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佛学理论文本与佛教符号行为  由塑造论哲学视角看过去的佛学、佛教及佛界、佛事
佛学理论文本与佛教符号行为  由塑造论哲学视角看过去的佛学、佛教及佛界、佛事

佛学理论文本与佛教符号行为 由塑造论哲学视角看过去的佛学、佛教及佛界、佛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全新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7373698
  • 页数:7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塑造论哲学视角看佛学、佛教及佛界、佛事。
上一篇:中国古代易学丛书 9下一篇:道论
《佛学理论文本与佛教符号行为 由塑造论哲学视角看过去的佛学、佛教及佛界、佛事》目录

序论篇 人的生活世界与佛的宗教世界 1

一、“凡界”与“佛界” 1

二、“人与佛”,“有与空” 3

(一)“人→佛”“佛→人” 3

(二)“有→空”“空→有” 5

(三)“有→空→有”与“人→佛→人” 6

三、关于“佛学”“佛教”发端及发展的塑造论哲学解释及若干说明 9

上篇 “佛学文本”与“佛界符号” 17

第一章 “佛学文本”中的“佛理符号” 17

第一节 佛学典籍与佛教经书 18

一、佛学典籍 18

二、文本传译 30

三、经书语系 54

第二节 佛教经录与佛僧传记 57

一、佛教经录 57

二、佛僧传记 66

三、宗系分布 75

第三节 佛书中的学说及教理结集 77

一、原始佛学时期(《阿含经》等文献体现的情况) 78

(一)《阿含经》 78

(二)早期佛陀学说的弘扬者(十大弟子) 79

二、部派佛学时期(《异部宗轮论》等文献体现的情况) 94

(一)佛经结集和部派分裂(三次结集) 94

(二)《异部宗轮论》 99

三、大乘佛学时期 108

(一)早期的重要人物 108

(二)集结的重要经典(《维摩诘经》,《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等文献体现的情况) 114

1.“维摩诘经”系列 114

2.“般若经”系列 121

3.“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系列 140

第二章 “佛教世界”中的“符号行为” 153

第一节 “化度众生”与“众生度化” 154

一、关于“众生悉有佛性”和“众生皆得成佛”(“大涅槃经”系列) 154

二、关于“菩萨”和“菩萨行” 156

三、关于“罗汉”、“修行者”、“居士” 162

第二节 “瑜伽行”与“上生”“下生”信仰 164

一、“瑜伽行派”(“瑜伽经”系列) 164

二、“唯识法相学” 169

三、“上生信仰”与“下生信仰” 170

第三节 多种教义的汇集融合与向世俗生活的切入 176

一、“三大经”系列 176

二、“楞伽经”系列 177

三、“宝积经”系列 197

四、“净土经”系列 198

五、“大集经”系列 201

六、“秘密经”系列 203

第三章 “佛神谱系”中的“角色符号” 205

第一节 关于“三身佛”、“三世佛”、“三方佛” 206

一、基于“释迦牟尼”形成的“法身佛—应身佛—报身佛”的“三身佛”,即“三佛身”系统 206

二、基于“释迦牟尼”形成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三世佛”,亦可称之为“三际佛”,即“竖三世”系统 210

三、基于“释迦牟尼”形成的关于“西方极乐世界佛—娑婆世界佛—东方净琉璃世界佛”的“三方佛”,即“横三世”系统 211

第二节 关于“菩萨”、“罗汉”,“四大天王”和“天龙八部”,“净土—世俗世界—地狱” 217

一、“菩萨”、“罗汉” 217

(一)菩萨 217

1.观音菩萨及相关文献 217

2.文殊菩萨及相关文献 229

3.普贤菩萨及相关文献 232

4.地藏菩萨及相关文献 235

5.其他菩萨及相关文献 238

(二)罗汉 246

二、“四大天王”和“天龙八部” 314

(一)“四大天王”及护法神 314

(二)“天龙八部”及种种鬼神 315

三、“净土—世俗世界—地狱” 316

(一)净土 316

(二)世俗世界 317

(三)地狱 317

第三节 关于佛界角色融入其中的“制度及仪式”、“文学及艺术”、“建筑及环境” 318

一、制度及仪式 318

(一)制度 318

(二)仪式 322

(三)法会 324

二、文学及艺术 326

(一)文学 326

(二)艺术 327

1.佛教音乐 327

2.佛界美术 347

3.佛学石刻 352

三、建筑及环境 354

下篇 “佛教派系”与“佛事行为” 373

第一章 发源于主要是古印地域的佛教,印度佛教及其散播 373

第一节 剧烈动荡的社会变化 374

第二节 多方源流的文化影响 377

第三节 兴衰裂变的宗教生长 386

第二章 传播于主要是中国内地的佛教,汉传佛教及其变化 391

第一节 早期传入 392

第二节 六家七宗 406

第三节 诸宗各派 413

一、天台宗 413

二、律宗 416

三、成实宗 418

四、三论宗 418

五、三阶宗 419

六、唯识宗 424

七、华严宗 439

八、禅宗 441

九、净土宗 447

十、大乘密宗 448

十一、南诏佛教及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 461

第三章 流变于主要是中国藏地的佛教,藏传佛教及其蕃衍 513

第一节 渐成规模的藏佛文化 514

一、传入历史 514

二、经卷典籍 519

三、重要寺院 527

四、艺术创作 534

第二节 多样变化的佛神谱系 543

一、关于“佛” 543

二、关于“本尊” 547

三、关于“菩萨” 552

四、关于“祖师” 557

五、关于“护法” 559

六、关于“曼荼罗” 567

第三节 历史形成的若干教派 643

一、宁玛派 643

二、噶当派 645

三、萨迦派 646

四、噶举派 646

五、格鲁派 654

六、其他派 661

第四节 值得注意的某些特点 667

一、在“显密同修”上的特点 667

二、在“教义融合”上的特点 668

三、在“圆满次第”上的特点 6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