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测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秉贤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0850084
- 页数:423 页
第一章 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1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 1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 1
一、社会心理学基本定义 2
二、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3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 3
四、社会心理学简史 4
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 4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内涵 4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5
第四单元 变态心理学 6
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6
二、变态心理学学科简史 6
第五单元 健康心理学 12
一、健康心理学概述 12
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12
第二节 人的心理本质 13
第一单元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3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4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4
第二单元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5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15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5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6
四、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17
第三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18
第四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18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基本概念 18
二、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9
第五单元 学派的纷争 21
一、构造心理学 21
二、行为主义 21
第六单元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21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21
二、认知心理学 21
三、生理心理学 22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2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2
一、在个体层面 22
二、在人际层面 22
三、在群体层面 22
四、在社会层面 22
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3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3
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23
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23
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23
第四节 心理学发展简史 24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发展简史 24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 25
一、哲学思辨阶段 25
二、经验描述阶段 26
三、实证分析阶段 26
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 27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27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7
三、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28
第五节 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28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28
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28
二、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8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9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29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0
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33
一、横断研究 33
二、纵向研究 33
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34
第二章 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 35
第一节 心理学展中的理论问题 35
第一单元 单因素论 35
一、遗传决定论 35
二、环境决定论 35
第二单元 二因素论 36
第三单元 相互作用论 36
第二节 心理学中的主要学派 37
第一单元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7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37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38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38
四、道德判断学说 39
第二单元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40
一、人格发展学说 40
二、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40
第三单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41
第四单元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42
一、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 42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42
三、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43
第五单元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43
一、道德发展的研究方法 43
二、道德发展的研究趋势 43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45
第一单元 社会学习论 45
一、简史 45
二、学习的机制 46
三、观察与学习 46
第二单元 社会交换论 46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依据 46
二、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46
第三单元 符号互动论 47
一、社会互动理论的研究 47
二、符号互动论的假设 47
第四单元 精神分析论 47
一、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48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48
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49
第三章 心理过程 50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50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50
一、感觉的定义 50
二、感觉的种类 50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50
一、感觉中的两个命题 50
二、感觉中的两个定律 51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51
一、感觉适应 51
二、感觉后象 52
三、感觉对比 52
四、联觉 53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53
一、视觉 53
二、听觉 53
三、嗅觉和味觉 56
四、平衡觉 56
五、运动觉 57
六、内脏感觉 57
七、痛觉 57
八、皮肤感觉 57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58
一、知觉的定义 58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58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59
一、空间知觉 59
二、时间知觉 60
三、运动知觉 61
四、错觉 61
第二节 记忆 62
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 62
一、记忆的定义 62
二、记忆的种类 62
三、记忆过程 63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63
第二单元 表象 64
一、表象的定义 64
二、表象的特征 64
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65
一、三个记忆系统的概念 65
二、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 65
第三节 情绪与情感 67
第一单元 情绪、情感概述 67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67
二、情绪、情感的功能 68
三、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69
四、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69
五、心境、激情和应激 70
六、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71
七、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71
八、情绪、情感的功能 71
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 71
一、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71
二、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72
第四节 意志 72
第一单元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72
一、准备阶段 72
二、执行阶段 73
第二单元 意志品质 73
一、意志的自觉性 73
二、意志的果断性 73
三、意志的坚韧性 73
四、意志的自制性 73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像 74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74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74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74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74
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75
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75
一、概念的掌握 75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76
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76
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78
一、语言与言语 78
二、言语的类型 78
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78
第五单元 想像 79
一、想像的概念 79
二、想像的种类 79
第六节 注意过程 80
第一单元 注意概述 80
一、注意的定义 80
二、注意的种类 81
第二单元 注意的特征 81
一、注意广度 81
二、注意稳定性与注意的分散 81
三、注意转移 82
四、注意分配 82
第四章 个性(人格)特征 83
第一节 人格 83
第一单元 人格概述 83
一、人格的特性 83
二、人格的结构 84
第二单元 能力 84
一、能力概述 84
二、能力发展中的个体差异 86
三、影响能力发展的诸因素 87
第二节 气质 87
第一单元 气质的类型 87
一、气质的类型 87
二、气质的特性 88
三、气质类型学说 88
第二单元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89
一、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 89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 90
三、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90
四、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91
第三节 性格 92
第一单元 性格结构 92
一、性格的概念 92
二、性格的结构 93
第二单元 人格理论 94
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S.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94
二、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94
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 95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96
一、自我 96
二、身份 97
三、自尊 98
第四节 意识概述 99
第一单元 意识与无意识 99
一、意识 99
二、无意识 99
第二单元 意识状态的类型 100
第五节 需要与动机 101
第一单元 需要与需要理论 101
一、需要概论 101
二、动机与类型 102
三、动机间冲突 103
第二单元 兴趣及兴趣的品质 104
第五章 心理发展 106
第一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106
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106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意义 106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07
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 107
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108
一、感知觉发展 108
二、思维的发展 109
三、言语的发展 110
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111
一、情绪的发展 112
二、气质 113
三、社会性依恋 113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114
第四单元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114
第二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115
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 115
一、游戏的基本理论 115
二、游戏的主要特点 116
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17
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117
一、言语的发展 117
二、记忆的发展 119
三、思维的发展 119
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120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20
二、道德行为的发展 121
三、同伴关系的发展 122
四、性别角色社会化 122
五、人生第一反抗期 122
第三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123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123
一、童年期学习的一般特点 123
二、童年期学习兴趣的特点 123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123
一、记忆的发展 123
二、元记忆的特点 125
三、思维的发展 125
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28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28
二、亲子关系的发展 129
三、同伴关系的发展 129
四、友谊的发展 131
五、欺负与被欺负 132
第四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132
第一单元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133
一、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133
二、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133
三、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133
四、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133
第二单元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134
一、思维发展的特点 134
二、思维发展的水平 134
第三单元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135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35
二、情绪变化特点 135
三、第二反抗期 136
四、人际关系的发展 137
第五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138
第一单元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138
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138
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138
三、生活空间扩大 138
四、恋爱与结婚的始动 138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认知发展 138
一、智力的发展 138
二、思维的发展 138
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40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40
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140
三、社会关系的变化 141
四、职业的适应 142
五、人格的变化 142
六、亲密感的建立 142
第六节 中年期心理发展 142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143
一、女性更年期 143
二、男性更年期 143
三、创造力的发展 143
第二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144
第三单元 中年期社会性发展 144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44
二、人格的变化 144
三、职业的发展 145
四、人际关系的变化 145
第七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146
第一单元 老年期的心理特点 146
一、老年丧失观 146
二、毕生发展观 146
第二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147
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 147
二、记忆的年老变化 147
三、思维的年老变化 147
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 148
一、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 148
二、人际关系的变化 148
三、人格特征的变化 149
四、死亡的来源 150
第六章 社会化 151
第一节 社会化与角色扮演 151
第一单元 社会化的原理 151
一、社会化的概念 151
二、社会化的条件 152
三、社会化的载体 152
四、社会化的分类 152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153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153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154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154
四、社会角色的失调 154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155
一、自我概念 155
二、身份 156
三、自尊 156
第二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157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157
一、社会知觉的基本概念 157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157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159
一、印象形成的效应 159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159
三、印象管理 161
第三单元 归因 162
一、归因的概念 162
二、归因的分类 163
三、控制点理论 164
四、归因的原则 164
五、影响归因的因素 165
第三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166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 166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166
二、社会动机的过程 166
三、社会动机的功能 167
四、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167
第二单元 社会动机的类型 168
一、亲合动机 168
二、成就动机 169
三、权力动机 170
四、侵犯行为 170
五、利他行为 172
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 173
一、社交情绪的概念 173
二、社交情绪的类型 173
第四节 态度 175
第一单元 态度形成 175
一、态度的概念 175
二、态度的功能 176
三、态度的形成 177
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 177
一、态度转变模型 177
二、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178
三、态度转变理论 180
第五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182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182
一、沟通的概念 182
二、沟通的结构 182
三、沟通的网络 183
四、沟通的分类 184
第二单元 体语沟通 185
一、目光与面部表情 185
二、身体运动和触摸 185
三、人际距离 186
四、姿势与装饰 186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187
一、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187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88
三、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88
四、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189
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191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191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91
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 192
一、人际互动的概念 192
二、人际互动的形式 193
第六节 社会影响 194
第一单元 从众 194
一、从众的概念 194
二、从众的功能 194
三、从众的类型 194
四、从众的原因 195
五、影响从众的因素 195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196
一、社会促进 196
二、社会惰化 197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197
一、模仿 197
二、暗示 198
三、社会感染 199
第七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199
第一单元 爱情 199
一、爱情的概念 199
二、爱情与喜欢 200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200
四、爱情的形式 200
五、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201
第二单元 婚姻 202
一、婚姻的概念 202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 202
第三单元 离婚 202
一、夫妻间的心理冲突 202
二、男女间离婚的原因 203
第四单元 家庭 203
一、家庭的概念与特点 203
二、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204
三、家庭生命周期 205
第七章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206
第一节 焦虑神经症 206
第一单元 焦虑概论 206
一、焦虑的界定 206
二、焦虑的类型 207
第二单元 焦虑的诊断 210
一、焦虑神经症的诊断 210
二、焦虑神经症的鉴别 210
第二节 压力与健康 211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211
一、压力概论 211
二、压力源的类型 212
三、压力的内省体验 213
第二单元 压力与适应 213
一、压力的种类 213
二、压力的适应 215
三、应激相关障碍 216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217
一、压力的临床症状体质 217
第八章 心理测量概论 226
第一节 心理测量的知识 226
第一单元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26
一、心理测量的元素 226
二、心理测量的要素 227
三、测量量表的类型 227
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228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228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 229
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 229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229
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230
三、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230
四、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230
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230
第四单元 心理测验的不同观点 230
一、错误的测验观 230
二、正确的测验观 231
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231
第二节 心理测验发展史 231
第一单元 心理测验的过去 231
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 232
第三节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232
第一单元 测验的目标分析 232
一、测验的对象 232
二、测验的用途 233
三、测验的目标 233
第二单元 测题的编写 234
一、搜集资料 234
二、命题的一般原则 234
三、测题的编制要领 235
第三单元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 237
一、合成测验 237
二、预测与项目分析 238
三、测验指导手册 238
第四节 心理测验的使用 239
第一单元 主试的资格 239
一、知识结构 239
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239
第二单元 测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239
一、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239
二、测验中主试的职责 239
三、建立协调关系 240
第三单元 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 240
一、指导语 240
二、时限 240
三、测验的环境条件 240
第四单元 被试误差及控制方法 241
一、应试技巧与练习效应 241
二、动机与焦虑因素 241
三、反应定势 242
第五单元 测验的评分与报告 243
一、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 243
二、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 244
三、分数不宜绝对化 245
第五节 测验的常模 245
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245
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245
二、常模团体的条件 245
三、取样的方法 247
四、常模分数与常模 247
第二单元常模的类型 248
一、发展常模 248
二、百分位常模 249
三、标准分常模 250
四、智商及其意义 252
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254
一、转换表法 254
二、剖面图法 255
第六节 测验的信度 255
第一单元 信度的概念 255
一、信度的定义 255
二、信度的指标 256
第二单元 信度评估的方法 256
一、重测信度 256
二、复本信度 257
三、内部一致性信度 258
四、评分者信度 259
第三单元 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259
一、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 259
二、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 260
三、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 260
四、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 260
第四单元 影响信度的因素 261
一、样本特征 261
二、测验长度 262
三、测验难度 262
四、时间间隔 262
第七节 测验的效度 263
第一单元 效度的概念 263
第二单元 效度评估的方法 263
一、内容效度(content-related validity) 264
二、构想效度 265
三、效标效度 266
第三单元 效度的功能 268
一、预测误差 268
二、预测效标分数 269
三、预测效率指数 269
第四单元 影响效度的因素 270
一、测验本身的因素 270
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 270
三、效标的性质 270
四、样本团体的性质 271
第八节 项目分析 272
第一单元 项目的难度 272
一、定义 272
二、难度水平的确定 273
三、计算方法 273
第二单元 项目的区分度 274
一、定义 274
二、计算方法 274
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275
第九章 心理测验的应用 277
第一节 智力测验 277
第一单元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277
一、工作的程序 277
二、结果的解释 285
三、注意的事项 286
第二单元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 287
一、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简介 287
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工作程序 288
三、注意事项 297
第三单元 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解释 298
一、工作程序 298
二、相关知识 300
三、注意事项 308
第四单元 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309
一、工作程序 309
二、相关知识 311
三、注意事项 312
第五单元 中国比内测验 312
一、工作程序 313
二、相关知识 313
三、中国比内测验的内容 318
四、注意事项 319
第二节 人格测验 319
第一单元 卡氏16种人格测验 320
一、工作程序 320
二、结果的解释 323
三、相关知识 324
四、16PF人格因素名称及特征 324
五、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327
四、16个因素的名称和高分、低分人格特征 328
第二单元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328
一、工作程序 328
二、测验的记分 330
三、结果的解释 331
四、相关知识 331
第三单元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 333
一、工作程序 333
二、量表及其意义 336
三、结果解释 352
四、对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的评价 359
第四单元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第二版(MMPI-2) 359
一、工作程序 359
二、解释 360
三、注意事项 367
第十章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368
第一节90项症状清单(SCL-90) 368
第一单元 测验的实施 368
一、测验材料 368
二、适用范围 368
三、施测步骤 369
四、测验的记分 369
第二单元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解释 370
一、工作程序 370
二、注意事项 373
三、各因子名称、所包含项目及简要解释 374
四、相关知识 375
第二节 焦虑自评量表 379
第一单元 焦虑自评量表(SAS)的简况 379
一、SAS的量表及所希望引出的症状 379
三、施测步骤 381
四、结果的解释 381
第二单元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382
一、工作程序 382
二、注意事项 385
三、案例鉴定 385
第三节 抑郁自评量表 385
第一单元 抑郁自评量表(SDS)的简况 385
一、SDS量表所希望引出的症状 386
二、施测步骤 387
三、测验的记分 387
四、结果的解释 388
第二单元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388
一、工作程序 388
二、症状 390
三、相关知识 393
四、注意事项 394
第四节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 395
第一单元 工作程序 395
一、测验的实施 395
二、结果的解释 397
第二单元 相关知识 398
一、关于简明精神病评分量表 398
二、精神病症状及适用范围 395
第五节 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 400
第一单元 工作程序 400
一、测验的程序 400
二、测验的记分及解释 403
第二单元 相关知识 403
一、躁狂发作的不同形式 404
二、注意事项 404
三、如何提高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404
第六节 特殊心理评估的实施 406
第一单元 儿童行为量表(CBCL) 406
一、工作程序 406
二、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 410
三、相关知识 410
第七节 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 412
第一单元 生活事件量表(LES) 412
一、工作程序 412
二、相关知识 414
三、注意事项 416
第二单元 压力源的测评 416
一、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416
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416
三、知觉压力的测评 417
第三单元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417
一、测验的实施 417
二、测验的记分 417
三、相关知识 419
第四单元 应对方式问卷 419
一、工作程序 419
二、应对量表及意义 421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樊春燕主编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