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奚凤霖医论医案集
奚凤霖医论医案集

奚凤霖医论医案集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奚凤霖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212236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旨在搜集、整理我国近现代著名中医生前遗留的著述、文稿、讲义、医案、医话等。这些文献资料,有的早年曾经出版、发表过,但如今已难觅其踪;有的仅存稿本、抄本,从未正式刊印、出版;有的则是家传私藏,未曾面世、公开过,可以说都非常稀有、珍贵。从内容看,有研习经典医籍的心悟、发微,有学术思想的总结、阐述,有临证经验的记录、提炼,有遣方用药的心得、体会,篇幅都不是很大,但内容丰富多彩,且都带有鲜明的名医个人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足资今人借鉴。江苏自古人杰地灵,中医药历史底蕴深厚,历代名医大家辈出,学术流派纷呈,医书珍籍充栋。我们这次推出的《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江苏专辑》,就集中收集、整理了肾病宗师邹云翔、肝病大家邹良才、丹阳贺派鼻祖贺季衡、张锡纯入门弟子黄星楼、吴门曹氏三代、吴中名医黄一峰、奚凤霖等江苏名医大家的著述医验,资料珍贵,内容精彩,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江苏中医药的风貌。
《奚凤霖医论医案集》目录
标签:医案 主编

上篇 心病论治发挥 1

一、宗气与心系疾病的探讨 1

(一)宗气与心系疾病的生理病理 1

(二)宗气不足导致的心系疾病证治 3

二、心系疾病的心胃同治 7

(一)胸痹轻症:理气化饮,可以并进 7

(二)寒饮犯胃:通阳逐饮,痹结乃消 8

(三)气滞胸胃:顺气宽中,以开郁结 8

(四)血瘀气滞:祛瘀行气,必须兼施 9

(五)沉寒痼冷:大辛大热,非此不效 9

(六)心肝失调:实者疏肝,虚者甘缓 10

(七)胆结犯胸:利胆清热,首在解痛 10

(八)阴虚津伤:柔肝益胃,生津润燥 11

(九)心痹突发:温开固脱,标本兼施 12

(十)中气困惫:和里缓急,培建中州 12

(十一)太阴虚寒:温阳祛寒,重在理中 13

(十二)脾胃气虚: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3

三、仲景方治疗心病的经验 14

(一)温经通脉 14

(二)宣痹通阳 15

(三)宣通宽中 15

(四)温阳化饮 15

(五)温肾化水 16

(六)温通助阳 16

(七)益气温阳 17

(八)通阳平冲 18

(九)通阳潜镇 18

(十)益气复脉 19

(十一)助阳建中 20

(十二)通阳滋阴 20

(十三)温经化瘀 21

四、心悸和心律失常的辨证和治则 21

(一)概论 22

(二)内因主以宗气之虚 24

(三)病理产物为水、饮、痰、瘀 26

五、心动过缓的证治 28

(一)益气升清法 30

(二)益气温中法 30

(三)温阳化饮法 31

(四)温经散寒法 31

(五)养血温经法 31

(六)祛瘀宽胸法 32

(七)皱肺纳肾法 32

(八)回阳救逆法 32

六、心动过速的证治 33

(一)益气养阴法 35

(二)滋阴养心法 36

(三)益养心脾法 36

(四)滋阴降火法 36

(五)清心化痰法 37

(六)补肾泻火法 37

(七)活血宁心法 38

七、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治 38

(一)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38

(二)病因病理的论述 44

(三)辨病辨证分型与治法方药 47

八、心源性休克从厥脱证论治 52

(一)心源性休克的病机重点在于心肾衰竭 52

(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54

(三)心源性休克的应急处理 55

九、冠心病从“心本于肾”论治 56

(一)“心本于肾”的病理机制 57

(二)辨证分型 59

(三)治则和方药 60

十、肺心病形成探讨 63

(一)“咳嗽”、“痰饮”与慢性支气管炎 63

(二)肺胀病与肺气肿 66

(三)“支饮”、“水气”病与肺心病 70

十一、慢性肺心病感染的认识 73

(一)感染邪毒,当拳拳以元气为念 73

(二)清热解毒,为宣肺清热化瘀而设 74

(三)排痰通膈,是改善通气功能的良策 75

(四)强心利尿,是抗心衰的唯一途径 76

(五)肺性脑病,抢救要不失时机 77

(六)扶正固本,是预防感染的最佳措施 78

十二、慢性肺心病证治七法 79

(一)祛痰法 79

(二)解表法 80

(三)化瘀法 80

(四)攻下法 81

(五)强心利尿法 81

(六)开窍息风法 82

(七)扶正固本法 82

十三、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迁延期和后遗症期证治 83

(一)主要症状及其病因病理分析 83

(二)辨证施治 85

十四、脑血栓形成的病机和证治 87

(一)病机 87

(二)证治 88

下篇 疑难病症验案 92

一、痰饮咳喘(肺心病危重症) 92

(一)祛寒化瘀法 92

(二)清热化瘀法 93

(三)温阳泻肺,化瘀利水 94

(四)益气升陷,化瘀通络 95

二、痰饮咳喘水肿(肺心病、呼衰、心衰) 96

三、心悸怔忡(妇科疾病中的心律失常) 98

(一)月经崩冲,心悸早搏 98

(二)思虑伤脾,阵发心速 99

(三)产后怔忡,巅顶剧痛 100

(四)脏躁怫郁,痰扰心神 101

(五)心本于肾,阴不敛阳 102

(六)虚劳体弱,心宕脉迟 103

(七)瘿瘤肿胀,频发心速 104

四、类中风(脑血栓形成) 105

(一)风痰阻络,宜祛风化痰,养血通络 105

(二)营卫亏虚,宜调和营卫,补气生血 106

(三)上气不足,宜升补下陷,活血寓于补气 106

(四)气虚血瘀,重用黄芪补气生血,少佐活血通络 107

(五)髓虚精亏,宜补肾填精,配搜风通络 108

五、脉痹(无脉证) 109

六、厥脱(休克) 111

(一)感染中毒性休克 111

(二)心源性休克 113

(三)低血容量性休克 114

(四)过敏性休克 116

七、神昏谵妄案(感染性疾病、脑血管意外) 117

(一)霍乱神昏(沙门菌属感染) 117

(二)湿温神昏(肠伤寒) 118

(三)中暑神昏 119

(四)中风神昏(脑血管意外) 120

八、热病重证(恶网、伤寒) 121

(一)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 121

(二)伤寒合并肠出血 123

(三)沙门菌感染 125

九、肺胀喘咳(气胸) 127

(一)单纯性气胸,治以辛开肃肺,理气降逆 127

(二)肺结核伴气胸,急则治标,主以温肺化饮 128

(三)咳喘诱发气胸,首以补肺养阴,清肃平喘 129

(四)肺心病并气胸,治用温阳化饮,益气敛肺 130

(五)哮喘诱发气胸,治以益气养阴,固肺护膜 132

十、咯血(支气管扩张) 134

十一、女劳疸(晚期血吸虫病,阻塞性胆汁性肝硬化) 137

十二、黄疸鼓胀(肝硬化腹水) 139

十三、肝痈胆胀(肝脓肿、胆囊炎、胆石症) 141

十四、胃脘痛(萎缩性胃炎) 142

十五、哕证合并心痛(呃逆、心绞痛、慢性心衰) 144

十六、哕证(膈肌痉挛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145

十七、噎膈(胃底贲门癌) 147

十八、肾劳、癃闭、关格(慢性肾炎、尿毒症) 148

十九、肾劳、肝阳(慢性肾炎、肾性高血压) 151

二十、皮水、关格(肾病综合征、尿毒症) 153

二十一、痹证、慢性淋证(肾源性骨病、多囊肾) 154

二十二、血虚(严重缺铁性贫血) 156

二十三、虚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57

二十四、虚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59

二十五、虚劳(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161

二十六、虚劳(再生障碍性贫血) 162

二十七、虚劳(多发性骨髓瘤) 163

二十八、瘿瘤(淋巴瘤) 165

二十九、震颤(肝豆状核变性) 167

三十、黄疸、鼓胀(肝豆状核变性) 168

三十一、阴斑劳损(系统性红斑狼疮) 170

三十二、风痹(系统性红斑狼疮) 171

三十三、脾劳(重症肌无力) 174

三十四、痿证(重症肌无力) 175

三十五、痹证(多发性肌炎) 176

三十六、肌痹(硬皮病) 178

三十七、尫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179

三十八、腰背痛(肥大性脊柱炎) 181

三十九、头风(垂体占位病变) 183

四十、头风痛(顽固性头痛) 185

四十一、头痛(肾上腺皮质醇增生症) 186

四十二、阳虚劳损(阿狄森病) 188

四十三、消渴(尿崩症) 189

四十四、内风(舞蹈病) 190

四十五、肾虚不约(遗尿) 191

四十六、红皮病(冠心病合并皮肤病) 193

四十七、仲景方治疗心病 195

(一)温经通脉 195

(二)宣痹通阳 196

(三)温通助阳 197

(四)温阳化饮 198

(五)通阳平冲 199

(六)通阳潜镇 200

(七)温经化瘀 201

(八)益气复脉 202

(九)助阳建中 203

四十八、黄芪建中汤治疗心律失常 204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04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搏 206

(三)心肌病、室性早搏 208

四十九、皱肺丸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10

(一)益气皱肺法 211

(二)养阴皱肺法 212

(三)祛瘀皱肺法 212

五十、强心益气汤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213

(一)心痹病 213

(二)心咳病 214

(三)肺胀病 216

(四)心水病 217

五十一、胸痹心痛的同病异治法(证治十法) 219

(一)胸痹轻症,理气化饮,同时并进 219

(二)寒饮犯胃,通阳逐饮,痹结乃消 219

(三)气滞胸胃,顺气宽中,以开郁结 220

(四)血瘀气滞,祛瘀行气,必须兼施 221

(五)沉寒痼冷,大辛大热,非此不效 222

(六)心肝失调,实者疏肝,虚者甘缓 223

(七)胆结犯胸,降逆清热,消瘀开结 224

(八)阴虚滞伤,养阴生津,以潜阳扰 225

(九)中气困惫,和里缓急,培建中州 225

(十)太阴虚寒,温和祛寒,重在理中 226

五十二、玉屏风散的异病同治 227

(一)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固卫,养心复脉 227

(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固卫整脉,祛风和络 229

(三)肺门淋巴结核,益气固卫,补肺养阴 230

(四)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扶正固卫,抗敏平哮 231

(五)紫癜性肾炎,益气固卫,滋肾凉血 232

(六)顽固性荨麻疹,益气固卫,凉血疏风 233

(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益气固卫,随证施治 234

五十三、荨麻疹从肝论治 235

(一)实证 235

(二)虚证 236

附篇 丸散膏方验案实录 238

一、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238

二、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240

三、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242

四、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 244

五、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 247

六、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过敏性肠炎) 249

七、胸痹、心痛(冠心病、心肌梗死) 252

八、胸痹、心痛(冠心病、房颤) 254

九、胸痹、心痛(冠心病、心肌病) 256

十、胸痹、肝阳(冠心病、高血压病) 259

十一、胸痹、肝阳(冠心病、高血压病) 261

十二、胸痹、心悸(冠心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63

十三、胸痹、怔忡(房性早搏) 266

十四、胸痹、怔忡(高脂血症、动脉硬化) 268

十五、胸痹、惊悸(隐性冠心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70

十六、胸痹、痿躄(冠心病、中风后遗症) 274

十七、胸痹、肝阳(隐性冠心病、神经衰弱) 277

十八、胸痹、肝阳(心肌病) 279

十九、胸痹、泄泻(心室室壁瘤、结肠功能紊乱) 281

二十、咳喘、痰饮(老慢支、肺气肿) 283

二十一、咳喘、痰饮(老慢支、肺气肿) 285

二十二、肺胀、支饮(老慢支、肺气肿) 286

二十三、怔忡(心律不齐) 289

二十四、肝阳(高血压病) 291

二十五、肝阳、胃脘痛(高血压病、胃炎) 292

二十六、消渴(糖尿病) 294

二十七、消渴、痹证(糖尿病、肩周炎) 296

二十八、类中(中风后遗症) 298

二十九、类中、脉痹(中风后遗症、动脉炎) 299

三十、痹证(系统性红斑狼疮) 301

三十一、虚劳水肿(肾病综合征) 303

三十二、虚损黑疸(阿狄森病) 305

跋 3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