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德兴主编;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901184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全面调整和修改,主要是依据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精神,在教材中贯穿和实现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及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目录

导论: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2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2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

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5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 9

第二节 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12

一、哲学的起源与演变 12

二、西方哲学的现代发展 16

三、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意义 20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 2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今时代 2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3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 39

四、学会哲学思考,提高思想素质 45

第一章 实践与世界的本质 52

第一节 科学的实践观 52

一、旧哲学视野中的实践概念 52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53

三、科学实践观的哲学世界观意义 57

第二节 人对世界本质的实践把握 60

一、实践与科学物质观 60

二、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65

三、实践基础上的物质统一性 68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72

一、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72

二、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78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83

第二章 世界的辩证发展 90

第一节 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90

一、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90

二、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系统性 93

三、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96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99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9

二、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101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05

四、矛盾发展的形式、方向与道路 108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113

一、原因和结果 113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15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117

四、内容和形式 119

五、现象和本质 120

第三章 实践和认识 122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与本质 122

一、认识的发生 122

二、认识的本质 127

三、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当代价值 132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136

一、由实践到认识的发展 136

二、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42

三、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144

第三节 辩证的思维方法 147

一、归纳与演绎 147

二、分析与综合 148

三、抽象与具体 149

四、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150

第四章 真理和价值 154

第一节 真理及其发展 154

一、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思维中的正确反映 155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60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63

第二节 价值世界及其意义 169

一、价值是客观世界对于主体的意义或效用关系 170

二、价值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74

三、价值评价 177

四、价值选择和实现 183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189

一、真理与价值是相互依存的两种主客体关系 189

二、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的崇高理想 193

三、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冲突与选择 197

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203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03

一、两种历史观 203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06

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是一个整体 210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211

一、自然与社会 211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215

三、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217

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9

第三节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223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23

二、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29

第六章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234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234

一、生产力的内涵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35

二、生产关系的构成、类型与特点 240

三、生产关系与社会阶级结构 243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245

一、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246

二、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247

三、国体和政体 249

第三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 251

一、社会意识及其构成 252

二、人类社会的精神生产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254

三、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59

第四节 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62

一、文明是包含多个层次的整体 262

二、文明诸层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 267

三、社会进步是全面的事业 272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276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 276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76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285

三、社会发展实现形式与制度创新 290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296

一、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 296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98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01

第三节 社会形态的演变 303

一、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303

二、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306

三、社会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08

第四节 历史进步的评价 309

一、历史的意义 309

二、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 313

三、社会进步的代价 316

第八章 人类的自由与解放 319

第一节 人的本质与价值 319

一、人的本质 319

二、人的价值 323

第二节 个人与社会 325

一、个人与社会的内在联系 325

二、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329

三、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331

第三节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理想 333

一、实践与自由的本质 333

二、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历史形态 338

三、人类解放与自由的实现 341

后记 3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