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键,张国强,项乔君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30232076
  • 页数:4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技术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总结,内容广泛而深入,可以作为的重要学术研究资料、技术资料和参考资料。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公路平交路口选位技术;公路平交路口几何设计技术;公路平交路口交通控制技术;公路平交路口交通标志与标线;交通安全评价技术;公路平交路口安全诊断与改善;公路平交路口安全服务水平;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养护评价。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目录

第一篇 公路平交口选位 3

第1章 公路功能分类及公路接入分类 3

1.1 公路功能分类概述 3

1.1.1 公路功能分析 3

1.1.2 公路功能分类概念与定义 4

1.1.3 公路功能分类的意义 4

1.1.4 公路功能分类制定原则及依据 5

1.1.5 公路功能等级划分与既有分类标准的关系 6

1.2 公路功能分类标准 7

1.2.1 干线型公路 7

1.2.2 集散型公路 8

1.2.3 地方道路 9

1.3 公路接入分类 9

1.3.1 公路接入分类含义 9

1.3.2 公路接入分类与公路功能等级划分的关系 9

1.3.3 公路接入分类制定原则 10

1.3.4 公路接入分类的影响因素 11

1.3.5 公路接入分类标准 11

1.4 公路平交口类型划分 12

第2章 公路平交口间距标准 14

2.1 公路平交口间距分析基础 14

2.1.1 平交口间距划分模式 14

2.1.2 交叉口功能区 17

2.1.3 平交口间距影响因素的确定 19

2.1.4 间距分析范围的界定 21

2.2 信号交叉口间距分析 21

2.2.1 间距分析方法 21

2.2.2 信号交叉口安全间距理论分析 23

2.2.3 信号交叉口效率间距理论分析 31

2.2.4 信号交叉口间距现场调查分析 34

2.2.5 信号交叉口间距仿真分析 37

2.3 接入间距与交叉口角净距分析 44

2.3.1 接入间距 44

2.3.2 交叉口角净距 51

2.4 平交口间距综合分析 52

2.4.1 交叉口间距 52

2.4.2 接入间距与角净距 54

2.4.3 平交口最小间距汇总 55

第3章 交通流导入方法 56

3.1 接入点交通流 56

3.1.1 接入点的功能转换 56

3.1.2 接入许可 58

3.1.3 接入窗口的选择 61

3.2 公路沿线区域接入组织 63

3.2.1 区域交通流 63

3.2.2 交通流冲突控制 63

3.2.3 交通流接入控制方法 64

3.3 交通流导入原则 73

3.4 交通流导入仿真 76

3.4.1 交通流导入仿真参数 76

3.4.2 仿真路网建立 76

3.4.3 数据分析 77

3.4.4 结论 79

第4章 平交口选位方法 80

4.1 交叉口功能与选位 80

4.2 交叉口间距与选位 81

4.3 土地利用性质与交叉口选位 81

4.3.1 国内外土地用途分类 82

4.3.2 土地利用中的变量 84

4.3.3 土地利用与交叉口选位 84

参考文献 87

第二篇 公路平交口几何安全设计第5章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91

5.1 设计车辆尺寸 91

5.2 设计车辆的选择 91

5.3 交叉口设计速度 92

5.4 路缘石半径对转弯轨迹的影响 92

5.5 设计车辆左右转的通行方法 95

第6章 平交口的平纵横设计 99

6.1 平面线形 99

6.2 纵断面线形 101

6.3 横断面设计 102

6.3.1 车道宽度 102

6.3.2 直行车道的设置原则 102

6.3.3 左转车道 103

6.3.4 右转车道 103

6.3.5 过渡段的设计 104

第7章 交叉口功能区 106

7.1 交叉口功能区的定义 106

7.2 交叉口功能区的组成 108

7.2.1 交叉口功能区上游车道 108

7.2.2 交叉口功能区下游车道 114

7.3 交叉口功能区长度建议值的确定 115

7.4 计算实例 115

第8章 交叉口视距设计 118

8.1 引言 118

8.1.1 无控交叉口 118

8.1.2 次路停让控制交叉口 119

8.1.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22

8.1.4 全停控制交叉口 123

8.1.5 主路左转视距 123

8.2 各类型交叉口视距计算 123

8.2.1 理论基础 123

8.2.2 数据收集方法 126

8.2.3 数据分析结果 128

8.2.4 视距标准 130

8.3 平交口的识别距离 133

8.4 计算实例 134

8.4.1 无控交叉口视距计算 134

8.4.2 次路停让控制交叉口视距计算 134

8.4.3 主路左转视距计算 135

第9章 交叉口接入管理技术 137

9.1 接入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 137

9.2 交叉口具体接入技术及其应用 140

9.2.1 接入道路设计要求 140

9.2.2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关闭 144

9.2.3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出入控制 145

9.2.4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接入顺序 146

9.2.5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与交叉口进口道直接相交的处理 147

9.2.6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的合并与合流 148

9.2.7 交叉口U形转弯 151

9.2.8 功能区内驶入接入道路的间接左转 152

9.3 接入管理技术安全评价方法 153

9.4 设计实例 155

9.4.1 接入道路设计实例 155

9.4.2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关闭实例 156

9.4.3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接入顺序实例 157

9.4.4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与交叉口进口道直接相交处理实例 158

9.4.5 功能区内接入道路合并实例 158

9.4.6 交叉口U形转弯实例 159

参考文献 160

第三篇 公路平交口交通控制 163

第10章 交通控制方式的选择 163

10.1 交通控制的原则 163

10.2 交通控制的分类 164

10.3 交通控制方式选择流程图 164

10.3.1 运行特性 164

10.3.2 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延误分析 166

10.3.3 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安全分析 167

10.3.4 影响交通控制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168

10.4 不同交通控制方式选择的条件和依据 169

10.4.1 停车让行控制交叉口 169

10.4.2 减速让行控制交叉口 170

10.4.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71

第11章 信号相位的设计 188

11.1 引言 188

11.2 信号相位选择方案 188

11.3 不同信号相位交通运行特性 189

11.4 影响信号相位选择的因素 189

11.5 左转相位的设计 190

11.5.1 左转相位的分类 190

11.5.2 左转相位的设置条件 191

11.5.3 左转保护式相位设置依据的特点 199

11.5.4 左转保护式相位设置依据的应用程序 199

11.5.5 左转保护式相位的设置形式 199

11.6 右转相位的设计 207

11.6.1 红灯时右转的设置 207

11.6.2 右转保护式相位的设置条件 208

11.6.3 右转保护式相位的设置形式 209

11.7 行人和非机动车相位 210

第12章 绿灯间隔时间的设计 212

12.1 引言 212

12.1.1 黄灯时间与全红时间的含义 212

12.1.2 绿灯间隔时间内车辆的运行特性 213

12.2 绿灯间隔时间 215

12.2.1 没有全红时间提供的绿灯间隔时间设计 215

12.2.2 有全红时间的绿灯间隔时间的设计 217

12.2.3 黄灯时间与全红时间的协调 219

参考文献 220

第四篇 公路平交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3章 标志图形 223

13.1 引言 223

13.2 设计原则 223

13.3 改善设计方法 224

13.3.1 标志的认识率分析 224

13.3.2 标志的认识错误分析 224

13.3.3 标志图形改善设计 225

第14章 基于视觉特征的标志的设置 230

14.1 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的原则 230

14.2 交通标志对人、车、路机理分析 231

14.2.1 对驾驶员的作用机理 231

14.2.2 对道路环境的作用机理 233

14.2.3 交通标志对车辆的作用机理 233

14.2.4 标志设计参数的确定 234

第15章 标志信息量的选择 239

15.1 引言 239

15.2 指路标志的规划设计 239

15.2.1 指路标志的分类 239

15.2.2 指路标志的设置 240

15.2.3 指路标志的现况分析 241

15.2.4 指路标志的设计 242

15.3 指路标志信息分级体系及选用原则 245

第16章 不同类型交叉口标志和标线的设置 248

16.1 干线公路与干线公路交叉 248

16.1.1 标志的设置 248

16.1.2 标线的设置 248

16.1.3 交叉口内 250

16.2 干线公路与主要集散公路交叉 251

16.2.1 标志的设置 251

16.2.2 标线的设置 252

16.2.3 交叉口内 253

16.3 干线公路与次要集散公路交叉 253

16.3.1 标志的设置 253

16.3.2 标线的设置 255

16.3.3 交叉口内 255

16.4 主要集散公路与主要集散公路交叉 256

16.4.1 标志的设置 256

16.4.2 标线的设置 256

16.5 主要集散公路与次要集散公路交叉 257

16.5.1 标志的设置 257

16.5.2 标线的设置 258

16.6 干线公路出入口 258

参考文献 259

第五篇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分析第17章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263

17.1 引言 263

17.1.1 主要背景 263

17.1.2 道路设施服务水平分析现状 264

17.1.3 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266

17.1.4 技术路线 267

17.2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268

17.2.1 公路平交口的分类 268

17.2.2 安全服务水平影响因素 268

17.3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模型 275

17.3.1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模型 275

17.3.2 信号控制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模型 282

17.4 安全服务水平模型参数标定 288

17.4.1 不同冲突点造成的交叉口潜在危险度权重的确定 288

17.4.2 不同种类冲突点恶性程度的确定 289

17.4.3 次要影响因素修正模型权重的确定 294

17.5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数据采集方法 295

17.5.1 交叉口冲突点的采集 295

17.5.2 交叉口交通行为实体运行信息的采集 296

17.5.3 次要影响因素数据的采集 305

17.6 平交口冲突点的计算方法 310

17.6.1 虚拟车道与交叉口象限 310

17.6.2 无信号控制平交口冲突点计算方法 313

17.6.3 信号控制平交口冲突点计算方法 317

17.7 公路平交口安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 330

17.7.1 安全服务水平等级的划分 331

17.7.2 安全服务水平等级定性描述 332

17.8 实例分析 336

17.8.1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实例分析 336

17.8.2 信号控制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实例分析 341

第18章 公路平交口安全诊断与改善方法 349

18.1 引言 349

18.1.1 主要背景 349

18.1.2 诊断与改善方法简介 349

18.1.3 主要技术路线 350

18.2 平交口交通安全诊断表 351

18.2.1 诊断调查表的设计 351

18.2.2 诊断调查表的具体形式 352

18.2.3 显著性和可能造成事故恶性程度的评判标准 353

18.3 交通安全问题排序方法 364

18.3.1 排序模型 364

18.3.2 排序模型权重系数的标定 364

18.3.3 排序结果分析 365

18.4 交通安全改善对策 365

18.4.1 改善对策的分析流程 365

18.4.2 改善对策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365

18.4.3 几何设计的改善对策 367

18.4.4 交通控制的改善对策 376

18.4.5 交通组织管理的改善对策 382

18.4.6 交通环境的改善对策 382

18.5 改善对策排序方法 382

18.5.1 排序指标的确定 382

18.5.2 改善对策表 386

18.5.3 改善对策的应用 389

18.5.4 改善对策排序方法设计 390

18.6 实例分析 392

18.6.1 交叉口概况 392

18.6.2 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394

18.6.3 交叉口交通安全问题排序分析 395

18.6.4 交叉口改善对策分析 396

18.6.5 改善对策的筛选和优化 397

18.6.6 改善对策排序分析 398

第19章 公路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方法 399

19.1 引言 399

19.1.1 主要背景 399

19.1.2 目的与意义 399

19.1.3 国内外养护概况 399

19.1.4 评价范围 400

19.1.5 技术路线 400

19.2 评价指标体系 401

19.2.1 评价对象 401

19.2.2 安全功能及病害分析 402

19.2.3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09

19.2.4 评价指标体系 410

19.3 评价模型 411

19.3.1 路面及路肩评价模型 411

19.3.2 交通安全设施评价模型 411

19.3.3 照明设施评价模型 411

19.3.4 交通管理设施评价模型 412

19.3.5 综合评价模型 412

19.3.6 模型参数 412

19.4 数据采集 413

19.4.1 数据采集方法的选用 413

19.4.2 数据采集表格的设计 413

19.4.3 评价指标的扣分标准 415

19.5 评价等级划分 420

19.5.1 路面及路肩评价等级划分 421

19.5.2 交通安全设施评价等级划分 421

19.5.3 照明设施评价等级划分 421

19.5.4 交通管理设施评价等级划分 421

19.5.5 交叉口安全养护综合评价等级划分 422

19.5.6 安全养护评价等级划分汇总 422

19.6 公路平交口安全养护评价实例 422

19.6.1 实例一 422

19.6.2 实例二 426

参考文献 430

附录A 交通安全问题与交通安全改善对策对应表 432

附录B 公路平交口交通安全改善对策造价表 43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