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从非单位到单位  上海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研究(1949-1962)
从非单位到单位  上海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研究(1949-1962)

从非单位到单位 上海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研究(1949-1962)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丽萍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1780473
  • 页数:4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单位研究中的社会调控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野,对1949~1962年发生在上海非单位人群身上的以单位化为特点的组织变迁进行全景式的描述。
《从非单位到单位 上海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研究(1949-1962)》目录

第一章 非单位人群组织化的兴起 28

第一节 非单位人群的概况 29

一、非单位人群的形成 29

二、非单位人群的总数及其变化特点 40

三、非单位人群的社会构成 45

四、群体特点 52

第二节 组织化的缘起和发展演变 60

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化”理念 61

二、共产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及1950年代的中国政治、经济环境 67

三、组织化过程中的单位化倾向探讨 75

小结 82

第二章 传统基层管理制度的废弃与街居制的建立(1949—1954) 84

第一节 基层管理体制与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 85

一、上海地区保甲制度的沿革及其废除 85

二、社会中间组织:功能的萎顿与消脱 103

第二节 街居制的创设 114

一、街居制创立的历史背景 115

二、基层群众组织的发育 119

三、居民委员会的建立 140

四、街居制的确立 144

第三节 关于基层居民组织的性质:以部分居民委员会的调查为例 147

一、社会概况 148

二、居民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152

三、关于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158

第四节 组织化对异质性的消解:透过游民收容与改造的分析 174

一、消解异质性:游民收容与改造的缘起 174

二、改造预备式:游民收容 180

三、游民改造:异质性的消解 183

小结 192

第三章 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调整与巩固(1954—1958) 194

第一节 基层里弄整顿工作的展开 195

一、缘起 195

二、清理整顿工作的过程 205

第二节 组织化的另一种情境:群众运动 221

一、群众运动 221

二、组织化的另一种情境:贯彻婚姻法运动 226

三、社会调控体系的调控结构 237

第三节 组织生态的再造:从摊贩的整顿谈起 240

一、摊贩问题的由来 241

二、摊贩组织生态的再造 246

三、摊贩整顿工作的特点 257

小结 265

第四章 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展过程中的失误(1958—1962) 267

第一节 城市人民公社化: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单位化跃进 267

一、城市人民公社一般特征及其成因 271

二、上海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 275

第二节 关于过度调控的探讨:以家庭妇女的组织化为例 301

一、家庭妇女的历史现状 302

二、家庭妇女组织化的动因 304

三、组织的发动 306

四、组织化的建构 308

五、过度调控与反失控措施 312

六、家庭妇女组织工作的社会效应 318

小结 322

第五章 组织化情境下基层社会生活变迁 324

第一节 失业安置与制度化的组织安排 324

一、失业问题历史现状 326

二、失业安置 335

三、失业安置的特点 350

第二节 组织化的社会生活:城市生活变奏 354

一、社会生活的变迁轨迹 355

二、消费习俗:由奢入简 358

三、业余生活:“休而不闲” 381

小结 388

第六章 丛非单位到单位:社会调控体系的重构 389

第一节 社会调控体系的重构 389

一、基层社会控制网络的清除 390

二、基层社会的单位化组织 393

三、社会调控的体制支撑 398

第二节 社会调控体系的有效性:以动员力为中心的考察 401

一、动员:中国式革命和建政的道路 401

二、动员的三个关键环节紧密结合,动员模式更加完善 404

三、动员的特点 412

四、动员的效果 417

第三节 整合力的考察: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民的翻身感 421

一、翻身对于城市社会及政权建设的意义 422

二、翻身感的获得 426

三、翻身及其效应:意志整合的实现 431

小结 437

结语 439

主要文献目录 443

后记 4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