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永宗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30249555
  • 页数:861 页
图书介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世界范围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十来年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理论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出现了很多新成果。本书邀集二十多名相关专家,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尽力概括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给该领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研究生一个全面、实用、新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认识。本书按三篇框架安排内容,基础篇,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理论,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病因学、流行病学、发病学说、实验室检测及动物模型复制等。临床篇,主要讲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疗措施,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血管内超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药物、血脂异常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等。专题篇,着重介绍近十年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发病学领域中若干重要热点课题的研究进展,力求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基本现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 3

第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 3

第一节 动脉壁的正常结构 3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病理改变 4

第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 11

第一节 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12

第二节 新显现的危险因素 16

第三节 潜在的危险因素 22

第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 28

第一节 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 30

第二节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 35

第三节 外周动脉疾病的流行状况 38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40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学 53

第一节 血栓形成学说 53

第二节 炎症学说 54

第三节 脂质浸润学说 56

第四节 单克隆学说 58

第五节 损伤反应学说 59

第六节 氧化学说 60

第七节 剪切应力学说 62

第八节 免疫学说 63

第九节 干细胞学说 64

第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 68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 68

第二节 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79

第三节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82

第四节 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87

第五节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 87

第六节 高脂血症的分型 88

第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 91

第一节 概述 91

第二节 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92

第三节 免疫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 94

第四节 炎症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99

第五节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102

第六节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103

第七节 炎症与动脉瘤 105

第八节 炎症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106

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反应 112

第一节 辅助T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112

第二节 T细胞活化的信号途径 114

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118

第四节 待定抗原与动脉粥样硬化 121

第五节 调节T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123

第六节 自然杀伤T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125

第七节 展望 127

第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 129

第一节 概述 129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132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136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血栓形成标志物 139

第九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遗传因素 144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学基础 144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易感因素和非易感因素 148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与DNA表观遗传学修饰 156

第四节 绘制动脉粥样硬化基因图谱的障碍 159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学的临床应用 162

第十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策略 166

第一节 防治的可能性和时机 166

第二节 几种基本防治策略及实施要点 168

第三节 政策层面的思考 174

第二篇 临床篇 179

第十一章 稳定型心绞痛 179

第一节 定义及流行病学 179

第二节 病理生理机制 179

第三节 临床诊断与危险分层 180

第四节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187

第十二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 202

第一节 定义和发病机制 202

第二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危险性评估 204

第三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213

第十三章 急性心肌梗死 235

第一节 概述 235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237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239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248

第十四章 冠心病影像学诊断 269

第一节 普通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269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 273

第三节 心血管造影 276

第四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和负荷超声心动图 281

第五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285

第六节 血管内超声显像 290

第七节 冠心病的核素诊断 305

第十五章 冠心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318

第一节 血脂的实验室检测 318

第二节 心脏生物标志物检测 331

第三节 冠心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342

第十六章 脑血管疾病 348

第一节 概述 348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62

第三节 脑梗死 367

第四节 脑出血 374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378

第六节 高血压脑病 381

第七节 其他动脉性疾病 384

第八节 脑静脉系统血栓 389

第十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病 395

第一节 动脉闭塞性肢体缺血 395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400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403

第四节 腹主动脉瘤 406

第十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 411

第一节 缺血性肾病 411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412

第三节 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 423

第十九章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428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428

第二节 糖尿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 430

第三节 糖尿病性心脏病 440

第四节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防治 446

第二十章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 454

第一节 高血压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 454

第二节 高血压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456

第三节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59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中血压变化对粥样病变的影响 466

第二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 47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的干预模式 472

第二节 一级预防 474

第三节 二级预防 486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脂治疗 491

第一节 调脂治疗的重要性 491

第二节 调脂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防治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493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调脂治疗的目标 496

第四节 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 498

第五节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501

第二十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栓治疗 510

第一节 血栓形成的基本理论 510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物 512

第三节 抗凝药物 517

第四节 溶栓药物 518

第二十四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522

第一节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522

第二节 冠状动脉外科发展简史 523

第三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524

第四节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532

第五节 冠心病心脏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535

第六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处理 537

第二十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中医药治疗 541

第一节 心绞痛 541

第二节 心肌梗死 547

第三节 脑动脉粥样硬化 551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555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病 560

第六节 高脂血症 564

第三篇 专题篇 573

第二十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机制 573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 573

第二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发生机制 577

第三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 583

第四节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治疗 587

第二十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斑块消退 589

第一节 不稳定性斑块的形态及组织学特点 589

第二节 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机制 591

第三节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策略 594

第四节 目前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96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 597

第二十八章 血管重塑与动脉粥样硬化 600

第一节 血管重塑的病理过程与病理改变 600

第二节 血管重塑的测量与分析 601

第三节 影响血管重塑的因素 602

第四节 调节血管重塑的主要信号分子及通路 606

第五节 血管重塑的药物干预 608

第六节 血管重塑的基因治疗 609

第二十九章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612

第一节 内皮细胞的力学环境 612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614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622

第四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凝血和纤溶的影响 624

第五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血管重建的影响 626

第六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629

第三十章 细胞内胆固醇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 634

第一节 胆固醇在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634

第二节 参与细胞内胆固醇转运的主要物质 637

第三节 细胞内胆固醇流动的通路 651

第三十一章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治疗 657

第一节 概述 657

第二节 血管壁活性氧产生来源及抗氧化物 658

第三节 氧化应激对血管壁细胞的作用 662

第四节 氧化应激对血管壁基因表达的影响 665

第五节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676

第六节 心血管疾病的抗氧化基因治疗试验 681

第七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氧化治疗 685

第三十二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698

第一节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调节 698

第二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701

第三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因学 703

第四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706

第五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和防治 715

第三十三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722

第一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流行病学 722

第二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特点 730

第三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诊断 737

第四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740

第三十四章 干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746

第一节 干细胞的生理功能 746

第二节 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757

第三十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因多态性 763

第一节 载脂蛋白基因及其多态性 765

第二节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 768

第三节 研究较少的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 773

第四节 其他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774

第三十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治疗研究 780

第一节 基因治疗概述 781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基因转移 784

第三节 遗传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788

第四节 复合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789

第五节 获得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793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 796

第三十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志物 800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始动环节相关生物标志物 800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生物标志物 813

第三节 血管活性肽系统 820

第三十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模型 825

第一节 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826

第二节 人工培育的自然缺陷动物 830

第三节 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辅助方法 831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832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 835

第六节 泡沫细胞模型 836

第三十九章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构建 842

第一节 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以及斑块破裂的判定标准 842

第二节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构建 842

中文索引 848

英文索引 8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