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物权法  第4版
物权法  第4版

物权法 第4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海涌,马栩生主编;杨峰,郑小明副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6046116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包括6编26章,内容涉及物权法总论、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民法特别法中的物权制度、占有等方面,对物权法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内容在第三版的基础上补充了物权法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援引了物权法的前沿理论及典型案例,力求反映物权法的最新发展趁势。
《物权法 第4版》目录

第一编 物权法总论 3

第一章 物权通论 3

第一节 物权的内涵 3

一、物权的定义 3

二、物权的特征 4

第二节 物权之客体 5

一、物权法上的物 5

二、物的分类 6

第三节 物权之类型体系 8

一、完全物权与定限物权 8

二、主物权与从物权 9

三、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物权 9

四、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 9

五、登记物权与不登记物权 9

六、本权与占有 9

第四节 物权之效力 10

一、排他效力 10

二、优先效力 10

三、追及效力 12

四、物上请求权 12

第二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4

第一节 物权法定原则 14

一、物权之本质属性 14

二、发挥物之经济效用 14

三、保证物权变动之安全快捷 15

第二节 一物一权原则 15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主要内容 15

二、一物一权原则的起源 16

第三节 公示公信原则 16

一、公示原则 16

二、公信原则 19

第四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 20

一、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20

二、物权行为理论存在的争议 22

三、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利益状态分析 25

四、物权行为理论的发展 26

五、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物权立法的影响 27

第三章 物权变动 30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含义 30

一、物权之发生 30

二、物权之变更 30

三、物权之消灭 30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基本模式 31

一、债权意思主义变动模式 31

二、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 32

三、债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 33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基本范畴 33

一、物权交易当事人之保护 34

二、真正权利人之保护 35

三、善意第三人之保护 35

第四节 物权变动中保护第三人利益的规则 37

一、公示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分析 38

二、物权行为无因性与公示公信原则的关系 42

第五节 无权处分中债权行为的法律效力问题 44

一、关于无权处分的争议 44

二、买卖合同的效力与立法者的价值取向 45

三、利害关系人利益状态的实证分析 47

四、对于无权处分行为的结论 49

第二编 所有权 53

第四章 所有权概论 53

第一节 所有权的含义 53

一、所有权的概念 53

二、所有权与相似范畴 53

三、所有权的发展趋势 55

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特征、本质和保护 56

一、所有权的权能 56

二、所有权的特征 57

三、所有权的本质 58

四、所有权的保护 58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 61

第一节 概述 61

一、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简介 61

二、“三分法”及其争议 61

第二节 国家所有权 62

一、国家所有权概述 62

二、国家所有权的客体 63

三、国家所有权的行使 65

第三节 集体所有权 66

一、集体所有权概述 66

二、集体所有权的形成 66

三、集体所有权的性质 67

四、集体土地的流转 68

五、集体所有权的存废 68

第四节 私人所有权和社会团体所有权 70

一、私人所有权的产生 70

二、私人所有权的内涵 71

三、私人所有权的构成 71

四、私人所有权的保护 72

五、社会团体所有权 73

第五节 征收 73

一、征收的概念与特征 73

二、征收的理论基础 74

三、征收的前提——公共利益 75

四、补偿 77

第六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80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80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 80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 81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82

一、专有权 82

二、共有权 84

三、成员权 86

第七章 共有 88

第一节 共有概述 88

一、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88

二、共有的种类 89

第二节 按份共有 89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 89

二、按份共有的特征 90

三、按份共有人的权利 90

四、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物的管理 91

五、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物的处分 92

六、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物的分割 93

第三节 共同共有概述 93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93

二、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区别 94

三、共同共有的类型 95

四、共同共有的内部关系 96

五、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 97

第四节 准共有 97

一、准共有的概念 97

二、准共有的基本原理 98

第八章 相邻关系 99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99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 99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 100

三、相邻关系的相关问题 100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制度价值 101

一、法律价值 101

二、道德价值 101

三、经济价值 102

第三节 相邻关系的种类 102

一、因用水、排水而发生的相邻关系 102

二、因使用邻地而发生的相邻关系 102

三、因建筑物相邻而发生的相邻关系 102

四、因防止损害而发生的相邻关系 103

五、因相邻地界而发生的相邻关系 103

第四节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103

一、有利生产的原则 103

二、方便生活的原则 104

三、团结互助的原则 104

四、公平合理的原则 104

第五节 现代社会相邻关系的发展趋势 104

一、从土地相邻向建筑物相邻关系发展 104

二、从财产相邻向人格相邻关系发展 105

三、从非环保型相邻向环保型相邻关系发展 105

第九章 所有权的取得 107

第一节 善意取得 107

一、概述 107

二、构成要件 108

三、法律效果 111

第二节 拾得遗失物 111

一、概述 111

二、构成要件 112

三、拾得人的义务和权利 112

四、拾得遗失物的法律效果 113

五、拾得人对遗失物进行不法处置的法律效果 114

六、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和隐藏物 114

第三节 添附 115

一、概述 115

二、添附之发生 116

三、法律效果 117

四、有关恶意添附的问题 118

第四节 先占 118

一、概述 118

二、构成要件 118

三、法律效果 119

第五节 取得时效 119

一、概述 119

二、取得时效的作用 120

三、构成要件 120

四、取得时效之存废 125

第三编 用益物权 131

第十章 用益物权概论 131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131

一、概述 131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 133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与作用 134

一、促进物的有效利用 134

二、保障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利益平衡 135

三、维护物的利用秩序 136

第三节 用益物权的历史与发展 136

一、罗马法中的用益物权 136

二、罗马法用益物权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的继承与发展 137

三、我国《物权法》颁布之前民事法律规定的用益物权的类型 138

四、我国《物权法》中规定的用益物权制度 140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141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 141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永佃权 141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 142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永佃权的区别 142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与消灭 144

一、因法律行为而取得 144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45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146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 146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 146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义务 147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宅基地使用权 149

第一节 传统民法的地上权 149

一、地上权的概念与特征 149

二、地上权与永佃权的异同 150

三、地上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150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152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152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153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 155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义务 157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158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 159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160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161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 161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163

五、宅基地使用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区别 164

第十三章 地役权 166

第一节 地役权的基础理论 166

一、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 166

二、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 168

三、地役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168

四、地役权的种类 169

五、地役权的主体和客体 171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 171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 171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72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 173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173

二、供役地人的权利和义务 174

第四节 地役权的消灭 175

一、土地征收 175

二、地役权无存续之必要 175

三、消灭时效、约定消灭事由的发生及存续期间届满 176

四、抛弃和混同 176

第十四章 典权 177

第一节 典权的基础理论 177

一、典权的概念与特征 177

二、典权与类似权利的区别 178

三、典权的性质 181

四、关于典权制度的存废 182

第二节 典权的取得 183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 184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85

三、典权的期限 185

第三节 典权的效力 186

一、典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186

二、出典人的权利与义务 189

第四节 典权的消灭 190

一、回赎 190

二、找贴 191

三、作绝、别卖与混同 191

四、典权的抛弃与典物的灭失 191

第十五章 特殊用益物权 192

第一节 特殊用益物权概述 192

一、特殊用益物权的概念与性质 192

二、特殊用益物权的特征 193

三、特殊用益物权的取得 194

四、特殊用益物权的效力 196

五、特殊用益物权的消灭 196

第二节 矿业权 198

一、矿产资源的概念、特征和法律制度 198

二、矿业权 198

三、探矿权 202

四、采矿权 204

第三节 捕捞权、养殖权与狩猎权 205

一、捕捞权、养殖权 205

二、狩猎权 209

第四节 取水权 211

一、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 211

二、水资源所有权与利用权 212

三、取水权 214

四、取水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216

第五节 海域使用权 216

一、海域使用权概述 216

二、海域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217

三、海域使用权的取得 218

四、海域使用权的效力 220

五、海域使用权的消灭 223

第四编 担保物权 227

第十六章 担保物权概论 227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27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 227

二、担保物权的特征 227

三、担保物权的作用 229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分类 230

一、典型担保物权与非典型担保物权 230

二、法定担保物权与意定担保物权 230

三、留置性担保物权与优先清偿性担保物权 231

四、有体物担保物权与权利担保物权 231

五、动产担保物权与不动产担保物权 231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 232

一、主债权 232

二、利息 232

三、违约金 233

四、损害赔偿金 233

五、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 233

六、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 234

第四节 担保物权的取得与消灭 234

一、担保物权的取得 234

二、担保物权的消灭 235

三、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消灭的其他情形 236

第十七章 抵押权 237

第一节 抵押权概述 237

一、抵押权的概念 237

二、抵押权的特征 237

三、抵押权的属性 238

四、抵押权的类型 239

五、抵押财产 240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和登记 241

一、抵押权的取得 241

二、抵押权的登记 242

三、我国抵押权登记的效力 242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 243

一、抵押权对担保债权的效力 243

二、抵押权对抵押财产的效力 244

三、抵押权对抵押权人的效力 246

四、抵押权对抵押人的效力 248

第四节 抵押权的实现 250

一、抵押权实现及其程序 250

二、抵押权实现的方法与变价款的分配 251

第五节 特殊抵押权 253

一、共同抵押权 253

二、最高额抵押权 255

三、浮动抵押权 259

第十八章 质权 261

第一节 质权概述 261

一、质权的概念和特征 261

二、质权的种类 262

三、质权的属性 263

第二节 动产质权 263

一、动产质权的概念与特征 263

二、动产质权的取得 264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 265

四、动产质权的实现 269

五、动产质权的消灭 269

第三节 权利质权 270

一、权利质权的概念及其特征 270

二、权利质权的设定 271

三、权利质权的效力 275

四、权利质权的实现 278

第十九章 留置权 279

第一节 留置权概述 279

一、留置权的概念 279

二、留置权的特征 279

三、留置权的作用 281

第二节 留置权的成立 281

一、留置权成立的积极要件 282

二、留置权成立的消极要件 283

三、留置权的继受取得 284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 285

一、留置权的效力范围 285

二、留置权对留置权人的效力 286

三、留置权对债务人的效力 290

四、对其他担保物权的效力 292

五、留置权的实现 292

第四节 留置权的消灭 294

一、留置权消灭的概念 294

二、留置权消灭的原因 294

第五编 民法特别法中的物权制度 301

第二十章 海商法中的特别物权制度 301

第一节 船舶优先权的物权的概念和性质 301

一、船舶优先权的概念 302

二、船舶优先权的性质 302

第二节 船舶优先权的特殊法律效力 304

一、船舶优先权特殊法律效力的特点 304

二、船舶优先权效力优先于船舶抵押权 304

第二十一章 票据法中的特别物权制度 306

第一节 票据占有与票据权利 306

一、票据概述 306

二、票据权利的享有与票据占有 307

三、票据权利的行使、保全与票据占有 308

第二节 票据占有的丧失与救济 308

一、挂失止付 309

二、申请公示催告 309

三、票据诉讼 310

第二十二章 保险法中的特别物权制度 311

第一节 保险与委付 311

一、概述 311

二、海上保险损害额的计算 311

三、委付是一种特殊的物权变动方式 313

第二节 委付的成立及其效力 314

一、委付的成立 314

二、委付的效力 314

第二十三章 信托法中的特别物权制度 315

第一节 信托与信托财产 315

一、信托 315

二、信托财产 315

第二节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316

一、信托财产的非继承性 316

二、破产财团的排除 317

三、强制执行的禁止 317

四、抵消的禁止 317

五、混同的限制 318

六、信托财产有限责任的确立 318

七、分别管理的义务 318

第六编 占有 321

第二十四章 占有概论 321

第一节 占有的概念、性质与功能 321

一、占有的概念 321

二、占有的性质 325

三、占有的功能 330

第二节 占有制度的历史沿革 333

一、罗马法的占有 333

二、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占有 333

三、Savigny与Ihering占有理论的整合 334

四、我国《物权法》的占有制度 334

第三节 占有的分类 335

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335

二、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336

三、瑕疵占有与无瑕疵占有 337

四、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338

五、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 338

六、自己占有与占有辅助 339

七、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339

第二十五章 占有关系 342

第一节 占有的主体与客体 342

一、占有的主体 342

二、占有的客体 343

第二节 占有的取得与丧失 343

一、概述 343

二、占有的原始取得 344

三、占有的继受取得 346

四、占有的丧失 348

第二十六章 占有的效力 349

第一节 占有的权利推定与占有状态的推定 349

一、占有的权利推定 349

二、占有状态的推定 349

第二节 动产的善意取得 350

一、动产善意取得的概念 350

二、动产善意取得的要件是占有 350

第三节 占有人的使用收益、费用求偿权及责任 350

一、概述 350

二、我国《物权法》的规定 351

第四节 占有保护 351

一、占有保护的概念 351

二、占有保护的方法 351

主要参考文献 3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