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空航天
飞机载荷与结构布局
飞机载荷与结构布局

飞机载荷与结构布局PDF电子书下载

航空航天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丹尼斯·豪(DenisHowe)著
  • 出 版 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503089
  • 页数:471 页
图书介绍:共计17章及符号表和4个附录,内容包括:在飞机设计载荷方面,主要分析介绍了机动飞行载荷、大气湍流载荷和起落架撞击等地面载荷情况,扼要阐述了飞机气动载荷的分布特性、重复载荷特点以及飞机结构部件的主要内力特征等;在基础原理方法方面,介绍了飞机的刚体动力学分析原理与方法、气动弹性基础、结构综合设计原理、机体材料与应用、构件的刚度与内力特性、结构整体受力形式与布局,以及结构设计的规范及安全使用要求等。书中强调分析了飞机结构设计的综合技术思考与工作过程,特别对工程设计实践与基础理论的差异给予了分析说明,强调了工程设计的综合化技术特点,并配有诸多工程设计分析实例。本书内容涉猎广泛,在航空工程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可适当选用,也不失为相关专业教师、航空工程载荷分析与结构设计人员的一本有益的技术参考资料。
《飞机载荷与结构布局》目录

第1章 引论 1

1.1机体初步设计 1

1.2适航性目标 2

1.2.1引言 2

1.2.2民用飞机 2

1.2.3军用飞机的考虑 2

1.2.4失效概率的定义 3

1.3适航目标的实现——载荷及因子 4

1.3.1要求 4

1.3.2载荷的种类 4

1.3.3载荷频数 5

1.3.4载荷因子 5

1.3.5结构寿命 6

1.3.6系统设计 8

1.4定义及基本假设 9

1.4.1参考坐标轴 9

1.4.2惯性特性 12

1.4.3气动特性 13

1.5设计状态的规定 15

1.5.1操纵和设计飞行包线 15

1.5.2速度的定义 15

1.5.3飞机的质量和重心 16

1.5.4发动机状态 16

1.5.5高度 17

第2章 结构设计规范 18

2.1历史回顾 18

2.1.1引言 18

2.1.2军用飞机规范的发展 18

2.1.3民用飞机规范 20

2.2现行的适航规范 24

2.2.1引言 24

2.2.2军用飞机 24

2.2.3民用飞机规范 27

2.3飞机的分类 28

2.3.1军用飞机 28

2.3.2民用飞机 29

2.4主要的载荷类型 29

2.4.1飞行器构型与载荷情况 29

2.4.2对称飞行情况 29

2.4.3非对称飞行情况 29

2.4.4地面情况 30

2.4.5纵向载荷情况 30

2.4.6局部载荷及其他载荷情况 30

2.5载荷情况说明 30

2.6速度设计 31

2.6.1简介 31

2.6.2设计速度 31

第3章 飞行载荷工况 35

3.1绪言 35

3.2对称机动飞行 35

3.2.1引言 35

3.2.2对称机动飞行状态 35

3.2.3飞行包线或n—V图 37

3.2.4俯仰状态 39

3.3非对称机动飞行 40

3.3.1绪言 40

3.3.2滚转状态 40

3.3.3偏航/侧滑机动 43

3.4发动机失效状态 47

3.5大气湍流和突风 47

3.5.1引言 47

3.5.2突风表示法 48

3.5.3突风和湍流要求 50

3.5.4非对称突风规范 52

附录A3滚转性能要求 54

A3.1军机 54

A3.2民机 54

第4章 刚性机体动力学 55

4.1引言 55

4.2纵向配平情况 55

4.2.1对称飞机的力和力矩 55

4.2.2各项气动力的定义 58

4.3静稳定性 63

4.3.1纵向静裕度——操纵面固定 63

4.3.2纵向机动裕度——操纵面固定 64

4.3.3横向静稳定性 66

4.3.4航向静稳定性 67

4.4一般运动学方程 67

4.4.1引言 67

4.4.2加速度的构成 67

4.4.3广义力和广义力矩方程 69

4.4.4初始定常配平状态 70

4.4.5扰动力和扰动力矩 70

4.4.6运动方程的整理及线性化 72

4.4.7运动方程的无量纲化 74

4.4.8运动方程的解耦 77

4.5运动方程的解 78

4.5.1引言 78

4.5.2解耦运动方程的微分算子求解 79

4.6载荷计算的纵向方程组分析 79

4.6.1引言 79

4.6.2无量纲纵向导数的定义 81

4.6.3飞机对俯仰操纵输入的响应 84

4.6.4飞机对发动机推力变化的响应 88

4.7横/航向运动方程解析 89

4.7.1引言 89

4.7.2横/航向无量纲导数的定义 90

4.7.3横/航向运动学方程组的解耦 93

4.7.4飞机对滚转操纵输入的响应 93

4.7.5飞机对于偏航操纵输入的响应 94

4.7.6飞机对发动机推力变化的响应 96

4.8对特殊飞机构型的注释 97

4.8.1一般情况 97

4.8.2采用鸭翼布局的飞机 97

4.8.3无尾飞机 98

4.8.4全动平尾 99

附录A4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组特性 99

A4.1引言 99

A4.2余函数 100

A4.3定解积分 101

第5章 飞行机动载荷 105

5.1绪言 105

5.1.1概述 105

5.1.2配平飞行 105

5.1.3机动载荷 105

5.2控制激励器运动模态 106

5.2.1引言 106

5.2.2无校验模态 106

5.2.3校验模态 108

5.2.4激励模态 108

5.3纵向运动——俯仰激励偏转 108

5.3.1定常飞行状态 108

5.3.2俯仰加速度 110

5.3.3无校验俯仰机动分析 111

5.3.4校验俯仰机动分析 116

5.3.5有校验和无校验控制运动载荷比较 118

5.3.6水平安定面上载荷总结 118

5.3.7后缘操纵装置载荷 120

5.4横向运动——滚转激励器偏转 120

5.5航向运动——偏航激励器偏转 120

5.5.1引言 120

5.5.2偏航激励器的阶跃输入 122

5.5.3偏航激励器的正弦输入 124

5.5.4偏航控制激励器载荷 125

5.5.5横向和偏航加速度 126

5.6侧滑产生的非对称水平安定面载荷 130

5.7飞行机动载荷分析 130

第6章 大气湍流引起的载荷 131

6.1大气湍流的本质 131

6.1.1概述 131

6.1.2大气湍流的数学模型 131

6.2减缓陡边型突风分析——突风n—V图 133

6.2.1减缓因子 133

6.2.2突风n—V图 134

6.2.3对称突风引起的水平安定面载荷 136

6.2.4鸭式布局飞机 136

6.2.5垂直安定面的横向突风载荷 137

6.3调谐突风方法 137

6.3.1对称突风 137

6.3.2横向突风 140

6.4连续湍流分析 141

6.4.1连续湍流分析基础 141

6.4.2应用于飞机突风响应 144

6.4.3连续湍流突风设计准则 147

6.4.4 A和N0的确定 148

6.4.5动力放大因子的结构响应 155

6.5总结 155

附录6横向两自由度连续湍流分析应用举例 156

A6.1引言 156

A6.2飞机和算例数据 156

A6.3减缓陡边型突风分析 156

A6.4连续湍流分析的A和N0计算 157

A6.5设计包线分析应用 158

A6.6任务分析的应用 159

第7章 着陆载荷 161

7.1引言 161

7.1.1概述 161

7.1.2强度规范的适用范围 161

7.1.3飞机设计质量条件 162

7.1.4飞机纵向姿态 162

7.2缓冲器设计特性概述 163

7.2.1引言 163

7.2.2缓冲器的性能和效率 163

7.2.3充气轮胎特性曲线 165

7.2.4缓冲器反作用力因子和行程 166

7.2.5能量吸收方程 166

7.2.6能量耗散 168

7.3能量吸收要求 168

7.3.1引言 168

7.3.2着陆时垂直方向速度要求 168

7.3.3垂直方向上的能量在各起落架单元上的分配 170

7.4着陆条件引起的载荷工况 171

7.4.1引言 171

7.4.2在有阻力和侧向载荷的条件下着陆——载荷工况(1) 172

7.4.3侧向载荷——载荷工况(2) 173

7.4.4高阻力着陆——载荷工况(3) 173

7.4.5单轮着陆情形——载荷工况(4) 176

7.4.6运动部件的弹跳——载荷工况(5) 176

7.5地面机动引起的载荷工况 176

7.5.1引言 176

7.5.2刹车工况 177

7.5.3转向和绕轴转动 178

7.5.4起飞工况 179

7.5.5附加前轮载荷——转弯 179

7.5.6牵引载荷 179

7.6不平整地面上的操纵 180

7.6.1引言 180

7.6.2跑道不平整度和颠簸因子F的定义 180

7.6.3军用飞机稳定刹车工况——Def.Stan.00-970第305章 181

7.6.4起飞工况 182

7.7附加载荷工况 182

7.7.1概述 182

7.7.2方向控制和前轮转向——Def.Stan.00-970第300、 302和303章;JAR-25.499 182

7.7.3触地时和触地后的前向速度——JAR-25.479和481 183

7.7.4滑行和起飞滑跑 183

7.7.5机轮和轮胎上的不相等载荷 183

7.7.6轮胎间隙 183

7.7.7起落架的收放 183

7.8水平方向的能量吸收——刹车 183

7.9机身弹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184

7.10算例计算 184

附录A7着陆的动力学分析 184

A7.1引言 184

A7.2问题的定义 185

A7.3起落架弹簧和阻尼特性的推导 186

A7.4作用力的推导 188

A7.5动能项 189

A7.6势能项 189

A7.7外力功 189

A7.8运动方程的推导 190

A7.9运动方程的简化和求解 190

A7.10讨论 192

第8章 飞机结构各部件的载荷 193

8.1引言 193

8.2其他的整体载荷情况 193

8.2.1纵向加减速 193

8.2.2尾旋 194

8.2.3地面操纵载荷 195

8.2.4适坠性 195

8.3升力面 196

8.3.1引言 196

8.3.2鸟撞 196

8.3.3燃油系统——整体油箱和分隔油箱 198

8.3.4操纵面与增升装置沿有效铰轴线的载荷 198

8.3.5操纵面后缘顶风的载荷工况 198

8.3.6增升装置 198

8.3.7安装在机翼上的扰流板和减速板 200

8.4机身 200

8.4.1概述 200

8.4.2减速 200

8.4.3舱内气压 200

8.4.4鸟撞 201

8.4.5装载货物时的载荷条件 202

8.5发动机的安装——安装发动机引起的载荷 202

8.5.1引言 202

8.5.2英国军用飞机——Def.Stan&00-970第200章第8段和活页 200/3. 203

8.5.3民用飞机——JAR-25和JAR-23中第361段、363段和371段 203

8.5.4鸟撞——吸入 204

8.5.5发动机安装位置 204

附录A8鸟撞条件下的风挡设计公式 204

A8.1引言 204

A8.2穿透公式 205

A8.3风挡变形分析 206

第9章 气动载荷分布 208

9.1绪言 208

9.2升力面概述 208

9.3亚声速流动中升力面的展向载荷 210

9.3.1无后掠升力面 210

9.3.2后掠(或前掠)升力面的展向载荷 214

9.3.3滚转产生的展向载荷分布 215

9.3.4亚声速流中升力面展向载荷概述 216

9.4亚声速流动中升力面的弦向载荷 220

9.4.1载荷分量 220

9.4.2弦向上压力中心和气动中心 221

9.4.3总弦向载荷和力矩 223

9.4.4基本翼型上的弦向载荷分布 224

9.5机身在亚声速流动中的纵向气动载荷分布 226

9.6超声速流动中升力面上的压力分布 226

9.6.1超声速无黏流动中无限展长升力面上压力分布 226

9.6.2超声速无黏流中有限展长、无掠角升力面上的压力分布 227

9.6.3边界层效应 228

9.6.4后掠翼/前掠翼的超声速前缘和后缘 229

9.6.5后掠翼/前掠翼的亚声速前缘和后缘 230

9.6.6超声速流动中升力面上压力分布的讨论 232

9.6.7超声速流动中偏航作用下的压力分布 235

9.6.8超声速流动中控制偏角产生的压力分布 235

9.7超声速流动中机身和翼-身组合体的气动载荷分布 238

9.7.1单独机身 238

9.7.2超声速流动中翼-身组合体的气动载荷分布 239

9.8零升力时的总载荷对零升俯仰力矩的影响 240

9.8.1引言 240

9.8.2翼型弯度 240

9.8.3升力面扭转 240

9.8.4机身弯度 241

9.8.5翼-身效应 241

9.8.6总零升俯仰力矩 242

第10章 重复性载荷的规范与分析 243

10.1引言 243

10.2疲劳设计要求 243

10.2.1引言 243

10.2.2民用运输机规范 243

10.2.3英国军用飞机规范 243

10.2.4美国军用飞机规范 244

10.3疲劳载荷分析的假设 244

10.4重复载荷数据 245

10.4.1数据表示 245

10.4.2机动飞行工况 246

10.4.3大气湍流 247

10.4.4起落架载荷 250

10.4.5其他显著重复载荷来源 252

10.5重复载荷工况的意义 253

10.5.1引言 253

10.5.2地面载荷 253

10.5.3地-空-地载荷 253

10.5.4加压 253

10.5.5飞行机动载荷——对称 253

10.5.6飞行机动载荷——非对称 253

10.5.7操纵面作动载荷 254

10.5.8飞行突风载荷 254

10.5.9着陆载荷 254

10.6飞机结构寿命规范 254

10.7疲劳设计过程 255

10.7.1引言 255

10.7.2初步设计阶段的抗疲劳设计(图10-11) 255

10.7.3选择设计原理 256

10.7.4设计过程——安全寿命和故障安全(图10-12) 257

10.7.5设计过程——损伤容限(图10-13) 257

第11章 气动弹性设计概要 258

11.1引言 258

11.2气动弹性现象 258

11.2.1发散 258

11.2.2操纵效能降低与反效 260

11.2.3颤振 260

11.3结构响应 262

11.4气动弹性规范 262

11.5刚度准则 262

11.6惯性和质量分布 264

11.7结构阻尼 265

11.8其他刚度和有关考虑 265

11.8.1操纵面间隙 265

11.8.2操纵面及其护板的变形 265

11.8.3铰接门、俯冲制动器等 266

11.8.4机翼翼型轮廓 266

第12章 结构设计数据的推导 267

12.1引言 267

12.2结构设计的基本目标 267

12.2.1引言 267

12.2.2强度 267

12.2.3刚度 268

12.2.4适用性 268

12.2.5先进控制系统的内涵 268

12.3要求分析——结构设计数据 269

12.3.1一般流程 269

12.3.2无约束梁分析例子 269

12.3.3主要设计工况下的着陆载荷 269

12.4主要结构部件上的载荷源 274

12.4.1引言 274

12.4.2机翼上的总体受载 274

12.4.3机身载荷 275

12.4.4起落架 276

12.5参考基准线 276

12.5.1参考线 276

12.5.2后掠翼 277

附录A12无约束梁分析的示例 277

A12.1问题定义 277

A12.2总载荷分析 278

A12.3讨论 281

第13章 飞机结构材料及其应用 282

13.1引言 282

13.2飞机结构材料 282

13.2.1概述 282

13.2.2金属材料 282

13.2.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83

13.3选材标准 283

13.3.1概述 283

13.3.2静(拉伸)强度 284

13.3.3断裂韧性 285

13.3.4刚度 285

13.4飞机材料的应用 285

13.4.1金属 285

13.4.2复合材料 288

13.4.3智能材料 290

13.4.4其他飞机结构材料 290

13.5初步结构设计所需的材料性能 291

13.5.1引言 291

13.5.2刚度 291

13.5.3金属材料的许用应力 291

13.5.4许用应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94

第14章 构件的作用与布置 297

14.1引言 297

14.2升力面——机翼和安定面 297

14.2.1总体要求 297

14.2.2展向翼梁概念 298

14.2.3机翼油箱 304

14.2.4翼梁的弦向位置 304

14.2.5翼肋位置及其方向 305

14.2.6固定的次承力结构 305

14.2.7水平安定面 306

14.2.8垂直安定面 306

14.3辅助升力面 308

14.3.1概述 308

14.3.2铰接操纵面 308

14.3.3全动操纵面 310

14.3.4增升系统 310

14.4机身 312

14.4.1一般要求 312

14.4.2截面构型 313

14.4.3基本结构布置——外壳 314

14.4.4机身框 316

14.4.5舱门、窗户及风挡玻璃/舱盖 316

14.4.6地板 317

14.5升力面连接结构 317

14.5.1连续贯通结构 317

14.5.2机翼载荷的机身传力 318

14.6战斗机内埋式发动机 320

14.6.1引言 320

14.6.2机翼位置 320

14.6.3发动机拆卸 320

14.6.4垂直起降设计的特殊问题 321

14.7起落架 321

14.7.1起落架机械布置 321

14.7.2起落架的收进 322

第15章 综合设计——构件尺寸的初步确定 323

15.1引言 323

15.1.1基本说明 323

15.1.2载荷分配 323

15.1.3综合技术 324

15.2升力面盒式梁 325

15.2.1翼盒结构的横截面 325

15.2.2扭转刚度要求 326

15.2.3总体扭矩 327

15.2.4总体弯矩 328

15.2.5翼盒上下蒙皮厚度 329

15.2.6梁腹板 329

15.2.7桁条配置 330

15.3翼肋 331

15.4辅助气动面(操纵面、襟翼、缝翼和扰流板) 333

15.4.1铰支撑位置 333

15.4.2主要元件尺寸 334

15.5机身 336

15.5.1增压 336

15.5.2扭转剪切要求 336

15.5.3总体弯矩 336

15.5.4蒙皮厚度的确定 337

15.6机身壳体的支撑框 337

15.7主要连接框和腹板框 338

15.7.1高承载框 338

15.7.2受压腹板框 339

15.8地板 339

第16章 初等理论的重要偏差 341

16.1引言 341

16.2屈曲设计依据 341

16.2.1概述 341

16.2.2立柱 342

16.2.3分布式缘条——桁条的设计优化 342

16.2.4屈曲受剪腹板 346

16.3盒式梁开口、约束及后掠效应 348

16.3.1引言 348

16.3.2 Bredt-Batho扭转——开口及约束效应 348

16.3.3后掠翼盒的约束效应 350

16.4接头 351

16.4.1概述 351

16.4.2运输类接头 351

16.4.3生产类接头 351

16.4.4接头细节 352

16.5开口及载荷扩散 352

16.5.1开口 352

16.5.2载荷扩散 355

第17章 总结 357

17.1回顾和分析 357

17.2载荷计算 357

17.3结构设计 357

17.3.1简介 357

17.3.2结构设计检查列表 358

附录A17参考书目 359

符号表 362

附录1飞行工况的应用示例 378

AD1.1举例范围 378

AD1.2 Cranfield Al特技飞机 378

AD1.3飞机数据 379

AD1.3.1概述 379

AD1.3.2惯性参数 379

AD1.3.3几何参数 380

AD1.4设计载荷工况的定义 383

AD1.4.1概述——应用要求 383

AD1.4.2法向机动及速度的设计规定 384

AD1.4.3机动包线图 384

AD1.4.4载荷谱 385

AD1.4.5载荷分析的设计工况 385

AD1.5对称机动——升降舵偏转 386

AD1.5.1引言 386

AD1.5.2飞机特征参数计算 387

AD1.5.3基准飞行情况的载荷计算 387

AD1.5.4定常转动 389

AD1.5.5无校验机动 390

AD1.5.6 Vc下的校验机动 393

AD1.5.7平尾最大设计载荷 393

AD1.5.8升降舵上的载荷 395

AD1.5.9平尾扭矩 395

AD1.5.10应力数据的获取 396

AD1.6横向机动——副翼偏转 396

AD1.7航向机动——方向舵偏转 396

AD1.7.1概述 396

AD1.7.2飞机特性参数计算 397

AD1.7.3无校验航向机动——方向舵的阶跃输入 397

AD1.7.4方向舵的正弦输入 398

AD1.7.5垂尾和方向舵的设计总载荷 399

AD1.7.6方向舵上的载荷 399

AD1.7.7垂尾扭矩 400

AD1.7.8应力数据的获取 400

AD1.8侧滑引起的非对称平尾载荷 400

AD1.9突风和连续紊流的考虑 400

AD1.9.1引言 400

AD1.9.2离散突风——对称飞行 401

AD1.9.3设计包线分析 401

AD1.10模拟仿真 403

AD1.10.1引言——模拟范围 403

AD1.10.2配平状态 404

AD1.10.3俯仰机动 405

AD1.10.4滚转机动(参见AD1.6节) 423

AD1.10.5偏航和侧滑运动 426

AD1.10.6结论 432

附录2对称飞行——平衡过程 433

AD2.1绪言 433

AD2.2基本状态 433

AD2.3分析过程总结 434

AD2.4算例 435

AD2.4.1前言 435

AD2.4.2飞机基本数据 435

AD2.4.3设计状态 436

AD2.4.4配平状态 436

AD2.4.5 3g下定常滚转(常俯仰速度) 437

AD2.4.6俯仰加速 437

AD2.4.7飞机从平飞到3g俯仰抬头的状态的分析 438

AD2.4.8飞机从3g到平飞俯仰低头的状态的分析 439

AD2.5剪切力和弯矩计算 440

AD2.5.1配平平飞状态 440

AD2.5.2 3g定常机动状态 442

AD2.5.3 3g机动的初始抬头状态 443

AD2.5.4从3g到定常平飞的低头俯仰状态 445

AD2.6剪力图和弯矩图 450

附录3非对称飞行——平衡过程 452

AD3.1绪言 452

AD3.2假设 452

AD3.3导数的一致性 452

AD3.4分析过程 453

AD3.5横向平衡算例 454

AD3.5.1前言 454

AD3.5.2基本飞机数据 454

AD3.5.3设计状态 455

AD3.5.4相关数据 455

AD3.5.5基本方程和侧滑基准值 455

AD3.5.6运动加速度和变化率 456

AD3.5.7平衡、剪力和弯矩 456

附录4起落架——载荷分析 465

AD4.1引言 465

AD4.2设计案例 465

AD4.3设计工况 466

AD4.4能量吸收特性分析 466

AD4.4.1引言 466

AD4.4.2每个起落架支柱单元上的静载荷 467

AD4.4.3每个起落架单元的吸能要求 467

AD4.4.4设计着陆质量工况下垂向反作用力 467

AD4.5设计载荷的推导 468

AD4.5.1引言 468

AD4.5.2伴随着阻力和侧滑力的着陆——第7章7.4.2.2节,工况(lc) 468

AD4.5.3侧向力——第7章7.4.3节,工况(1) 469

AD4.5.4高阻力着陆和起落架回弹——第7章7.4.4节,工况(3) 469

AD4.5.5高阻力着陆和回弹——MIL-A-8862分析方法 470

AD4.5.6单轮着陆——第7章7.4.5节,工况(4) 4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