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库郎米其提幅(J46C003001) 比例尺 1:250000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拜永山,常革红,谈生祥等著
- 出 版 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2536499
- 页数:369 页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 1
第二节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
第三节 地形图质量评述 2
一、1∶10万地形图(野外手图) 2
二、1∶25万地形图 3
第四节 地质调查历史及研究程度 3
一、各种比例尺填图概况 3
二、地层单位和地层序列建立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5
三、测区地质构造格架与大地构造属性认识 5
四、前人所采集的样品 5
五、矿产地质调查 6
第五节 完成任务情况 6
第二章 地层 9
第一节 古元古代地层 9
一、地质概况 9
二、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 9
三、剖面描述 9
四、微量元素特征 14
五、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 14
第二节 中元古代长城纪地层 15
一、地质概况 15
二、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 16
三、剖面描述 17
四、岩石化学特征 17
五、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 19
第三节 中元古代蓟县纪地层 19
一、地质概况 19
二、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 19
三、剖面描述 20
四、微量元素特征 23
五、沉积环境综述 24
六、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 24
第四节 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层 25
一、地质概况 25
二、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 25
三、剖面描述 26
四、微量元素特征 27
五、沉积环境综述 28
六、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 28
第五节 早古生代奥陶纪—志留纪地层 29
一、碎屑岩岩组(OST1) 29
二、火山岩岩组(OST2) 36
三、碳酸盐岩岩组(OST3) 39
四、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 42
第六节 晚古生代泥盆纪地层 42
一、上泥盆统黑山沟组(D3hs) 42
二、上泥盆统哈尔扎组(D3he) 48
第七节 晚古生代石炭纪地层 51
一、下石炭统石拐子组(C1s) 52
二、下石炭统大干沟组(C1dg) 58
三、上石炭统缔敖苏组(C3d) 65
第八节 石炭纪—二叠纪地层 69
一、地质概况 69
二、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 69
三、剖面描述 70
四、微量元素特征 72
五、沉积环境综述 72
六、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 74
第九节 晚三叠世地层(鄂拉山组) 75
一、地质概况 75
二、岩石组合及岩石特征 75
三、剖面描述 77
四、微量元素特征 80
五、沉积环境综述 80
六、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 82
第十节 古近纪—新近纪地层 83
一、始新统路乐河组(E2l) 83
二、渐新统—中新统干柴沟组(ENg) 85
三、中新统—上新统油砂山组(N1-2y) 89
四、上新统狮子沟组(N2sz) 91
第十一节 第四纪地层 93
一、下更新统七个泉组(Qp1q) 94
二、中更新世沉积 98
三、晚更新世沉积 99
四、全新世沉积 102
第三章 岩浆岩 104
第一节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 104
一、祁漫塔格奥陶纪蛇绿岩 104
二、中元古代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 119
三、白垩纪基性岩墙 127
第二节 中酸性侵入岩 132
一、晋宁期变质侵入岩 133
二、震旦期群峰东侵入体(Pt3gnηγ) 139
三、加里东期侵入岩 143
四、海西期侵入岩 158
五、印支期侵入岩 203
六、燕山期侵入岩 214
七、区域性岩脉 224
八、岩浆岩演化规律 227
第三节 火山岩 230
一、奥陶纪—志留纪火山岩 230
二、泥盆纪火山岩 239
三、三叠纪火山岩 243
第四章 变质岩 259
第一节 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系 259
一、区域动力热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系 260
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 269
第二节 区域变质作用特征 271
一、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组(Ar3Pt1b) 271
二、中元古界小庙(岩)组(Chx) 276
三、中-新元古代中浅变质岩系 278
四、低绿片岩相变质岩——早古生代中浅变质岩系 279
五、低绿片岩相变质岩——晚古生代中浅变质岩 280
六、古元古代变质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280
七、埋深变质作用——中生界上三叠统鄂拉山组变质岩 283
第三节 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 283
一、岩石类型 283
二、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相带划分 284
第四节 动力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 285
一、低角闪岩相动力变质岩 285
二、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动力变质岩 286
三、低绿片岩相动力变质岩 286
四、葡萄石-绿纤石相动力变质岩 287
第五节 变质作用与构造演化 287
一、前寒武纪基底岩系形成阶段 287
二、加里东期洋陆转换阶段 287
三、海西期陆内造山阶段 288
四、印支期陆内造山阶段 288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 289
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 289
第二节 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289
第三节 主要分界断裂 292
第四节 构造变形特征 294
一、前寒武纪地质体构造变形特征 295
二、加里东期地质体构造变形特征 311
三、海西期地质体构造变形特征 313
四、浅表层次构造形迹群 316
第五节 构造变形序列 333
第六节 地质发展史 335
一、古元古代基底演化 335
二、中-新元古代超大陆的形成 336
三、早古生代祁漫塔格微洋盆演化阶段 336
四、晚古生代板内伸展裂陷海盆体系的演化 337
五、陆内叠覆造山 338
第六章 新构造运动及生态环境特征 341
第一节 新构造运动 341
一、新构造地貌分区 341
二、新构造运动形迹 341
三、盆地沉积与成山作用 345
四、新构造运动的裂变径迹证据 346
第二节 生态现状及古人类遗迹 348
一、生态趋势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348
二、古人类活动遗迹 349
第七章 成矿地质背景 352
第一节 研究工作概况 352
一、前人工作程度 352
二、本次工作程度 352
第二节 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353
一、构造与成矿背景关系 353
二、岩浆活动与内生成矿背景关系 353
三、围岩条件与内生成矿的背景关系 356
四、地层与外生矿产的关系 356
五、剥蚀程度对矿产的影响 356
第八章 结束语 358
一、主要成果及进展 358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361
主要参考文献 362
图版及图版说明 364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长江口物理、化学与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于非 2019
-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著 2019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9
-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2018-2019 数字中国战略下的政府管理创新》何毅亭主编 2019
- 《中国环境记者调查报告 2015年卷》章轲,汪永晨 2019
- 《2019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国)关成华,韩晶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