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支持的“过程”  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支持的“过程”  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支持的“过程” 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碧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1859396
  • 页数:451 页
图书介绍:本著作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对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解构和重构的内在规律,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相关理论,探讨社区矫正假释犯在回归社会以后社会支持网络的“解构”和“重构”的基本逻辑过程,期望发现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的特质和分层、社会支持网络“解构”和“重构”的行动过程以及行动要素。
《支持的“过程” 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

一、假释犯:生活世界中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特殊的“社会群体” 3

二、转型社会生活的快速变迁对假释犯的冲击和影响 6

三、“风险社会”的预警机制:社会支持网络对假释犯的积极意义 9

第二节 问题提出 12

第三节 研究意义 16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评述 20

第一节 社会网分析的滥觞 21

第二节 国外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 23

一、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基本概念 24

二、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 26

第三节 国内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 30

一、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支持网络整体变迁的研究 30

二、对城市居民、乡村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31

三、对老年人、妇女、青年人、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32

四、对在校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35

五、对教师、护士、农民工、下岗就业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36

六、对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与社会工作关系的研究 38

第四节 国内外社区矫正中罪犯处遇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39

一、有关社区矫正福利性和惩罚性关系的研究 41

二、有关社区矫正对象权利保障的研究 42

三、有关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过程的研究 42

四、有关社会支持网络对于社区矫正的价值意义的研究 44

五、有关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实证研究 45

第五节 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的简评 48

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52

第一节 核心概念 52

一、社区矫正 52

二、假释、假释犯 55

三、社会网、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网络 57

(一)社会网 57

(二)社会支持 58

(三)社会支持网络 59

第二节 研究地点、对象的选择和确定 60

一、研究地点的选择 60

(一)被调查街镇的基本情况 61

(二)被调查街镇社区矫正的开展情况 63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65

第三节 理论分析框架及展开 69

一、理论溯源 70

二、分析策略 72

三、理论补充 78

第四节 研究的逻辑进路 81

第五节 研究方法的确立和运用 83

第四章 支持的网络“结构”:假释犯对象生命历程中的社会支持及其形式 88

第一节“结构”的隐喻 89

第二节 假释犯对象“生命历程”中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 94

一、“入监前”的社会支持 96

二、“入监后”至“假释前”的社会支持 103

三、“假释后”至“解矫前”的社会支持 109

四、“解矫后”的社会支持 117

第三节 假释犯对象“生命历程”中社会支持的主要形式 122

一、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形式 123

(一)配偶支持 123

(二)代际支持 131

(三)亲属支持 137

(四)朋友支持 143

(五)邻里支持 152

二、正式的社会支持形式 154

(一)单位支持 154

(二)社区支持 158

(三)公、检、法、司机构支持 162

(四)NGO支持 166

(五)专业的咨询机构支持 17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72

第五章 支持的“行动”过程: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解构”和“重构” 174

第一节“行动”的内涵 176

一、“行动”研究 176

二、我们的观点 180

第二节 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策略 183

一、“自我涵括型”的社会支持策略 185

(一)“自我涵括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典型案例 185

(二)“自我涵括型”社会支持策略的特点 189

(三)“自我涵括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局限性 192

二、“核心网络型”的社会支持策略 195

(一)“核心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典型案例 195

(二)“核心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特点 198

(三)“核心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局限性 201

三、“扩大网络型”的社会支持策略 202

(一)“扩大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典型案例 203

(二)“扩大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特点 206

(三)“扩大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局限性 210

第三节 假释犯对象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支持网络的维持与再生产 212

一、假释犯对象社会交往能力的“分层” 213

(一)社会交往能力的分层“标准” 213

(二)假释犯对象社会交往能力的“分层表现” 215

二、假释犯对象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支持网络的维持与再生产 245

(一)典型个案 245

(二)简要评析 250

第四节 支持行动的“运作”:假释犯对象对社会支持网络变迁的类别化处理 253

一、对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别化处理 255

二、对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别化处理 261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68

第六章 支持的网络“嵌入”:文化制度背景对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影响 270

第一节 嵌入性与弱嵌入性理论 271

第二节 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文化传承 275

一、伦理本位: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交往的本质 276

二、伦理场域: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行动依托 278

三、简要评述 286

第三节 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制度情境 287

一、户籍制度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288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 288

(二)目前户籍管理制度中有关假释犯对象的一些规定 290

(三)户籍制度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291

二、就业制度的变革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293

(一)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 293

(二)目前有关假释犯对象就业问题的一些规定 294

(三)就业制度变革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295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297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297

(二)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中有关假释犯对象的一些规定 298

(三)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299

四、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301

(一)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301

(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对假释犯对象的有关规定 303

(三)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社区矫正试点)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30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06

第七章“另类”考察: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社会排斥问题 308

第一节 社会排斥的范畴 309

第二节 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各类社会排斥的运作过程 313

一、社会保障体制的排斥运作过程 315

(一)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排斥 316

(二)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排斥 326

(三)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排斥 331

二、劳动力市场的排斥运作过程 333

(一)体制内劳动力市场排斥 335

(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排斥 339

三、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运作过程 344

(一)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 346

(二)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 350

第三节 社会排斥和自我排斥: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另类融合 352

一、相对自我排斥的个案分析 354

(一)典型个案 354

(二)分析 356

二、绝对自我排斥的个案分析 356

(一)典型个案 356

(二)分析 359

三、简要评述 36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61

第八章 结论、讨论与建议 362

第一节 研究结论 362

一、研究结果 363

二、研究局限 368

三、特别关注的问题 370

(一)社会支持的“过程性” 370

(二)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理论延展 372

第二节 进一步讨论:社区矫正的“福利性”和“惩罚性” 374

第三节 对策和进路:构建“多层互补”的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383

一、法律政策层面的支持 385

(一)健全和完善假释制度 385

(二)明确假释犯对象的权利保障机制 389

二、社区、社会组织层面的支持 392

(一)稳固和强化社区功能 392

(二)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和机制建设 394

(三)探索建立社区矫正的三支队伍 396

三、假释犯对象个体层面的支持 398

(一)完善假释犯对象的自我支持体系 399

(二)不断拓展假释犯对象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 400

主要参考文献 400

附录 428

后记 4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