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论讲义
伤寒论讲义

伤寒论讲义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梅国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7058455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供中医院校本科五年或七年制专业使用。学好本书对掌握中医辨证理论体系有重要作用。从中可以领悟到仲景方药灵活运用的奥妙,认识和明确临床辩证处方用药的思路和方法。
《伤寒论讲义》目录

绪论 1

一、《伤寒论》的沿革 1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4

三、伤寒的涵义 6

四、六经的概念 6

五、《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7

(一)六经辨证 7

(二)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9

(三)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 11

(四)六经病的传变规律(合病、并病、直中) 12

六、六经病证治则治法 12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5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6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16

二、太阳病分类 17

三、辨传变与否 20

四、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24

五、辨寒热真假 25

六、辨太阳病欲解时 26

附:其余五经欲解时 26

第二节 太阳表证 27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 28

(一)桂枝汤证 28

(二)桂枝汤禁例 37

(三)兼证 39

1.桂枝加葛根汤证 39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41

3.桂枝加附子汤证 43

4.桂枝去芍药汤证 45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46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47

7.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49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50

(一)麻黄汤证 50

(二)麻黄汤禁例 57

(三)兼证 62

1.葛根汤证 62

2.葛根加半夏汤证 65

3.大青龙汤证 66

4.小青龙汤证 70

三、表郁轻证 73

(一)表郁不解证 73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73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76

(二)表郁内热证 77

(三)汗出不彻证及其转归 79

第三节 太阳里证 81

一、蓄水证 81

二、蓄血证 86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 93

一、变证治则 93

二、热证 94

(一)栀子豉汤类证 95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95

2.栀子厚朴汤证 98

3.栀子干姜汤证 99

4.栀子豉汤禁例 100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101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103

(四)葛根芩连汤证 104

三、虚寒证 106

(一)心阳虚证 106

1.桂枝甘草汤证 106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107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09

(二)心阳虚奔豚证、欲作奔豚证 110

1.桂枝加桂汤证 110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112

(三)脾胃阳虚证 113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113

2.茯苓甘草汤证 115

3.小建中汤证 116

4.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117

5.胃寒吐逆证 118

(四)肾阳虚证 119

1.干姜附子汤证 119

2.茯苓四逆汤证 120

3.真武汤证 121

四、阴阳两虚及阴阳转化证 123

(一)辨虚证实证 123

(二)阴阳两虚证 124

1.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124

2.炙甘草汤证 125

(三)阴阳转化证 128

五、结胸证 130

(一)结胸证辨 130

(二)热实结胸证 131

1.大陷胸汤证 131

2.大陷胸丸证 136

3.小陷胸汤证 137

(三)寒实结胸证 138

六、脏结证 139

七、痞证 141

(一)痞证的形成 142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42

(三)附子泻心汤证 145

(四)半夏泻心汤证 147

(五)生姜泻心汤证 149

(六)甘草泻心汤证 151

(七)痞证辨证 154

1.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154

2.五苓散证 156

3.旋复代赭汤证 157

4.黄连汤证 158

八、火逆证 161

九、欲愈候 167

第五节 太阳病类似证 168

一、风湿证 168

二、十枣汤证 173

三、瓜蒂散证 175

第六节 辨表里治法及其先后缓急 177

附:备考原文 182

太阳篇小结 183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86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187

一、阳明病提纲 187

二、阳明病外证 188

三、阳明病主脉 189

第二节 阳明病病因病机 189

第三节 阳明热证 195

一、栀子豉汤证 195

二、白虎汤证 197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200

四、猪苓汤证 204

第四节 阳明实证 207

一、承气汤证 207

(一)调胃承气汤证 207

(二)小承气汤证 212

(三)大承气汤证 215

二、润导法 228

三、下法辨证 233

四、下法禁例 237

第五节 阳明病变证 241

一、发黄证 241

(一)茵陈蒿汤证 241

(二)栀子柏皮汤证 244

(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245

(四)寒湿发黄证 247

(五)欲作谷疸证 248

(六)被火发黄证 249

二、血热证 250

第六节 阳明病辨证 253

一、辨中风中寒 254

二、辨虚证实证 258

附:备考原文 262

阳明篇小结 263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65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 265

第二节 少阳病证 266

一、小柴胡汤证 266

二、少阳病禁例 273

第三节 少阳病辨证 274

第四节 少阳病兼变证 278

一、变证治则 278

二、柴胡桂枝汤证 278

三、太阳少阳并病刺法 280

四、大柴胡汤证 281

五、柴胡加芒硝汤证 284

六、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286

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88

八、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289

九、传变及预后 291

附:热入血室 292

附:备考原文 295

少阳篇小结 295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97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297

第二节 太阴病虚寒证 299

第三节 太阴病辨证 300

一、辨太阴病兼表证 300

二、辨太阴病腹痛证 302

三、辨太阴病转归 306

四、辨太阴病欲愈候 308

太阴篇小结 309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310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 310

第二节 少阴寒化证 311

一、少阴病(寒化)主要脉证 311

二、四逆汤证 313

三、通脉四逆汤证 315

四、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317

五、真武汤证 320

六、附子汤证 323

七、吴茱萸汤证 325

八、桃花汤证 326

九、灸刺法 328

十、少阴病治禁 330

十一、预后 331

(一)阳回者预后较佳 331

(二)阳亡者预后不良 332

第三节 少阴热化证 336

一、黄连阿胶汤证 336

二、猪苓汤证 338

第四节 少阴病兼变证 340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340

二、少阴三急下证 344

三、热移膀胱证 347

四、伤津动血证 348

第五节 咽痛证 350

一、猪肤汤证 350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351

三、苦酒汤证 353

四、半夏散及汤证 354

附:备考原文 356

少阴篇小结 356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57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 357

第二节 寒热错杂证 358

一、乌梅丸证 358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61

三、麻黄升麻汤证 363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 365

第四节 辨厥 369

一、厥证机理 370

二、热厥 370

三、寒厥 372

四、气郁致厥 374

五、血虚致厥 376

六、水饮致厥 380

七、痰厥 380

八、冷结膀胱关元证 381

九、虚寒厥冷治禁 382

第五节 辨下利 383

一、欲作自利 383

二、热证下利 384

(一)白头翁汤证 384

(二)小承气汤证 386

(三)栀子豉汤证 387

三、寒证下利 387

第六节 辨呕哕 390

一、辨呕 390

二、辨哕 392

第七节 预后 394

一、辨厥阴中风愈与未愈 394

二、辨厥阴寒证自愈候 394

三、辨厥阴虚寒证危候 396

四、辨厥阴病下利的转归 401

厥阴篇小结 402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404

霍乱篇小结 416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417

附:备考原文 424

阴阳易差后劳复篇小结 424

条文索引 425

方剂索引 429

古今剂量折算表 431

主要参考书目 4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