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本体论批判
本体论批判

本体论批判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维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83667
  • 页数:4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旨在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本体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从古代最早的始基本体论,到此后产生的有属性本体论、理念本体论、实体本体论和神学本体论,探讨形态各异的本体论的起源、内容、价值和不足,力图发现其中呈现的某种规律性的东西。从哲学思维发展的脉络分析本体论,摈弃传统哲学史单纯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军对战进行评价的简单化模式,是本书的特点。
《本体论批判》目录

前言 本体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1

引论 本体论的本义与转义 1

一、关于“本体”的中文辞源 2

二、关于本体论的译名 7

三、关于本体论的定义 12

四、现代中国哲学界对本体论的理解 16

五、哲学范畴的“转义”源于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21

第一篇 古代本体论批判 29

第一章 “始基本体论”批判 29

第一节 “始基本体论”的产生与哲学的起源 30

第二节 “始基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学说 34

第三节 “始基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性 41

第二章 “属性本体论”批判 47

第一节 感性存在、属性、本质与本体论 47

第二节 “属性本体论”的各种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50

第三节 “属性本体论”的历史地位 63

第三章 “理念本体论”批判 71

第一节 苏格拉底对“理念本体论”的贡献 72

第二节 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哲学的改造——“理念本体论”的建立 81

第三节 “理念本体论”演绎 91

第四节 “理念本体论”评述 97

第四章 “实体本体论”批判 103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本体论”的修正和完善 103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和“本体” 106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 109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后的实体说 114

第五节 “实体本体论”的得失 118

第五章 “神学本体论”批判 126

第一节 “神学本体论”的理论渊源 127

第二节 基督教“神学本体论”的基本内容 141

一、从教父哲学到神学 141

二、从奥古斯丁到安瑟伦 144

三、托马斯·阿奎那对神学本体论的贡献 153

第三节 “神学本体论”的历史价值 157

第四节 “神学本体论”的历史局限性 162

小结 166

第二篇 近代本体论批判 171

第六章 “人学本体论”批判 171

第一节 “人学本体论”概述 171

一、古希腊的人学传统 171

二、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173

三、“人”的本体论内涵——人在哲学中的位置 176

第二节 “人学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学说 180

第三节 “人学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和局限 187

一、“人学本体论”的主要特征及其价值 188

二、“人学本体论”的历史局限 192

第七章 “物质本体论”批判 197

第一节 物质概念及其历史 198

一、“物”的含义 198

二、“物质”概念的形成史 200

第二节 西方近代“物质本体论”述略 206

一、17世纪英国“物质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 206

二、18世纪法国“物质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 209

三、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物质本体论” 216

第三节 “物质本体论”的意义 218

第四节 “物质本体论”的困境和出路 220

第八章 “精神本体论”批判 223

第一节 “精神本体论”概说 224

第二节 “精神本体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29

一、笛卡儿是近代“精神本体论”的奠基人 230

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234

三、贝克莱的“精神实体” 238

四、费希特的“自我” 241

五、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245

第三节 “精神本体论”的历史地位 250

小结 258

第三篇 现代本体论批判 263

第九章 “语言本体论”批判 263

第一节 语言与“语言本体论” 263

第二节 “语言本体论”的历史 269

第三节 “语言本体论”的问题系统 279

第四节 “语言本体论”的运用 282

第五节 “语言本体论”对哲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292

第十章 “生存本体论”批判 298

第一节 “生存本体论”概说 300

第二节 “生存本体论”的主要派别、人物及其观点述评 303

一、“意志本体论” 303

二、“生命本体论” 313

三、“现象本体论” 318

四、“存在本体论” 324

第三节 “生存本体论”简评 332

第十一章 “实践本体论”批判 337

第一节 “实践本体论”提出的理由和根据 339

第二节 实践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成为本体 345

一、在逻辑意义上的实践本体 346

二、在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实践本体 348

三、在生成意义上的实践本体 350

第三节 提出“实践本体论”的意义 353

一、理论意义 353

二、现实意义 358

第四节 理论界对“实践本体论”的诘难 361

第五节 “实践本体论”争鸣之我见 367

第十二章 “社会本体论”批判 370

第一节 “社会存在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 371

第二节 “社会本体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377

第三节 “社会本体论”评析 388

小结 394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永恒的形而上学,永恒的本体论 396

主要参考书目 398

后记 40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