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寒声文集  第2卷  中国梆子声腔源流考论  上
寒声文集  第2卷  中国梆子声腔源流考论  上

寒声文集 第2卷 中国梆子声腔源流考论 上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寒声著
  • 出 版 社:太原:三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545702828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
《寒声文集 第2卷 中国梆子声腔源流考论 上》目录

独特的贡献 重大的收获——《中国梆子声腔源流考论》序&曲润海 1

《中国梆子声腔源流考论》序&李金泉 1

绪论 1

第一章 辨析篇 22

一、概说 22

二、“板腔体”与“板式变化体”论 23

三、周贻白与梆子腔起源说 25

四、《中国戏曲通史》的两源说 26

五、《论梆子腔》一书的成就与“横贯关中说”分析 27

六、板腔体秦腔出于“西秦腔”说 31

七、墨、田两氏梆子戏探源 32

八、青阳腔“滚调”转化说 35

九、“俗曲道情”与道教善人“劝善调”转化说 37

第二章 求索篇 41

一、概说 41

二、在“戏改”面前踏入戏曲研究之门 43

三、拙著《初论梆子戏的产生》一文的收获与不足 45

(一)历史上两大曲体结构的同时存在 45

(二)从方言区到地域性“音色片”的形成 46

(三)板腔体梆子腔形成于山、陕、豫三角地带 46

(四)单从诗歌文学角度探索声腔的失误 46

四、“山陕梆子”记载问世的历史价值 47

(一)朱维鱼《河汾旅话》中的“山陕梆子” 47

(二)光绪三十三年(1907)维克多公司的“山陕梆子”唱片存世 47

(三)“山陕梆子”两函刻印本的发现 50

五、从《牧羊卷》说起 51

六、同州梆子有奚琴的历史价值 53

第三章 匡正篇 56

一、概说 56

二、魏长生究竟何处学艺,又从何处入都 61

三、魏长生唱的不是板腔体梆子腔 65

四、去伪存真,寻觅灼见 75

附:研究魏三结论 79

五、名词背后需要的是求实精神 81

第四章 滥觞篇 86

一、概说 86

二、“向无曲谱、只沿土俗”的顿悟 87

三、“歌从于言”(方言)与民歌、地方戏曲 89

四、诗歌产生与口耳相传 93

五、“有声调不入曲〔转读〕”的发现 96

六、释家“吟词”与“吟诵体杂剧” 102

七、唐代俗讲“变文”与〔转读〕歌唱 105

第五章 灵育篇 114

一、概说 114

二、两宋市井通俗文化兴起与《宝卷》的问世 117

三、有声调不入曲〔转读〕的几支传承 121

四、弹词和鼓词的第二次飞跃 124

五、影戏、偶戏歌唱与〔转读〕 131

第六章 玉成篇 137

一、概说 137

二、对〔转读〕与“吟诵体宋杂剧”的思考 140

三、元杂剧的衰微与梆子腔的萌生 145

四、奚琴的发展与胡琴家族的形成 146

五、奚琴与《宝卷》干梆〔转读〕宣唱的结合 149

六、九个“琴戏”剧本发现的历史价值 156

七、庙会民俗文化是板腔体梆子戏的温床 159

八、山、陕、豫三角地带的人文环境 161

九、平民中创立的原生梆子“奚琴腔” 162

第七章 原生篇 165

一、概说 165

二、板腔体梆子戏产生的时间考 166

三、梆子戏初期史料集萃表 172

四、十五、十六世纪前后山、陕、豫地区的人文环境 180

五、板腔体梆子戏原生阶段剧目 182

六、梆子戏原生阶段的戏曲音乐 186

七、梆子戏原生期的演出与戏箱 189

八、板腔体梆子声腔产生的几个重要历程 191

(一)有声调不入曲〔转读〕唱经的创立 191

(二)有声调不入曲〔转读〕讲唱“变文”时期 191

(三)〔转读〕宣唱“宝卷”的浮出水面 192

(四)〔转读〕说唱“宝卷”与“奚琴”伴奏 192

(五)“天籁”方音歌唱与梆子“声腔”问世 192

(六)原生梆子声腔阶段的下限 192

第八章 蔓延篇 194

一、概说 194

二、方言片与行政区划 195

三、板腔体梆子腔的“流传” 199

四、梆子腔随乡入俗“音随地改”中的“流变” 201

五、梆子声腔“流布”与区域乡土文化 207

六、梆子腔系与梆子声腔方音地域分布 211

(一)梆子腔系分布表例 211

(二)梆子声腔的地域分布 213

第九章 脱颖篇 215

一、概说 215

二、明、清俗曲丛生时代的梆子腔 216

三、原生梆子阶段的生存方式 217

四、诸腔杂陈掩盖中的板腔体梆子腔 223

五、清嘉庆三年“诏谕”禁戏新解 237

六、机遇,脱颖而出 240

(一)京腔十三绝 240

(二)花部诸腔热 241

(三)徽、西(梆子)二部称誉京华 242

第十章 成荫篇 244

一、概说 244

二、板式划分 245

三、方言与声腔 249

四、唱词、念白、辙口 265

(一)板腔体梆子腔纯属民间文学特点 265

(二)“辙口”在唱、念中的地位 272

(三)遵辙、方音转腔的含义 281

五、梆子腔音乐的形成 281

(一)梆子腔剧种音乐“声腔制” 282

(二)调门、音阶、调式、音列 282

(三)板眼、节奏、速度、力度运用 289

(四)唱论、曲练、行当、演唱技艺、流派声腔创造 297

(五)乐器、演奏、托腔保调与演奏创新 303

(六)梆子腔戏曲音乐与歌剧音乐的异同 305

(七)传承、创新、稳态、半稳态 307

第十一章 谙稔篇 312

一、概说 312

二、萌动五十年,走向梆子腔系的讯息网 314

(一)陕西省 314

(二)河南省 315

(三)山西省 315

(四)河北省 316

(五)内蒙古自治区 317

(六)甘肃省 317

(七)宁夏回族自治区 319

(八)青海省 320

(九)安徽省 320

(十)四川省 320

三、通权达变半个世纪梆子腔系的形成 322

(一)河南省 322

(二)山西省 327

(三)河北省 328

(四)陕西省 331

(五)山东省 336

(六)内蒙古自治区 341

(七)安徽省 344

(八)江苏省 3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