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字游  大家访谈录
字游  大家访谈录

字游 大家访谈录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耀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1522702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著名出版人潘耀明先生的一本访谈录。潘先生是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亲自采访过冰心、钱钟书等老一辈文化大家,访谈文章弥足珍贵,可以补现当代文学史之阙,是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的重要资料。
上一篇:旧唐书 卷107-118下一篇:历史的心计
《字游 大家访谈录》目录
标签:访谈录 访谈

代序: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潘耀明 1

上编 3

冰心的岁月:生命从80岁开始 3

附 记冰心 6

钱锺书访问记 13

《谈艺录》和《管锥编》 13

创作与人生 14

《围城》与《百合心》 15

《宋诗选注》被指“白专” 16

中国文艺与“开窗” 17

写文章的妙喻 18

附 钱锺书的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 19

端木蕻良访问记 29

出生在茫茫的草原上 29

处女作《水生》和《力的文学宣言》 32

《科尔沁旗草原》的创作活动 33

历史小说《曹雪芹》的创作计划 37

续写《红楼梦》的设想 38

附 书信访问二则 39

骆宾基的答问 43

整理古代典籍 43

与萧红的交往 44

关于“萧红版权之争” 46

附 骆宾基·创作·《金文新考》 47

与小说家王蒙对谈 54

14岁参加地下组织 55

首次透露受爱伦堡影响 56

《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57

划“右派”与爱人以沫相濡 58

创作一波三折 60

1978年是转折点 60

西方意识流的影响 62

将来写作的路向 62

关于大陆台湾文学成就 63

创作与技巧的问题 64

揭开张洁的谜——访问张洁 67

三岁随母亲到香港 67

性格受母亲影响 68

从小喜欢欧洲文学 69

第一篇小说受骆宾基鼓励 70

关于《爱,是不能忘记的》 71

爱情的探索 72

关于写工业题材 73

写小说没有提纲 74

附 一个孤独的先行者 76

《人啊,人!》与戴厚英的艺术突破 85

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86

“一次精神危机” 87

长篇《诗人之死》 89

写知识分子的三部曲 90

对西方现代派的看法 91

臧克家谈诗歌创作 93

擅写农民题材 93

周作人赏识处女作 94

受闻一多影响最深 95

闻一多王统照出钱印《烙印》 96

创作的三个时期 97

小诗优胜于长诗 98

“新诗形式”的建议 99

晚年写散文为主 99

王辛笛的诗歌造诣 101

受古典诗歌影响较多 102

十七八岁接触西方作品 103

十岁开始读英文 104

第一首诗《蛙声》 104

留英受艾略特影响 105

创作上的三个时期 106

1977年后恢复写诗 108

“文革”时被称“特务” 108

对新诗创作的体会 109

学习西诗的问题 110

新诗的格律与散文化 111

对年青诗人的态度 111

关于“朦胧诗”问题 112

今后将翻译和写诗论 113

杜运燮答问记 115

在马来西亚度童年 115

受林庚的影响 116

早期的诗歌活动 116

《滇缅公路》受嘉许 117

好的诗歌的因素 118

“朦胧诗”的问题 119

长篇叙事诗 119

三年新加坡的生活 120

附 杜运燮与“朦胧诗” 121

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谈 126

从小是戏迷 127

文艺与宣传功能 128

酬酢太多影响写作 130

关于创作题材的讨论 131

呼吁给作家创作环境 132

唐弢丰富的创作生活 134

读书不成当邮务佐 135

喜欢徐志摩、梁遇春的散文 136

与鲁迅的交往 137

研究鲁迅的心得 138

早年写的小说 139

卅年一觉银坛梦的柯灵 142

新发现处女作经过 143

叙事诗《织布的妇人》 144

长篇小说《牺羊》 145

香港“永华影业”编剧 145

“文革”吃十二年苦头 146

《不夜城》受三次批判 146

创作的“三点经验” 148

创作长篇《上海一百年》 148

云梦断忆——陈白尘谈创作经验及其他 150

从写小说开始 151

在监狱写独幕剧 152

参加三个剧社 153

中大文艺研讨会的欠缺 153

创作《大风歌》受压制 154

将重写《石达开的末路》 155

多才多艺的女作家赵清阁 157

因反对封建走上文学道路 157

15岁正式发表作品 159

22岁搞电影创作 160

40年代研究《红楼梦》 161

竭尽心力如老蚕 162

SF作家郑文光与SF小说 164

从科普到科幻小说 165

把科幻变成真正文学 166

通过科幻探讨人生 167

创立社会性科幻小说 167

人变兽——《星星营》 168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169

中国科幻小说笔会 170

下编 175

聂华苓的故事 175

处女作《变形虫》 176

最好的文艺编辑之一 176

著译的丰收 178

创作如泉涌 178

突获两大学教席 179

保罗·安格尔的闯入 180

首倡“国际写作计划” 180

艰巨的创业 181

八方的支持 181

斐然的声誉 182

她目前的生活 182

再度埋头译著工作 183

野心很大的《桑青与桃红》 184

集各种逃亡的大成 185

从小有“政治恐惧感” 186

九死一生的逃亡 186

反“内战”受骇人迫害 187

“中国非民主不可” 188

关心人类的处境 189

《桑青与桃红》的取材 190

现实与象征的揉合 190

《千山外,水长流》 191

时代变难中的两代人 192

时空跨度很大的小说 193

将写自传性的小说 193

於梨华与留学生文学 195

她,是一树繁花 195

对“留学生文学”贡献大 196

紧随时代的步伐 197

念大学被迫转系 198

获美高梅文学创作奖 199

对创作的热诚 200

扩大留学生的题材 202

中美文化沟通的桥梁 203

第二代与广义的认同 203

描写第二代的小说 205

从感性到理性 206

对自己的鞭策力量 207

海外第二代的心态 208

海外第二代与中文 209

速写陈若曦 211

陈若曦素描 211

开始放弃“文革”题材 220

受感情触动而写 220

小说创作“三要素” 221

工作生活的近况 222

揭开郑愁予一串谜 224

愁予一二三 224

否认受古典诗的影响 230

不喜欢浪漫派的作品 231

对诗歌创作的体会 231

否认“浪子诗人”的称谓 232

安静的诗和嘈杂的诗 232

艺术家应更具理性 233

西洋技巧与任侠精神 234

创作的“返复现象” 235

文学形式的兜圈子 236

醉里挑灯看剑话张错 238

从翱翱到张错 238

“中国,是我一生的婚配” 239

具生活的勇气 240

教学不忘授武 242

首重语言的突破 242

诗人不是“第三度模拟” 243

时间的探讨 244

关心第一代的海外华人 245

最难解的一局棋 246

对“朦胧诗”的看法 247

现代的、民族的许达然 249

现代、民族、社会的诗 249

力求意象的经营 251

《山河草》——作者的心路 251

诗意昂然的《亭仔脚》 252

去国怀乡的愁绪 253

技巧的突破性 254

具哲理和思想性 255

现实中的许达然 256

许达然的过去、现在 257

海外华裔作家的苦闷 258

不愿写身边的琐事 260

海外华人文坛青黄不接 261

中国能产生伟大的作家吗?——“国际写作计划”作家谈话录 262

陈白尘 262

不提“文艺服从政治” 263

伟大文学产生于两种时代 264

文艺政策收缩的问题 265

新起的一批戏剧家 266

沙叶新——有为的戏剧家 266

“劣币驱逐优币” 267

成就将超过30年代 268

李欧梵 269

具备历史和文化的条件 269

缺乏思想上的反省 270

“文革”是人性弱点的暴露 270

应正视人性的黑暗面 271

中国年青的一代 272

鲁迅是一个范例 273

古今中外文化兼收并蓄 274

对现代派的看法 275

杨逵 276

中国文学将有大发展 276

於梨华 277

有才华的人很多 277

鲁迅的伟大 278

要抓住人性本质 279

从感性到理性 280

陈若曦 281

伟大作品可能产生于海外 281

郑愁予 283

年青一代可能性少 283

许达然 284

年青一代可能性少 284

张错、李黎 285

伟大与渺小的分野 285

鲁迅的重要性 286

新旧价值观的冲击 287

沉淀·思考·探索 288

王亚平 289

有待中国文坛的繁荣 289

伟大作品产生的条件 290

伟大作家需要寂寞 292

从海外看中国文学 293

外编 297

张学良返大陆与汪辜会谈——台北访张学良 297

张学良欣然接受东北大学的聘书 298

张学良曾患骨刺症 赵四小姐病卧医院 298

“汪辜会谈”有结果 张学良也许会回大陆 299

张学良1990年欲访港 因受台湾干涉而取消 300

张学良劝杨虎城别回国 杨置若罔闻后来遭杀害 301

张拟充当两岸统一使者 因台湾不表赞同而放弃 302

把光传送得更远——访“光纤之父”高锟教授 304

独资开办顾问公司 304

发明光纤通迅的经过 306

光纤进入互联网新纪元 307

幼年背四书五经 309

九岁读《莎士比亚的传说》 310

深受“双文化”的熏陶及影响 311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是可解决的 313

不再是《傅雷家书》的小孩子——傅聪谈演奏艺术及东西文化 315

附录 作家风貌跃然纸上&钱歌川 3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