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法治评论道与技
法治评论道与技

法治评论道与技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松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209086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法治评论”这一特殊文体为对象,系统地探讨了其中“道”的哲理与“技”的经验。全书将法治评论的基本理论、当代中国法治评论的产生及演变、法治评论的三维属性、理论品格、地位和作用、实践要领等内容,以生动活泼的笔触向读者展示出来;以法治评论的视角理解和评价生活实践、人的行为和社会现像等,传播了法治理念,彰显了法治精神。其出版对于法学和新闻学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评论道与技》目录
标签:法治 评论

绪论 1

一、问题缘起:经久不退的评论热 1

二、冷思考:评论热的背后 2

三、重拾信心:法治评论的社会担当 4

第一章 法治评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 8

第一节 关于新闻评论“是什么”的传统认识 8

第二节 新闻评论“应该是什么” 12

一、关于新闻评论的外延分析 12

二、用信息论来界定新闻评论的本质是否科学 13

三、新闻评论的内涵辨析 15

第三节 描述法治评论应当弄清的基础问题 17

一、法治评论作为新闻评论的定义规则 17

二、到底是法治评论还是法制评论 19

三、法治评论“是什么” 27

第二章 当代中国法治评论的产生背景与演变历程 30

第一节 古代政论:寻觅法制的碎片 30

一、中国新闻评论的起源与产生背景 30

二、中国法制评论的雏形 32

三、中国报刊言论的发轫 33

第二节 近现代评论:穿梭法制的背影 34

一、以政论为主(1874—1893):散见法制的星光 35

二、向评论转型(1894—1914):渗透法制思想 36

三、向新闻靠拢(1915—1949):传播法制精神 40

四、向导师学习:无产阶级评论的法制启蒙 44

第三节 新中国前30年:法制评论的新兴与波折 45

一、稳步发展期(1949—1956):敞开言路 46

二、曲折发展期(1957—1965):随政治风浪不断调整 48

三、历史倒退期(1966—1976):“四无评论”谈何法制 50

第四节 改革开放始:法治评论找到新坐标 50

一、元气恢复期(1977—1991):一个学科的确立 50

二、专业成长期(1992—1998):一个字的变革 55

三、法治时评勃兴期(1999—):面向新时代 58

第五节 欧美报刊新闻评论史 64

第三章 法治评论的三维属性 68

第一节 法治评论的理论属性 68

一、从评价的特征看评论的生命 68

二、从评价的形式看评论的生成 70

三、从法律评价的分野看评论的效能 71

四、从认识的层次看评论的思维 74

第二节 法治评论的新闻属性 76

一、作为意见传播工具的法治评论 76

二、作为“判断”表达形式的法治评论 77

第三节 法治评论的传媒属性 79

一、从舆论表达形式看法治评论的穿透力 79

二、从舆论传播效果看法治评论的生命力 81

第四章 法治评论的理论品格 84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内在禀赋 84

一、关于新闻评论特性的传统认知 84

二、关于新闻评论两种特殊品格的思考 85

第二节 法治评论的五种理论品格 89

一、新闻品格:争抢时效,以最新鲜的事件要素来写作 90

二、法治品格:言说法理,使评论具有时代的高度 95

三、人文品格:通达人情,使评论具有阳光的温度 102

四、理性品格:适度谦抑,使评论具有严谨的力度 105

五、媒介品格:公共关怀,使评论具有广泛公众性 109

第三节 法治评论与关联体裁 111

一、法治评论与法治报道 111

二、法治评论与法学随笔 115

三、法治评论与法学理论文章 115

第四节 法治评论的基本形态 116

一、社论(台论) 119

二、评论员文章 119

三、时评 120

四、短评 121

五、谈话式评论 122

六、编者按和编后 123

七、新闻述评 123

八、专栏评论 124

九、网络评论与微博评论 124

第五章 法治评论的地位与作用 128

第一节 法治评论的新闻价值与地位 128

一、关于评论作用的基本认识 129

二、法治评论的“首席文字”地位 130

三、体现新闻实力的“风向标” 131

四、传递法治正能量的表达力 132

第二节 法治评论的文化服务功能 135

一、不同文化模式中的法治养分 135

二、和谐文化建构中的法治导向 140

三、先进文化离不开法治规范评价的牵引 143

第三节 法治评论的专业判断功能 145

一、依法释疑,解析舆论热点 145

二、法眼观潮,抒写社会正义 150

三、情法交融,疏导公众情绪 159

第四节 法治评论的舆论引导功能 162

第六章 法治评论的实践要领 167

第一节 法治评论的选题 167

一、“选事”、“选问题”与“选日子” 167

二、选题的价值取向 170

三、选题的灵感与捕捉 172

第二节 法治评论的论证 175

一、论点:合法合适有新意 176

二、论据:相关性可信性确定性一个都不能少 183

三、论证: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逻辑连接 186

第三节 法治评论的表达 193

一、结构表达 193

二、语言表达 200

三、标题表达 212

第四节 写作法治评论应当注意的问题 223

一、以叙代论 224

二、以例代论或以引代论 224

三、以喻代论 225

四、推理偏差 225

五、诛心之论 227

结语 229

附录:法治评论作品小辑 231

法治纵横 232

罪错应负责任 人格不容侮辱 232

原谅公民说错 不许官员说谎 234

鉴往知今,法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236

发展无止境 法治无终点 238

法治给力语境下的法律谦抑 240

反思李庄案:新闻人要节制,法律人更要克制 242

假如本科无“法学” 中国法治谁建设 244

表达入法:网络左右逢源 新闻望眼欲穿? 246

时事热点 249

别让碾轧“意外”践踏了生命尊严 249

你撑“安全伞” 我就脱“马甲” 251

“论坛举报”制度化的价值 253

防治网络谣言:法律的张力与效度 255

避免错案该从哪突破 257

醉驾入刑要杜绝“模糊上路” 259

政府采购:“善之花”不能结出“恶之果” 261

消除“被精神病”的恐惧 263

让红头文件在法治轨道运行 265

路桥收费岂可任意“创新” 267

从“打黑反遭抹黑”看司法信息的对称 269

血的教训如何不再重演? 271

选择性执法,挨了司法两记耳光 273

考察法治指数,别漏了“小姐安全系数” 275

司法鉴定:成为“证据之王” 尚需假以时日 277

挺着肚子去作案 法律无奈孕妇何? 279

微言小义 281

只求他日暗点头 281

坚持底线思维与法治思维相统一 282

面对上访的思维向度 283

遵守时间不跑题 议事也要讲规则 284

文风出问题多是思维有障碍 285

转变会风,从少讲官话开始 286

语能通俗方传远 专业表述难监督 288

即便批评错误也别给他压力 289

善待批评报道 政法机关不能知易行难 290

检察三维 292

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必须公正高效权威 292

30年辉煌检察史告诉我们什么 294

法律保障越有力,公权监督越有效 296

检调对接:办案思路的重大转变 298

平和执法:不可或缺的职业操守 300

人少案多,为什么更要重视理论研究 302

检察官屡遭毒手背后的监督之痛 304

法律监督难,依靠人大就不难 306

咬字说法 308

又一个“逗号绊脚石”:搬还是不搬 308

27年无违法违纪?谁信呐! 311

刑事法律:保护人民还是保护公民 313

言说法理 315

“有事实依据”不等于“有客观事实”——从事实与意见的区分谈公正评论 315

参考文献 324

后记一 关于文本研究 333

后记二 致谢与感恩 3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