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小秦岭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
小秦岭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

小秦岭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卫志,冯建之,燕建设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30391728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过去大量地质、矿床研究成果以及小秦岭地区地幔热柱研究的基础上,对豫西地区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地质结构、构造再次进行了研究,初步厘定华—熊地区为地幔亚热柱,而小秦岭、崤山、熊耳山、鲁山为幔枝构造。并用幔枝成矿理论,对矿床进行了初步划分;对其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是小秦岭地区的矿床。对于成矿作用中长期争论的问题,提出了幔枝热液成矿的观点。从而对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
《小秦岭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目录

第一章 小秦岭地区地质与科研工作概述 1

第一节 小秦岭地区勘查工作 1

第二节 小秦岭金矿科研工作 1

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2

二、主要科研成果 2

三、小秦岭金矿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节 评价方法及主要成果 4

一、评价内容 4

二、评价方法及技术路线 5

三、主要成果 6

第二章 区域构造演化与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 8

第一节 区域构造研究概况 8

第二节 区域构造及演化 10

一、边界断裂(拆离断裂) 10

二、界面拆离构造 12

三、变质核杂岩体及褶皱 14

四、小秦岭“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格局 21

五、小秦岭地区地壳演化概述 22

第三节 幔枝构造概述 25

一、地幔热柱理论概述 25

二、华熊亚热柱及幔枝构造 34

三、华熊亚热柱基本特征 53

第三章 小秦岭韧脆性剪切带 61

第一节 小秦岭剪切带的类型 61

一、区域边界剪切带 61

二、层内韧性剪切带 68

三、界面韧性、脆性剪切带 70

四、褶-断型脆韧性剪切带 70

第二节 小秦岭韧脆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 70

一、韧脆性剪切带的分布特征 70

二、剪切带的产状特征 71

三、剪切带的形成与演化 78

第三节 剪切带与矿化的关系 79

一、剪切带长度与矿化关系 79

二、剪切带空间分布密度与矿化关系 79

三、剪切带厚度与矿化强度的关系 80

四、剪切带走向与矿化强度的关系 82

五、剪切带倾角变化与矿化强度的关系 85

六、剪切带控矿的力学分析 85

七、成矿阶段在剪切带中的表现 86

八、成矿后断裂 93

第四章 小秦岭地区主要矿脉及矿床特征 95

第一节 概述 95

一、剪切带控矿一般规律 95

二、剪切变形的规模 96

第二节 S505-S60矿脉 97

一、中矿带概述 97

二、矿脉地质背景 97

三、矿脉特征 104

四、矿体特征 109

第三节 S507-S9矿脉 116

一、地质背景 116

二、主要矿脉特征 122

三、矿体特征 124

第四节 S202脉(组) 130

一、地质背景 131

二、矿脉特征 135

三、矿体特征 136

第五节 北矿带F5矿脉 142

一、北矿带概述 142

二、F5矿脉 144

第六节 北中矿带S8201矿脉 161

一、北中矿带概述 161

二、S8201矿脉 163

第七节 矿石学 170

一、矿石矿物概述 170

二、金的赋存状态及矿物标型特征 181

三、载金矿物标型特征 189

第八节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205

一、含矿构造的演化 205

二、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205

第九节 矿化、蚀变类型分带及其强度分带 206

一、不同矿化类型和强度的水平分带 206

二、不同矿化类型和强度的垂向分带 208

三、控制分带因素 215

四、近矿围岩蚀变分带 216

五、蚀变带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218

六、矿化、蚀变分带模型 230

第五章 区域成矿地球化学 231

第一节 太华群变质岩 231

一、岩石学及岩石化学 231

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239

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240

第二节 基底变质岩含矿性 243

一、金的区域丰度 243

二、变质岩中钼的丰度 244

三、Au在变质岩中的分配及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245

第三节 岩浆岩及含矿性 247

一、岩浆岩类型及岩石学 248

二、岩浆岩岩石化学 253

三、岩浆岩构造环境分析 256

四、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256

五、微量元素及岩浆岩含金性 258

第六章 区域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 260

第一节 区域成矿研究概况 260

第二节 幔枝构造的成矿作用 262

一、地幔热柱与成矿 262

二、小秦岭地区地幔柱构造的成矿作用 266

三、燕山期中酸性岩控矿规律 272

第三节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76

一、区域重力场特征 276

二、区域磁场特征 278

三、遥感影像特征 280

四、地球化学特征 281

第四节 成矿作用 282

一、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282

二、变质核杂岩中Au的赋存状态 284

第五节 成矿物质来源 286

一、成矿物质来源 286

二、成矿流体来源与成矿物理化学 295

三、金的迁移富集 306

四、矿体就位 307

第六节 成矿模型 308

一、金矿的成因 308

二、金的成矿时代 309

三、金的成矿模式 313

第七章 深部找矿及远景预测 317

第一节 深部找矿研究 317

一、成矿规律研究是成矿预测的基础 317

二、成矿预测研究的回顾 318

三、成矿预测方法 319

第二节 控矿模型与找矿模型 323

一、控矿模型 323

二、找矿模型 324

第三节 深部隐伏矿找矿靶区预测及工程验证 335

一、中矿带 335

二、北矿带 338

三、北中矿带 341

第四节 预测资源量估算结果 342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343

第一节 主要地质认识 343

第二节 成矿作用研究的进展 344

主要参考文献 3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