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李大钊传  上
李大钊传  上

李大钊传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成甲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2642
  • 页数:566 页
图书介绍:1979年人民社有朱乔森《李大钊传》(18万字,印发10册),1998年山东有朱志敏《李大钊传》(36万字,印8千册),皆代表当时的学术水准.1989年后我国学者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本书即集大成之作,其主要内容是全面,系统,深入地考察阐述李大钊接受十月革命影响前即进入北京大学前的探索与奋斗的过程,其中重点阐述了他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护国,反段护法等重大事件中的表现与重要作用;深入剖析他与当时的主要政治集团。
上一篇:台湾少数民族概况下一篇:斠仇通论
《李大钊传 上》目录
标签:

引言——量才常以玉为衡 1

第一章 出生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4

一 出生的家庭 4

二 社会环境 14

第二章 从科举道路到进入新学堂 20

一 科举考试的准备 20

二 科举制的末班考生 21

三 进入永平府中学堂 33

第三章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招生与入学后的思想矛盾 39

一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创办与招生 39

二 入学后的理想追求与清廷教育方针的矛盾 42

三 精神危机与思想家型人物的特征 50

第四章 立宪大课堂与现代政治运动的洗礼 56

一 立宪思潮与清廷预备立宪的影响 56

二 立宪派的政治追求与清廷假立宪的矛盾 59

三 速开国会请愿与现代政治运动的洗礼 65

四 第四次国会请愿的特殊意义 74

第五章 “反满”革命思想 80

一 《岁晚寄友》——“反满”思想的实证 80

二 “反满”革命思想的产生 83

三 “鸡知天明”的觉醒 86

第六章 辛亥革命与树立坚定的民主观 90

一 革命潮流的激荡 90

二 滦州起义与悼念白雅雨 95

三 树立坚定的民主共和观 102

第七章 胜利后的“隐忧”与拥护孙、袁 109

一 庆幸胜利 109

二 “统一政府成立”后的“隐忧” 110

三 拥护孙、袁,批驳中岛端 117

第八章 第一届国会与《言治》创刊 123

一 “缓进派”拥袁与第一届国会 124

二 北洋法政学会与《言治》创刊 129

三 《言治》月刊拥袁的主要表现 130

第九章 政党潮中的超政党观察与探讨 135

一 面对政理难题:政党潮 135

二 “国赖以昌”政党的先决条件 136

三 对中国政党的初步审视与考察 144

四 理想的政党观与现实政党状况之间的矛盾 151

第十章 民初政争与拥袁 160

一 对于建都地点问题之争 160

二 对于“张方案”及《临时约法》问题之争 165

三 对于“宋案”与“二次革命”问题之争 172

四 对于“军民分治”与裁都督问题之争 178

五 “南天动乱”——《忆天问军中》 187

第十一章 拥袁的背景、原因 191

一 袁世凯的乘时 191

二 革命党的两难 195

三 特殊的历史条件与社会心理 203

四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袁氏渊源 206

第十二章 毕业与抉择 208

一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208

二 鄙弃仕途与政坛生活 213

三 冲出北洋“樊篱” 219

第十三章 东京留学 222

一 并非理想的目标 222

二 选择早稻田 226

三 入学前的准备与业绩 228

四 早稻田的入学与退学 231

第十四章 走近《甲寅》,结友章士钊 234

一 《民立报》时期的精神相通 234

二 《独立周报》时期的神交向往 240

三 《独立周报》停刊后的困惑 249

四 “二次革命”失败与创办《甲寅》 250

五 投稿《甲寅》与结友章士钊 255

六 章士钊的影响 262

第十五章 反袁思想与捍卫民主法治 271

一 法治与人治的交锋:宪法与公布权 272

二 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焦点——国会 275

第十六章 反袁思想与道德批判 289

一 道德人心与民族命运 289

二 袁世凯的反动腐败与道德人心危机 291

三 道德批判与“昌学”救国的选择 295

第十七章 反袁思想与首倡群众对抗力 299

一 对抗力问题的提出 299

二 民主制下的对抗与反对极端主义 304

三 首倡群众对抗力 315

四 民主法治思想的里程碑 317

第十八章 箴陈奋起,揭举新爱国主义 321

一 陈独秀关于“爱国”何义的困惑 321

二 陈文的轩然大波与李大钊的意义提升 324

三 析陈独秀所谓“自觉心”的虚无性 326

四 箴陈奋起,揭举新爱国主义 330

五 《新青年》创刊:陈独秀的积极回应 335

第十九章 反对侵华“二十一条”与促袁抗日 338

一 侵华“二十一条”与留日学生的反抗运动 338

二 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的两个重要文件 339

三 促袁抗日与促袁进行反省和改革 341

第二十章 反袁与驳“国情”论 347

一 为袁世凯复辟服务的“国情”论 348

二 对古德诺“国情”论的批判 350

三 特殊的意义与民主法治的教训 355

第二十一章 逆贼稽征讨,鹏鸟始张翼 359

一 反袁结社:神州学会 359

二 策划讨袁赴春申 361

三 反袁斗争风暴与《民彝》 366

第二十二章 民彝思想(上)——人的学说与对袁世凯的批判 370

一 民彝思想的产生 371

二 民彝思想——中国化的西方人文主义 381

三 民彝思想与对袁世凯“人”的尺度的批判 396

第二十三章 民彝思想(下)——人的学说与创建现代国家的政治理论基础 414

一 必须“因民彝而少加牖育之功” 414

二 必须“杀迷信人治之根性” 416

三 必须以“自由”作为“坚固不拔之基”,并“祓除”对“民彝”的“驰骤束缚” 418

四 必须正确处理“秩序”与“进步”、“法”与“理”之间的关系 435

五 现代爱国主义思想新的里程碑 438

第二十四章 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上)——《晨钟报》时期 441

一 回国后面临的形势 441

二 创造青春中华理想的提出 448

三 创造青春中华的理论基础 452

四 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与青春思想的意义 464

五 挫折 471

第二十五章 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下)——《宪法公言》时期 476

一 制宪会议与《宪法公言》 476

二 争论的主要问题与李大钊的主张 478

三《宪法公言》的结束与1916年制宪的流产 489

第二十六章 打破矛盾生活的探索——《甲寅》日刊时期 491

一 《甲寅》日刊与《甲寅》精神 491

二 面对议会中的矛盾 496

三 面对府院之争 498

四 面对社会生活中的新旧矛盾 511

五 政治上之绝大危机与解决的根本方法 519

六 《甲寅》生活的结束 524

第二十七章 支持孙中山的护法斗争(上)——批判梁启超的伪调和主义 529

一 “侨寓沪上”的新战斗 529

二 调和的本义 530

三 批判梁启超的伪调和主义 532

四 对“伪调和派”批判的意义 535

第二十八章 支持孙中山的护法斗争(下)——批判段祺瑞、梁启超的伪国家主义 544

一 《暴力与政治》的发表 544

二 批判梁启超破坏国会的“理论”依据——政治高于法律 551

三 批判梁启超“恃强为暴”的政治立场 552

四 与打着改良旗号的伪调和派彻底决裂 554

第二十九章 《此日》——与时俱进赋征程 556

一 《此日》的写作与基本涵义 556

二 从“此日”到“与时俱进”的救国新誓言 558

三 北上——人生光辉阶段的新征程 562

后记 5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