、颠覆 120

三、模拟 122

第五章 私人场景与公共空间 125

第一节 革命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 125

一、战斗指挥部 126

二、旧祠堂里的批斗会场 126

三、新的县政府与区公所 127

第二节 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冲突与融合 133

一、将空间冲突置换为情理冲突 135

二、将空间冲突置换为城乡冲突 138

三、将空间冲突置换为知识者与劳动者的冲突 143

第三节 日常生活本质化 147

第六章 《青春之歌》研究:创作心理与形象学阐释 155

第一节 作者杨沫与《青春之歌》的创作心理 155

一、“成长小说”的心理传统:追忆青春与体味成长 157

二、疾病的转移与死亡的逃离 162

三、气质、经历与语境的合流 167

第二节 林道静的形象学与流变阐释 173

一、从病女到良妇 173

二、从良妇到女革命家 179

三、女奴终结以后怎样:白流苏与林道静的两条路 185

第七章 孙犁研究:时代之风与美学个性 188

第一节 大时代与小环境 189

一、幼年影响与人格形成 189

二、动乱的时代与传统的影响 190

三、去延安 193

第二节 美学风格与创作心理 197

一、苏联作家影响 198

二、团圆之美 201

第三节 审美个性确立于时代中 205

一、时代语境 206

二、迂回反抗 209

第八章 革命文学:本体特征与研究思路的拓展 215

第一节 大众、作家与文本:革命文学的先天特性 215

一、大众需求 215

二、作家的身份期待与文化理想 221

三、革命文学的先天缺陷:日常悲剧感的消泯 232

第二节 中国革命文学研究的可能理路与方法论问题 238

一、海外革命文学研究的主要观点 239

二、在美学与政治融合度的基点上重评文学价值 240

三、在族裔建构的整体中看待革命文学的产生机制与文化意义 242

参考文献 251

后记 2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