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云南省南盘江流域资源开发与治理研究
云南省南盘江流域资源开发与治理研究

云南省南盘江流域资源开发与治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俊臣主编
  • 出 版 社:云南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22012338
  • 页数:503 页
图书介绍:
《云南省南盘江流域资源开发与治理研究》目录

第一章 总体研究报告&赵俊臣 1

第一节 南盘江流域的战略地位 2

一、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大 2

二、全省农业的基地与示范区域 3

三、全省工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之一 4

四、城市的吸引与辐射功能强 4

五、急需治理的重点河流区域 5

第二节 开发与治理的现实条件 6

一、农业基础较好,但各地水平不一 6

二、工业化水平较高,但分布不均 7

三、适用科技推广较快,但覆盖面不广 8

四、教育发展较快,但适用人才缺额较多 9

五、交通通信较为发达,仍适应不了需要 10

六、商业服务业网点星罗棋布,流通不畅仍是重要问题 11

七、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左”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 11

第三节 开发与治理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发展目标 13

三、观念更新 13

第四节 产业优选与布局 15

一、优质高效的商品大农业 16

1、商品粮基地 16

2、优质烤烟基地 16

3、商品猪基地 17

4、商品油料基地 18

5、蔬菜生产基地 19

6、商品水产禽蛋基地 20

7、南药生产基地 21

8、水果生产基地 21

9、优质茶叶基地 22

10、速生丰产林基地 22

二、名、特、优的工业 23

1、卷烟工业 23

2、汽车工业 24

3、冶金工业 24

4、电力工业 25

5、煤炭 26

6、磷化工 27

7、建材工业 27

8、蔗糖工业 27

9、橡胶工业 28

10、中小规模的名、优、特工业 28

三、发达的第三产业 28

1、科技 28

2、教育 29

3、通信 29

4、交通 29

5、商业服务业 30

6、金融 31

7、旅游 31

8、房地产业 32

9、宣传文化 32

10、法制 33

四、治理工程 33

1、农田改造工程 33

2、植树造林 33

3、水利治理工程 34

4、上游防洪排涝工程 34

5、支流防洪排涝 35

6、污染治理 35

第五节 特殊措施建议 36

一、项目研究先行 36

二、加大改革力度 37

三、强化农业基础 38

四、加速交通建设 39

五、以水电养水电 40

六、科技教育为本 41

七、多方筹集资金 42

八、优化产业结构 43

九、优选开发方式 44

十、有力政治保证 44

第二章 历史形成的经济基础&江红 47

第一节 云南省南盘江流域的概念与范围 47

第二节 经济发展概述 48

一、流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大 48

二、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仍有潜力可挖 54

三、工业相对发达,结构有待优化 57

四、第三产业初具规模,仍适应不了发展需要 62

第三节 在全国全省的位置 67

一、珠江上游保护区 67

二、全省商品粮基地区 67

三、全国优质烟草基地区 70

四、全省蚕桑基地 71

五、省内重要蔗糖基地 71

六、省内有色金属开采区 71

七、省内轻型汽车基地 74

八、省内商品畜牧业区 74

九、省内物资出海重要通道 75

第四节 经济地位形成的原因 76

一、历史原因 76

二、国家投资 77

三、龙头产业带动 77

四、劳动者素质较高 78

五、优越的区位 78

第三章 自然资源评价&康云海 79

第一节 气候资源评价 79

一、光能充足,光质好 79

二、年温差小,活动积温利用率高 81

三、干湿季分明,雨季降雨较充沛 81

四、气候类型众多,适宜多种生物生长 82

五、存在不少灾害天气 84

第二节 土地资源评价 84

一、坝子分布多,土地产出率高 85

二、地势开阔,开发利用的程度高 85

三、地貌类型复杂,是有名的风景胜地区 86

四、人口密度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87

五、区域间土地利用差异大 88

六、岩溶地貌发育,水土流失面大 89

第三节 水资源评价 89

一、水资源量相对较少 91

二、湖泊较多,可供开发利用量大 91

三、水利化程度高 93

四、区域间资源量分布差异大 95

五、部分区段水质已受到污染 95

第四节 生物资源评价 96

一、品种繁多分散,资源量小 96

二、农作物品种多,人均占有量大 97

三、水产品种多,生产率低 98

四、畜牧业生产和人均占有水平高 100

五、农村燃料基本解决,植物资源受到保护 101

六、反季蔬菜等新的植物资源得到开发 103

第五节 矿藏资源评价 103

一、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103

二、开发基础好,优势矿产正在形成 107

三、深度加工不够 110

第四章 九十年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李进参 111

第一节 外部宏观环境条件 111

一、八十年代的发展为今后提供的良好基础 111

二、九十年代难得的开发机遇 112

三、云南经济振兴的“发展极” 115

第二节 面临的困难与制约因素 118

一、商品经济不发达,区内市场容量小 119

二、建设资金短缺,财政困难 121

三、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 125

第三节 两广地区对南盘江开发与治理的要求 129

一、滇、黔,桂三省发展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需要 129

二、云南、西南乃至全国开放战略的要求 131

三、珠江上游保护的重点区域 133

第五章 战略地位&康云海 136

第一节 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大 136

一、对全省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份额大 136

二、对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大 137

三、对全省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份额大 138

第二节 全省农业的基地与示范区域 139

一、全省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 139

二、全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示范区域 141

第三节 全省工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之一 145

一、对全省工业产值变化的影响大 145

二、烟草工业的主要分布区域 146

三、工业发展的后劲大 146

第四节 城镇的吸引与辐射功能强 148

一、已形成三大工业中心 148

二、云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 149

三、商业贸易中心的作用较为突出 149

第五节 急需治理的重点河流与重点流域之一 150

一、已恶化的生态环境急需治理 150

二、珠江三角洲提出的更多要求 153

第六章 农业发展规划&丁祖明 154

第一节 农业的地位与现状 154

一、概况 154

二、战略地位 155

三、制约因素及成因 160

第二节 发展目标 164

一、定性目标 164

二、定量目标 173

第三节 商品农业基地建设设想 174

一、商品粮基地 174

二、烤烟生产基地 176

三、水产养殖生产基地 179

四、水果生产基地 179

五、禽蛋生产基地 180

六、商品猪生产基地 181

七、三七、八角生产基地 182

八、蔬菜生产基地 182

九、油菜籽生产基地 183

第四节 主要措施建议 183

一、狠抓粮食生产 184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88

三、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188

四、水、电、路综合治理 190

五、推广普及农业科技 190

第七章 工业发展规划&卢传智 194

第一节 发展现状分析 194

一、发展概况 194

二、历史回顾 195

三、产业特征 196

第二节 发展的制约因素 200

一、交通不便 200

二、科教落后 201

三、资金不足 201

四、结构不合理 201

五、经济效益差 202

第三节 加快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02

一、民族繁荣、边疆巩固的需要 203

二、省内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203

三、全方位开放的重要部分 204

第四节 指导思想与目标 204

一、指导思想 204

二、定性目标 205

三、定量目标 205

第五节 十大基地建设设想 206

一、卷烟工业基地 206

二、电力工业基地 206

三、煤炭工业基地 206

四、轻型汽车生产基地 207

五、食糖工业基地 207

六、磷化工基地 207

七、金属原材料基地 208

八、名、优、特产品工业基地 209

九、橡胶加工基地 209

十、建材工业基地 209

第六节 主要对策建议 209

一、努力搞活大中型企业 209

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 211

三、抓紧重点项目建设 213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 214

五、推广普及适用科技 215

六、争取若干倾斜政策 216

第八章 乡镇企业发展研究&宣宜 219

第一节 乡镇企业现状分析 219

一、乡镇企业的现状特点 219

二、乡镇企业的产业构成 222

三、乡镇企业的性质与类型 224

第二节 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224

第三节 发展的目标与重点 225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 225

二、发展目标 226

三、发展重点与布局 227

第四节 发展的对策建议 229

一、变低技术构成为多层次技术构成 229

二、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讲究规模效益 229

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230

四、增加智力投资,培养急需人才 231

五、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231

第九章 矿产资源开发研究&董棣 233

第一节 矿产资源概况 233

一、煤炭 233

二、黑色金属 234

三、有色金属 234

四、贵金属 235

五、化工原料非金属 236

六、建材非金属 237

第二节 开发现状评述 238

一、煤炭开发初具规模,但开采强度低 238

二、金属矿已步入规模,但矿山问题较多 240

三、非金属化工矿产已配套开发 242

四、建材矿资源获得全面的开发利用 243

第三节 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重点 244

一、指导思想 244

二、开发重点 246

第四节 对策建议 253

一、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253

二、建立综合效益型矿业大系统 253

三、强化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 254

四、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254

五、开拓新的资金渠道 255

六、走区域集团型全方位开发道路 257

七、推行股份制投资开发 258

第十章 水利灌溉规划&金常印 扬明 259

第一节 灌溉现状分析 259

第二节 规划任务与原则 260

一、充分发挥现有工程作用 260

二、兴建一批骨干工程 260

三、尽快解决缺水地区灌溉 260

第三节 南盘江上游规划 261

一、上游概况 261

二、现有中型水库的改、扩建 261

三、新建灌溉工程规划 264

四、干旱缺水典型地区规划 268

第四节 海口河支流规划 269

一、水利灌溉现状 269

二、农田灌溉规划 270

三、抚仙湖、星云湖开发方案 271

第五节 巴江支流规划 272

一、规划任务 272

二、挖掘现有工程潜力 272

三、新修工程 272

第六节 曲江支流规划 273

一、规划任务 273

二、上游段—玉溪坝区规划 273

三、中下游规划 274

四、通海坝区规划 274

第七节 泸江支流规划 275

一、规划任务 275

二、异龙湖恢复 276

三、现有工程挖潜 276

四、蒙自、个旧地区规划 277

五、石屏坝区规划 278

六、建水坝区规划 278

七、倘甸坝、鸡街坝规划 279

八、开远市坝区规划 279

第八节 甸溪河支流规划 280

一、规划任务 280

二、现有工程挖潜 280

三、雨补水库新建 281

四、新建七件小型水库 281

五、提水工程 281

第九节 清水江规划 281

一、规划任务 281

二、丘北县主要规划工程 282

三、砚山县主要规划工程 282

第十节 黄泥河规划 283

一、规划任务 283

二、独木水库配套工程 283

三、快择河二级支流规划 283

四、喜旧溪规划 283

五、黄泥河干流段规划 284

第十一章 水力发电规划&张善堂 杨明 285

第一节 水能利用现状 285

第二节 水电开发方计和任务 286

第三节 干流梯级开发方案 287

第四节 抚仙湖抽水蓄能研究 291

一、抚仙湖的自然概况 291

二、原1958年规划的问题 295

三、环湖综合利用现状 295

四、抽水蓄能设想 296

五、抽水蓄能的影响 297

六、抽水蓄能的不可行性 299

第五节 黄泥河梯级电站规划 299

一、黄泥河自然概况 299

二、一库六级方案 300

三、鲁布革电站 300

四、阿岗水库电站 302

第十二章 航运规划&刘大清 杨明 303

第一节 航运现状分析 303

一、河道概况 303

二、通航情况 303

第二节 运量发展预测 304

一、磷矿石出省预测 305

二、煤炭出省预测 305

三、其他物资外运预测 307

第三节 船舶营运规划 307

一、天生桥上港以上规划 307

二、天生桥下港规划 308

第四节 码头工程规划 309

一、八达河港 309

二、天生桥上港 309

三、天生桥下港 310

四、打土寨港 310

五、设里港 310

第五节 磷矿石出省方案比较 310

一、五级渠化的第一运输线 310

二、二级渠化的第二运输线 311

三、无梯级的第三运输线 311

四、综合分析 312

第六节 五级、二级开发方案 312

一、五级开发方案 313

二、二级开发方案 315

第七节 天生桥枢纽工程 315

一、公路运输 316

二、铁路运输 316

三、皮带运输机运输 316

四、索道运输 317

第八节 综合效益评价 317

第十三章 旅游开发研究&高耀文 319

第一节 旅游资源特点 319

一、景点类型多样,内容丰富 319

二、景观优美宜人,奇特宏大 320

三、人文资源自然淳朴,别具一格 320

四、人文与自然资源相互交融 321

五、旅游环境范围广、潜力大 321

六、各旅游点均依托城市 322

第二节 旅游发展现状及成就 322

一、组织机构逐步健全 322

二、旅游资源开发初具规模 322

三、交通通讯日见改善 323

四、接待能力逐步提高 324

五、旅游商品丰富多彩 325

六、旅游效益日渐显现 325

第三节 存在的突出问题 327

一、旅游理论有待深化 327

二、管理体制有待提高 327

三、资源开发有待深入 327

四、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28

五、配套设施有待改善 328

六、旅游教育有待提高 329

第四节 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的设想 329

一、不断增设新的旅游点 329

二、强化名地胜境意识 329

三、开展多元旅游 330

四、开辟跨区域旅游线路 330

五、拓展国际旅游网络 331

六、建立国家公园 332

七、建立野生动物与鸟类公园 332

八、兴建古战场景点 332

九、建立旅游博物馆 332

第五节 主要措施建议 333

一、正确认识旅游业的作用和地位 333

二、搞好旅游规划 333

三、加强旅游宣传 334

四、搞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335

五、抓好基础设施的配套 337

六、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 338

七、提高旅游声誉 338

八、加强职工培训和人才开发 340

九、促成区域性旅游网络 341

第十四章 水土保持与防洪治涝研究&金常印 杨明 342

第一节 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现状 342

第二节 人民群众治河的历史经验 345

第三节 水土保持规划 348

第四节 上游防洪排涝规划 350

第五节 支流防洪排涝规划 353

一、曲江 353

二、泸江 353

三、甸溪河 354

四、黄泥河 354

第十五章 人口发展研究&李常林 355

第一节 人口的基本情况 355

一、人口数量多,密度高 355

二、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低,市镇人口比较重大 356

三、人口增长率较低 356

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363

五、人口发展不平衡 363

第二节 人口发展的问题 366

一、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 366

二、计划外生育控制不住 367

三、隐形人口潜伏危机 368

四、流动人口来势凶猛 371

五、人口素质不高 372

六、人口分布不尽合理 373

七、人口压力日趋增长 375

第三节 主要对策建议 376

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一起抓 376

二、制定人口增长计划 377

三、强化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378

四、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 379

五、增加计划生育投入 380

六、广泛开展计划生育达标竞赛活动 381

七、加强人口基础知识教育 382

八、合理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 383

九、强化婚姻生育网络管理 384

第十六章 教育与人才研究&庞焜 386

第一节 智力开发是经济开发与治理的先决条件 386

第二节 教育与人才现状分析 389

一、教育事业的长足进展 38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92

第三节 发展目标设想 399

第四节 主要对策建议 402

一、提高对教育与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402

二、实行教育、生产、科技统筹 404

三、改善办学条件 405

四、认真抓好普通中小学教育 406

五、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08

六、有计划地发展高等教育 409

七、抓好职工培训和干部教育 410

八、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411

九、搞好人才宏观管理工作 413

第十七章 科技发展研究&黄建国 415

第一节 依靠科学技术是开发治理的必然选择 415

一、科学技术是开发治理的力量源泉 415

二、科学技术是开发治理的客观要求 416

三、科学技术是开发治理的重要保障 417

第二节 科技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417

一、初步形成了科技队伍的网络结构 418

二、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418

三、科技事业获得长足进步 418

四、科技仍然满足不了开发治理的需要 419

第三节 主要对策建议 419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419

二、正确选择科技进步突破口 420

三、增强依靠科技进步的约束机制 422

四、加强科技保障体系建设 423

第十八章 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刘文娴 425

第一节 产业结构现状与特征 425

一、产业结构现状 425

二、产业结构特点 427

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429

第二节 调整产业结构的原则 431

一、重点推进,协调发展 431

二、比较利益最大 431

三、有利区域协作 431

四、加快对外开放 431

五、依靠科技进步 432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及发展序列 432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 432

二、产业结构发展序列及重点 432

第十九章 配套建设研究&刘树森 442

第一节 科技开发优先 442

一、科技开发的基础 443

二、科技开发重点 444

第二节 教育为本 449

一、把教育的升学体制转变为素质体制 450

二、尽快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450

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51

四、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451

五、抓好农村技术教育 452

六、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453

七、增加教育投资 453

八、动员社会力量办学 453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54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454

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 455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456

第四节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457

一、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58

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458

三、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459

四、坚持法制宣传教育 459

第二十章 资金筹措与使用&郑宝华 461

第一节 资金供求预测 461

一、基本思路 461

二、所需资金预测 466

三、资金来源分析 467

四、关于资金的时空性说明 469

第二节 资金筹集渠道 472

一、积极争取上级扶持 472

二、依靠地方自我积累 473

三、主要利用信贷资金 474

四、积极引进外部资金 475

第三节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76

一、讲求投入产出 476

二、区分政策性资金与经营性资金 477

三、充分发挥现有财源作用 478

第二十一章 开发方式优选&郑宝华 480

第一节 国外区域经济开发的经验教训 480

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思路 480

二、国外区域开发的基本经验 486

第二节 国内区域开发的主要理论评价 488

一、梯度推移理论 489

二、区位选择理论 491

第三节 开发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492

一、专业化开发 492

二、优化区域结构 493

三、适应投资能力 494

四、注重环境保护 494

第四节 开发方式优选 495

一、以区位为指向的开发方式 496

二、以主导产业为指向的开发方式 497

三、区位指向与产业指向结合的方式 5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