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礼乐文化与中国审美范畴
礼乐文化与中国审美范畴

礼乐文化与中国审美范畴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迎刚著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33337339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重点考察五种审美文化类型,揭示了中国审美文化在礼乐文化影响下所独有的文化特征:各种形态在分类中强调综合(比如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的综合等),而综合引导礼乐关系的调整与平衡,从而达到中和之美。
《礼乐文化与中国审美范畴》目录

绪论 礼乐文化视野中的审美范畴 1

第一节 审美范畴概说 1

一、关于“范畴” 1

二、关于“审美” 9

三、“审美范畴”的内涵和外延 16

第二节 礼乐文化与儒家思想之关系 23

一、礼乐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4

二、作为礼乐文化灵魂的儒家思想 33

三、作为儒家思想具体存在形态的礼乐文化 43

第三节 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审美范畴 48

一、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范畴 49

二、“礼乐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审美范畴体系 53

三、本书的基本观念与写作思路 57

第一章 礼乐文化与“中和”之境 64

第一节 “中和”概念所渗透的儒家“天道”观 65

第二节 “礼乐文化”所体现的“中和”观念 72

第三节 “祭孔乐舞”的演变与“中和”之境的展开 80

一、封建时代的祭孔乐舞 81

二、现代祭孔乐舞的发展演变 86

三、祭孔乐舞所体现的儒家礼乐精神 89

四、祭孔乐舞中“礼乐”精神与“中和”观念的融通 92

第四节 作为审美范畴的“中和”之境 96

一、“中和”之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97

二、“中和”之境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105

第二章 礼乐文化视野中的“言志”与“缘情” 110

第一节 “言志”与“缘情”的源流 111

第二节 “言志”“缘情”与儒家道统的关系 120

第三节 “言志”“缘情”的不同表现方式 127

一、礼乐活动中的“言志”与“缘情” 127

二、艺术实践中的“言志”与“缘情” 130

第四节 “别材别趣”说与“言志”“缘情” 140

一、“别材”的内涵 142

二、“别趣”的内涵 144

第三章 礼乐文化视野中的“阴柔”与“阳刚” 150

第一节 “阳刚”与“阴柔”观念的发端与源流 151

第二节 “阴柔”“阳刚”与儒家人格精神之关系 154

一、“阳刚”与“浩然正气” 155

二、“阴柔”与“温柔敦厚” 160

三、“阳刚”“阴柔”与君子人格 163

第三节 作为审美范畴的“阳刚”与“阴柔” 164

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美学内涵 165

二、“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艺术表现 167

三、关于“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不同评价 169

第四节 “阳刚”“阴柔”与“优美”“壮美” 172

一、王国维之前中国古人关于“优美”与“壮美”的论述 173

二、西方美学史上的“优美”与“崇高” 174

三、王国维关于“优美”与“壮美”的论述 175

第四章 礼乐文化视野中的“出水芙蓉”与“错彩镂金” 178

第一节 “出水芙蓉”“错彩镂金”与儒家“文质”观 180

一、孔子的“文质”观 180

二、“出水芙蓉”与“错彩镂金”文质并重的特点 183

第二节 “出水芙蓉”“错彩镂金”与儒家“天人”观 185

一、《周易》中的“贲饰”“白贲”观 186

二、孔子“天人”观与“贲饰”“白贲”观的关系 188

三、“贲饰”“白贲”观的发展 192

第三节 “出水芙蓉”“错彩镂金”在礼乐文化中的具体呈现 194

一、古代建筑中的“出水芙蓉”与“错彩镂金” 194

二、传统服饰中的“出水芙蓉”与“错彩镂金” 195

三、古代器物中的“出水芙蓉”与“错彩镂金” 196

第五章 礼乐文化视野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199

第一节 从“意境”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01

第二节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在礼乐文化中的建构 209

第三节 从儒道互补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21

第四节 “意境”以及“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审美表现 232

结语 “礼乐文化”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型塑意义 241

一、“审美范畴”的选择与体系的构建 242

二、“型塑”作用的具体体现 244

三、“审美范畴”研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250

参考文献 254

后记 2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