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文华,贾兆宝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8107309
  • 页数:1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中国汶川地震为背景,阐述了灾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了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灾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援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全书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等三部分。适合灾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学习参考。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 3

第一章 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概述 3

第一节 地震与心理危机 3

一、地震严重损害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 3

二、心理危机 4

三、心理危机的预后 4

第二节 地震后心理危机的表现 4

一、心理危机表现 4

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危机表现 5

三、不同时间阶段的心理危机表现 6

第三节 地震后心理危机的发生机制 7

一、心理应对和防御机制 7

二、内稳态失衡机制 8

三、神经内分泌变化机制 9

第二章 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 10

第一节 震后心理危机的主要类型 10

一、急性应激反应 10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10

三、抑郁 11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11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11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12

三、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人群 13

第三节 抑郁 14

一、抑郁的临床表现 14

二、抑郁的诊断标准 15

第三章 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16

第一节 心理危机的评估 16

一、心理危机评估的含义 16

二、心理危机评估的内容 16

三、心理危机评估常用工具 17

第二节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 18

一、心理卫生三级预防 18

二、个体、群体与社会心理干预 19

三、紧急、早期和长期心理干预 19

第三节 心理危机干预模型 20

一、个体和集体创伤修复模型 20

二、心理-社会-文化模型 21

三、平衡、认知和心理转换模型 22

第四章 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实践 23

第一节 地震后紧急心理危机干预 23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内容 23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策略 24

第二节 地震后早期心理危机干预 24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内容 24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策略 25

第三节 地震后长期心理危机干预 25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内容 25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策略 26

第四节 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与管理现状 27

第二篇 实证篇 31

第五章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研究概述 31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31

一、研究背景 31

二、研究意义 32

三、研究内容 3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33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3

二、大胆尝试:以社区为基础的随访研究 35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策略 36

一、样本量和抽样策略 36

二、现场调查方法 37

三、关键技术和路线 39

第六章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随访研究 41

第一节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和地震创伤经历 41

一、应答和随访情况 41

二、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地震创伤经历 41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严重程度研究 42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程度描述 42

二、抑郁严重程度描述 43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分析 46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 48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患病情况研究 49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描述 49

二、抑郁患病率描述 50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51

第七章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随访研究 53

第一节 生命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 53

一、生命质量描述 53

二、生命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55

第二节 生命质量与心理危机关系研究 57

一、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57

二、生命质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患病情况关系分析 59

第八章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支持及心理卫生服务研究 60

第一节 社会支持与心理危机关系研究 60

一、社会支持状况描述 60

二、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关系分析 60

第二节 心理卫生服务利用与心理危机关系研究 61

一、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描述 61

二、心理卫生服务利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患病情况关系分析 61

第三节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访谈 62

一、访谈背景 62

二、社区工作者访谈 63

三、教育工作者访谈 64

四、公共卫生专家访谈 65

第三篇 对策篇 69

第九章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状况及高危人群界定 69

第一节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状况 69

一、心理危机实况评估 69

二、长期心理危机预测 70

第二节 地震创伤经历与心理危机高危人群 71

一、直接暴露人群 71

二、间接暴露人群 71

第三节 一般人口学特征与心理危机高危人群 72

一、汶川县和茂县 72

二、男性和女性 72

三、汉族和少数民族 73

第十章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供给策略讨论 74

第一节 灾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现状 74

一、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率低 74

二、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缺乏连续性 74

三、心理卫生服务利用呈现地区失衡 74

第二节 灾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低利用率原因分析 75

一、心理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可及性差 75

二、心理卫生服务需求隐蔽——主动性差 75

三、心理卫生服务质量不均——可信性差 76

第三节 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卫生服务 77

一、系统规划,夯实长期心理卫生服务提供机制 77

二、科学施救,培育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队伍 78

三、紧密组织,建立长期心理卫生档案随访制度 79

第十一章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讨论 80

第一节 心理层面 80

第二节 社会层面 81

第三节 文化层面 82

第四节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干预策略小结 82

参考文献 84

附录1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随访调查问卷 90

附录2 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生命质量研究综述 96

附录3 Traumatic Experiences and 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 among Child Survivors of the 2008 Sichuan Earthquake:A Community-based Follow-up Study 102

附录4 Longitudinal Study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ld and Adolescent Survivors of the 2008 Sichuan Earthquake 1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