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果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2469889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当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者,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群体和重点对象。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6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指南、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历史考察与国外借鉴、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时代境遇与先进理念、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目标任务与基本原则、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等内容。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目录

导论 1

一、论题提出及意义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研究的意义 6

二、研究现状综述 9

(一)国内研究现状 9

(二)国外研究现状 14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15

(一)研究思路 15

(二)研究方法 16

(三)研究创新 17

第一章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指南 19

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相关概念界说 19

(一)民族精神相关概念界定 19

(二)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内涵阐释 24

二、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理论指南 29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精神及其培育的论述 29

(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关于民族精神及其培育的论述 36

第二章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历史考察与国外借鉴 51

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历史考察 51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前的实践 51

(二)改革开放以来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前的实践 57

(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召开前的实践 61

(四)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 65

(五)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经验 68

二、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国外借鉴 71

(一)美国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与启示 71

(二)韩国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与启示 75

(三)新加坡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与启示 78

第三章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83

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83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83

(二)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84

(三)加大社会教育力度 86

(四)青少年的爱国热情高 88

(五)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强 89

(六)青少年践履民族精神好 90

二、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91

(一)认识存在偏差 91

(二)机制不够健全 93

(三)社会合力不足 93

(四)青少年的民族责任感不够强 94

(五)青少年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全面 95

(六)青少年艰苦奋斗精神有些欠缺 96

三、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归因 97

(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97

(二)学校教育的效果欠佳 101

(三)党团组织的作用缺位 104

(四)青少年自身动力弱化 106

第四章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时代境遇与先进理念 109

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时代境遇 10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09

(二)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14

(三)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19

二、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先进理念 123

(一)以青少年为本 123

(二)贴近青少年生活 125

(三)坚持组织推进 127

(四)提供机制保障 129

第五章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目标任务与基本原则 133

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目标任务 133

(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目标 133

(二)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任务 139

二、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基本原则 146

(一)传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 147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原则 149

(三)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152

(四)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154

(五)民族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原则 157

第六章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与有效途径 161

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 161

(一)爱国主义教育 161

(二)理想信念教育 164

(三)民族优秀传统教育 167

(四)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170

(五)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 173

(六)创新精神教育 175

二、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177

(一)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 178

(二)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 180

(三)注重实践体验环节 184

(四)解决青少年的实际问题 186

(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88

结论 193

参考文献 197

后记 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