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六十年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六十年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六十年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经勇编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1533406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建国以后,我党对农村农民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每凡重要的历史关头,中国农村的改革都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积极探索和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本书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党的历史文献,系统地阐述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几度大的变化和转折,并研究了这些变化对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和意义。作者许经勇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是中央农村问题顾问。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六十年研究》目录

导论 用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审视中国“三农”问题 1

一、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由来 2

二、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载体的资本原始积累 4

三、以压低农民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为载体的资本原始积累 6

四、以低价征用农民土地为载体的资本原始积累 8

五、结论: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11

第一章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改革 14

一、旧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性质 14

二、土地改革的几个阶段 15

三、土地改革的政策 18

四、台湾的第一次土地改革 20

五、土地改革的意义 21

六、土地改革后向农民给出什么样的制度 23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引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统购统销 26

一、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背景 26

二、粮食统购统销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29

三、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国家收购制度 31

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统购统销的负面效应 33

五、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36

第三章 计划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 38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公有化经济 38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由来与背景 39

三、农业合作化的步骤与形式 41

四、科学的农业合作制理论与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 44

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50

第四章 市场取向改革举步维艰:家庭承包制的建立 59

一、市场取向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的 59

二、新型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形成过程 62

三、家庭承包制是项长期的制度形式 65

四、家庭承包制带来的深远影响 69

五、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的新型合作制 72

六、新型合作制与股份合作制 75

第五章 市场取向改革的关键:农产品价格模式的转换 78

一、农产品价格模式转换目标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78

二、农产品价格模式的转换过程 81

三、农产品价格与农产品价值的运行规律 93

四、农产品价格发生机制改革后的风险分解 97

第六章 计划经济的“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100

一、被称为计划经济的“异军”的乡镇企业 100

二、乡镇企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03

三、乡镇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07

四、乡镇企业高速增长的特殊背景 113

五、乡镇企业的发展战略 118

六、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 123

七、温州独创的乡镇企业运行载体:专业市场、专业镇 128

第七章 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变面临的挑战 133

一、农村微观经济基础的重构与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矛盾 133

二、农业比较利益低与价值规律相背离的矛盾 136

三、农产品供给量的增长与市场需求扩大不相对应的矛盾 140

四、农村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不同步引起的矛盾 143

五、农业经营规模小与提高国际竞争力之间的矛盾 145

六、市场机制的自发性与宏观调控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148

第八章 农业“第二个飞跃”: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 154

一、“农业第二个飞跃”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154

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科学内涵 156

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 159

四、农业产业化与贸工农一体化 165

五、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 168

六、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 169

第九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 173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艰巨性 173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 175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与“民工潮”、“民工荒”、“民工返乡” 180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 184

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选择 187

六、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面临的问题 190

七、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对策:以创业带动就业 192

八、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歧视性的农民工市场 194

第十章 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农村土地市场的发育 201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201

二、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土地制度绩效分析 203

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根本问题 207

四、因势利导地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210

五、土地的商品属性与土地市场的基本特征 213

六、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220

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25

第十一章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发育 228

一、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28

二、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232

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效 235

四、逐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237

第十二章 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县域经济 243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243

二、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46

三、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248

四、小城镇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 251

五、扩大县域和小城镇发展的自主权 254

六、深化配套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259

七、用生态经济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 261

第十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起点、新内涵 266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266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 269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载体 273

四、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276

五、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 279

六、正确认识和对待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 283

七、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到农村 285

第十四章 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 291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与作用 291

二、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负面效应 294

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299

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305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艰难历程:农民工市民化 308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及其面临的问题 308

二、农民工的分化与部分市民化 311

三、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与农民工的终结 31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