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大  活  史学答问
大  活  史学答问

大 活 史学答问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冠三著
  • 出 版 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96
  • ISBN:9575519272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
《大 活 史学答问》目录
标签:答问 史学

卷一总论 3

第一章 历史本然与历史真实 3

提要 3

服从史证之真 6

不能全知与全不能知 7

「历史魔方」 9

缘实用兴趣而生之相对 10

可作比较之相对 12

「作为思想之历史」 13

「历史事实」与「历史实事」 14

「事实本然」与「历史事实」 15

史学致知能否客观? 17

共识与真知 20

可以客观到什么程度? 22

因研究性质异 22

因知识论准则异 25

个别的具体之真与普遍的抽象之真 27

特定断言与普遍断言 28

必然之真、或然之真与适然之真 29

言之成理的真 30

持之有故的真 30

证之得实的真 31

第二章 旧史学、新史学与科学的史学 35

提要 35

长安与罗马异文同工 39

旧中有新 39

新中有旧 40

梁启超的新史学 42

「新新史学」 44

各有其「新」 45

各有其「科学」 46

如实的「科学」 46

「历史科学」 47

「自行说话」的「科学」 48

「人的科学」 49

「科学的」史学 49

「社会—科学的史学」 50

「新的科学的史学」 51

「历史的社会科学」 52

现代与传统之异 53

诸科学观之得失 56

尽量利用社会科学 57

以史学为本 57

以史学为主 58

恰当利用 58

真正科学的历史研究 61

常变兼顾 61

集合体与个别体兼顾 62

主客表里兼顾 64

质量兼顾 65

第三章「大史学」与「活史学」 71

提要 71

不是「后设史学」 73

消极之大、积极之大 74

破门户、破宗派 75

根基深厚 76

博取广容 78

开阖伸缩自如 79

有成例无定法 81

以切实如实为依归 83

大中有活 84

法因事易 84

体随用移 85

生生不已 85

卷二 致知论 91

第四章史料与史料处理(上):中西经历殊途同归 91

提要 91

无史料学则无真史学 95

「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97

三大动力 98

明经卫道 98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100

刘氏校书 103

中国史料学鼻祖 105

长编考异 108

考异、考据与考证 111

古籍考辨 112

原实考信 115

以治史之法治经 115

万斯大门径 116

金石考古 118

中西之术不谋而合 120

傅式中西联姻 122

第五章史料与史料处理(中):证供、遗迹各有其用 127

提要 127

新史学与新史料学 130

辗转加工 132

古已有之 133

语文遗迹 134

是注经亦是证史 135

文献遗迹 136

与证供配合 138

古今所证之异同 141

由重证供而重遗迹 142

由简直推证而繁曲推证 144

演绎—归纳—演绎 146

以归纳为主 148

层进归纳 149

遗迹需要证供 151

证供需要遗迹 152

第六章 史料与史料处理(下):质料量料相需互补 157

提要 157

耗费钜大 163

计量取向之局限 165

可计量与不可计量 166

三不宜 167

见於《日知录》的古典范例 170

统计表经常说谎 171

一查身世、二查质素 171

查问卷设计 173

抽样统计难免之误差 175

查预设之理论或模式 177

查原料之取舍 178

查计量所本之指标 178

「完全」之统计不必然完全 179

传媒史料 180

报刊之偏蔽 182

四项须知 184

五层用途 185

「同源异流」比勘 186

追本穷源 187

纵横错综比较 189

影视资料 190

乱人耳目、迷人心窍 191

孤立之表象 194

时序颠倒 195

空间乖错 196

口述原料 197

传召缺席、蒙冤之证人 198

伪误偏曲之防范 200

第七章 历史重建(上):依考证成主体 207

提要 207

主为客用之学 210

三种型态 211

考证型 212

解释型 214

为何?因何? 216

无欲以观其妙 216

分析型 217

析事以验理 218

考证与考证史学 220

论证四式 223

类比 223

归纳 224

演绎 227

比较论证 230

比较方法与比较史学 231

比较观点 233

最佳解释论证 234

第八章 历史重建(中):按解释布格局 241

提要 241

四大类别 245

历史性格的解释 247

发生性格的解释 247

历史性格的因果解释 248

归总解释 250

定性解释 251

古典的显性因果解释 252

古典的隐性结构解释 253

近代的因果与非因果解释 254

理性解释 256

科学的因果解释 258

涵盖规律解释之先天缺陷 260

类似规律陈述 261

范常陈述 262

史事的独特性 264

史事的复杂性与适然性 265

融通解释 267

因实际制宜 269

仍须诉诸发生解释 271

既是历史的又是科学的 272

忌一、忌唯、忌理论挂帅 273

第九章 历史重建(下):以分析开先路 281

提要 281

结构解析之蔽 288

系统解析之短 289

多元史络分析之长 290

内外主客史络 291

多元分析 293

「历史的」分析 294

行为分析 296

得失关键 298

语言(文)分析 302

文本(献)分析 305

内容分析 306

历史语意分析 308

发展(生)分析 309

抽样(典型)分析 310

实在系统与模拟系统 312

系统分析 312

机械观与有机观 316

结构与功能之共变 318

结构解释与结构分析 319

「深层结构」之解与析 322

卷三 致用论 329

第十章 史著撰述(上):燮理「三要」 329

提要 329

知故藏往与述往思来 331

本然秩序、建构秩序与再现秩序 332

圆透之识与圆融之象 333

今为古用与古为今用 333

文胜质则史 334

撰史如绘画 336

因旨而异、因世而移 337

核心课题 338

事实判断、价值判断 340

事居先、意次之、文又次之 343

厚实叙述 348

计量表述 349

以圆贴之笔成圆通之作 353

第十一章 史著撰述(下):协和「四义」 357

提要 357

有徵如实 360

文约事丰 363

省体、省句、省字 363

炼事、炼句、炼辞 364

文士工夫与史家能事 366

事在句外、意在言外 368

详略相称 370

以事为本 371

以意为主 375

意赅旨明 377

始末圆备 379

谋篇定位 381

搜闲传神 382

寓评解於叙事 383

第十二章 论史用(上):史无定用 387

提要 387

因人而改 389

因世而易 390

戒恶劝善 392

奖成懼败 393

稽兴坏成败之理 394

神交万古 397

人文教养基础 398

提供价值取舍样版 401

袪除当代心魔 403

历史智慧 404

历史思维 406

因体而移 407

第十三章 论史用(下):史有恒用 415

提要 415

书之则与天地并久 420

史存周存、史亡周亡 422

扩充经验、增广选择 424

储藏文化精神、传播价值信息 425

说明现状 427

鉴戒未来 436

虽可知来但不必知来 437

法成固难、戒败亦不易 442

未来可预测而又不可预测 444

可测中有不可测、不可测中有可测 448

教人聪明、移人心性 452

后记 4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