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四书精华阶梯  下
四书精华阶梯  下

四书精华阶梯 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高正著
  • 出 版 社: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570527722
  • 页数:40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修行龙下一篇:相信!
《四书精华阶梯 下》目录

四书精华高阶 1

《大学》 3

第一条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 3

第二条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8

第三条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9

第四条 故君子必诚其意 10

第五条 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10

第六条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12

第七条 要能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13

第八条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14

第九条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14

第十条 君子有絜矩之道 15

第十一条 民之父母与民同好恶 16

第十二条 君子先慎乎德 17

第十三条 忠信方能得大道 18

第十四条 仁者以财发身 18

第十五条〈格致补传〉 19

《论语》 22

〈学而第一〉 22

第十六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2

第十七条 孝弟乃为仁之本 24

第十八条 巧言令色,鲜矣仁 25

第十九条 吾日三省吾身 26

第二十条 治国之道 27

第二十一条 为人弟子之职份 28

第二十二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9

第二十三条 君子不重则不威 30

第二十四条 慎终追远 32

第二十五条 孝道 32

第二十六条 可谓好学也已 33

第二十七条 学要精益求精 34

第二十八条 不患人之不己知 35

〈为政第二〉 36

第二十九条 为政以德 36

第三十条《诗》以「思无邪」 37

第三十一条 治以德礼,有耻有格 38

第三十二条 为学顺序 39

第三十三条 无违为孝 40

第三十四条 善保身体即为孝 41

第三十五条 不敬无以为孝 41

第三十六条 和颜悦色事亲最难得 42

第三十七条 回也,不愚 43

第三十八条 知人之法 44

第三十九条 君子不器 45

第四十条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6

第四十一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6

第四十二条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47

第四十三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9

第四十四条 言寡尤,行寡悔 49

第四十五条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50

第四十六条 人无信不立 51

第四十七条 损益要与时俱进 51

〈八佾第三〉 52

第四十八条 人而不仁,如礼乐何 52

第四十九条礼、丧宁俭、戚 53

第五十条 绘事后素 53

第五十一条 吾不与祭,如不祭 54

第五十二条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55

第五十三条 入大庙,每事问 56

第五十四条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57

第五十五条 事君尽礼 57

第五十六条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58

第五十七条 关雎得性情之正 58

第五十八条 乐其可知也 59

第五十九条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60

第六十条韶、武之别 61

〈里仁第四〉 62

第六十一条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2

第六十二条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62

第六十三条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63

第六十四条 恶不仁 64

第六十五条 观过,斯知仁矣 65

第六十六条 朝闻道,夕死可矣 65

第六十七条 士志于道,不以恶衣恶食为耻 66

第六十八条 义之与比 67

第六十九条 放于利而行,多怨 68

第七十条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68

第七十一条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9

第七十二条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0

第七十三条 事父母几谏 72

第七十四条 父母在,不远游 73

第七十五条 不可不知父母之年 73

第七十六条 勿轻易发言 74

第七十七条 讷于言,敏于行 75

第七十八条 德不孤,必有邻 75

第七十九条 劝谏之道 76

〈公治长第五〉 76

第八十条 听其言而观其行 76

第八十一条 子贡赞叹孔子之言性与天道 77

第八十二条 子路闻善必行 78

第八十三条 臧文仲不知 78

第八十四条 甯武子,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 79

第八十五条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80

第八十六条 左丘明所耻,丘亦耻之 81

第八十七条 夫子之志 81

第八十八条 见其过而能内自讼 82

第八十九条 好学为贵 82

〈雍也第六〉 83

第九十条 不迁怒,不贰过 83

第九十一条 父恶不掩子之贤 84

第九十二条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85

第九十三条 贤哉,回也 85

第九十四条 君子儒 86

第九十五条 孟之反不伐 87

第九十六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8

第九十七条 仁者先难而后获 89

第九十八条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89

第九十九条 觚不觚 90

第一百条 博文约礼 91

第一百零一条 中庸之为德也 91

第一百零二条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2

〈述而第七〉 93

第一百零三条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93

第一百零四条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4

第一百零五条 圣人之忧 95

第一百零六条 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96

第一百零七条 为学大要 97

第一百零八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97

第一百零九条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98

第一百一十条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9

第一百一十一条 学易无大过 99

第一百一十二条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100

第一百一十三条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100

第一百一十四条 我非生而知之者 101

第一百一十五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2

第一百一十六条 子钓而不纲 102

第一百一十七条 多闻多见,知之次也 103

第一百一十八条 我欲仁,斯仁至矣 104

第一百一十九条 苟有过,人必知之 104

第一百二十条 与其不孙也,甯固 104

第一百二十一条 君子坦荡荡 105

第一百二十二条 威而不猛 106

〈泰伯第八〉 106

第一百二十三条 至德矣,泰伯 106

第一百二十四条 君子贵乎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 107

第一百二十五条 以能问于不能 108

第一百二十六条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9

第一百二十七条 兴于诗 110

第一百二十八条 民可使由之 111

第一百二十九条 不可骄且吝 111

第一百三十条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112

第一百三十一条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13

第一百三十二条 学如不及 114

第一百三十三条 大哉!尧之为君也 115

第一百三十四条禹,吾无闲然矣 115

〈子罕第九〉 116

第一百三十五条 子罕言利 116

第一百三十六条 子绝四 117

第一百三十七条 子畏于匡 118

第一百三十八条 吾少也贱 119

第一百三十九条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20

第一百四十条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121

第一百四十一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1

第一百四十二条 好德如好色 122

第一百四十三条 学贵有恒 123

第一百四十四条 后生可畏 123

第一百四十五条 法言贵能改,巽言贵能绎 124

第一百四十六条 匹夫不可夺志也 125

第一百四十七条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125

第一百四十八条 知者不惑 126

第一百四十九条 共学、适道、立与权 126

〈先进第十一〉 127

第一百五十条 先进于礼乐 127

第一百五十一条 鲤死,有棺而无椁;颜渊死,不宜有椁 128

第一百五十二条 冉求,非吾徒也 129

〈颜渊第十二〉 130

第一百五十三条 克己复礼为仁 130

第一百五十四条 四勿 131

第一百五十五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1

第一百五十六条 何谓明且远 132

第一百五十七条 君臣父子 133

第一百五十八条 君子成人之美 133

第一百五十九条 政者,正也 134

第一百六十条 君子之德风 134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交友宜忠告而善道之 134

第一百六十二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5

〈子路第十三〉 135

第一百六十三条 名正言顺 135

第一百六十四条《诗》贵能用 136

第一百六十五条 其身正,不令而行 137

第一百六十六条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37

第一百六十七条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138

第一百六十八条 君子和而不同 139

第一百六十九条 君子易事而难说 139

第一百七十条 君子泰而不骄 140

第一百七十一条 刚毅、木讷,近仁 141

第一百七十二条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141

〈宪问第十四〉 142

第一百七十三条 邦有道,谷 142

第一百七十四条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142

第一百七十五条 邦有道,危言危行 143

第一百七十六条 有德者,必有言 143

第一百七十七条 四贤各尽所能,为命详审精密 144

第一百七十八条 谲而不正与正而不谲 145

第一百七十九条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146

第一百八十条 古之学者为己 147

第一百八十一条 思不出其位 148

第一百八十二条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49

第一百八十三条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9

第一百八十四条 老而不死,是为贼 150

〈卫灵公第十五〉 151

第一百八十五条 君子固穷 151

第一百八十六条 言忠信,行笃敬 151

第一百八十七条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2

第一百八十八条 志士仁人,杀身成仁 153

第一百八十九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4

第一百九十条 颜渊问为邦 154

第一百九十一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6

第一百九十二条 厚于责己,薄于责人 156

第一百九十三条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57

第一百九十四条 君子求诸己 157

第一百九十五条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8

第一百九十六条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8

第一百九十七条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59

第一百九十八条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159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仁不让 160

第二百条 有教无类 160

第二百零一条 道不同,不相为谋 161

〈季氏第十六〉 161

第二百零二条 不患寡而患不均 161

第二百零三条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62

第二百零四条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63

第二百零五条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164

第二百零六条 君子有三戒 165

第二百零七条 君子有三畏 166

第二百零八条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6

第二百零九条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67

〈阳货第十七〉 168

第二百一十条 性相近,习相远 168

第二百一十一条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68

第二百一十二条 君子学道则爱人 169

第二百一十三条 六言六蔽 170

第二百一十四条 宜学《诗》 171

第二百一十五条 周南、召南 172

第二百一十六条 乡原,德之贼也 173

第二百一十七条 患得患失 173

第二百一十八条 天何言哉 174

第二百一十九条 君子居丧之道 174

第二百二十条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175

第二百二十一条 年四十不可见恶于人 176

〈微子第十八〉 177

第二百二十二条 君子无求备于一人 177

〈子张第十九〉 178

第二百二十三条 知新而温故 178

第二百二十四条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78

第二百二十五条 君子学以致其道 179

第二百二十六条 小人之过也必文 180

第二百二十七条 大德不踰闲 180

第二百二十八条 哀矜勿喜 181

第二百二十九条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182

第二百三十条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182

第二百三十一条 惠而不费 183

〈尧曰第二十〉 184

第二百三十二条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84

《孟子》 186

〈梁惠王上〉 186

第二百三十三条 何必曰利 186

第二百三十四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87

第二百三十五条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即为王道 189

第二百三十六条 率兽而食人 191

第二百三十七条 仁者无敌 192

第二百三十八条 君子远庖厨 193

第二百三十九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93

第二百四十条 发政施仁乃王天下之本 194

第二百四十一条 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196

〈梁惠王下〉 198

第二百四十二条 与民同乐 198

第二百四十三条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 199

第二百四十四条 与民同忧乐 201

第二百四十五条 优先照顾鳏、寡、孤、独 202

第二百四十六条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 202

第二百四十七条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 203

第二百四十八条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 204

第二百四十九条 请玉人治玉,却不请贤人治国 205

第二百五十条 出尔反尔 206

第二百五十一条 强为善而已矣 207

〈公孙丑上〉 208

第二百五十二条 行仁政即可王天下 208

第二百五十三条 我四十不动心 210

第二百五十四条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210

第二百五十五条 持其志,无暴其气 211

第二百五十六条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12

第二百五十七条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配义与道 213

第二百五十八条 心勿忘,勿助长也 214

第二百五十九条诐、淫、邪、遁之辞皆生于其心 215

第二百六十条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217

第二百六十一条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17

第二百六十二条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218

第二百六十三条 心有四端,犹人有四体 220

第二百六十四条 充扩四端,足以保四海 222

第二百六十五条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23

〈公孙丑下〉 225

第二百六十六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5

第二百六十七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6

第二百六十八条 以尧舜之道期勉齐王 227

第二百六十九条 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227

第二百七十条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229

第二百七十一条 古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229

第二百七十二条 贱丈夫 230

第二百七十三条 舍我其谁 232

〈滕文公上〉 232

第二百七十四条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232

第二百七十五条 有为者亦若是 233

第二百七十六条 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234

第二百七十七条 仁政,必自经界始 234

第二百七十八条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36

第二百七十九条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237

第二百八十条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238

第二百八十一条 用夏变夷 239

第二百八十二条 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 240

〈滕文公下〉 241

第二百八十三条 非其招不往 241

第二百八十四条 大丈夫 242

第二百八十五条 不由其道而仕,不为也 244

第二百八十六条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245

第二百八十七条 守先王之道 246

第二百八十八条 予岂好辩哉 246

第二百八十九条 知我、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247

第二百九十条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248

〈离娄上〉 251

第二百九十一条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51

第二百九十二条 徒善不足以为政 252

第二百九十三条 圣人,人伦之至也 253

第二百九十四条 得天下也以仁,失天下也以不仁 254

第二百九十五条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254

第二百九十六条 天下国家之本在身 256

第二百九十七条 不得罪于巨室 257

第二百九十八条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257

第二百九十九条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258

第三百条 民之归仁,犹水之就下 259

第三百零一条 自暴自弃 261

第三百零二条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262

第三百零三条 眸子不能掩其恶 264

第三百零四条 父子之间不责善 265

第三百零五条 一正君而国定矣 265

第三百零六条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267

第三百零七条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68

第三百零八条仁、义之实,孝、弟是也 268

第三百零九条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 270

〈离娄下〉 271

第三百一十条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271

第三百一十一条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272

第三百一十二条 人乐有贤父兄也 273

第三百一十三条 人有不为,方有可为 274

第三百一十四条 仲尼不为已甚者 274

第三百一十五条 大人者,惟义所在 275

第三百一十六条 不失赤子之心 276

第三百一十七条 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276

第三百一十八条 深造之以道 277

第三百一十九条 学有所本,原泉混混 277

第三百二十条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278

第三百二十一条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280

第三百二十二条《诗》亡,然后《春秋》作 281

第三百二十三条 予私淑诸人也 282

第三百二十四条取,伤廉;与,伤惠;死,伤勇 283

第三百二十五条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 284

第三百二十六条 君子以仁、礼存心 285

第三百二十七条 君子有终身之忧 286

第三百二十八条禹、稷、颜回同道 287

第三百二十九条 朋友有责善之道 288

第三百三十条 勿违道而求富贵利达 289

〈万章上〉 290

第三百三十一条 大孝终身慕父母 290

第三百三十二条 君子可欺以其方 291

第三百三十三条说《诗》要以意逆志 292

第三百三十四条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293

第三百三十五条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293

第三百三十六条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295

第三百三十七条 伊尹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297

第三百三十八条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 299

〈万章下〉 300

第三百三十九条 孔子,圣之时者也 300

第三百四十条 朋友相交,不可有挟 302

第三百四十一条 孔子出仕之道 303

第三百四十二条 悦贤之道 304

第三百四十三条 天子不召师 305

第三百四十四条 尚有古人 306

〈告子上〉 307

第三百四十五条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 307

第三百四十六条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307

第三百四十七条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308

第三百四十八条 人之有仁义之心,犹昔日牛山之木尝美矣 311

第三百四十九条 一暴十寒,未有能生者也 313

第三百五十条 专心致志,学乃有得 314

第三百五十一条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15

第三百五十二条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316

第三百五十三条 养小体为小人,养大体为大人 317

第三百五十四条 心之官能思,先立乎其大者,则为大人 318

第三百五十五条 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320

第三百五十六条 人人有贵于己者 321

第三百五十七条 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23

〈告子下〉 324

第三百五十八条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324

第三百五十九条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325

第三百六十条 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327

第三百六十一条 以仁义存心则王,以利存心则亡 328

第三百六十二条 伯夷、伊尹、柳下惠虽不同道,其趋一也 330

第三百六十三条 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 331

第三百六十四条 巡狩、述职与讨伐 332

第三百六十五条 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334

第三百六十六条 富桀与辅桀 337

第三百六十七条 大貉小貉与大桀小桀 338

第三百六十八条 禹以四海为壑,不以邻国为壑 339

第三百六十九条 乐正子好善 340

第三百七十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41

〈尽心上〉 343

第三百七十一条 存心养性以事天 343

第三百七十二条 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 345

第三百七十三条 无耻之耻,无耻矣 346

第三百七十四条 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347

第三百七十五条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348

第三百七十六条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349

第三百七十七条 仁言不如仁声,善政不如善教 350

第三百七十八条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 351

第三百七十九条 君子有三乐 352

第三百八十条 仁义礼智根于心 353

第三百八十一条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354

第三百八十二条 利与善之间 355

第三百八十三条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356

第三百八十四条 饥渴未得饮食之正 356

第三百八十五条 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357

第三百八十六条 君子使人君安富尊荣,使其子弟孝弟忠信 358

第三百八十七条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359

第三百八十八条 居使之然也 360

第三百八十九条 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361

第三百九十条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363

第三百九十一条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364

第三百九十二条 有所挟而问,皆所不答 365

第三百九十三条 其进锐者,其退速 366

第三百九十四条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367

第三百九十五条 知者急先务,仁者急亲贤 367

〈尽心下〉 368

第三百九十六条 不仁哉,梁惠王也 368

第三百九十七条 舜随所遇而安之 369

第三百九十八条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 370

第三百九十九条 民贵君轻 371

第四百条 去国之道 372

第四百零一条 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373

第四百零二条善、信、美、大、圣 374

第四百零三条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6

第四百零四条 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377

《中庸》 379

第四百零五条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79

第四百零六条 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 381

第四百零七条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383

第四百零八条 至诚无息 384

第四百零九条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386

第四百一十条学、问、思、辨、行,人一己百,人十己千 387

第四百一十一条 言顾行,行顾言 389

第四百一十二条 君子之道,鸢飞鱼跃 390

第四百一十三条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392

第四百一十四条 愚而好自用,烖及其身 393

第四百一十五条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394

第四百一十六条 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395

第四百一十七条 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 398

第四百一十八条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 399

第四百一十九条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399

第四百二十条 在下位而能获乎上之道 401

第四百二十一条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401

第四百二十二条 衣锦尚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 4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