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尚书学史  订补修订本
尚书学史  订补修订本

尚书学史 订补修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起釪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01122183
  • 页数:538 页
图书介绍:《尚书学史》是刘起釪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对《尚书》的形成与流传,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各派学者对《尚书》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和考述,系统地叙述了《尚书》学发展流变的过程,为读者提供了有关《尚书》学的详备资料。
《尚书学史 订补修订本》目录

小引 1

第一章 《尚书》的形成 3

第一节 《尚书》篇章的产生 3

第二节 《尚书》名称的确立 4

第二章 《尚书》在先秦时的流传情况 10

第一节 汉今文二十八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13

先秦文籍十八种引用汉今文十五篇情况表 21

第二节 汉古文逸十六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22

先秦文籍三种引用古文逸十六篇中四篇情况表 24

第三节 《书序》百篇中一些《书》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25

先秦文籍九种引用《书序》百篇中七篇情况表 31

第四节 上列三种以外见于先秦的逸《书》 31

(一)先秦文籍中有篇名的逸《书》 32

(二)先秦文籍中没有篇名的逸《书》 37

先秦文籍十六种引用逸《书》、逸篇情况表 47

先秦文籍引用《尚书》篇数次数总表 49

《尚书》存佚各篇先秦引用情况总表 51

第五节 先秦《尚书》情况概述 61

第三章 西汉《今文尚书》 66

第一节 西汉《今文尚书》篇目 67

第二节 西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 72

西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74

第三节 西汉所形成的汉代今文经学的特点 74

(一)经学神学化 74

(二)“通经致用” 77

(三)繁琐与空疏 80

(四)严家法、师法与石渠阁会议 83

第四节 西汉今文在二十九篇以外的逸《书》 87

(一)《尚书大传》和《史记》所载《书》篇与二十九篇的比较 87

《尚书大传》、《史记》引《书》与二十九篇比较表 88

(二)《逸周书》篇目简况 93

(三)汉代著作中所引逸《书》 96

汉代《书序》百篇以外逸《书》表 102

第四章 西汉《古文尚书》的出现 104

第一节 见于记载的几次《古文尚书》 105

(一)孔子家传本 105

(二)中古文本(中秘本) 106

(三)河间献王本 107

(四)张霸伪“百两篇”本 107

《书序》百篇篇目表 110

(五)刘歆宣扬的中秘所藏孔子壁中本 111

逸《书》十六篇篇目表 113

第二节 刘歆请立《古文尚书》之争 113

(一)刘歆请列古文于学官遭反对而失败 113

(二)清末今文学派诬刘歆伪造古文之说出于武断 115

(三)对五次古文本的简要认识 116

(四)孔安国传古文经的问题 117

攀 附编造的西汉《古文尚书》伪传授系统表 119

第五章 东汉的《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120

第一节 东汉《今文尚书》及其传授系统 120

东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123

第二节 东汉《古文尚书》的兴起 123

(一)涂恽、刘歆门徒托名孔安国之壁中古文本系统 123

托始于孔安国的所谓东汉古文传授系统表 124

(二)未言传授系统的盖豫等古文家 125

(三)杜林漆书古文本系统 126

真正的“东汉《古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128

第三节 东汉今、古文《尚书》的歧异 130

(一)文字内容的歧异 130

(二)今、古文两家经说的歧异 133

第四节 东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较量 137

(一)反对古文立于学官 137

(二)白虎观会议排斥古文 139

(三)今文经学的没落 141

(四)古文经学力倡正统儒学反对谶纬而取得优势 143

第五节 今、古文《尚书》篇目的异同 145

《尚书》今、古、伪古各本篇数卷数演变情况表 149

《书序》百篇、今、古、伪古各本篇目比较表 149

第六章 魏晋至唐的《尚书》——伪古文出占《尚书》正统 158

第一节 魏、蜀、吴三国行郑玄古文与王肃学出现 158

(一)魏王朝以郑、王二学立于学官 160

(二)蜀政权行郑学 166

(三)吴政权行郑学 167

第二节 西晋并行王、郑而重王肃古文学 169

第三节 东晋出现伪《古文尚书》 175

(一)梅赜献所谓“孔氏传”《古文尚书》 175

伪古文二十五篇篇目表 188

(二)东晋建立学官及立《孔氏传》有关情况 190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经学中的伪《古文尚书》与南“孔”北郑 200

(一)伪孔氏《古文尚书》在魏晋经学中的地位 201

(二)晋以后南北朝的经学与义疏的出现 204

第五节 隋统一经学、唐撰《五经正义》、伪古文经学地位确立 213

第七章 宋学对《尚书》学的发展与疑辨 222

第一节 北宋对《尚书》的新解 225

(一)承汉唐经学的尾声 225

(二)庆历新学风出现 226

(三)王安石新经义与“元祐党人”反王学之争 228

(四)王学之争以外内容不详的北宋一般《尚书》著作 233

第二节 南宋理学笼罩下对《尚书》的研究 235

(一)南宋初期反王学的及一般的《尚书》学著作 236

(二)林之奇《尚书全解》所传之学 238

(三)郑伯熊《敷文书说》所传之学 242

(四)仍采旧注疏而主要以宋学释经之作 243

(五)南宋中期庆元以前一般《尚书》著作 245

(六)集宋学大成的朱熹学派与蔡沈《书集传》成为《尚书》学正宗 247

(七)与朱学对立的陆九渊学派《尚书》著作 252

(八)理学以外的永康、永嘉学派的《尚书》著作 255

(九)南宋后期朱学和不详学派的《尚书》著作以及几部名作 258

〔附〕金代《尚书》著作 263

第三节 两宋对《尚书》单篇《禹贡》、《洪范》等等的研究(附“五经总义”之作) 263

(一)《禹贡》 264

(二)《洪范》 266

(三)其他各篇 276

第四节 宋学以伪古文为思想渊源建立起理学(道学) 279

第五节 宋学对《尚书》展开疑辨 284

第六节 宋学统治下元明两代的《尚书》学 290

(一)《蔡传》定于功令后拥蔡的“时义”之作 291

(二)反蔡或异于蔡的“古义”之作 301

(三)拥蔡反蔡以外的较重要《尚书》著作以及一般的与倾向不明的《尚书》著作(附明代的伪《书》) 308

(四)元明对《禹贡》、《洪范》等单篇的撰述 322

(五)元明的宋学对《尚书》的进一步疑辨 332

第八章 清代对《尚书》的考辨研究 342

第一节 清初宋学余波的《尚书》学 344

(一)仍承宋学专宗《蔡传》的著作 344

(二)仍承宋学兼及汉唐颇能注意学术内容之作。附驳蔡之作 348

(三)王夫之的《尚书》研究 350

(四)宋学末期的结集——臧琳《集解》与纳兰氏《通志堂经解》 352

第二节 完成疑辨,推翻伪古文 354

(一)阎若璩稍前和同时学者的疑辨 354

(二)阎若璩的疑辨终于推翻伪古文 358

(三)阎若璩以后学者的补充疑辨 362

(四)对伪古文作者的探索 369

第三节 迷恋伪古文者的徒劳反抗 372

(一)坚持伪古文非伪的 373

(二)知其为伪书仍要维持其经典地位的 378

第四节 清学主力对《今文尚书》的研究整理与清代一般《尚书》著作 382

(一)吴派、皖派《尚书》研究成果 383

(二)清代一般《尚书》学著作 389

(三)汇编经解、清理传经系统与校勘考订 396

第五节 对《禹贡》、《洪范》等单篇的研究及逸篇、逸文、逸注、逸纬的辑校整理 402

(一)《禹贡》 402

(二)《洪范》 410

(三)其他单篇(包括《书序》及篇目) 413

(四)逸《书》、逸注、逸纬的辑校整理 415

第六节 清代后期今文学派的《尚书》研究 425

(一)清代后期今文学派形成简况与传授系统 425

常州学派发展成今文学派传授系统表 428

(二)这一学派的《尚书》著作 429

第七节 清末开始了近代的《尚书》研究 439

(一)俞、吴、孙为代表的清末《尚书》研究主流 440

(二)传统方式的古文学派的《尚书》研究 442

(三)桐城派古文章家的《尚书》研究 444

第九章 现代对《尚书》的科学研究 447

第一节 现代《尚书》研究概况 447

(一)甲骨文、金文研究的成熟所促进的《尚书》研究 447

(二)现代科学知识所促进的《尚书》研究 455

(三)由传统的古文、今文两学派发展而出的《尚书》研究 464

(四)此时期一般《尚书》著作 471

第二节 甲骨文与《尚书》研究 475

(一)《虞夏书》部分 479

(二)《商书》部分 488

(三)《周书》部分 501

第三节 顾颉刚先生与《尚书》研究 516

(一)对《尚书》研究的重视 517

(二)研究《尚书》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前人所已做的工作 520

(三)把《尚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阶段 522

简短的跋语 532

2014年重印后记 5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