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当代浙江城市发展  上
当代浙江城市发展  上

当代浙江城市发展 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当代浙江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15401638
  • 页数:618 页
图书介绍:
《当代浙江城市发展 上》目录

综述 2

历史篇 2

第一章 从远古走来的浙江城市 2

一、古代浙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

二、民国时期浙江的城市 4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后浙江城的新生 4

一、解放初期浙江城市的正常发展 5

二、“大跃进”运动推动城市非正常快速发展 5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停滞发展 6

第三章 改革开放推进浙江城市快速发展 7

一、小城镇兴起(1978—1991年) 7

二、做大小城镇与发展中心城市并举(1992—1997年) 9

第四章 新世纪浙江城市的新辉煌 11

一、全面实施城市化战略(1998—2005年) 11

二、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2006—2009年) 13

专题篇 17

第五章 城乡规划创新 17

一、城乡规划的恢复(1979—1989年) 17

二、城乡规划的起步(1990—1999年) 19

三、城乡规划全面推进(2000年起至今) 20

四、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第六章 户籍制度创新 23

一、摸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1980—1993年) 23

二、试验探索户籍制度改革(1994—1998年) 25

三、全面突破户籍制度改革(1999年至今) 25

四、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8

第七章 土地制度创新 28

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28

二、征地制度改革 31

三、提高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制度改革 32

四、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第八章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34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1978—1992年) 34

二、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1993—2003年) 35

三、走向全民社保(2003年至今) 38

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40

第九章 城市管理创新 40

一、探索建立大城管体系 40

二、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 41

三、全面推进“数字城管” 44

四、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展望篇 46

第十章 未来浙江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 46

一、全球化、信息化与城市发展 46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47

三、城市群的培育与发展 48

第十一章 浙江未来城市发展的构想与展望 50

一、未来浙江城市化发展趋势 50

二、未来浙江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53

三、未来浙江城市化发展主要任务 54

杭州 58

历史篇 58

第一章 杭州城的历史丰碑 58

一、良渚文化孕育杭城雏形 58

二、吴越开府确立城市地位 60

三、南宋建都营造都市繁荣 61

四、民国初显现代文明曙光 62

第二章 解放后的恢复性发展和探索 64

一、革故鼎新成果初现 64

二、“大跃大进”呈现大起大落 66

三、“文革”干扰杭州发展 67

第三章 改革开放跨越发展 67

一、经济改革促进城市繁荣 67

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68

三、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70

四、跨江发展打造都市精品 70

五、实力显增,人民生活美满 72

专题篇 75

第四章 城市功能与定位 75

一、城市功能的现状 75

二、“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定位 79

第五章 城市建设与保护 81

一、21世纪杭州城市建设的理念 81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研究 84

第六章 城市发展战略与“工业兴市”战略 86

一、城市发展战略 86

二、“工业兴市”战略 89

第七章 旅游休闲与国际接轨 93

一、旅游休闲项目的综合特点 93

二、旅游休闲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对策 94

展望篇 97

第八章 未来发展的基础与挑战 97

一、发展的现实基础 97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99

第九章 未来发展的构想与展望 100

一、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 100

二、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完善融合的文化名城 101

三、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102

四、国内少数最适宜生活居住的生态城市 103

五、求知创业的学习型城市 105

六、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现代化城市 106

宁波 110

历史篇 110

第一章 星光熠熠的千年古城 110

一、河姆渡文化孕育句章港城之光 110

二、明州港城的崛起 110

三、元代的庆元港埠 112

四、“海禁”下的宁波府 112

五、“开埠”前后的甬城 113

六、民国时期的宁波 113

第二章 欣欣向荣的江南名城 115

一、浙东名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15

二、城市建设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116

三、乡镇企业的萌芽与发展 116

四、四大工程再现城市新曙光 117

第三章 迅猛崛起的改革开放桥头堡 118

一、转移工作重心,重启城市发展 118

二、突破体制框架,扩大城市开放 119

三、推进发展转型,彰显城市地位 120

第四章 科学发展中的现代国际港城 121

一、城市发展科学有力 121

二、社会事业协同发展 122

三、和谐社会日臻完善 123

专题篇 125

第五章 港城联动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125

一、工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125

二、港城联动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现状 126

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展望 127

第六章 蜚声海内外的东方商埠 128

一、商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28

二、开创商贸发展新奇迹 130

三、建设国际贸易大平台 132

第七章 活力四射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133

一、人才强市:构筑区域创新型人才高地 133

二、品牌宁波:推动“配角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 135

三、活力宁波:促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136

第八章 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的幸福城市 137

一、建设高效便捷的“数字宁波” 137

二、有序推进多层面、宽范围的“平安宁波” 139

三、循序渐进地建设“法治宁波” 140

四、扎实推进“和谐宁波”建设 141

第九章 人文精神与文明宁波 142

一、提炼和升华宁波精神 142

二、传承宁波历史文化遗产 143

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144

四、加快推进文化大市建设 145

第十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宁波 146

一、巩固和深化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成果 146

二、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147

三、积极普及推广低碳理念 148

四、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49

展望篇 151

第十一章 宁波城市发展战略新构想 151

一、面向未来的目标定位 151

二、面向提升的发展战略 151

三、面向实施的行动策略 154

第十二章 国际门户城市的新型城市化蓝图 156

一、构建新型城市化的空间发展体系 156

二、优化新型城市化的产业发展道路 158

三、建设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 160

温州 164

历史篇 164

第一章 温州城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164

一、温州古城的兴起 164

二、宋、元温州城市的发展 165

三、明、清温州府城建设的继续推进 166

四、近代以来温州城在逆境中的崛起 167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城市的新发展 168

一、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城的新生 168

二、“大跃进”期间温州城市的曲折发展 169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温州城市建设 170

第三章 改革开放推动温州大发展 170

一、在改革试验中崛起 170

二、创业创新先行先试 172

三、全民奋起建设共同家园 173

四、历史性的跨越 175

专题篇 178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178

一、城市规划:构建温州大都市区 178

二、城市建设: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 180

三、城市化:小城镇向大都市的跨越 182

第五章 温州模式与温州精神 184

一、温州模式的特点 185

二、温州模式与温州城市精神 189

三、温州模式与城市发展 190

四、新时期温州模式的转型 191

第六章 在外温州人与温州发展 192

一、在外温州人基本情况 192

二、在外温州人与温州城市发展 195

三、大力实施内外温州人互动战略 197

第七章 生态文明与温州城市发展 198

一、温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98

二、温州生态环境事业发展 200

三、温州城市生态文明探索 203

展望篇 205

第八章 城市发展的趋势展望与战略构想 205

一、城市发展的定位 205

二、城市发展的战略趋势 209

三、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10

第九章 城市发展的条件分析和主要任务 211

一、城市发展的条件分析 211

二、城市发展的关键突破点 213

三、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 214

湖州 218

历史篇 218

第一章 历史悠久的清远富饶之城 218

一、城市文明的起源与历史遗韵 218

二、跨越千年的东南望郡 219

三、湖州近代产业的早期发展 221

第二章 江南山水名城的现代化之路 223

一、湖州城市旧貌换新颜 223

二、改革开放敢为人先 224

三、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226

四、从“苕溪时代”到“太湖时代” 227

五、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 229

专题篇 231

第三章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探索实践 231

一、城市定位及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 231

二、城市管理和经营理念的提升与实践 234

第四章 城市实力在转型中不断增强 236

一、“工业立市”开启湖州经济发展新阶段 236

二、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237

三、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不断壮大 240

第五章 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244

一、统筹发展教育卫生事业 244

二、统筹城乡就业再就业 246

三、统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48

第六章 城市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250

一、湖州人文历史传承与时代精神 250

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251

三、文明城市建设 253

展望篇 255

第七章 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 255

一、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 255

二、长三角一体化和城市群崛起的机遇与挑战 256

三、城市崛起的现实基础 258

第八章 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 261

一、彰显魅力的特色文化名城 261

二、山水清远的生态旅游城市 262

三、功能良好的创业宜居之城 263

四、开放大气的现代化大城市 264

嘉兴 268

历史篇 268

第一章 嘉兴古城的形成和发展 268

一、追溯远古文明的曙光 268

二、隋唐以来嘉兴千年的繁华 270

三、近代百年嘉兴古城涅槃 273

第二章 嘉兴城市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75

一、建设人民城市成果初现 275

二、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发展缓慢 276

第三章 嘉兴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 278

一、撤地建市激发发展活力 278

二、体制创新增添发展动力 280

三、科学发展提升城市魅力 282

专题篇 286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定位 286

一、城市规划 286

二、城市定位 288

第五章 城市建设与管理 290

一、城市建设 290

二、城市管理 293

第六章 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发展战略 296

一、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战略 296

二、滨海开发战略 298

三、城乡一体化战略 300

第七章 实现城市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协调互动 302

一、城市生态保护 302

二、城市文化传承 306

展望篇 309

第八章 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309

一、城市发展的机遇 309

二、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310

第九章 未来城市发展的取向与布局 311

一、城市发展的取向 311

二、城市发展的布局 312

第十章 未来城市发展的定位与形象 314

一、长三角创新型经济强市 314

二、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 315

三、杭州湾宜居型滨海新市 317

绍兴 320

历史篇 320

第一章 绍兴古城的形成、发展和衰落 320

一、绍兴古城的形成和发展 320

二、南宋绍兴城市格局的确定与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321

三、元、明、清绍兴城市发展的停滞与衰落 322

四、民国时期绍兴城市的进一步衰落 323

第二章 绍兴古城的新生 324

一、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 324

二、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开展 325

第三章 绍兴大城市建设 327

一、农村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起步 327

二、建设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的提出 328

三、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 329

四、建设大城市战略目标的提出与实施 330

五、绍兴大城市建设的杭州湾时代 332

专题篇 334

第四章 城市功能与定位 334

一、城市功能现状分析和提升模式分析 334

二、城市功能定位 336

第五章 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 338

一、城市经济现状分析 338

二、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40

三、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342

四、城市产业发展战略 343

第六章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营 344

一、从建设到管理: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344

二、从管理到经营:城市管理的转型升级 346

三、从经营到服务:城市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348

第七章 城市水利与城市建设 349

一、水城现状与特点 349

二、城市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350

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 353

一、古城保护规划的编制 353

二、古城保护的重点和模式 354

三、古城保护的成效 357

展望篇 359

第九章 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与取向 359

一、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 359

二、城市发展面临转型与跨越 360

第十章 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 362

一、市县统筹,推进绍兴中心城市建设 362

二、城乡互动,走新型城市化之路 364

三、顺应大势,融入都市经济圈 365

第十一章 城市发展的愿景与展望 366

一、城市发展愿景 366

二、建特色产业城市彰显实力 367

三、建文化休闲城市富有活力 368

四、建生态宜居城市充满魅力 369

金华 372

历史篇 372

第一章 千年古城话沧桑 372

一、金华城市的起源与形成 372

二、唐宋时期浙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确定 372

三、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调整 374

四、转型时期的近代金华城市 376

第二章 城市经济恢复与建设起步 378

一、城市功能的重构 378

二、城市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79

第三章 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群建设 381

一、工业化的发展 381

二、现代城市的建设 383

三、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 385

专题篇 388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388

一、城市历次总体规划概况 388

二、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比较分析 391

三、三个阶段城市建设的影响 393

第五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 394

一、历史文脉的传承与保护 394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395

第六章 “工业强市”战略与提升城市竞争力 396

一、产业结构演变进程 396

二、“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实施 397

三、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路径 399

第七章 城市化进程与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 401

一、城市化发展历程与阶段特征 401

二、浙中城市群的发展基础与问题 403

三、加快推进浙中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措施 405

展望篇 408

第八章 建设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 408

一、21世纪城市发展的背景 408

二、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 409

三、未来城市形象 411

第九章 演进中的浙中城市群 415

一、浙中城市群发展背景 415

二、浙中城市群发展目标与框架 415

三、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 418

衢州 422

历史篇 422

第一章 衢州城市的历史变迁 422

一、先民聚集,衢州建城 422

二、农业兴城,人文昌盛 423

三、商埠林立,商帮崛起 424

四、近代文明曙光初现 425

第二章 衢州城市的新生和发展 428

一、城市建设全面复苏 428

二、撤地改县缓慢发展 429

三、改革开放突飞猛进 430

专题篇 433

第三章 城市规划日趋科学 433

一、初次谋划描绘蓝图 433

二、三轮规划促进城市发展 433

三、新世纪再绘宏图 436

第四章 城市功能日渐完善 438

一、交通网络迅速健全 438

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439

三、生活环境空前改善 440

第五章 城市管理日渐规范 442

一、依法管理规范服务 442

二、综合执法初见成效 443

三、数字城管向纵深推进 444

第六章 经济发展前程锦绣 444

一、经济实力快速增长 444

二、工业经济茁壮成长 446

三、第三产业欣欣向荣 447

第七章 名城文化弘扬光大 448

一、历史文物充分保护 448

二、儒家文化承圣光大 449

三、名城品位持续提升 450

第八章 生态宜人旅游胜地 451

一、钱江源头旅游胜景 451

二、浙西绿洲生态宜人 452

三、可居可游集散中心 453

展望篇 456

第九章 新型城市定位与发展机遇 456

一、客观定位新型城市 456

二、科学发展规划领先 457

三、抓住机遇争先发展 458

第十章 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展望 460

一、产业集聚实力城 461

二、交通发达枢纽城 462

三、环境优美宜居城 463

四、幸福和谐文明城 463

舟山 466

历史篇 466

第一章 岛城的千年沧桑 466

一、从远古聚落到海岛城邑 466

二、明、清时期二次徒民对舟山古城的影响 468

三、舟山城市文明的显现 469

第二章 恢复性发展与曲折中前进 472

一、解放初期的全面整顿和恢复 472

二、“左”倾思潮、“文革”风中城市的曲折发展 473

第三章 改革开放迎来发展新机遇 475

一、改革增添城市发展新活力 475

二、城市建设的再次兴起 476

第四章 撤地建市后的空前繁荣 477

一、开放搞活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 477

二、基础建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479

三、大规模旧城改造,城市换了新貌 479

四、开发临城新区,拓展发展空间 481

专题篇 483

第五章 城市定位与城市建设规划 483

一、城市定位对城市建设的渐进推动 483

二、城市建设规划演进与一体两翼格局的确立 484

第六章 从渔、港、景到港、景、渔三次产业的演变 486

一、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86

二、临港工业的集群化发展 488

三、旅游产业的升级 490

四、三次产业的调整与困境 492

第七章 城市管理 494

一、城市行政区域变更 494

二、城市行政执法与管理 495

第八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 496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统一 496

二、城市交通体系的逐渐完善和港口运输的发达 497

三、水、电资源利用与建设 500

第九章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502

一、舟山自然生态特点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502

二、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503

展望篇 506

第十章 城市发展构想与展望 506

一、城市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506

二、舟山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空间 508

三、大桥时代发展战略构想 509

第十一章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511

一、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设想 511

二、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蓝图和海洋科技示范岛 513

第十二章 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514

一、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背景与战略意义 514

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蓝图 515

台州 518

历史篇 518

第一章 台州城市的千年巨变 518

一、河姆渡文化孕育东瓯文明 518

二、汉朝以来温黄平原的逐步开发 519

三、民国以后台州城镇的发展 522

第二章 台州城市在徘徊中发展 522

一、新中国成立后台州城市的变迁 522

二、台州经济迅速崛起 524

第三章 台州城市在撤地建市后迅猛发展 527

一、台州中心城市的建立 528

二、台州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 529

专题篇 533

第四章 组合式中心城市的规划 533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沿革 533

二、第二轮城市规划的内容特征 534

三、城市规划的经验与启示 536

第五章 城市的产业发展 538

一、城市工业不断提升 538

二、市区商贸业的繁荣 540

三、优质高效的都市农业格局确立 543

第六章 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544

一、城市近期建设 544

二、市区供水设施建设 545

三、园林绿化建设 546

四、环境卫生及管道发展 546

五、实现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 547

第七章 城市管理的全面展开 547

一、道路交通秩序管理 548

二、把“城中村”改造成新小区 549

三、市容环境整治与户外广告管理 550

四、实施城市亮化工程美化城市 550

五、数字化城管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551

第八章 政府主导下的民资建城 552

一、民资参与开发区商业街建设 552

二、民资参与高速公路建设 553

三、民资参与路桥区各项建设领域 554

展望篇 556

第九章 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556

一、城市发展面临的三大机遇 556

二、城市发展面临的六大挑战 557

第十章 新时期城市主要发展战略 558

一、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全面迈向滨海时代 558

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559

三、实施城市群构建战略,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561

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62

第十一章 城市未来的定位与形象 563

一、循环经济示范区 563

二、新型城市化先行区 565

三、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实验区 567

丽水 570

历史篇 570

第一章 丽水古城的历史演变 570

一、东南屏障,隋唐时期确立城市地位 570

二、几度沧桑,宋、元、明、清时期见证小城变迁 572

三、昙花一现,民国抗战时期出现短暂辉煌 573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丽水城市发展艰难起步 575

一、改天换地,城市建设成果初现 575

二、曲折反复,城市发展步履艰难 576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期丽水城市的快速发展 578

一、体制改革,经济走向繁荣 578

二、扬长避短,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579

三、园林建设,彰显城市人文特色 580

第四章 新世纪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581

一、经济提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581

二、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582

三、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84

四、社会和谐,居民生活明显改善 585

五、功能完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585

专题篇 588

第五章 新型城市化 588

一、新型城市化背景 588

二、走丽水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590

第六章 城市功能 592

一、城市功能地位分析 592

二、城市功能现状分析 594

三、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的对策措施 594

第七章 城市交通 596

一、城市交通现状 596

二、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596

三、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 597

第八章 城市管理 600

一、城市管理现状 600

二、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600

三、建立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对策与措施 601

第九章 城市历史文化与特色文化产业 603

一、城市历史文化现状 603

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成效 604

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605

四、进一步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 605

展望篇 608

第十章 未来城市发展的要素分析 608

一、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 608

二、城市发展的缺陷与困难 610

第十章 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611

一、未来城市发展的主体框架 611

二、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6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