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云南特点研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云南特点研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云南特点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维贵主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22011269
  • 页数:5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总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民族问题6个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云南特点研究》目录

序 1

第一篇 总论 2

一、云南地理、自然、社会的基本特点 2

(一)地处边疆 2

(二)高原山区 11

(三)民族众多 19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30

(一)4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3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7

(三)云南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性、长期性 44

三、云南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刍议 49

(一)要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 50

(二)坚持实事求是 53

(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56

(四)坚持改革开放 61

(五)时刻不能放松精神文明建设 64

(六)认真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加强民族团结 66

第二篇 云南经济建设 76

第一章 云南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76

第一节 解放前的云南经济简述 76

一、古代的云南经济 76

二、近代的云南经济 77

第二节 解放后云南经济的发展 78

一、1949年的云南经济状况 78

二、建国以来云南经济的发展变化 79

第三节 云南经济建设经验的几点思考 87

一、从云南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87

二、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商品经济 88

三、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经济 89

四、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90

五、坚持对内对外经济开放 91

第二章 云南经济现状及问题 92

第一节 总量分析 92

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92

二、资源开发利用和生产水平比较 94

三、云南总量供求平衡的状况 95

第二节 结构分析 96

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现状 97

二、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01

第三节 布局分析 104

一、农业生产布局现状 104

二、工业生产布局现状 105

三、交通运输布局现状 106

四、云南生产力布局的主要问题 107

第三章 开创云南经济新局面的对策研究 110

第一节 发展云南经济意义和云南经济特点分析 110

一、发展云南经济的重要意义 110

二、云南经济的主要特点 111

第二节 发展云南经济的阶段性思考 113

一、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条件的分析 114

二、云南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117

第三节 云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针研究 122

一、主要经济方针的确定 123

二、对主要经济方针的认识 123

第四节 云南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128

一、从亚宏观角度处理好几个关系 129

二、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使农、轻、重协调发展 132

三、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35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更合理的产业结构 141

五、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145

六、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区域经济的合力作用 148

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与保障 152

第三篇 云南民主政治建设 155

第一章 云南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 155

第一节 解放前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况及其特点 155

一、云南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占居统治地位 155

二、解放前云南的政治制度的多元性 156

三、多元性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159

第二节 41年来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159

一、曲折的历程 160

二、巨大的成就 161

三、存在的问题 163

第三节 云南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和经验教训 164

一、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多民族的特点出发,是搞好云南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164

二、云南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165

三、努力克服封建主义思想和小生产观念的影响,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条件 166

四、发扬云南统战工作传统是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条件 167

五、充分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68

第四节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70

第二章 加强人民政权的建设 172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性 172

一、我国为什么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2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优势 173

第二节 云南人民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特点 175

一、云南人民政权建设的历史概述 175

二、云南人民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及特点 177

第三节 云南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对策研究 183

一、云南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 183

二、加强云南政权建设的建议 184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2

一、云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就 192

二、云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经验 194

三、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措施 195

第三章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9

第二节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首要前提 202

第三节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和监督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205

一、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 205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协商制度 208

三、积极支持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 209

第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11

第一节 云南社会主义民主在现阶段的基本特点 211

第二节 云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213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服从于保持社会稳定、边疆安定的原则 213

二、对待各民族中存在的原始民主习俗要坚持批判地继承的原则 214

三、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坚持伴随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原则 215

四、遵循慎重稳进、分类指导、分类推行、分步到位,分层次进行的原则 216

第三节 加强云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216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6

二、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7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218

四、逐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监督体系 219

第五章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22

第一节 云南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 222

一、云南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222

二、云南法制建设的主要经验 224

三、云南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26

第二节 云南法制建设的特点 227

一、云南法制建设碰到的特殊困难 227

二、云南法制建设的特点 228

第三节 加强云南法制建设的若干思考 230

一、云南法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 230

二、云南法制建设的根本性措施 232

第四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39

第一章 云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述 239

第一节 云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241

一、历史的起点 241

二、建国41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概略回顾 243

第二节 云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 247

一、总体水平的落后性和不平衡性 248

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和多民族特色 249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和民族地区超越常规的发展 250

四、封闭落后与改革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矛盾冲突的必然性 251

五、现代化传递网络的不完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制约性 252

第三节 云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对策的建议 253

一、从云南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 253

二、提高认识、确立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54

三、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培养“四有”新人 255

四、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赋予民族文化以现代化精神 256

五、努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256

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协调发展 257

七、着眼于文明扩散传递网络的建设和完善 257

八、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58

第二章 思想道德建设 261

第一节 云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的回顾 261

一、实践的回顾 261

二、曲折道路中的深切体会 265

第二节 云南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和现状分析 270

一、云南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强化精神因素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270

二、云南民族众多,必须结合各民族特点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271

三、云南地处边疆,要充分注意思想道德建设的复杂性 272

四、云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中重视革命传统的教育 273

第三节 云南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研究 276

一、加强党的领导,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 277

二、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教育和团结全省各族人民 278

三、树立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 280

四、普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 281

五、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理论政策的教育,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282

六、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283

七、进一步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建好“大环境” 283

第三章 教育事业建设 285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285

一、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云南教育事业 286

二、国家全面建设的十年的云南教育事业 286

三、文化大革命中云南教育事业受到摧残 287

四、云南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8~1990年) 288

第二节 教育的现状、问题及特点 288

一、现状和问题 288

二、云南教育的特点 293

第三节 云南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296

一、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96

二、教育的战略选择和对策的建议 301

第四章 科学技术事业建设 309

第一节 云南科技发展41年 309

一、云南科技发展的历史、起点和成就 309

二、云南科技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312

第二节 云南41年科技实践的启示 316

一、正确认识云南省情,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316

二、从云南实际出发,立足于资源开发与技术开发相结合 317

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成联盟,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20

第三节 云南省科技发展的建议 322

一、以“科技兴农”为开端,走“科技兴滇”之路 322

二、立足于以技术开发促进资源开发,确定科技发展和普及的主攻方向 323

三、提高认识,加强研究,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的作用 324

四、云南科技界为实现“科技兴滇”的战略选择 325

五、云南省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实现“科技兴农”与“科技兴滇”的主要目标及措施的建议 327

第五章 文化事业建设 331

第一节 云南文化艺术的历史特征 331

一、各民族文化多种多样,源远流长 331

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多层次性 334

三、偏僻山区文化的封闭性 336

四、边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337

第二节 云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338

一、曲折发展的历程 338

二、主要经验 341

第三节 云南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 348

一、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走民族化的道路 349

二、提高认识,加强文化工作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351

三、进一步搞好文化事业的改革开放,加强基本设施的建设 352

四、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353

第五篇 党的建设 355

第一章 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的革命历程 355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的光荣历史 355

第二节 卓越的贡献 358

第三节 宝贵的经验 362

一、坚决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在斗争中发展和壮大党组织 362

二、密切联系群众,扎根于人民之中 363

三、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64

四、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365

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365

六、革命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366

第二章 建国后40多年云南地方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367

第一节 基本情况 367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0—1956年5月) 368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1966年) 369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371

四、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372

第二节 主要经验教训 373

一、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联 373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374

三、正确的组织路线是党的建设的组织保证 374

四、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375

五、正确认识和开展党内斗争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375

第三节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376

第三章 云南党的建设的现状 377

第一节 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基本状况 377

一、党组织的设置和分布 377

二、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378

第二节 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380

一、党组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380

二、党员队伍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383

第三节 党的建设的基本工作及特点 387

一、思想建设方面 387

二、组织建设方面 389

三、作风建设方面 391

四、制度建设方面 392

第四节 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 394

一、我省经济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使得党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394

二、我省农村党员多,受小生产、自然经济的影响,思想不够解放,偏于保守 395

三、一部分党员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比较突出 395

四、党的建设涉及民族问题并遇到复杂的情况 396

第四章 在新形势下加强云南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397

第一节 云南的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97

一、加强党的建设目的是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397

二、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 398

第二节 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02

一、切实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403

二、要重视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407

三、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409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12

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415

第三节 党的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417

一、各级党委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 417

二、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自身建设 418

三、搞好以基层党校为主体的阵地建设 419

四、充分运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党员教育 420

第六篇 云南民族问题 421

第一章 云南民族问题的形成因素及其特征 421

第一节 复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立体农业经济 422

一、立体地貌形成不同民族的立体分布 422

二、立体气候形成不同民族的立体农业生产 423

第二节 生产力水平悬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424

一、新中国建立以前,各民族存在多种社会经济形态 424

二、各民族的立体经济形态 428

第三节 历史上云南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对外关系问题交织在一起,往往影响全国的大局 429

一、历史上的民族问题 429

二、宗教问题 431

三、对外关系问题 432

第四节 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多元的传统文化 433

第五节 几点认识 434

第二章 认真总结41年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化对云南民族问题的认识 436

第一节 云南民族工作在41年曲折前进中取得的重要成就 436

一、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主要形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并逐步趋于健全 436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436

三、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438

四、民族教育事业和文化卫生建设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439

五、各族人民生活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439

第二节 40多年来民族工作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 440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力和改变所有制的关系 441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 443

三、加强民族地区科技文化教育工作,坚持智力开发和经济开发相结合,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发展教育的关系 444

四、坚决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充分保障各民族行使自治权利,正确处理区域自治中党的领导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关系 44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云南民族问题 447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差距拉大问题 449

二、民族自治地方实现“真正的自治问题” 450

三、在改革开放中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451

四、民族地区宗教问题 452

五、民族自我意识增强问题 453

第三章 正确解决云南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思考 455

第一节 进一步明确解决云南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任务 455

一、高度重视云南民族问题的特殊重要地位及其长期性、复杂性 455

二、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努力探索发展经济和教育的新路子 458

三、从实际出发,办好民族教育,提高各族人民文化技术素质 459

四、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战略高度大力培养民族干部 459

五、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460

第二节 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加快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460

一、加快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461

二、坚决实行对内和对外双向开放,扩大横向经济联系,发展边境贸易,开拓东南亚市场 465

三、认真研究探索发展民族地区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有效途径 466

四、坚持民族工作与扶贫相结合,扶贫与经济开发结合,对贫困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469

五、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分别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民族特点,推进深化改革 470

第三节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人口素质 471

一、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472

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75

三、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 477

四、采取倾斜政策,扶持特困地区和特别落后的民族发展民族教育 479

五、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481

第四节 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调适 482

一、现代化引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 483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双重矛盾 485

三、调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有效途径 488

第五节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93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 493

二、认真贯彻自治法,充实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是民族地区实现政治改革的第一步 493

三、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499

四、加强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 502

后记 5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