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印度贱民领袖、宪法之父与佛教改革家  安培德卡尔
印度贱民领袖、宪法之父与佛教改革家  安培德卡尔

印度贱民领袖、宪法之父与佛教改革家 安培德卡尔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世昌主编;袁永平,高杰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25274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安培德卡尔是印度贱民运动领袖、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生于马哈拉施特拉的一个贫苦的贱民家庭,属马哈尔种姓。1912年毕业于孟买的埃菲斯顿学院。后到美国、英国留学,获哲学和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孟买高等法院律师、孟买国立法律学院教授,同时积极从事贱民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27年和1930年两次领导争取贱民平等权利的“坚持真理运动”,1935年号召贱民脱离印度教,改信其他宗教。1956年10月14日在那格浦尔广场组织了一个有50万贱民参加的改信佛教运动。印度独立后,曾任印度政府首任司法部长,是印度宪法主要起草人。安培德卡尔是贱民改信佛教运动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他坚决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谴责歧视和贱害贱民的不平等现象,主张贱民不仅在种姓上,而且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应与其他种姓享有平等的权利。当他希望在印度教范围内改善贱民地位的努力失败后,便号召贱民改信佛教。他宣传印度教是建立在等级基础上的宗教,贱民在印度教中不会有真正的解脱,只有佛教才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真正人的宗教,信仰佛教是解决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的最好方法。安培德卡尔的思想在印度贱民和新佛教徒中有广泛的影响。1968年召开的“全印佛教大会”,把
《印度贱民领袖、宪法之父与佛教改革家 安培德卡尔》目录

第一章 贱民出身与种姓偏见 1

第一节 安培德卡尔诞生的时代背景 1

第二节 贱民家庭的影响 4

第三节 早期生活与种姓偏见的影响 7

第二章 印度的伟人 11

第一节 博士之旅 11

一、英、美留学 11

二、巴罗达梦魇 13

三、开始社会活动 14

四、完成学业 16

第二节 贱民父主 18

一、领导和平风潮 18

二、立法道路 20

三、皈依佛教 21

第三节 现代菩萨 22

一、菩萨出身要卑微 23

二、菩萨的誓言:拯救受苦受难之人 24

三、菩萨要与时俱进地阐释佛法 24

四、菩萨要践行菩提分法 24

五、菩萨要以践行波罗密多来完善自己 26

第四节 印度瑰宝 31

第三章 人道主义者 36

第一节 安培德卡尔的人道主义思想 36

第二节 安培德卡尔人道主义思想的来源 37

一、贱民身份的遭遇 38

二、西方思潮的激发 39

三、印度国内外思想家的影响 40

第三节 安培德卡尔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 42

一、唤醒贱民反抗意识 42

二、谋求贱民解放 47

三、宗教领域的搏击 55

第四章 安培德卡尔主义 57

第一节 三大哲学原则:自由、平等和友爱 57

第二节 三大行动纲领:教育、斗争和团结 62

第三节 三大神性:知识、自尊和品格 63

第四节 佛教三宝:佛陀、达摩和僧伽 65

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 71

第一节 印度历史是佛教和婆罗门教的斗争史 71

一、历史观 71

二、印度历史是佛教和婆罗门教的斗争史 72

第二节 贱民是印度真正的主人 75

一、雅利安人与非雅利安人 75

二、达休人、达萨人、那迦人和达罗毗荼人 79

第三节 印度社会 81

一、社会理想 81

二、印度和印度社会 82

第四节 种姓制度 87

一、瓦尔纳制的起源 87

二、婆罗门教将瓦尔纳制变成了种姓制 89

三、种姓和种姓制度 90

四、贱民和不可接触制 92

第六章 社会改革家 95

第一节 社会革命思想 96

一、革命是哲学之母 96

二、印度没有社会革命 97

三、社会革命的前提是宗教革命 99

第二节 与甘地论战 100

一、对种姓制度的论争 102

二、关于贱民解放斗争的论争 106

三、对待英国人统治的态度不同 108

四、对社会发展的看法不同 110

第七章 政党斗争之路 113

第一节 印度的民主及其特征 113

一、民主的先决条件 113

二、印度民主的未来 116

第二节 政治、政党和政权 120

第三节 政党斗争之路 123

一、印度独立劳工党 124

二、全印表列种姓联盟 127

三、印度共和党 130

第八章 宪政改革道路 132

第一节 历史背景 132

第二节 宪政改革之路上的安培德卡尔 136

一、1919年印度政府法案 136

二、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 139

第三节 宪法基础 142

第九章 现代摩奴 147

第一节 简介 147

一、议会民主制 149

二、印度联邦的性质 150

三、宪法道德 153

四、古代政治 154

五、保护少数派 155

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56

第二节 讨论宪法条款 158

一、宪法序言 158

二、印度——邦的联盟 160

三、基本权利 161

四、国家政策的指导原则 166

五、总统和总理 169

六、议会 172

七、司法 174

八、中央集权 176

九、保护贱民 177

第三节 尾声 179

第十章 经济平等思想 186

第一节 印度农业改革 187

一、小农地问题 187

二、工业化 190

三、集体农地 192

四、国家社会主义 193

五、土地税收制度 195

第二节 社会劳动剥削理论与其他经济活动 196

一、对贱民受剥削情况的分析 196

二、劳动剥削的经济根源 199

三、其他贡献 200

第十一章 宗教哲学 202

第一节 宗教观 202

一、哲学、宗教、神学和宗教哲学 202

二、宗教观 205

第二节 宗教哲学 207

一、一切宗教都是真和善的统一 208

二、神是宗教最本质的因素 208

三、宗教必须有一个神圣的社会制度 209

四、宗教典籍中的思想是绝对的,是神圣权力的源泉 210

五、个人生命的唯一目的是灵魂的解脱 210

六、道德与神和宗教之间有必然的关系 211

七、对社会公平与团结的考察是对宗教中肯的评判 212

八、宗教应以原则为基础还是以规则为基础 212

第十二章 佛教改革家 214

第一节 改宗佛教 214

一、徘徊于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锡克教之间 215

二、佛教是最理想的选择 218

三、反对马克思主义 222

第二节 佛教改革 227

一、新佛教 227

二、佛教复兴运动 233

第十三章 安培德卡尔思想的后现代性 235

第一节 颠覆印度教社会意识形态 235

一、意识形态 235

二、个人主体询唤 240

三、颠覆印度教社会意识形态 242

第二节 重建意识形态幻象 244

一、意识形态幻象 244

二、重建意识形态幻象 247

第十四章 永远的记忆 250

第一节 猝死之谜 250

一、猝死 250

二、令人吃惊的真相 252

三、疑团从未解开 256

第二节 安培德卡尔的影响 257

一、学术影响 258

二、纪念活动 259

参考书目 2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