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家学说及学术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世芸主编;秦玉龙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565762
- 页数:545 页
第一章 先秦、两汉医学——中医学术思想的起源与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
第一节 中医学术理论的起源 3
一、哲学与医学的结合 3
(一)阴阳学说对医学的渗透 4
(二)五行学说与医学相结合 9
(三)气、精、神生命观的确立 13
(四)形神论与中医基本理论 16
二、自然科学技术对医学的影响 18
(一)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和物候学 19
(二)天文、历法、物候学对医学的影响 21
(三)冶金技术与“九针”之制 23
第二节 养生学的形成 24
一、养生术的起源与导引吐纳、养神服食 24
二、春秋战国诸子的养生理论 26
(一)老子“清静无为”说 26
(二)庄子“养生”、“全形”说 27
(三)子华子“贵生”说 27
(四)孔子“安适自养”说 28
(五)荀子“修身礼治”说 28
(六)韩非子“啬神”、“少欲”说 28
(七)管子“节欲存精”说 29
(八)《吕氏春秋》集先秦养生学大成 29
(九)《淮南子》中的养生思想 32
(十)《黄帝内经》论养生 33
第三节 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 34
一、《内》、《难》医学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确立的标志 34
二、藏象学说的建立 36
(一)解剖与度量 36
(二)“司外揣内”的藏象学说 37
三、经络学说的形成 39
四、病因研究 42
五、病证和病机理论 44
(一)病证记载概括 44
(二)病机理论研究 44
六、诊断学成就 48
(一)色诊 48
(二)脉诊 49
七、治法及治则的制定 51
第四节 《伤寒杂病论》——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 55
一、《伤寒杂病论》的问世 55
二、伤寒外感辨证论治 56
(一)六经辨证论治 56
(二)“辨证平脉” 57
三、杂病辨证论治 58
第五节 中药理论的萌芽——第一部本草专著的问世 60
一、本草学的雏形 60
二、《神农本草经》成书 61
第六节 古代医学气象学——运气学说的产生 64
一、运气学说的发展概况 64
(一)两汉律历与运气学说 64
(二)运气学说的逐渐形成 66
(三)运气推衍与气象规律 67
二、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70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医学——医学理论的继承和临床方治的革新 73
第一节 晋唐时期养生学的发展 74
一、葛洪与陶弘景的养生思想 74
(一)葛洪的养生思想 74
(二)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78
二、《诸病源候论》养生宣导术 80
(一)对养生导引法的阐述发挥 81
(二)孕妇及小儿养生 81
三、孙思邈集养生学说之精要 83
(一)抑情节欲 84
(二)“常欲小劳”和导引、按摩 85
(三)依时摄养 85
(四)内视、调气 86
(五)食宜、食养和食疗 86
(六)服食、服水 87
(七)养老 87
第二节 医经的整理与研究 88
一、全元起与《内经训解》——注疏《素问》的开山 88
二、王冰与《素问注》 89
(一)整理编次 89
(二)补遗七篇 89
(三)注释阐发 90
三、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针灸学之专题研究 92
四、杨上善与《黄帝内经太素》 94
五、王叔和著《脉经》和编次张仲景方论 96
六、孙思邈对《伤寒论》研究 97
第三节 病机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 98
一、巢元方的病因病机学说 98
二、脏腑病机学说的衍进 100
三、王冰阐发“气动”病机学说 103
第四节 本草学的形成 104
一、陶弘景编撰《本草经集注》 104
二、《新修本草》的颁行 105
第五节 经方的衍变与经验方的兴起 108
一、经方的衍变 109
二、经验方的兴起 110
(一)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112
(二)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112
(三)王焘的《外台秘要》 113
第六节 医家学术思想与医学实践 115
陈延之 115
孙思邈 121
第三章 宋金元医学——理论探索的深入和“新学肇兴” 129
第一节 伤寒学的形成与诸家的研究 131
一、庞安时阐论寒毒伤阳和四时温证 132
二、朱肱对《伤寒论》的阐发和补充 133
三、成无己开《伤寒论》注解之先河 134
四、许叔微以“表里虚实”论治伤寒 136
五、郭雍补仲景论述之阙略 137
六、刘完素创论六经传受皆为热证 138
七、王好古倡论伤寒内感阴证 139
八、其他伤寒研究诸家 140
第二节 方书的盛行与学术理论的阐发 141
一、官方钦定之方书 141
二、医家个人编著的方书 143
第三节 “新学肇兴”与学术争鸣 148
一、学术争鸣与学派的形成 150
二、金元医家学术流派 152
(一)河间学派 152
(二)易水学派 153
(三)张从正攻邪一派 154
(四)朱震亨的养生学说及“丹溪学派” 155
第四节 临床各科学术成就 157
一、儿科方面的建树 157
二、妇产科方面的贡献 160
三、外伤科方面的发展 163
四、针灸学方面的成就 165
第五节 医家学术思想与医学实践 167
钱乙 167
许叔微 178
严用和 192
刘完素 201
张从正 211
张元素 220
李杲 232
罗天益 241
朱震亨 249
王履 258
第四章 明代医学——医家学说和学术理论的充实、发展 262
第一节 明代前期医学思想 263
一、戴思恭 263
二、王履 264
三、刘纯 264
四、虞抟 265
五、王纶 265
六、汪机 265
第二节 寒温之辨 267
第三节 脏腑经络理论的深入探索 269
一、脾胃、肝肾、脾阴的研究 270
(一)脾肾关系认识的完善 270
(二)乙癸同源,肝肾同治 272
(三)脾阴学说的确立 273
二、命门学说的发展 275
(一)命门的位置 275
(二)命门的作用 277
三、三焦名实之探讨 278
四、对奇经八脉的研究 281
第四节 四诊及辨证纲领的逐步完善 282
一、四诊内容的不断充实 282
(一)对望诊的重视与研究 282
(二)问诊内容的归纳与总结 283
(三)脉学发展的新阶段 284
二、辨证纲领的逐步完善 285
第五节 本草学发展的新篇章 287
一、《本草纲目》——本草学的总结 288
二、疏义致用的《本草经疏》 289
三、诸家本草著作的相继出现 290
第六节 医家学术思想与医学实践 293
薛己 293
李时珍 301
周慎斋 312
缪希雍 322
张介宾 332
吴有性 342
喻昌 348
李中梓 359
绮石 370
第五章 清代医学——外感热病与杂病专科论治的发展和研究 379
第一节 对温补时弊的批判 380
一、温补时弊的产生及其批判 381
二、有关学术争议 382
第二节 伤寒学的深入研究与温病辨证体系的确立 383
一、《伤寒论》的深入研究 383
(一)柯琴的六经地面说 383
(二)张志聪的六经气化为病论 385
(三)尤在泾的以法类证研究 386
(四)徐灵胎的以方类证研究 387
(五)俞根初详论四时感证 388
二、温病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 389
(一)叶桂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390
(二)吴瑭论三焦辨证 392
(三)薛雪对湿热病的辨证论治 393
(四)王士雄的《温热经纬》 395
三、温疫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395
(一)戴天章发挥温疫辨治 396
(二)杨璿剖析伤寒、温病之异 398
(三)余师愚的治疫心得 399
(四)王士雄论霍乱 400
第三节 《金匮要略》杂病研究和专病专科论治的深入 400
一、《金匮要略》研究的深入 400
(一)徐彬的《金匮要略论注》 401
(二)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 401
(三)吴谦的《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402
(四)程林的《金匮要略直解》 402
(五)沈目南的《金匮要略编著》 403
(六)黄元御的《金匮悬解》 403
二、专病专科论治的进步 403
(一)吴澄的《不居集》 403
(二)姜礼的《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404
(三)傅山的《傅青主女科》 411
(四)费伯雄的《医醇賸义》 415
(五)王泰林的《肝病证治》 418
第四节 中西医学汇通思潮的产生和尝试 422
一、西方医学的传入与认识 422
二、中西医学汇通的探索 424
三、中医改进说与科学进化论 427
第五节 医家学术思想与医学实践 430
张璐 430
叶桂 436
徐大椿 450
吴瑭 458
王清任 471
吴师机 477
石芾南 487
唐宗海 492
附录 历代医家著作年表 504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 2019
- 《《鬼谷子》思想新解 上》林仁政著 2015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龙影 西方世界中国观念的思想渊源 增补版》何辉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