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黄埔教父孙中山
黄埔教父孙中山

黄埔教父孙中山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群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6055468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黄埔军校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重要产物,它以孙中山所倡导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黄埔军校作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一大成果,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军政人才。孙中山作为黄埔军校的核心创建者,被称为“黄埔教父”是当之无愧的。
《黄埔教父孙中山》目录
标签:教父

绪论 从“教父”到“国父” 1

黄埔军校创建的历史背景 2

蒋介石、周恩来与黄埔军校 4

特殊的黄埔师生群体 5

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 7

黄埔精神 9

“教父”亦“国父” 10

第一章 黄埔开学忆当年 13

第一节 “很容易但完全失败的革命” 13

一次里程碑式的演讲 13

从军,从政,还是从医? 15

艰难的民主革命之路 17

短命的青山军校 18

中国同盟会 19

辛亥革命的发生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21

国民党成立与宋教仁遇刺 22

军阀混战与护法讨逆 24

第二节 铁与血的教训 26

军阀叛变的教训 26

改组国民党,宣誓“服从一人” 28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30

第三节 “革命军能以一敌百” 31

培养真正的革命军 31

庄严的宣誓 33

“国建于党,无党即无国” 36

第二章 “以俄为师” 39

第一节 与苏俄的早期接触 39

与苏俄革命者的同志友谊 39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 40

国共合作的首倡者 41

第二节 《孙文越飞宣言》 43

李大钊:第一位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 43

与越飞的全面接触 44

孙中山说,列宁是“中国最好的朋友” 45

第三节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 46

组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 46

莫斯科之行 47

蒋介石论“党代表制” 49

红色政权下的灰色 50

蒋介石的《游俄报告书》 52

第四节 “联俄联共”与国民党改组 53

改组国民党 53

改组进行曲的分歧 56

国民党一大的核心理念:“把党放在国上” 57

建立“党军”的思想 58

新三民主义 59

第五节 莫斯科与黄埔军校的创建 61

从建“党军”到建“军校” 61

确定组建黄埔军校 62

第三章 黄埔军校:国共两党合作的杰作 65

第一节 蒋介石辞职离粤和廖仲恺艰苦创校 65

黄埔军校的选址问题 65

黄埔校长的人选之争 66

军校筹备委员会 69

廖仲恺说:没有蒋介石,军校照样要办 70

谁当考官?谁当教官?谁当学员? 72

“黄埔的慈母”廖仲恺 78

第二节 黄埔军校的苏联因素 81

苏联人的无私援助 81

苏联军事教育体制的建立 82

“扶助农工”思想的形成 84

第三节 两驾马车:政治与军事并重 86

开军队政治教育的先河 86

开政党办军校的先河 87

军校政治部 89

“知行合一”的军事教学 96

“叶挺独立团”的前身 98

第四节 军校机构和两党组织 99

励精图治的“蒋校长” 99

黄埔军校机构改组 101

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 105

共产党黄埔特别支部 108

黄埔的第一位中共党人 114

第四章 黄埔日规训练 123

第一节 日规训练 123

黄埔规训学生的法门 123

黄埔日常规训 125

第二节 空间、时间与军纪权力 126

与外界隔绝的空间规训 126

军校内部的空间规训 127

内部空间规训无处不在 129

严密的时间规训 130

毛泽东、鲁迅在黄埔演讲 132

时间的细化管理 135

第三节 纪律、惩罚与规训的强化 137

从军纪到惩罚措施 137

严格的监督执行 139

“‘严’之必要” 140

第四节 “军纪是军队的命脉” 143

蒋介石在黄埔日规训练中的作用 143

“感化”式训话的作用 144

“细节决定成败” 148

领袖的榜样作用 149

第五章 性命与战功:黄埔学生的毕业典礼 151

第一节 平定商团叛乱 151

广州商团 151

“哈佛”轮被扣事件 152

平定商团叛乱 156

黄埔学生军的实战演习 157

第二节 第一次东征 159

军阀混战 159

东征陈炯明 160

蒋介石枪决孙良 162

棉湖大捷 164

新军队新风貌 167

第三节 剿灭杨刘叛军 169

杨、刘、唐之间的秘密协议 169

讨伐杨、刘 172

第四节 第二次东征 174

廖仲恺遇刺 174

陈炯明再起事端 175

惠州大捷 178

第六章 出师北伐 181

第一节 未竟的北伐事业 181

军阀割据与北伐先锋 181

誓师北伐 183

北伐中的共产党人 185

北伐战果 187

第二节 北伐第一阶段 188

“铁军”之号 188

三打南昌 191

会攻南京 193

第三节 北伐第二阶段 195

宁、汉双方各自北伐 195

“分共”与宁汉合流 197

第七章 武汉分校与黄埔女生队 199

第一节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199

武汉分校的诞生 199

黄埔女生队 201

第二节 革命军人的洪炉 204

两湖书院 204

巾帼不让须眉 205

“反蒋”运动 207

第三节 保卫武汉 210

中央独立师西征 210

黄埔女兵西征 213

女生队解散过程 216

第四节 巾帼不让须眉 219

黄埔女将 219

红军女将军 222

第八章 两种思想的分歧 225

第一节 隐藏的裂痕 225

“不和谐的裂痕” 225

公开的“反共” 227

弹劾共产党人案 229

国共矛盾逐步升级 231

第二节 “两会”之明争暗斗 236

宣侠父事件 236

青年军人联合会 238

孙文主义学会 241

左派与右派之争 244

“不但能打仗,而且能打架” 246

“党争之调解” 247

第三节 黄埔同学会 252

只为操控黄埔人 252

黄埔同学会的成立 253

唯蒋介石之命是从 256

第四节 蒋记黄埔系 259

“服从校长,尽忠党国” 259

“十三太保” 264

第五节 红色黄埔系 269

一期生中的著名共产党人 269

二、三、四期生中著名的共产党人 274

五、六期生中著名的共产党人 279

第六节 “第三党” 282

《莫斯科宣言》 282

“第三党”的成立及其政治主张 283

“福建事变” 286

第九章 教父的陨落 289

第一节 应请北上 289

首都革命 289

永别黄埔 290

旅途演讲 293

第二节 生命之最后 295

“入京宣言” 295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96

第三节 不尽的殊荣 302

空前绝后的“国民安葬礼” 302

奉安中山陵 308

众人评说孙中山 311

第四节 假如孙中山晚死十年 314

群龙无首的国民党 315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24

国共内战之发轫 332

“围剿”与反“围剿” 336

第五节 再忆黄埔 340

同仇敌忾抗日 341

内战硝烟再起 348

“亲爱精诚”精神永在 352

孙中山年表 357

黄埔大事记 363

参考文献 383

后记 假如教父晚死十年 3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