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教材  供文科选用
政治经济学教材  供文科选用

政治经济学教材 供文科选用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国书,吴运生,王曼云等编写;湖南十所院校部分教师联合编写组
  • 出 版 社:湖南财经学院函授部
  • 出版年份:1985
  • ISBN:
  • 页数:43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快递实务下一篇:小明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教材 供文科选用》目录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第一节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

三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6

第二节 揭示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9

一 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9

二 揭示并自觉运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11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14

一 政治经济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14

二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6

三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8

第二章 商品和剩余价值 21

第一节 商品 21

一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1

二 商品产生的两个经济条件 24

三 商品的价值量 26

第二节 货币和价值规律 27

一 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 27

二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28

三 价值规律 29

第三节 资本和剩余价值 32

一 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32

二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34

三 资本的本质 36

四 剩余价值规律 38

第四节 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变化 39

一 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形式 39

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其实现形式 41

三 批判“机器人创造剩余价值”的错误观点 43

第三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46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46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46

二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48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50

一 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速度 50

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51

三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 53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54

一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54

二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55

三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58

四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62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 65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65

一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65

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66

三 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 68

四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革命意义 72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73

一 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独立部分 73

二 商业利润 75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77

一 借贷资本的形成 77

二 借贷利息的来源 78

三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79

第四节 地租 80

一 级差地租 81

二 绝对地租 82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危机 85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85

一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85

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88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93

一 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93

二 相对人口过剩 95

三 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97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98

一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98

二 无产阶级贫困化 99

第四节 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02

一 资本主义血腥的发家史 103

二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105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2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12

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12

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113

三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的特点 114

第二节 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 117

一 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地位 117

二 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 11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123

一 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形成 123

二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124

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127

四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128

第四节 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的作用 129

第七章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35

第一节 生产集中和垄断 135

一 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形成 135

二 垄断组织和垄断利润 140

三 垄断和竞争 143

四 战后生产集中和垄断的趋势 145

第二节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147

一 银行垄断和银行的新作用 147

二 金融寡头的统治 148

第三节 资本输出 150

一 列宁关于资本输出的基本原理 150

二 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 152

第四节 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 154

一 列宁关于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的基本原理 154

二 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新形式 156

第五节 帝国主义国家从领土上分割世界 158

一 经济上的分割必然导致领土上的分割 158

二 战后的新殖民主义 159

第八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 161

第一节 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特征 161

一 战后帝国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 161

二 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65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69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9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171

三 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173

第三节 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175

一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175

二 战后两个体系发展的总趋势 177

三 社会主义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的经济联系 179

四 社会主义最终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18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 184

第一节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设想和社会主义实践 184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84

二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特征的设想 185

三 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 187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89

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189

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1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 197

一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97

二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9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 202

一 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02

二 社会主义个体经济 203

三 社会主义的其他经济形式 206

第十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2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物质利益关系 209

一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 209

二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 211

三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 2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216

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 216

二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 21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21

一 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221

二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23

三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 226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230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发展 230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和特点 233

三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2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性 239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计划发展的必然性 239

二 计划性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 241

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形式 2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 246

一 社会主义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点 246

二 生产商品的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 248

三 社会主义货币的特点 250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和竞争 2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 253

一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形成的经济条件 253

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构成和作用 256

三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 258

四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供求规律 26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业 262

一 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作用 262

二 社会主义商业的形式 265

三 社会主义商业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 2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竞争 268

一 社会主义竞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68

二 社会主义竞争的特点 270

三 社会主义竞争的作用 272

第四节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73

一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73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275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价格 27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和盈利 2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 283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 283

二 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285

三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2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 290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290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 2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盈利 296

一 企业资金的形成和本质 296

二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297

三 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和盈利 301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 3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 307

一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必要性 307

二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309

三 社会主义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3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 314

一 时间节约和企业经济效益 314

二 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志 3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319

一 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客观必然性 319

二 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和经济核算的组织工作 302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和消费 3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325

一 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325

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增长 327

三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329

四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 3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 335

一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35

二 按劳分配的内容和作用 338

三 社会主义的劳动报酬形式 341

四 鼓励劳动者勤劳致富 3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消费 346

一 生产和消费的一般关系 346

二 社会主义消费对社会主义生产的作用 347

三 重视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348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51

第一节 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351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性质和模式 351

二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 359

一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359

二 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361

三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3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364

一 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基本职能之一 364

二 正确发挥国家的经济职能 365

三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根本区别 367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结构 37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371

一 经济结构的含义与分类 371

二 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 373

三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3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农业结构 377

一 农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77

二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 379

三 逐步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 3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结构 383

一 工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83

二 我国工业结构的现状 384

三 逐步建立合理的工业经济结构 38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 388

一 第三(次)产业及其分类 388

二 第三(次)产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90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 3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机制的客观性 395

一 经济调节机制的内涵 395

二 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机制的基本内容 397

第二节 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398

一 计划体制建立的客观依据 398

二 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点 400

第三节 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401

一 经济杠杆及其作用 401

二 价格体系及其调节作用 403

三 充分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 407

四 充分发挥信贷的杠杆作用 409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 413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413

一 世界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413

二 自力更生与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4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对外贸易 417

一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征 417

二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19

第三节 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 421

一 引进先进技术 421

二 利用外国资金 424

第四节 我国的经济特区 426

一 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 426

二 经济特区的作用 428

结束语 4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