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南方喀斯特地区特色药用植物研究  以贵州10种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为例
南方喀斯特地区特色药用植物研究  以贵州10种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为例

南方喀斯特地区特色药用植物研究 以贵州10种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欣,赵超,陈华国,龚小见,赵杨,甘秀海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381705
  • 页数:4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是对吴茱萸、杠板归、黑骨藤、马兰、鬼箭羽、吉祥草、姜黄、莪术、茯苓、半夏等十个贵州特色药用植物进行充分调研、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研究内容,从化学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以及生物活性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与论述。
《南方喀斯特地区特色药用植物研究 以贵州10种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为例》目录

第1章 吴茱萸 1

1.1 化学成分 1

1.1.1 生物碱 1

1.1.2 苦味素 6

1.1.3 黄酮 7

1.1.4 苯丙素 8

1.1.5 萜类和甾体 8

1.1.6 蒽醌 9

1.1.7 挥发油 9

1.1.8 其他化合物 12

1.2 质量控制 13

1.2.1 酸碱滴定法 13

1.2.2 薄层色谱法 13

1.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

1.2.4 毛细管电泳法 39

1.2.5 液质联用技术 39

1.2.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86

1.3 生物活性 100

1.3.1 吴茱萸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01

1.3.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01

1.3.3 抗肿瘤作用 102

1.3.4 辣椒素样作用 102

1.3.5 吴茱萸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 103

第2章 杠板归 105

2.1 化学成分 105

2.1.1 黄酮 105

2.1.2 醌 107

2.1.3 苯丙素 107

2.1.4 香豆素 109

2.1.5 萜类和甾体 110

2.1.6 神经酰胺 112

2.1.7 挥发性化学成分 112

2.1.8 其他化合物 115

2.2 质量控制 116

2.2.1 薄层色谱法 116

2.2.2 液相色谱法 118

2.3 生物活性 172

2.3.1 抗炎作用 172

2.3.2 镇痛作用 174

2.3.3 抗肿瘤作用 175

2.3.4 杠板归提取物的抗TMV作用 177

2.3.5 抑菌作用 177

2.3.6 止咳祛痰作用 177

2.3.7 抗病毒作用 178

2.3.8 治疗带状疱疹作用 178

2.3.9 治疗疖疮作用 178

2.3.10 杀虫作用 179

2.3.11 保护肝脏作用 179

2.3.12 防治粉刺 179

2.3.13 治疗胸膜炎 179

2.3.14 治疗皮肤病 179

2.3.15 治疗妇科炎症 180

2.3.16 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180

2.3.17 治疗生殖器、直肠疾病 180

2.3.18 治疗外痔作用 180

第3章 黑骨藤 181

3.1 化学成分 181

3.1.1 强心苷类甾体 181

3.1.2 其他甾体 184

3.1.3 萜类 185

3.1.4 黄酮 187

3.1.5 蒽醌 187

3.1.6 苯丙素 188

3.1.7 神经酰胺 188

3.1.8 挥发油 189

3.1.9 多糖 189

3.1.10 其他化合物 190

3.2 质量控制 190

3.2.1 薄层色谱法 190

3.2.2 分光光度法 195

3.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3

3.2.4 水分、浸出物、灰分测定 206

3.3 生物活性 208

3.3.1 抗炎、镇痛作用 209

3.3.2 免疫调节作用 212

3.3.3 强心作用 213

3.3.4 抗癌作用 213

3.3.5 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 214

3.3.6 临床应用 229

第4章 马兰 230

4.1 化学成分 230

4.1.1 萜类 230

4.1.2 甾体 231

4.1.3 蒽醌 232

4.1.4 烷烃和脂肪酸 232

4.1.5 挥发性化学成分 233

4.1.6 其他化合物 237

4.2 质量控制 238

4.2.1 薄层色谱法 238

4.2.2 HPLC指纹图谱研究 240

4.3 生物活性 252

4.3.1 镇痛、抗炎作用 252

4.3.2 清热解毒凉血作用 256

4.3.3 镇咳作用 256

4.3.4 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256

4.3.5 抗菌作用 256

4.3.6 保肝作用 257

4.3.7 抗氧化作用 257

第5章 鬼箭羽 258

5.1 化学成分 258

5.1.1 黄酮 258

5.1.2 萜类 259

5.1.3 甾体 260

5.1.4 苯丙素 261

5.1.5 生物碱 261

5.1.6 挥发油 262

5.1.7 其他化合物 265

5.2 质量控制 265

5.2.1 薄层色谱法 266

5.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267

5.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268

5.3 生物活性 268

5.3.1 抗肿瘤作用 268

5.3.2 抗炎作用 268

5.3.3 抑菌作用 269

5.3.4 抗氧自由基作用 269

5.3.5 降血糖作用 269

5.3.6 保肾、改善肾功能作用 270

5.3.7 其他作用 270

第6章 吉祥草 271

6.1 化学成分 271

6.1.1 甾体 271

6.1.2 黄酮 282

6.1.3 挥发油 283

6.1.4 其他化合物 286

6.2 质量控制 287

6.2.1 薄层色谱鉴别法的建立 288

6.2.2 分光光度法测定吉祥草中总皂苷的含量 291

6.2.3 HPLC-ELSD测定不同产地吉祥草中凯提皂苷元的含量 294

6.2.4 吉祥草药材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297

6.3 生物活性 307

6.3.1 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 307

6.3.2 灭杀钉螺作用 307

6.3.3 抗真菌活性 307

6.3.4 溶血、止咳、化痰、抗炎作用 308

6.3.5 其他作用 308

第7章 姜黄 309

7.1 化学成分 309

7.1.1 萜类 309

7.1.2 姜黄素 311

7.1.3 挥发油 314

7.1.4 其他化合物 314

7.2 质量控制 315

7.2.1 薄层色谱法 315

7.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318

7.2.3 气相色谱法 324

7.2.4 毛细管电泳法 324

7.2.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324

7.2.6 HPLC-ELSD法 331

7.2.7 光谱法 332

7.3 生物活性 334

7.3.1 抗肿瘤 334

7.3.2 抗炎 344

7.3.3 抗菌 346

7.3.4 抗氧化 347

7.3.5 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 348

7.3.6 调节血液系统功能 349

7.3.7 抗生育作用 351

7.3.8 其他药理作用 352

第8章 莪术 363

8.1 化学成分 363

8.1.1 倍半萜 363

8.1.2 单萜及二萜 367

8.1.3 姜黄素 367

8.1.4 挥发油 368

8.1.5 其他化合物 371

8.2 质量控制 372

8.2.1 薄层色谱法 372

8.2.2 光谱法 373

8.2.3 气相色谱法 373

8.2.4 气-质联用色谱法 374

8.2.5 高效液相色谱法 376

8.2.6 指纹图谱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81

8.3 生物活性 388

8.3.1 抗肿瘤作用 388

8.3.2 抗炎、镇痛 392

8.3.3 抗菌、抗病毒 392

8.3.4 抗纤维组织增生 393

8.3.5 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辐射 394

8.3.6 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 394

8.3.7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394

8.3.8 调节消化系统功能 394

8.3.9 调节血液系统功能 395

8.3.10 抗化疗副作用 396

8.3.11 子宫兴奋及抗生育功能 396

8.3.12 其他药理作用 396

第9章 茯苓 398

9.1 化学成分 398

9.1.1 萜类 398

9.1.2 其他化合物 405

9.2 质量控制 405

9.2.1 分光光度法 406

9.2.2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 410

9.3 生物活性 430

9.3.1 抗肿瘤作用 430

9.3.2 抗衰老作用 432

9.3.3 抗炎作用 432

9.3.4 抗菌作用 433

9.3.5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433

9.3.6 抗肝损伤 433

9.3.7 抗惊厥 434

9.3.8 增强免疫作用 434

9.3.9 其他 435

第10章 半夏 440

10.1 化学成分 440

10.1.1 核苷及环肽 440

10.1.2 神经酰胺 441

10.1.3 萜类和甾体 442

10.1.4 酚类 442

10.1.5 挥发性化学成分 443

10.1.6 其他化合物 443

10.2 质量控制 443

10.2.1 薄层色谱法 444

10.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445

10.2.3 气相色谱法 453

10.2.4 分光光度法 453

10.3 生物活性 455

10.3.1 抗肿瘤 456

10.3.2 抗炎作用 459

10.3.3 抑菌作用 460

10.3.4 抗氧化作用 460

10.3.5 抗生育功能 461

10.3.6 降血脂作用 462

10.3.7 抗溃疡作用 462

10.3.8 其他作用 464

参考文献 465

返回顶部