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贷款问题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贷款问题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贷款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耀荣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13289
  • 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近代农村在工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下,农民贫困、农业衰落和农村社会失序成为近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显著特征。近代中国“三农”问题的显现,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救济农村”、“复兴农业”成为时代的呼声。农业贷款也就成为政府复兴农村、消除农民贫困、防止农业衰落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政府农业贷款为核心,以政府和投资机构与农民为视角,以利益为主线,全面考察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农业贷款的历史发展过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希望通过低利的农业贷款来增加农业生产投资、改进农业技术、推动农产运销、消灭农村中的高利贷;也借助农业贷款来推进合作,达到重构和控制乡村社会,赢得农民的政治支持。由于战争和农业弱质性双重作用的影响,政府选择信贷控制政策、合作贷款政策,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农业贷款政策。而农业贷款并非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解决农村问题有待于政府改变农村、农业和农民在现代化中的边缘地位。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贷款问题研究》目录

第一章 时代背景 1

第一节 农村复兴的呼声 1

一 乡村社会的贫困 1

二 农村复兴的呼声 7

第二节 政府职能的转变 11

一 加紧控制经济和金融 11

二 重视农村金融救济 14

三 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网 20

第三节 国外农业贷款制度 29

一 国外农业贷款制度 29

二 国外农业贷款制度的特点 40

第二章 农业贷款政策 50

第一节 主要目标 50

一 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50

二 调节农产品分配,调剂农村金融 56

三 扶植自耕农,奠定国家重建基础 60

四 赢取农民政治支持,稳定国家政权 69

五 消灭农村中的高利贷 74

第二节 农业贷款政策 79

一 农业金融管制政策 79

二 合作贷款政策 90

三 扩大农业贷款政策 94

四 紧缩农业贷款政策 98

五 银行专业化政策 101

六 利用与限制传统农业金融政策 107

第三章 投资机构的农业贷款 113

第一节 银行的农村投资 113

一 银行投资农村的原因 113

二 银行的农村投资行为 118

三 银行农村投资的特点 129

第二节 合作金库的农业贷款 139

一 合作金库体系的初步建立 140

二 合作金库的农业贷款 144

第三节 农本局的农村投资 169

一 农本局设立的目的 169

二 农本局的农贷业务 170

三 农本局农贷事业的主要特点 184

第四节 政府机构的农贷事业 193

一 制定有关农业贷款的法律规章 193

二 建立农业贷款组织 196

三 政府提供担保、催收和部分资金 197

第四章 农民的需求和选择 200

第一节 农民借款及其选择 200

一 学术界对农业资本的理论认识 200

二 短期流动资本借贷为主 203

三 消费借贷为主 214

四 不愿向现代农业金融机构借款 219

第二节 农民的还款与拖欠 224

一 拖欠严重是农民还款的主要特点 225

二 金融机构性质与还款好坏关系不明显 238

三 财产多寡和担保并非农民还款的关键因素 241

第五章 政府、投资机构和农民的农贷博弈分析:以银行为例 246

第一节 政府、银行和农民对农业贷款组织的选择 246

一 对现代农业金融组织的不同选择 246

二 对传统农业金融组织的不同策略 267

第二节 生产性与消费性:政府、银行和农民的艰难选择 278

一 政府农业贷款指导思想的演变 278

二 银行防止消费性贷款的策略 284

三 农民对贷款的挪用 291

第三节 贫富分化:农业贷款中无可避免的问题 296

一 “施惠于贫农”:政府的目标追求 296

二 嫌贫爱富:银行借贷本质的体现 305

三 中心与边缘: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加剧了贫富分化 310

第四节 地区不平衡性:政府、银行和农民选择的结果 313

一 政治性:政府选择的主导因素 313

二 营利性和安全性:银行选择的主要原则 323

三 需求的差异性:农民选择不同的主要原因 328

第五节 政府、银行和农民对利率的不同诉求 332

一 政府对贷款利率的选择和转变 333

二 银行的对应性策略 335

三 农民对利率的希望 340

第六章 目的与结果的偏离:农贷绩效的再考察 344

第一节 目的与结果的偏离:农贷绩效的表征 344

一 农业生产减少,农民生活恶化 344

二 自耕农继续沦落 347

三 部分农贷资金成为高利贷的来源 349

四 政府失去农民的政治支持 352

第二节 农贷绩效偏离的成因分析 354

一 政府政策角度的分析 354

二 农贷机构投资动力和理念分析 364

三 农民投入问题分析 374

结语 突破现代化的困境 388

主要参考文献 414

后记 43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