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古体赋学史论
中国古体赋学史论

中国古体赋学史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福轩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8122467
  • 页数:539 页
图书介绍:浙江大学董事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本书为唐以来古体赋学研究,是古体赋学的开拓性研究专著。
《中国古体赋学史论》目录
标签:史论

导论 1

一 赋学的发轫与古律之分 1

二 古体赋学的研究现状 4

三 古体赋学的分期及内容 8

第一章 汉魏六朝:古体赋学的发生与成熟 12

第一节 形成期:两汉赋论 13

一 渊源与功用论:古诗之流与讽谏说 14

二 性征论:“丽则”与“丽淫”辨 17

三 创作论:“赋迹”、“赋心”说 21

第二节 成熟期:魏晋南北朝赋论 25

一 赋用论:对两汉赋论的认同与发展 26

二 本体论:赋学批评的新变 31

三 情志与词采兼重——刘勰的赋学理论 36

第二章 唐宋时期:古律之辨与古体赋学的发展 43

第一节 南北文风融合与初唐古体赋学思想 44

一 初唐帝王及近臣的赋论 45

二 经史学家的赋学思想 55

三 文士的创作与辞赋批评 67

第二节 试赋之争与古体赋学的发展 80

一 科举试赋之争与古体赋学的发展 81

二 帝王与开元、天宝年间文士的辞赋观 96

第三节 古文家的赋学思想 116

一 赋循经义:早期古文家的辞赋观 117

二 明志与骚情:韩、柳等古文家的赋论 125

三 讽世救世:晚唐古文家的赋学观 131

第四节 唐末赋学思想的新变 135

一 晚唐辞赋创作的转向与赋学思想的新变 135

二 辞采与讽谕:晚唐赋论的两种倾向 138

第五节 赋兼才学与北宋初期的赋学批评 147

一 赋兼才学:北宋初期赋论的转向 148

二 赋写类书:吴淑《事类赋》的赋学意义 153

三 田锡、王禹偁等文人的古体赋学论 157

第六节 文赋的兴起与古文家的赋学观 162

一 文赋的兴起与赋学的再造 162

二 苏轼及其后学的辞赋观 166

第七节 南渡的崇骚情结及赋学思想 197

一 “最爱元祐”与两宋之际辞赋创作的崇骚情结 198

二 以古是尚:两宋之际的赋学批评 201

第八节 骚为辞赋祖:南宋中后期的赋学理论 208

一 乾淳以来诗人和理学家的赋论 209

二 《骚》为辞赋祖:南宋末年的辞赋批评 231

附 金源赋学批评 241

第三章 元明时期:祖骚宗汉与古体赋学的繁荣 249

第一节 元代赋学思想的演进 250

一 元代前期的试赋之争 250

二 元代复古赋论的进程 256

第二节 明代的赋学复古理论 276

一 明初赋论的“祖骚宗汉”说 277

二 以前后七子为主体的复古赋论 280

三 晚明对汉魏六朝赋学的归依 286

第三节 祝尧及其《古赋辨体》的赋学思想 291

一 祝尧生平行谊与《古赋辨体》的编纂 291

二 《古赋辨体》的赋论 294

三 《古赋辨体》的影响 314

第四节 “赋属诗”与“唐无赋”说检论 317

一 “赋属诗”、“唐无赋”说的提出 317

二 “赋属诗”、“唐无赋”说的理论内涵 320

三 “赋属诗”、“唐无赋”说的现实意义 325

第五节 元明时期赋选与古赋理论 329

一 元明时期的辞赋选本 330

二 赋选与古体赋学批评 332

第四章 清及近代:古体赋学的总结与转型 338

第一节 明末清初:古体赋学的博综丽雅取向 339

一 经世文统下的崇情与雅实赋风 340

二 “博洽雅丽”的赋格追求 345

第二节 康雍年间:古体赋学的醇雅转向 348

一 康雍年间的醇雅赋论 349

二 康熙帝及其宰臣的赋学观 361

第三节 乾嘉时期:古律争胜格局下的古体赋论 366

一 程廷祚的古体赋学理论 368

二 阮元及诂经经舍赋学的复古倾向 372

三 桐城派古文家的赋学批评 375

第四节 同光时期:古体赋学的再兴 379

一 曾国藩及其后学的古体赋学观 381

二 祖骚宗汉——刘熙载的古体赋论 390

三 张之洞“重古重情”的赋学批评 398

第五节 清末民初赋学复古及其转型意义 401

一 起源论:诗、骚与诸子 401

二 取向论:崇汉祖骚,兼采六朝 404

三 赋史论:学术转向与时代意义 411

第六节 清代赋选的古体批评 415

一 古律兼综:清初赋选的古体思想 415

二 古律争衡与会通:乾嘉时期古体赋选批评 421

三 以古入律:同光时期的赋选倾向 431

第五章 古体赋学与骚、选及诗文理论的渗融 437

第一节 古体赋学与骚学 437

一 辞赋体类选择与赋学观 438

二 历代骚、赋关系批评 444

第二节 古体赋学与“选”赋批评 452

一 历代对《文选》“选赋”的批评 453

二 《文选》评点研究与赋学 464

第三节 古体赋学与诗文理论的渗融 475

一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 476

二 赋学与诗文理论互渗的成因 484

总论 中国古体赋学的特征——以清代为中心 489

一 赋源论:诗骚之流与“祖骚宗汉”说 489

二 体征论:情、辞、理、意 496

三 辨体论:古律辨争与古律会通 501

四 风格论:沉博绝丽及其他 517

主要参考文献 523

索引 533

后记 5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