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地面-地下对比建立储层精细地质模型
地面-地下对比建立储层精细地质模型

地面-地下对比建立储层精细地质模型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克湘,张昌民,雷卞军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2116036
  • 页数:162 页
图书介绍:
《地面-地下对比建立储层精细地质模型》目录

第一部分 工作原理与研究方法 1

第一章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基本原理与研究动向 1

第一节 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 1

第二节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 4

第三节 国内外储层地质模型的研究现状 5

第二章 研究工作的方法 8

第一节 储层层次分析法 8

第二节 研究工作概况 12

第二部分 建立油砂山油田储层精细地质模型的露头调查信息 14

第三章 区域地质与研究区概况 14

第一节 柴达木盆地的演化 14

第二节 地层划分及研究目的层段的位置 15

第四章 柴达木盆地西部下油砂山组K1-1~K1-3层段(地面)沉积体系分析 18

第一节 古气候和古沉积环境 18

第二节 岩石学特征 20

第三节 周期性涨缩湖盆三角洲沉积机理 21

第五章 成岩作用与储层孔隙结构 25

第一节 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 25

第二节 泥岩粘土矿物组成和成岩变化 28

第三节 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史 29

第四节 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 31

第六章 露头剖面岩石相类型及储层物性特征 33

第一节 岩石相类型 33

第二节 不同岩石相的孔隙度与渗透率 37

第三节 水平渗透率与垂直渗透率的关系 43

第七章 储集砂体的类型、三维形态、内部结构和孔渗特征 44

第一节 砂体及其古流向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44

第二节 测量砂体的描述及沉积过程解释 46

第三节 砂体和古流向测量的主要成果 59

第四节 不同砂体类型的孔渗特征 62

第八章 照片镶嵌与剖面横向追踪研究砂体连通性 65

第一节 各镶嵌图象的描述与解释 65

第二节 砂体连通性的定量确定 68

第九章 油砂山剖面泥岩的分形分布 70

第一节 资料的采集与处理 70

第二节 泥质层段的厚度、含量和自相似性 72

第十章 油砂山剖面第68层分流河道砂体的沉积学 74

第一节 研究方法 74

第二节 分流河道砂体的沉积标志 77

第三节 第68层砂体的建筑结构分析 78

第四节 沉积过程的回溯 81

第十一章 油砂山剖面第68层分流河道砂体储层地质模型 83

第一节 砂体粒度、胶结物与孔渗关系 83

第二节 渗透率非均质参数 85

第三节 储层物性的各向异性 86

第四节 运用不同方法和数据密度建立地质模型 88

第五节 地质统计学理论与克里金模型 92

第六节 用SGM软件制做地质模型 97

第三部分 油砂山油田K2~K1-3层段(地下)精细地质模型 100

第十二章 油砂山油田地质概况及勘探开发研究现状 100

第一节 构造特征 100

第二节 油砂山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回顾 101

第三节 资料收集 101

第十三章 油砂山油田K2~K1-3层段(地下)小层沉积相、砂体类型及其分布 103

第一节 层组划分与对比 104

第二节 沉积相及测井相 108

第三节 油砂山油田沉积相平面分布 110

第四节 砂体类型及其物性特征 116

第十四章 油砂山油田迷宫式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118

第一节 建模思想与工作流程 118

第二节 建立原型模型 119

第三节 油砂山油田K2~K1-3层段(地下)砂体骨架横剖面预测模型的建立 122

第四节 油砂山油田K2~K1-3层段(地下)砂体骨架平面预测模型的建立 132

第五节 油砂山油田分流河道砂体渗透率分布模型的建立 141

参考文献 150

图版及说明 1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