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湖南教育史  2
湖南教育史  2

湖南教育史 2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秋光,莫志斌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岳麓书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6659519
  • 页数:10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学风研究地方教育史的优秀学术著作,实事求是地描述了湖南教育的历史面貌。全书分为两卷。
《湖南教育史 2》目录

导论 1

第一章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的湖南教育(1840—1894年) 25

第一节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湖南的传统教育 25

一、传统教育的发达 25

二、举业教育及其教学内容 30

第二节 湖湘经世学派对传统教育流弊的批判 42

一、湖湘大地的经世学风 42

二、贺长龄、魏源、汤鹏对传统教育流弊的批判 45

三、曾国藩、左宗棠、罗泽南对传统教育流弊的批判 66

四、王闿运的教育思想 80

第三节 传统教育的改革与新式教育的萌芽 84

一、湘水校经堂的实学教育 84

二、朱其懿与沅水校经堂 94

三、湘人对新式教育的探索 107

四、其他新式教育 116

第二章 维新变法时期及政变后的湖南教育(1895—1900年) 122

第一节 近代教育的开端 123

一、学政江标提倡新学 123

二、谭嗣同与浏阳算学社 131

三、湘乡东山精舍的创办 142

第二节 湖南时务学堂 150

一、时务学堂创立的经过及其原委 150

二、时务学堂的管理体制及教学内容与方法 155

三、围绕时务学堂展开的斗争 160

四、时务学堂的结局与影响 165

第三节 各地新式学堂与学科的涌现 167

一、陈宝箴改求贤书院为武备学堂 167

二、全省各地新式学堂的兴起 174

三、各地书院新式学科的增设 186

第四节 戊戌后近代教育的顿挫 197

一、戊戌维新时期湖南教育界斗争的实质 197

二、戊戌政变后的湖南教育 203

三、政变后趋新特色得以维持的原因 210

第三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湖南教育(1901—1911年) 214

第一节 新学制的建立与传统教育的解体 215

一、长沙人张百熙与新学制的建立 215

二、改书院为学堂 223

三、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 229

四、湖南的兴学热潮 234

第二节 师范教育的崛起 237

一、选派学生赴日学习师范及留日运动的兴起 238

二、创办省城师范馆 243

三、设立中、西、南三路师范学堂 245

四、建立优级师范学堂 255

第三节 中小学办学体系的形成 259

一、官立、公立和私立中学堂 259

二、教会中学堂 269

三、小学堂 272

四、湖南中小学教育发展迅速的原因 280

第四节 高等教育和实业教育的兴起 283

一、高等教育 283

二、实业教育 290

第五节 其他教育的兴办 298

一、幼儿教育 298

二、识字教育 303

三、女子教育 306

第四章 民国初期的湖南教育(1912—1919年) 309

第一节 教育体制的改革 310

一、教育行政制度的演变 310

二、各项教育新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334

第二节 教学革新与师资建设 357

一、教学内容的革新 357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更新 364

三、师资队伍建设 372

第三节 高等、中等教育的发展 387

一、高等教育 387

二、中等教育 397

第四节 初等、幼儿及女子教育的发展 414

一、初等教育 414

二、幼儿教育 422

三、女子教育 425

第五节 留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 428

一、留学教育 428

二、社会教育 437

第五章 清末民初湖湘大地的教育思潮与学生运动 444

第一节 传播教育思想的载体 445

一、主要的教育社团组织 445

二、传播近代教育思想的报刊杂志 458

第二节 流传湖南的主要教育思潮 471

一、军国民教育思潮 472

二、实业教育思潮 485

三、国民教育思潮 495

第三节 湖南的学生运动和风潮 505

一、清末湖南的学运和风潮 506

二、民国初年湖南的学运和风潮 533

第六章 五四运动到北伐战争时期的湖南教育(1919—1927年) 544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湖南教育界 545

一、新文化运动在湖南的兴起 545

二、新民学会、健学会及其他教育团体、教育刊物的风行 553

三、湖南教育界的驱张运动 560

四、杜威等人来湘讲学 567

第二节 各种教育新思潮在湖南的传播与实践 573

一、工读主义思潮、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以及开发南洋的教育实践 573

二、平民教育思潮在湖南的传播与实践 58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干部学校 604

第三节 壬戌学制的颁行和湖南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615

一、壬戌学制的颁行 615

二、壬戌学制颁行前后湖南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618

第四节 北伐战争时期湖南教育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624

一、反帝反封建革命形势的高涨 625

二、反对文化侵略,维护教育主权 634

三、反对军阀赵恒惕的反动统治 640

四、大力支援北伐战争 647

第五节 在革命形势推动下湖南省政当局的教育革新举措 651

一、教育行政的改革 651

二、多方筹措教育经费 656

三、提倡与普及平民教育 666

第六节 北伐战争时期湖南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672

一、小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672

二、中等教育的曲折发展 679

三、湖南大学的成立 686

四、工农教育的勃兴 691

第七章 五四前后湖南教育界的璀璨群星 706

第一节 杨昌济的教育思想 706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707

二、教育思想 711

第二节 徐特立的教育思想 722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722

二、教育思想 728

第三节 青年毛泽东的教育观 737

一、求学与早期的革命活动事略 738

二、教育活动 742

三、早期教育思想 745

第四节 罗辀重与陶龛学校 753

一、陶龛学校的创办 753

二、陶龛学校的办学特色 754

三、罗辀重的“素养教育”思想 758

第五节 其他教育名人的教育思想与业绩 762

一、陈润霖与楚怡学校的教学改革 762

二、易培基与第一师范的教学改革 766

三、胡元倓与明德中学 771

四、朱剑凡与周南女中 774

五、曾宝荪与艺芳女中 778

六、何炳麟与岳云中学 780

七、其他教育名人的教育活动 783

第八章 国共两党内战时期的湖南教育(1927—1936年) 787

第一节 何键主湘与封建教育沉渣泛起 787

一、明令停学整顿,反对革命教育 788

二、鼓吹固有道德,提倡尊孔读经 795

三、实施“特种教育”,进行反共宣传 803

四、教育界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 808

第二节 学校教育的发展 814

一、初等教育 814

二、中等教育 822

三、高等教育 835

第三节 社会教育的长足进步 841

一、社会教育机构的变迁与发展 842

二、民众学校的迅猛发展与民众识字运动的勃兴 848

三、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健康教育的推行 852

四、戏剧的改良以及广播电影事业的发展 856

第四节 湘西特区师资训练所的设立 860

一、湘西民族教育之状况 860

二、湘西民族教育的改进与师训所的设立 861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省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864

一、红军教育 866

二、干部教育 869

三、社会教育 872

四、普通学校教育 876

第六节 九一八事变以后湖南教育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880

一、组织救亡团体,掀起抗日救亡宣传的热潮 881

二、开展深入持久的抵制日货运动 884

三、捐钱出力,支援前线抗战 885

四、“一二·九”运动和湖南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发展 888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教育(1937—1945年) 893

第一节 抗战初期湖南的战时教育 893

一、张治中的战时民训和军事教育措施 894

二、张治中的湘西出巡与教育改革 901

第二节 湖南教育在炮火声中发展 905

一、长沙“临大”和其他省外迁湘学校 906

二、廖世承与国立师范学院 917

三、高等教育的艰难发展 925

四、各级各类教育的增加与布局 934

五、朱经农与湖南教育 942

第三节 教育界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 955

一、湖南的抗日宣传活动 956

二、爱国师生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962

三、举办战时学校,培训抗日干部 971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湖南教育(1946—1949年) 979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湖南教育事业的恢复 980

一、教育复员措施 980

二、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988

第二节 内战爆发与湖南教育的危机 1002

一、内战爆发时的湖南形势 1003

二、湖南教育面临的严重危机 1008

第三节 教育界的爱国民主运动 1013

一、国民党政府对爱国师生的迫害 1013

二、教育界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018

三、广大师生的“迎解护校”斗争 10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