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理想中的城市  建设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理论与政策
理想中的城市  建设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理论与政策

理想中的城市 建设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理论与政策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1270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是“政府绩效与公共管理丛书”之一。近代人类社会,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集中,使得自然界的财富被索取得越来越多,随之投向周围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当前的城市化模式在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主要来自资源环境以及公共政策方面的约束与挑战。
《理想中的城市 建设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理论与政策》目录

总序 1

序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问题的提出 1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研究意义 5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研究综述 15

一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15

二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21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23

第二章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模式与我国城市化实践 26

第一节 城市化规律与城市化发展 27

一 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概述 27

二 工业化与城市化 30

三 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32

第二节 城市化模式及其演变 40

一 世界各国城市化模式的归纳与分类 41

二 历史上我国城市化模式的演变 4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概述 50

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节奏与阶段 50

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的结构变动和总体趋势 55

三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的一些新特征 59

第四节 我国现有城市系统发展的困境 61

一 以“小城镇”为主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62

二 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与城市发展的困惑 71

第三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概念的提出与必然 85

第一节 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85

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50年代城市化水平的持续上升与农村小城市的大量增加阶段 85

二 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城镇的衰落阶段 86

三 20世纪30年代以后农村小城镇的改质阶段 87

四 对英国城市化过程的总结 87

第二节 摆脱“城市化陷阱”的根本出路——建立“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 88

一 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88

二 人类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93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概念的界定 98

第四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立的相关理论 102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102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相关问题 102

二 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概况 120

第二节 循环经济理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可操作途径 122

一 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23

二 循环经济理论的相关概念、实质及其相关政策思考 127

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134

第三节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与贡献 136

一 城市生态学的原理 136

二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对城市及其建设模式概念的更新 139

三 生态城市与山水城市的关系 142

第五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建立的可行性逻辑探讨 144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产业体系构建的经济可行性思考 144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产业体系需建立以清洁生产为主的“成本内敛化”模式 144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清洁生产条件下“成本内敛化”的途径选择 146

三 “成本内敛化”条件下的替代成本(大循环成本理论及运用课题组,1996) 148

四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环境投资的优化配置 149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建立的产业技术依据 150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的区域布局 150

二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实践为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方法依据 151

三 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与构想 152

第三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保障 154

一 科学合理的设计是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建设基石 154

二 建立制度条件是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支撑点 156

三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为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经济建设在技术上提供可行性保障 157

四 建立与完善适合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 158

第四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与自组织能力探讨 159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演进规律 159

二 创建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原动力——追求更高、更有利的“生存生态位” 160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与其他城市辨析 160

第五节 我国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依产业构造的分类设计 161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系统分类的目的与原则 161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产业构造分类 162

第六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循环产业体系的构想 164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产业体系需充分体现清洁生产的要求 164

一 清洁生产是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产业建立的基石 164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产业体系的建立思路 167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微观层次(企业)清洁生产产业体系的构建 169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构建微观层次循环产业链的原因 169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微观产业体系的特征与“4R”原则 170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回收技术体系建设 171

四 可替代资源的开发使用技术 184

第三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中观层次(生态工业园区与城市)循环产业体系的构建 190

一 生态工业园区循环产业体系的构建 190

二 城市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建 195

第四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宏观层次(社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 196

第五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旅游产业 198

一 旅游的构成要素与城市旅游产业 198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198

第七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中的“风险”控制 201

第一节 城市经营与生态和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 202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的内涵与理论 202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的含义 206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经营“风险” 209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风险”分析概述 209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 211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的类型识别 214

第三节 建立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的防范意识 224

一 树立科学的城市经营价值观 224

二 找准定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225

三 改变政府经营单一性,推行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 225

四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226

五 运用“定位”和“跨位”理论,进行城市风险控制 226

六 建立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城市资源利用体系 227

七 建立和完善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经营风险预警及干预系统 228

八 完善生态与循环型城市规划制度,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开放性和稳定性 228

第八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制度支持体系构建 230

第一节 有关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的界定 230

一 对我国城市化制度本身的多角度审视 230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分类 232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构建的要点和“外部性”问题 233

一 “系统性、协同性”是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建立的要点 233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的建立,要解决“负外部性”问题 234

三 政府主导型制度 236

第三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制度体系的构建 237

一 发达国家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政策、法律 237

二 对我国城市化公共政策现状的评估 243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支持政策的目标、扩散层次、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方式 250

四 促进我国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构建 253

五 推动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法律体系构建 256

六 关于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非正式制度——文化体系构建 258

第九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及其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261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61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念 261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 263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64

四 实例分析 266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68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268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269

三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269

四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企业绩效评价综合评价的方法 275

五 实证研究 276

第十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规划 278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总体规划 278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路 279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土地规划与选址 280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土地规划 280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土地选址 281

第三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 282

一 水系统 282

二 能源系统 283

三 建筑系统 285

第四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资源规划的定量问题(以水资源规划的定量为例) 287

一 以水资源规划为例的定量问题 287

二 以水资源规划为例的定量问题的说明 290

三 实证得出的结论 290

第十一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中的智能交通系统蓝图 293

第一节 国外智能交通发展状况 294

第二节 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 299

一 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99

二 中国发展智能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300

三 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对策 301

第三节 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规划 303

一 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主导思想 303

二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303

三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具体规划) 305

第十二章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社会文明意识规划 310

第一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生态文明现状 310

一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外延 310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生态文明现状 312

第二节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社会文明意识规划内容 314

一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生态文明理念 314

二 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社会文明意识规划内容 315

参考文献 31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